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大附中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2024-2025学年上海市交大附中第一学期期末考
高一年级 化学学科
原子量: O-16 S-32 Cl-35.5 K-39 Cu-64 Br-80 I-127
一、重要的含氯化合物(共23分)
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氯气,并利用其与碱反应制备KClO3和NaClO。
已知:氯气与碱溶液反应,在低温时和稀碱溶液生成的是ClO-、Cl-,在高温时和浓碱溶液生成的是ClO3-、Cl-。
1.A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分)
2.图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的KOH溶液的浓度______c中NaOH溶液浓度(填序号)(2分)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4.c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2+2分)
5.反应结束后多余的氯气也可以制成氯水使用。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结果是________。(2分)
A. B. C. D.
6.将氯气和SO2 1:1通入水中,_____增强溶液的漂白性。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2+2分)
A.能 B.不能
7.工业上以NaClO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脱硫”。控制溶液为酸性,将烟气中的SO2转化为,反应后p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调节NaClO溶液pH时不能选用盐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
二、海水资源的提取(共15分)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镁等物质,流程如下:
8.某同学利用食盐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2分)
A.NaCl固体不导电,不是电解质
B.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
C.图2中水是电解质,电离产生大量的H+和OH-
D.图2中NaCl在电流作用下电离出了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9.如图中,电解一段时间后(显示的电极均为石墨),
气球b中的气体是___(填化学式)。(2分)
10.该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1.通入热空气进行溴的吹出,符合不同温度下空气通入量与溴吹出率关系的图示是_______。(3分)
12.利用蒸馏的方法进行精制液溴,可选用如图装置完成。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2分)
13.1m3海水经上述流程最终得到38.4gBr2,若总提取率为60%,原海水中溴离子的浓度是________mol·L-1。(3分)
三、认识含硫化合物(共27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不定项)(4分)
A.H2S可与SO2反应生成S B.SO3可由S和O2化合生成
C.实验室用固体Na2SO3和稀硫酸制SO2 D.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2S
15.下列物质,不能吸收SO2的是_____。(2分)
A.碱石灰 B.酸性KMnO4溶液 C.氨水 D.浓H2SO4
16.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试剂是_____。(2分)
A.溴水 B.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C.石蕊试液 D.品红溶液
17.有一种橘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橘红色加深,这叫_____现象,证明Sb2S3胶粒带_____电荷。(2+2分)
碘、水吸收SO2,具体流程如图所示。(已知:HI易挥发)
18.在分离器中,分离H2SO4和HI的方法为_____。(2分)
A.过滤 B.蒸馏 C.结晶 D.渗析
19.该流程的优点吸收SO2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循环利用_____(填化学式)。(2分)
天然气含有硫化氢(H2S),H2S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SO2,某脱硫新工艺原理如下图所示。
20.过程 i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FeSO4+O2+2H2SO4=Fe2(SO4)3+2H2O
则a=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2+2+2分)
21.写出过程i中H2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加碘盐的研究(共19分)
食盐为生活中的重要调味品,为研究食盐中的添加剂碘酸钾的稳定性,查阅文献得到相关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碘酸钾浓度/mol/L pH 碘酸钾损失率/%
30℃ 50℃ 80℃ 100℃
1 0.003 0 21 70.3 71 77.3
2 0.003 7 0 0.3 0.67 1
3 0.003 14 1.3 2.7 1.3 1
22.相同温度下,pH=_____________时,碘酸钾最不稳定。(2分)
23.pH=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碘酸钾的稳定性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2分)
24.小明猜想,碘酸钾因分解转化为碘单质。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是否有碘单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由KIO3固体配制0.050mol·L-1KIO3溶液,
下列操作可能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不定项)(4分)
a.稀释和转移用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
b.如图所示,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配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26.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分)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的氯气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后的尾气
27.KI 溶液和 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 I2。已知:I2在KI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I2+I-=I3。
(1)若生成1mol I2,至少消耗的KI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3分)
(2)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I与CuSO4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蒸馏可制得高纯碘。反应中加入过量K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研究浓硫酸的性质(共16分)
某实验小组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丝上有气泡产生,品红溶液逐渐褪色,试管a的底部出现白色固体 冷却后,将试管a内的物质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蓝色
28.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3分)
29.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性质有________(2分)
30.6.4g Cu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得到SO2的体积_____2.24L(标准状况)。(填序号)(2分)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31.试管a的底部的白色固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3分)
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发现在试管的底部有黑色固体产生,查阅资料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资料:Cu2S CuS CuO均为黑色固体
实验:将铜丝放入试管中,加入5mL浓硫酸,加热试管,并用温度计测量反应液的温度,记录如下。
温度/℃ 实验现象
130 无明显变化
134 出现黑色絮状物,无气体产生
158 黑色固体增多,有气体产生
260 产生大量气体,黑色浑浊逐渐消失,试管底部有一层白色固体
300 产生大量气体,试管底部有一层白色固体
32.134℃时,铜与浓硫酸反应出现黑色絮状物,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3分)
5Cu+4H2SO4(浓)=______+3CuSO4+4H2O
33.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为避免出现黑色固体,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挑战题】(共10分)
硫代硫酸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基本药物之一。
室温时,往Na2S、Na2CO3混合溶液中均匀通入SO2气体,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大量黄色浑浊物出现,然后浑浊物开始由黄变浅,当混合溶液pH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产生Na2S2O3。总反应方程式为:4SO2+Na2CO3+2Na2S=3Na2S2O3+CO2
34.制备Na2S2O3反应分三步进行
反应i:Na2CO3+SO2=1a2SO3+CO2;
反应ii:3SO2+2Na2S=3S↓+2Na2SO3;
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5.当pH值接近于7时,停止通入SO2的原因是________。(2分)
36.向某浓度的过量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中通入一定量SO2后,停止通气,刚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针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实验小组提出假设:t秒前生成了I2(反应A),但I2继续与溶液中的SO2反应(反应B),其中反应较快的是________(填“A”或“B”)。因此t秒前溶液无明显变化;t秒后溶液中的IO3-与I-又生成I2,因此溶液变蓝。(1分)
为验证该实验小组的假设合理,设计实验:向变蓝色的溶液中_________;
可观察到现象为:蓝色迅速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变蓝。(1分)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SO2,生成S的反应分两步完成(如图1所示),该过程中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7.分析可知X为_________(填化学式)。(2分)
38.0~t1时间段的温度为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一、
1.NaCl 2.MnO2 + 4HCl (浓) MnCl2+Cl2↑+2H2O 3.A
4.降温,防止生成NaClO3 吸收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5.B
6.B SO2+Cl2+2H2O=2HCl+H2SO4 7.变小 ClO-+Cl-+2H+=Cl2↑+H2O
二、
8.B 9.H2 10.2Cl-+2H2O 2OH-+H2↑+Cl2↑ 11.B
12.冷却水进出方向错误 13.0.0008
三、
14.A 15.D 16.D 17.电泳;负 18.B 19.I2 20.4;FeSO4;Fe2(SO4)3
21.Fe2(SO4)3+H2S=2FeSO4+S↓+H2SO4 从S指向Fe 2e-
四、
22.0 23.减弱 24.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证明有碘单质生成
25.ad 26.B 27.(1) 4 (2) 与I2反应,生成可溶的I3-,防止碘单质析出
五、
28.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9.酸性;还原性 30.C
31.CuSO4 32.Cu2S 33.控制温度,迅速升温至260oC
【挑战题】
34.Na2SO3 + S= Na2S2O3
35.防止酸性增强,使Na2S2O3不稳定,发生反应
36.B; 通入少量SO2
37.H2S
38.300oC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