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第二中学等多校2024-2025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
A过程①加人少量的胶原蛋白酶可提高果肉的出计率
高三生物学考试
B过程②需定时将瓶盖打开,以免过多的CO,抑制发酵
C.进行过程③的微生物存在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的酶
D.从过程②到过程③,需要将发薛温度适当降低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4.胎盘屏障是分隔母体和胎儿血液的几层组织,具有选择透过性。母体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注意事项:
钠离子、钾离子等,可通过被动或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胎盘屏障进人胎儿体内;一些脂溶性的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母体中的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无法通过胎盘屏障,但母体gG抗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体等可以与胎盘屏脖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进人胎儿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A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等通过胎盘屏靡时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胎盘屏障时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1gG抗体等通过胎盘屏障进人胎儿体内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D.胎盘屏障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胎儿自身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5.AtDUO1是在拟南芥细胞核中发现的影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调控因子,AtDUO1基因只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雄性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ADUO1能进人受精卵并促进受梢卵的分裂、分化,从而提高拟
合题目要求的。
南芥的结籽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内质网处于应激状态时,内质网上的CLAC通道被激活,C*通过该通道被释放到细胞质基
A.拟南芥雌性生殖细胞中不含A:DUOI基因
质后会激活Ca+/钙调蛋白调节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使得前调亡蛋白Bd去碗酸化,激发线
B.促进雄性生殖细胞中A:DUO1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结籽率
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诱导细胞调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DUO1基因完成复制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即加倍
A.Ca+和CLAC通道结合后顺浓度梯度被释放到细胞质
D.ADUO1基因峡失的突变体拟南芥产生的雄性生殖细胞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B细胞调亡过程中,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
6.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由σ因子和核心酶两部分组成。研究发现,σ因子本身并不能与
C.上述细胞色素c会直接参与丙酮酸分解为CO2的过程
DNA结合,但其与核心酶结合形成全酶后,能激活核心酶结合DNA的能力。核心酶可以结
D.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可使细胞调亡减弱
合不同的。因子以驱动不同的基因转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酶P是一种天然的多糖降解酶,由四条肽链以C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该酶能够降解
A.σ因子的存在能保证大肠杆菌灵活的基因表达调控能力
褐藻酸类底物和纤维素类底物。实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醉P降解褐藻酸
B.RNA聚合酶与DNA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后驱动转录
类底物时发挥催化活性的肽链是
C.RNA聚合酶与基因结合的特异性取决于。因子
D.转录时RNA聚合酶沿模板链的3'端向5'端移动
碑活性
多肽徒
7藿香长期种植会出现种质退化和容易感病的问题,研究人员对藿香进行辐射处理以获得性状
褐藻酸类底物
纤维煮类底物
优良的突变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e5-Ay3-Bi-CB
+
+
Ce5-Bi-CB
+
Ay3-Bi-CB
+
①
、⊙
Ce5-Ay3-CB
+
+
接种外故体
Ce5-Ay3-Bi
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生芽
诱导生根
注,“十"表示有活性,“一”表示无活性。
A.过程①应选择分生组织,其分裂能力强,携带病毒少,甚至没有
A.Ce5
B.Ay3
C.Bi
D.CB
B过程②③④所用培养基添加的植物激素种类的比例不同
3.某小组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荷萄制作果酒和果酷,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图中辐射处理不同阶段的组织或幼苗均会出现优良突变株
果肉①肢碎、过选果汁②酒特发配果酒国后酸发屁果
D.上述繁殖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高三生物学第1页(共8页)】
·UN:
【高三生物学第2页(共8页)】
·HUN绝密★启用前
高三生物学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质网处于应激状态时,内质网上的CLAC通道被激活,Ca 通过该通道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后会激活Ca /钙调蛋白调节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使得前凋亡蛋白 Bad去磷酸化,激发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诱导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a 和CLAC通道结合后顺浓度梯度被释放到细胞质
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
C.上述细胞色素c会直接参与丙酮酸分解为CO 的过程
D.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可使细胞凋亡减弱
2.酶P是一种天然的多糖降解酶,由四条肽链以Ce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该酶能够降解褐藻酸类底物和纤维素类底物。实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酶P降解褐藻酸类底物时发挥催化活性的肽链是
多肽链 酶活性
褐藻酸类底物 纤维素类底物
Ce5-Ay3-Bi-CB + +
Ce5-Bi-CB - +
Ay3-Bi-CB + -
Ce5-Ay3-CB + +
Ce5-Ay3-Bi + +
注:“+”表示有活性,“-”表示无活性。
A. Ce5 B. Ay3 C. Bi D. CB
3.某小组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加入少量的胶原蛋白酶可提高果肉的出汁率
B.过程②需定时将瓶盖打开,以免过多的 抑制发酵
C.进行过程③的微生物存在将乙醇转化为乙酸的酶
D.从过程②到过程③,需要将发酵温度适当降低
4.胎盘屏障是分隔母体和胎儿血液的几层组织,具有选择透过性。母体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等,可通过被动或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母体中的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无法通过胎盘屏障,但母体IgG抗体等可以与胎盘屏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胎儿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等通过胎盘屏障时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胎盘屏障时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C. IgG抗体等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D.胎盘屏障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胎儿自身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5. AtDUO1是在拟南芥细胞核中发现的影响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调控因子,AtDUOI 基因只在雄性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AtDUO1能进入受精卵并促进受精卵的分裂、分化,从而提高拟南芥的结籽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拟南芥雌性生殖细胞中不含AtDUOI 基因
B.促进雄性生殖细胞中 AtDUOI 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结籽率
C. AtDUO1 基因完成复制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即加倍
D. AtDUO1 基因缺失的突变体拟南芥产生的雄性生殖细胞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6.大肠杆菌的RNA 聚合酶由σ因子和核心酶两部分组成。研究发现,σ因子本身并不能与DNA结合,但其与核心酶结合形成全酶后,能激活核心酶结合DNA的能力。核心酶可以结合不同的σ因子以驱动不同的基因转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σ因子的存在能保证大肠杆菌灵活的基因表达调控能力
B. RNA 聚合酶与DNA 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后驱动转录
C. RNA 聚合酶与基因结合的特异性取决于σ因子
D.转录时RNA 聚合酶沿模板链的3'端向5'端移动
7.藿香长期种植会出现种质退化和容易感病的问题,研究人员对藿香进行辐射处理以获得性状优良的突变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应选择分生组织,其分裂能力强,携带病毒少,甚至没有
B.过程②③④所用培养基添加的植物激素种类的比例不同
C.图中辐射处理不同阶段的组织或幼苗均会出现优良突变株
D.上述繁殖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8.实验发现,运输生长素的载体蛋白 ABCB19蛋白能通过 ATP水解供能来运输油菜素内酯(BL)。BL被转运出细胞外后能与细胞膜上的BRI1-BAK1受体复合物结合,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进而抑制BL的合成和分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和 BL都是由植物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B.生长素和 BL 通过催化细胞代谢来调节细胞生命活动
C. BL 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至细胞外与 BRI1-BAK1受体复合物结合
D. BL分泌到细胞外后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调控细胞对BL的合成与分泌
9.我国科学家利用蚂蟥会吸食脊椎动物血液中的DNA(iDNA)的原理来调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脊椎动物的多样性。通过分析蚂蟥体内的iDNA,科学家能够识别出被蚂蟥吸食过的脊椎动物种类,从而对保护区内的脊椎动物群落进行多样性评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
B.该方法可以用来全面调查脊椎动物的生态位
C.该方法可以利用iDNA 来研究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D.该方法中,对蚂蟥的运用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0.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作用,但在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逐渐减弱,甚至丧失。研究发现,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等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针对M2型巨噬细胞的阻断疗法属于免疫调节疗法。化疗是一种利用化学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尤其在癌症治疗中广泛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B.肿瘤微环境可能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C.与化疗相比,用免疫调节疗法抗肿瘤对机体的副作用更小
D.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减缓异体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
11. N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富集。科研人员通过检测某水域不同水生鱼类体内稳定同位素 N的含量,从而判断这些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地位,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检测鱼体内放射性强度估计 N的含量
B.图中营养级最高的鱼是铜鱼,营养级最低的鱼是团头鲂
C.该调查方法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D.图中存在的食物链为草→团头鲂→岩原鲤→胭脂鱼→马口鱼→铜鱼
12.我国科学家利用病毒将Sox2等原癌基因导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中,然后将成纤维细胞改造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一个小鼠胚胎,进而培育出活体小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于iPS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程度更低
B.将Sox2 基因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时,病毒起到载体的作用
C.用于培养iPS细胞的培养液中一般要添加动物血清等成分
D.通过这种方法培育的活体小鼠癌变的风险可能增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传递至氧分子( 作为终端电子受体与质子和电子结合,被还原生成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存在生成NADH的过程
B.图中所示过程是有氧呼吸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
C. ATP合成酶可将膜间隙的H 运输到线粒体基质,同时催化ATP的合成
D.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电子传递,O 不能被还原生成
14.某医疗团队证实了神经元膜受体FAM171A2蛋白是促进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的关键,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关键致病蛋白。在病理条件下,正常的α-突触核蛋白单体会发生错误折叠,并聚集在一起形成纤维,破坏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并导致其死亡后,入侵邻近的正常神经元,诱导更多脑区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神经元死亡。当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到大脑皮层时,机体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症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病理条件下,正常的α-突触核蛋白单体在核糖体上发生错误折叠进而发生传播
B.研发促进FAM171A2蛋白功能的新药,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C. FAM171A2蛋白能够识别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间接参与该蛋白运输至细胞内的过程
D.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会对人的短时记忆产生影响,但不影响长时记忆
15.生态位宽度反映了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和多样性的大小,其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越大,说明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时间越长。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了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维度上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调查了咖啡黄葵种植园的主要害虫棉蚜和棉大卷叶螟以及害虫天敌瓢虫和蜘蛛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以及不同类生物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类 生态位重叠指数 时间生态位宽度
棉蚜 棉大卷叶螟 瓢虫 蜘蛛
棉蚜 —— 0.139 7 0.859 3 0.3026 1.7610
棉大卷叶螟 — 0.4045 0.7220 4.6411
瓢虫 —— 0.5426 2.295 5
蜘蛛 —— 4.2209
A.棉蚜和棉大卷叶螟之间存在种内竞争
B.棉大卷叶螟对咖啡黄葵危害较大
C.瓢虫和蜘蛛在食物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偏好性
D.瓢虫对控制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增长的效果优于蜘蛛的
16.某种植物的野生型植株(AABBcc)能够合成物质R(表型为 R ),研究人员用诱变等技术处理该野生型植株得到三株不能合成物质R(表型为R )的纯合突变体植株甲、乙、丙。让突变体之间两两杂交得到的F 均表现为R ,从F 中筛选出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丁,选择植株丁与植株甲、乙、丙分别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杂交组合 F 的表型及比例
I 甲×丁 R :R =1:3
Ⅱ 乙×丁 R :R =1:7
Ⅲ 丙×丁 R
A.推测基因C可能会抑制基因 A、B的表达
B.植株甲和植株乙杂交,从其子代中不可能获得植株丁
C.Ⅰ组F 中R 植株与Ⅱ组F 中R 植株杂交,其后代中R 植株所占比例为3/4
D.植株丙与植株甲、植株乙或野生型植株分别杂交,各组后代均不能合成物质R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1分)发展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大豆生产规模,改善大豆品质。为了选择适合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实验人员以大豆品种南豆12和桂夏3号为实验材料,进行不同处理后测定相关光合数据,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品种 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m ·s ) 叶绿素含量/ (mg·dm ) 生物量/g 茎叶比 (生物量分配)
南豆12 CK 18.074 4.778 7.354 0.608
A1 17.505 6.819 5.591 0.633
A2 14.053 4.459 4.986 0.929
桂夏3号 CK 20.102 4.792 6.708 0.592
A1 16.503 5.853 4.802 0.651
A2 11.052 4.363 4.490 0.813
注:CK为对照组,A1 进行的处理为遮光10%,A2进行的处理为遮光36%
(1)该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
(2)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会导致两个大豆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均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在A1条件下,南豆12和桂夏3号适应弱光环境的主要策略是 .以便植株在弱光下吸收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在A2 条件下,南豆12和桂夏3号的生物量均降低,但茎叶比逐渐增大,该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可能是 。
(3)南豆12和桂夏3号两个品种中更适合与玉米间作的是 。
(4)玉米与大豆间存在一定的种间竞争,但与单独种植相比,两者适当间作后,单位面积的产量有所提高,从群落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18.(12分)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雌激素的分泌。FSH 和 LH 的分泌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调控,同时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反馈调节,调节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分泌过多的FSH会通过神经信号通路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雌激素的分泌受到 轴的调控。雌激素和GnRH均可作用于腺垂体,说明腺垂体细胞含有两种激素的 。雌激素和GnRH对腺垂体细胞的作用效果一般 (填“相同”或“相反”)。
(2)女性进入老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容易诱发AD,结合题意及图推测,其原因是 。
(3)实验人员将摘除卵巢的AD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组进行实验,验证FSH 能够通过图中的神经信号通路诱导AD的发生。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戊组
处理 注射FSH 注射神经信号通路抑制剂 敲除神经元中的 ①_受体 注射②_抗体 注 射 生 理盐水
AD症状 _③_ _④_ 症状缓解 症状缓解 无显著变化
a.完善表中实验的①~④。
b.将实验所用AD模型小鼠的卵巢摘除的目的是 。
19.(12分)菇渣是食用菌栽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富含菌丝体、纤维素、氨基酸等,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为筛选葡萄栽培的最佳菇渣用量,实验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表(各组处理:T0组不添加菇渣,T1~T4组分别添加10、20、40、60g·kg 菇渣)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处理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组别 株高/ cm 根系生物量/g 地上生物量/g
T0 112 7.80 21.30
T1 119 10.71 24.62
T2 120 5.81 19.61
T3 92 3.35 16.21
T4 89 2.31 13.87
(1)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仅分析图中情况,为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健康发展,最适宜的措施是 。
(2)不同菇渣用量对葡萄根系生长的影响是 。实验人员提出施用 菇渣最有利于提高葡萄产量的观点,根据表中结果分析,实验人员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是 。
(3)在T2组中,总菌数最高但植物生长相关指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多选)。
①微生物大量繁殖,与植物竞争养分
②微生物活动使土壤透气性增大,阻碍根系呼吸
③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某些抑制根系生长的物质
(4)施用菇渣有机肥来培育葡萄,从施肥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 (答出2点)。
20.(12分)亨廷顿舞蹈症(HD)是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HTT 基因序列中的CAG发生多次重复,异常蛋白堆积所导致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HD患者通常在中年发病。图1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第Ⅰ、Ⅱ代患病情况已明确,第Ⅲ代个体还未出现HD相关症状(即患病情况未知)。图2为第Ⅰ、Ⅱ代个体基因中的CAG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后的电泳结果。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HD的产生是因为 HTT 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 .
(2)分析图1、2可知,HD的遗传方式是 遗传,理由是 。第Ⅲ代的1、2、3号个体患病的概率 (填“相等”或“不相等”)。
(3)据图1、2分析,正常HTT 基因序列中的CAG重复 次。电泳结果表明CAG重复次数不稳定,遗传到下一代时次数可发生改变,得出该规律的依据是 。
(4)通过检测发现Ⅲ-1携带的异常HTT 基因序列中CAG重复了100次,为避免其发病或减轻其发病程度,可以从 (答出1点)方面研制新型药物。
21.(13分)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病虫害,从而引起作物减产。C蛋白和Ⅴ蛋白分别对水稻螟蛾科害虫和夜蛾科害虫有较强的杀伤效果,科研人员构建了C-V抗虫融合基因(简称C-V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C-V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水稻叶肉细胞,使其表达出C-V联合蛋白,从而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水稻新品种,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进行PCR1和PCR2时,扩增体系中需要分别加入C基因和V基因,其作用均是 。
(2)据图分析,PCR扩增时需要设计引物,为了使C基因和V基因能够正确相连,设计引物2和引物3时,引物序列除了能与模板DNA结合,还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因此PCR1和PCR2需要在 (填“同一个”或“不同”)PCR 反应体系中进行。同时,为了使连接后的C-V基因能够正确插入载体中,需要在引物1和引物4的5'端插入相关 酶的识别序列。
(3)进行PCR3时,不需要额外添加引物,此反应体系中具有引物效果的是 。
(4)用抗C蛋白抗体和抗Ⅴ蛋白抗体检测转基因抗虫水稻中的蛋白质,结果如图2所示,1~7为被检测的转基因抗虫水稻,WT表示野生型水稻。
①转基因抗虫水稻6体内未检测到C蛋白和Ⅴ蛋白,其原因可能是 (答出2点)。
②为评价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抗虫效果,探究思路是 。
高三生物学考试参考答案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C B B B C D C D B A ABC ABD AD ABD
【评分细则】第1~12小题,每题2分,与答案不相符的,均不得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凋亡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CLAC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 顺浓度梯度从内质网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不需要和 CLAC 通道结合,A项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与凋亡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不是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B项错误。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丙酮酸分解为 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细胞色素c不会参与丙酮酸分解为CO 的过程,C项错误。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前凋亡蛋白 Bad不发生去磷酸化,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细胞凋亡减弱,D项正确。
2.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根据题意可知,由Ce5-Bi-CB构成的酶催化褐藻酸类底物时没活性,由 Ay3-Bi-CB 构成的酶催化纤维素类底物时没活性,说明酶P降解褐藻酸类底物时发挥催化活性的肽链是 Ay3,降解纤维素类底物时发挥催化活性的肽链是Ce5,B项符合题意。
3.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过程①加入少量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可提高果肉的出汁率,A项错误。过程②需定时将瓶盖拧松,以释放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 ,B项错误。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30℃,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从过程②到过程③,需要将发酵温度适当升高,D项错误。
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胎盘屏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B项错误。
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裂和受精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若拟南芥为纯合子,则雌性生殖细胞中含1个AtDUO1 基因;若拟南芥为杂合子,则雌性生殖细胞中含1个或0个AtDUO1 基因,A项错误。AtDUO1能进入受精卵并促进受精卵的分裂、分化,从而提高拟南芥的结籽率,因此促进雄性生殖细胞中AtDUO1 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结籽率,B项正确。AtDUO1 基因是在间期完成复制的,细胞进行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减数分裂Ⅱ或有丝分裂后期发生的,C项错误。AtDUO1 基因缺失的突变体拟南芥产生的雄性生殖细胞能完成受精作用,但受精后受精卵的分裂、分化速度减慢,D项错误。
6.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转录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RNA 聚合酶与DNA上的启动子结合后驱动转录,B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核心酶可以结合不同的σ因子以驱动不同的基因转录,因此,RNA 聚合酶与基因结合的特异性取决于σ因子,C项正确。
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辐射处理会使组织或幼苗发生不定向突变,不一定会出现优良突变株,C项错误。
8.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不存在内分泌细胞,A项错误。BL通过ABCB19蛋白运出细胞,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C项错误。BL 能抑制BL 的合成和分泌,是一种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
9.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利用该方法通过iDNA只能识别出脊椎动物的种类,并不能直接调查种群数量,因为iDNA 无法提供种群数量的具体数据,A项错误。利用该方法仅能识别出脊椎动物的种类,并不能直接反映它们的生态位,生态位需要结合多种生态学数据进行全面分析,B项错误。通过分析蚂蟥体内的iDNA,科学家能够识别出被蚂蟥吸食过的脊椎动物种类,从而对保护区内的脊椎动物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评估,C项正确。对蚂蟥的运用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因为其直接用于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评估,D项错误。
10.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减缓异体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D项错误。
11.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N是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无法通过检测放射性强度来估算其含量,A项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可知,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 N的含量越多,因此,图中营养级最高的鱼是铜鱼,营养级最低的鱼是团头鲂,B项正确。该调查方法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生物富集作用,C项错误。根据图中数据只能判断各种鱼类的营养级,不能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捕食关系,D项错误。
12.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干细胞,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对于iPS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程度更高,A项错误。病毒载体的插入可能破坏细胞自身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外源原癌基因可能过表达等导致细胞癌变的风险增大,D项正确。
13. A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蓝细菌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电子传递,O 能被还原生成H O,D项错误。
14. 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病理条件下,正常的α-突触核蛋白单体可能是在内质网上发生错误折叠的,A项错误。神经元膜受体FAM171A2蛋白是促进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的关键,因此研发抑制FAM171A2 蛋白功能的新药,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B项错误。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会传播到大脑皮层并造成神经元死亡。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因此神经元的死亡可能对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有影响,D项错误。
15. 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位的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棉蚜和棉大卷叶螟都以咖啡黄葵为食,它们之间有种间竞争关系,A项错误。棉大卷叶螟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大,说明棉大卷叶螟采食咖啡黄葵的时间长,对其危害较大,B项正确。瓢虫、蜘蛛与棉蚜、棉大卷叶螟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各不相同,其中瓢虫与棉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0.8593)较高,而蜘蛛与棉大卷叶螟的生态位重叠指数(0.7220)较高,说明瓢虫和蜘蛛在捕食对象上存在偏好性,C项正确。瓢虫与棉大卷叶螟的生态位重叠指数(0.4045)低于蜘蛛与棉大卷叶螟的生态位重叠指数(0.7220),表明蜘蛛在时间上与棉大卷叶螟更同步,控制效果更显著,D项错误。
16. 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能合成物质 不能合成物质 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 基因型为. ,推测同时含有基因A、B才能合成物质R,因而基因C的存在可能抑制基因A、B的表达,A项正确。根据植株丁与植株甲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所占比例为1/4,可推测植株甲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或aaBBcc;植株丁与植株乙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植株乙的基因型是 aabbcc;植株丁与植株丙杂交,后代均表现为R ,可推知植株丙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或aaBBCC(若植株丙的基因型为aabbCC,则植株甲、乙、丙两两杂交的后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因而甲和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不为 AaBbCc,B项正确。 Ⅰ组 F 中 R 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和 AaBbcc,比例为1:1(或基因型为 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Ⅱ组F 中R 木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故Ⅰ组F 中R 植株与Ⅱ组 F 中]R 植株相互杂交,后代中 R 植株所占比例为21/32,C项错误。由于植株丙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AAbbCC或aaBBCC,其与植株甲、植株乙或野生型植株杂交,后代均含有基因C,因此后代均不能合成物质R,D项正确。
17.(1)探究不同遮光程度对大豆品种南豆12和桂夏3号光合作用的影响(或大豆品种南豆12和桂夏3号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适应性研究)(2分)
(2)下降(1分) 提高叶绿素的含量(2分) 提高茎叶比,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茎中,有利于植株长高,从而吸收更多的光能(2分)
(3)南豆12(2分)
(4)玉米与大豆适当间作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1)该实验研究不同遮光程度对大豆品种南豆12和桂夏3号光合作用的影响,以便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进行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后,两个大豆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都下降。进行10%的遮光(A1)处理后,两个大豆品种的叶绿素的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有利于植株在弱光下吸收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36%的遮光(A2)处理后,两个大豆品种的叶绿素的含量下降,但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了茎中,提高了茎叶比,有利于植株长高,从而吸收更多的光能。(3)与玉米间作后,大豆可接受的光照减少,与桂夏3号相比,遮光处理后南豆12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更小,更适合与玉米间作。(4)玉米与大豆适当间作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因此,与单独种植相比,两者适当间作后,单位面积的产量有所提高。
【评分细则】
(1)探究不同遮光程度对大豆品种南豆12 和桂夏3号光合作用的影响(或大豆品种南豆12和桂夏3号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适应性研究)(答出不同遮光程度或光照强度给1分,答出对大豆的光合作用影响可给1分,共2分)
(2)下降(1分) 提高叶绿素的含量(2分) 提高茎叶比,使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茎中(1分),有利于植株长高,从而吸收更多的光能(1分)(答出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茎中给1分,答出有利于大豆植株长高,吸收更多的光能给1分,共2分)
(3)南豆12(2分)
(4)玉米与大豆适当间作后,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1分),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1分)(答出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或空间结构更复杂给1分,答出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给1分,共2分)
18.(1)下丘脑—垂体—卵巢(1分) 特异性受体(1分) 相反(1分)
(2)女性进入老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FSH分泌增加,过量FSH通过神经信号通路诱发AD的发生(3分)
(3)a. FSH(1分) 抗FSH(1分) 症状加重(1分) 症状缓解(1分) b.排除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由 FSH变化引起(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1)根据题图可知,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该分级调节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完成的。激素需要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雌激素和GnRH都可作用于腺垂体,说明腺垂体细胞含有两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GnRH对垂体起促进作用,而雌激素抑制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两者对腺垂体细胞的作用效果一般是相反的。(2)根据题意可知,分泌过多的FSH会通过神经信号通路加速AD的发生,图中雌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女性进入老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过量的 FSH通过神经信号通路诱发 AD的发生。(3)实验人员欲验证 FSH 能够通过图中的神经信号通路诱导AD的发生,根据表中实验过程及结果可知,丙、丁组通过阻止FSH来发挥作用,因此,丙组敲除神经元中的FSH受体,使FSH不能发挥作用,症状缓解;丁组通过注射抗 FSH抗体,与FSH特异性结合,阻止FSH发挥作用,症状缓解;甲组注射FSH,会加重症状;乙组抑制该神经信号通路,小鼠体内的FSH 不能发挥作用,症状缓解。将实验所用AD模型小鼠的卵巢摘除的目的是排除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评分细则】
(1)下丘脑—垂体—卵巢(答下丘脑—垂体—性腺也可,1分) 特异性受体(1分) 相反(1分)
(2)女性进入老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减少(1分),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FSH分泌增加,过量FSH通过神经信号通路诱发AD的发生(2分)(答出雌激素减少可给1分,答出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FSH分泌增加可给2分,共3分)
(3)a. FSH(或促卵泡生成素,1分) 抗FSH(或抗促卵泡生成素,1分) 症状加重(1分)症状缓解(1分) b.排除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由 FSH变化引起(答出排除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即可给2分,共2分)
19.(1)分解者(1分) 施用 的菇渣(2分)
(2)适量菇渣(T1组)促进根系生长,过量菇渣(T2~T4组)则抑制根系生长(2分) T1组的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最高,故施用 菇渣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提高葡萄的产量,而更高用量(T2~T4组)会导致两者均显著下降(3分)
(3)①③(2分)
(4)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答出2点,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1)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图中结果表明,T2组的土壤总菌数最多,因此施用 的菇渣是最适宜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健康发展的措施。(2)表中结果表明,适量菇渣(T1组)促进根系生长,过量菇渣(T2~T4组)则抑制根系生长。地上生物量高有利于提高葡萄的产量,而T1组的地上生物量最高,因此实验人员提出施用 菇渣最有利于提高葡萄产量的观点。(3)在T2组中,总菌数最高但植物生长相关指标反而下降,可能是因为微生物大量繁殖,与植物竞争养分,也可能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某些抑制根系生长的物质,①③符合题意。(4)施用菇渣有机肥来培育葡萄,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
【评分细则】
(1)分解者(1分) 施用 的菇渣(或按照 T2组措施处理)(2分)
(2)适量菇渣(T1组)促进根系生长(1分),过量菇渣(T2~T4组)则抑制根系生长(1分)(或答出低含量菇渣促进根系生长,高含量菇渣抑制根系生长也可给分,2分) T1 组的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最高,故施用 菇渣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和光合产物积累,提高葡萄的产量(2分),而更高用量(T1~T4组)会导致两者均显著下降(1分)(共3分)
(3)①③(答出1点给1分,答错不给分,共2分)
(4)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答出2点,每点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2分)
20.(1)增添(1分)
(2)常染色体显性(2分) Ⅰ-2(或Ⅱ-2)患病且为杂合子,说明 H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分) 相等(2分)
(3)25(1分) Ⅰ-2携带的异常 HTT 基因序列中的CAG重复次数为50次,而Ⅱ-2、Ⅱ-4携带的异常 HTT 基因序列中的CAG重复次数分别为75次、100次(2分)
(4)降解异常蛋白;抑制异常 HTT 基因表达(答出1点,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题意可知,碱基对的重复会导致基因突变,这种突变造成氨基酸含量过多从而使异常蛋白质堆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因为重复次数为25的为正常基因,含有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的个体表现出患病。又因为Ⅰ-2患病且为杂合子,其女儿正常,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从Ⅰ-2、Ⅱ-2、Ⅱ-4患者的重复次数没有一定规律可以得出:遗传到下一代时次数可发生改变。患者的异常蛋白积累会导致患病,因此可以研制能降解异常蛋白的药物或能抑制异常 HTT 基因表达的药物。
【评分细则】
(1)增添(1分)
(2)常染色体显性(仅答出常染色体或显性给1分,答全给2分,答错不给分) Ⅰ-2(或Ⅱ-2)患病且为杂合子,说明H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分) 相等(2分)
(3)25(1分) Ⅰ-2携带的异常HTT 基因序列中的CAG重复次数为50次(1分),而Ⅱ-2、Ⅱ-4携带的异常HTT 基因序列中的CAG重复次数分别为75次、100次(1分)(或答出第Ⅰ代与第Ⅱ代的CAG重复次数存在差异可给1分)(答出第Ⅰ代患病个体CAG重复情况给1分,答出第Ⅱ代患病个体CAG重复情况给1分,共2分)
(4)降解异常蛋白;抑制异常 HTT 基因表达(答出1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2分)
21.(1)提供DNA 复制的模板(2分)
(2)引物2和引物3的5'端存在部分碱基序列能互补配对(2分) 不同(1分) 限制(1分)
(3)C基因和V基因的两条添加了引物2、3序列的DNA链(2分)
(4)①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的C-V基因不能转录,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的C-V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不能翻译,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未导入C-V基因(或导入的是空载体)(答出2点,2分)
②向非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抗虫水稻2、5、7接种等量的水稻螟蛾科害虫和夜蛾科害虫,观察其抗虫效果(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扩增体系中需要加入C基因和V基因,其作用是提供DNA 复制的模板。(2)设计引物2和引物3时,引物序列除了能与模板DNA结合,还需要引物2和引物3的5'端存在部分碱基序列能互补配对。由于引物2和引物3部分碱基序列互补,若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进行PCR1、PCR2,则可能会出现引物互补及降低PCR效率等情况,因此PCR1 和PCR2需要在不同PCR反应体系中进行。同时,为了使连接后的C-V基因能够插入载体中,需要在引物1和引物4的5'端插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3)通过PCR1 和PCR2扩增反应得到C基因和V基因有部分碱基序列互补,以两者为模板进行PCR3扩增反应时,C基因和V基因的两条添加了引物2、3序列的DNA链具有引物效果。(4)根据图2电泳结果可知,转基因抗虫水稻2、5、7成功导入C-V基因且能表达,而转基因抗虫水稻6体内未检测到C蛋白和V蛋白,可能是因为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的C-V基因不能转录或C-V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不能翻译,还可能是因为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未导入C-V基因。若要评价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抗虫效果,则应该向非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抗虫水稻2、5、7接种等量的水稻螟蛾科害虫和夜蛾科害虫,然后观察其抗虫效果。
【评分细则】
(1)提供DNA 复制的模板(2分)
(2)引物2和引物3的5'端存在部分碱基序列能互补配对(答出引物2、3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即可给2分,2分) 不同(1分) 限制(1分)
(3)C基因和V基因的两条添加了引物2、3序列的DNA链(答出PCR1、PCR2得到的含引物2序列的C基因、含引物3序列的V基因的DNA链可作为引物或PCR1和PCR2扩增产物中的互补末端序列也可给2分,2分)
(4)①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的C-V基因不能转录,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的C-V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不能翻译,转基因抗虫水稻6中未导入C-V基因(或导入的是空载体)(答出2点即可,每点1分,2分)
②向非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抗虫水稻2、5、7接种等量的水稻螟蛾科害虫和夜蛾科害虫,观察其抗虫效果(答出向转基因抗虫水稻接种水稻螟蛾科害虫和夜蛾科害虫,观察其抗虫效果,给1分,至少要答到对转基因抗虫水稻2、5、7任意一株接种才可给2分,共3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