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1.(2024九上·中山期中)佛山是陶瓷名城。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工艺也在不断地衍变,以下制作陶瓷的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泥 B.拉坯
C.画坯 D.烧窑
2.(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作燃料
B.稀有气体不溶于水,用作保护气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
D.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可淡化海水
3.(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闻气味
D. 过滤
(2024九上·中山期中)资料:水是生命之源,对人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过多个净水步骤得到的。请回答下列小题:
4.下列物质中均可用于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l2 B.ClO2 C.NaClO D.C2H5OH
5.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6.(2024九上·中山期中)湖北恩施有“摔碗酒”的习俗,寓意“碎碎(岁岁)平安”。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夏天时摔酒比冬天时摔酒酒香更浓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摔酒后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到酒精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酒精能燃烧,水却不能燃烧——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7.(2024九上·中山期中)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闵恩泽 C.徐寿 D.拉瓦锡
8.(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2024九上·中山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10.(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 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11.(2024九上·中山期中)冬季鱼池由于水位低,冰雪封冻后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可在鱼池中加入适量过量化钙(化学式为CaO2)快速增氧,避免冬季鱼池中的鱼缺氧死亡。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4 C.-2 D.-1
12.(2024九上·中山期中)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易记,如图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13.(2024九上·中山期中)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CH3O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14.(2024九上·中山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B.阳离子都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5.(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选项 方案 结论
A 说明瓶中气体为氧气
B 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C 说明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 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D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16.(2024九上·中山期中)(I)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3个氢分子   。
(2)亚铜离子   。
(3)4个氮原子   。
(II)图1为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4)图1中x的数值为   ;Fe原子与Fe2+   相同,所以它们同属铁元素。
(5)A、B、C三种粒子中,与铁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画出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7.(2024九上·中山期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升,科技人员对粮食储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简陋的仓储设施到高科技智慧粮仓。
传统储粮——粮食在质量检验合格以后,通常会存放在浅圆仓或平房仓里,由于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粮食易发霉,此外粮食储存过程中会遭到害虫的破坏,为解决以上问题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
气膜仓储粮——这种由我国首创的架空式气膜仓将会明显提升储粮质量,气膜仓规格大,单仓能储藏粮食7500吨,可以满足七万人一年的口粮。仓内通入某些气体等科技手段,通过抑制粮食的呼吸,使害虫不能存活,并确保低温储粮的粮温常年保持在15℃以下。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钢筋混凝土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钢筋混凝土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传统粮食储存过程中易发霉是因为   ,该过程属于   氧化(选填“剧烈”或“缓慢”)。
(3)传统储粮为解决粮食储存过程中遭到害虫的破坏等问题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点)。
(4)空气成分中,最适宜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   ,利用其   的性质。
(5)粮仓熏蒸常用含磷物质,写出红磷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18.(2024九上·中山期中)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建构模型】老师提供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甲同学欲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的燃烧,应选择收集装置________(填装置序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模仿改造】
(3)兴趣小组根据图1装置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2所示,使用为白色固体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 3H2O2)作制氧剂,并加入二氧化锰。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2Na2CO3 3H2O2Na2CO3+H2O2;
第二步:________(符号表达式表示)。
【操作及现象】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和上述物质后,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
(4)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_。
(5)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从图1中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填装置序号),该装置相当于制氧机中的________(填“反应仓”或“过滤仓”)。
(6)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气温度
C. 加快氧气的生成
19.(2024九上·中山期中)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图1所示实验。
(1)表1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2)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①③可以说明   。
(3)小英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氧化铜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还需要取步骤⑥得到的氧化铜粉末,再进行重复实验②③,其目的是   。
【任务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的系列探究
甲小组:分别取1g不同的催化剂加入试管中,再加入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了表2实验:
表2
序号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 温度 实验现象
a 二氧化锰粉末 1g 常温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b 红砖粉末 1g 60℃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c 红砖小颗粒 1g 常温 缓慢,有少量气泡逸出
d 块状红砖 1g 常温 十分缓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4)①有同学认为可得出结论:二氧化锰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但小明认为此结论不科学,理由   。
②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颗粒大小”有关的实验组合是   (填序号)。
③在常温下,另取2g红砖小颗粒,向其中加入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继续实验,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实验c快。能得到的结论是   。
乙小组: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3所示。
(5)对比分析图3中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20.(2024九上·中山期中)现代净水技术包括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反渗透膜、超滤膜等),这两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微生物和有机物。方法如图所示:
(1)离子交换法图1所示,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膜分离法如图2所示
①超滤膜(如图2-1)适用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类似于实验中的   (填操作名称),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漏斗,还有   ,其作用是   。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②淡化膜技术(如图2-2),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   (粒子名称)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工作效果相当于实验中的蒸馏操作,得到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超滤膜的孔径   淡化膜的孔径(填“>”“=”或“<”)。
(3)请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个措施:   。
21.(2024九上·中山期中)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回收舱顺利返回,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1)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若用电解装置分解水如图,气体b为   (写化学式)。请在图2中画出理论上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变化图   。
(2)将电解水产生的氧气通入图3的装置测量产生氧气体积,量筒应和集气瓶导管口   (填“a”或“b”)连接,则另一端通入产生的氧气。集气瓶中原本有的空气对最后测定的氧气体积数据   (填“有”或“没有”)影响。
(3)电解纯水速率较慢,调节电压或改变氢氧化钠溶液浓度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如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电压 反应时间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6V 9V 12V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   ;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淘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拉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画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来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可用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氢气的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与稀有气体的溶解性无关,不符合题意;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部分可溶性杂质及色素和异味,不能淡化海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饱和气,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可以焊接切割金属,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装置气密性好,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手扇集气瓶口,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孔凑到瓶口去闻,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过滤实验中,应用烧杯盛装滤液,且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用玻璃棒引流,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B、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C、根据闻气体气体气味时用手扇闻来解答;
D、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来解答。
【答案】4.B
5.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2)根据化学中常见的图标有节水图标、节约能源、禁止烟火和腐蚀性等来解答。
4.A、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氯是由Cl、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NaClO是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C2H5OH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中国节能认证”,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夏天时摔酒比冬天时摔酒酒香更浓烈是因为温度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快,酒香更浓烈,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摔酒后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大,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C、肉眼看不到酒精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来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符合题意;
B、闵恩泽在石油催化剂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不符合题意;
C、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B、根据闵恩泽在石油催化剂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来解答;
C、根据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来解答;
D、根据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来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红黄色光,并缓慢燃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来解答;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红光来解答;
C、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黄色火焰来解答;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来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铬的原子序数为24,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文字表示元素名称,铬的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铬的原子序数为24,则铬原子的质子数为24,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而不是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及质子数,中间的文字表示元素名称,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该方法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空气来源广泛,符合题意;
B、该分离过程,只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物质是由氧气、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工业上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液体主要成分是氧气的混合物来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过氧化钙(CaO2)中Ca显+2价,则O的化合价为。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12.【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水的净化;物质的微粒性;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前四种)的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的净化过程有沉淀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降低水的硬度。故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占0.03%,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1个氮分子中有2个氮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3个原子,1个氨分子中有4个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由5个原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来解答;
B、根据水的净化过程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蒸馏程度最高来解答;
C、根据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由高到低的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来解答;
D、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
13.【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1,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CH3OH(或CH4O),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是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氧气,化合反应的概念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答。
14.【答案】C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但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N、O等元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阳离子带正电荷,但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带正电,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风能发电,符合题意;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一定是混合物,但是混合物不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如铁和铜的混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B、根据带正电的有阳离子和质子、原子核来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D、根据混合物是不同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来解答。
15.【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量筒中的水能进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由于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的五分之一,则该实验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但是在没有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过氧化氢也会分解生成氧气,只是速率会比较慢,并不是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该方案错误,符合题意;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氨分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该实验能够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压强减小,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来解答;
C、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D、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在运动,氨水是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16.【答案】3H2;Cu+;4N;14;质子数;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分子,故3个氢分子表示为3H2;
(2)每个亚铜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Cu+;
(3)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4个氮原子表示为4N;
(4)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的x=14;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Fe原子与Fe2+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同属铁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B和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都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6)丙为9号元素,为氟元素,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7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离子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得失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来解答。
17.【答案】(1)混合物
(2)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缓慢
(3)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谷物冷却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5)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钢筋混凝土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传统粮食储存过程中易发霉是因为于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 粮食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察觉,同时会放出热量,属于缓慢氧化;
(3)根据文中信息: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因此适宜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氮气,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
(5)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来解答;
(2)根据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发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例如呼吸,发酵,酿酒,食物变质等来解答;
(3)根据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来解答;
(4)根据空气中的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解答;
(5)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来解答。
(1)钢筋混凝土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传统粮食储存过程中易发霉是因为于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 粮食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察觉,同时会放出热量,属于缓慢氧化;
(3)根据文中信息: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因此适宜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氮气,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
(5)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18.【答案】(1) 水槽
(2) E Fe+O2Fe3O4
(3) H2O2H2O+O2
(4)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5) B 反应仓
(6) A,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水槽。
(2)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因此甲同学应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的燃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应选择收集装置E。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
(3)第二步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5)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从图1中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装置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反应仓,都是产生氧气的装置。
(6)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仓中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说法正确;
B、由实验现象可知,反应仓中发生的反应会放热,导致流出的氧气温度升高,过滤仓中的水可以降低氧气温度,说法正确;
C、过滤仓中的水不能加快氧气的生成,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AB.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排水法收集氧气来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4)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解答;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来解答;
(6)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过滤仓可以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水可以降低温度来解答。
19.【答案】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0.2g;作对比实验;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实验ab中催化剂种类与温度均不同,不能作对比;cd;催化剂质量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a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1)结论为氧化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则加入氧化铜后,步骤③的现象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则步骤⑥结果:氧化铜的质量为0.2g。
(2)步骤①中未加入氧化铜,为对比实验;步骤①中未加入氧化铜,无明显现象,步骤③中加入氧化铜后,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用烘干所得固体重复步骤②③,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4)①由表可知,实验a、b加入的催化剂分别为二氧化锰粉末和红砖粉末,但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是在不同温度下比较的,变量不唯一,故该结论不科学。
②对比实验c、d,催化剂颗粒不同,但其它条件均相同,对比可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颗粒大小”有关。
③在常温下,另取2g红砖小颗粒,反应速率明显比实验c快,对比可知催化剂质量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5)若想比较催化效果,可比较相同时间所收集气体的体积(bd),还可比较收集等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即ac)。
【分析】根据不同催化剂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催化效果不同来解答。
20.【答案】(1)阳离子;Ca2+、Mg2+
(2)过滤;玻璃棒;引流;ac;水分子;纯净物;>
(3)用洗菜水浇花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除去钙镁离子可以将硬水软化,故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Ca2+、Mg2+;
(2)①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等小分子通过,而颗粒较大的物质无法通过,超滤膜净化水的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会造成滤液飞溅,不会造成滤液仍浑浊,错误;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故答案为:ac.
②根据图2-2所示,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依据信息:超滤膜(如图2-1)适用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淡化膜技术(如图2-2),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可判断超滤膜的孔径>淡化膜的孔径;
(3)生活节约用水可做到:一水多用,如用洗菜水浇花等。
【分析】(1)根据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Ca2+、Mg2+来解答;
(2)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操作中注意一帖二低三靠,蒸发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纯净物来解答;
(3)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是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来解答。
(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除去钙镁离子可以将硬水软化,故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Ca2+、Mg2+;
(2)①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等小分子通过,而颗粒较大的物质无法通过,超滤膜净化水的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会造成滤液飞溅,不会造成滤液仍浑浊,错误;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故选ac;
②根据图2-2所示,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依据信息:超滤膜(如图2-1)适用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淡化膜技术(如图2-2),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可判断超滤膜的孔径>淡化膜的孔径;
(3)生活节约用水可做到:一水多用,如用洗菜水浇花等。
21.【答案】(1)H2OH2+O2;分解;氢气;
(2)b;没有
(3)增强导电性;电压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由图示可知,气体b体积较大,应为氢气。电解水的过程中,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快,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二倍,故理论上负极气体的曲线图为。
(2)将电解水产生的氧气通入图3的装置测量产生氧气体积,为方便将水排出,氧气应从短导管进入,即从a通入,则量筒应和集气瓶导管口b连接。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原本有的空气对最后测定的氧气体积没有影响。
(3)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由表中数据可知,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电压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氧气不溶于水,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来解答。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由图示可知,气体b体积较大,应为氢气。电解水的过程中,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快,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二倍,故理论上负极气体的曲线图为。
(2)将电解水产生的氧气通入图3的装置测量产生氧气体积,为方便将水排出,氧气应从短导管进入,即从a通入,则量筒应和集气瓶导管口b连接。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原本有的空气对最后测定的氧气体积没有影响。
(3)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由表中数据可知,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电压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广东省中山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1.(2024九上·中山期中)佛山是陶瓷名城。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工艺也在不断地衍变,以下制作陶瓷的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泥 B.拉坯
C.画坯 D.烧窑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淘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拉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画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来解答。
2.(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作燃料
B.稀有气体不溶于水,用作保护气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
D.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可淡化海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氢气可用作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氢气的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与稀有气体的溶解性无关,不符合题意;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部分可溶性杂质及色素和异味,不能淡化海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作为饱和气,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可以焊接切割金属,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来解答。
3.(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闻气味
D. 过滤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装置气密性好,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手扇集气瓶口,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体气味,不能将鼻孔凑到瓶口去闻,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过滤实验中,应用烧杯盛装滤液,且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用玻璃棒引流,该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来解答;
B、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C、根据闻气体气体气味时用手扇闻来解答;
D、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来解答。
(2024九上·中山期中)资料:水是生命之源,对人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过多个净水步骤得到的。请回答下列小题:
4.下列物质中均可用于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Cl2 B.ClO2 C.NaClO D.C2H5OH
5.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4.B
5.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解答;(2)根据化学中常见的图标有节水图标、节约能源、禁止烟火和腐蚀性等来解答。
4.A、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氯是由Cl、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NaClO是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C2H5OH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中国节能认证”,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4九上·中山期中)湖北恩施有“摔碗酒”的习俗,寓意“碎碎(岁岁)平安”。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夏天时摔酒比冬天时摔酒酒香更浓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摔酒后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到酒精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酒精能燃烧,水却不能燃烧——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夏天时摔酒比冬天时摔酒酒香更浓烈是因为温度越高酒精分子运动越快,酒香更浓烈,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摔酒后酒精变成酒精蒸气,分子间间隔变大,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C、肉眼看不到酒精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有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来解答。
7.(2024九上·中山期中)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闵恩泽 C.徐寿 D.拉瓦锡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符合题意;
B、闵恩泽在石油催化剂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不符合题意;
C、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B、根据闵恩泽在石油催化剂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来解答;
C、根据徐寿创造了部分元素的汉语名称来解答;
D、根据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来解答。
8.(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红黄色光,并缓慢燃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来解答;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红光来解答;
C、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黄色火焰来解答;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来解答。
9.(2024九上·中山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铬的原子序数为24,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文字表示元素名称,铬的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铬的原子序数为24,则铬原子的质子数为24,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而不是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及质子数,中间的文字表示元素名称,是否是金属元素,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10.(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 B.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 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该方法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空气来源广泛,符合题意;
B、该分离过程,只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物质是由氧气、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工业上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液体主要成分是氧气的混合物来解答。
11.(2024九上·中山期中)冬季鱼池由于水位低,冰雪封冻后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可在鱼池中加入适量过量化钙(化学式为CaO2)快速增氧,避免冬季鱼池中的鱼缺氧死亡。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4 C.-2 D.-1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过氧化钙(CaO2)中Ca显+2价,则O的化合价为。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12.(2024九上·中山期中)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易记,如图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水的净化;物质的微粒性;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前四种)的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的净化过程有沉淀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蒸馏降低水的硬度。故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占0.03%,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1个氮分子中有2个氮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3个原子,1个氨分子中有4个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由5个原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来解答;
B、根据水的净化过程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蒸馏程度最高来解答;
C、根据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由高到低的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来解答;
D、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
13.(2024九上·中山期中)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CH3O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由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2:1,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CH3OH(或CH4O),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是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氧气,化合反应的概念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答。
14.(2024九上·中山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B.阳离子都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但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N、O等元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阳离子带正电荷,但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带正电,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风能发电,符合题意;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一定是混合物,但是混合物不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如铁和铜的混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B、根据带正电的有阳离子和质子、原子核来解答;
C、根据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D、根据混合物是不同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来解答。
15.(2024九上·中山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选项 方案 结论
A 说明瓶中气体为氧气
B 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C 说明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 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D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氧气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量筒中的水能进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由于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的五分之一,则该实验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但是在没有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过氧化氢也会分解生成氧气,只是速率会比较慢,并不是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该方案错误,符合题意;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氨分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该实验能够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压强减小,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来解答;
C、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D、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分子在运动,氨水是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16.(2024九上·中山期中)(I)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3个氢分子   。
(2)亚铜离子   。
(3)4个氮原子   。
(II)图1为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4)图1中x的数值为   ;Fe原子与Fe2+   相同,所以它们同属铁元素。
(5)A、B、C三种粒子中,与铁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画出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答案】3H2;Cu+;4N;14;质子数;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分子,故3个氢分子表示为3H2;
(2)每个亚铜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Cu+;
(3)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4个氮原子表示为4N;
(4)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的x=14;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Fe原子与Fe2+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同属铁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B和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都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相似。
(6)丙为9号元素,为氟元素,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7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离子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得失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来解答。
17.(2024九上·中山期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升,科技人员对粮食储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简陋的仓储设施到高科技智慧粮仓。
传统储粮——粮食在质量检验合格以后,通常会存放在浅圆仓或平房仓里,由于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粮食易发霉,此外粮食储存过程中会遭到害虫的破坏,为解决以上问题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
气膜仓储粮——这种由我国首创的架空式气膜仓将会明显提升储粮质量,气膜仓规格大,单仓能储藏粮食7500吨,可以满足七万人一年的口粮。仓内通入某些气体等科技手段,通过抑制粮食的呼吸,使害虫不能存活,并确保低温储粮的粮温常年保持在15℃以下。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钢筋混凝土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钢筋混凝土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传统粮食储存过程中易发霉是因为   ,该过程属于   氧化(选填“剧烈”或“缓慢”)。
(3)传统储粮为解决粮食储存过程中遭到害虫的破坏等问题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点)。
(4)空气成分中,最适宜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   ,利用其   的性质。
(5)粮仓熏蒸常用含磷物质,写出红磷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1)混合物
(2)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缓慢
(3)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谷物冷却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5)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钢筋混凝土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传统粮食储存过程中易发霉是因为于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 粮食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察觉,同时会放出热量,属于缓慢氧化;
(3)根据文中信息: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因此适宜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氮气,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
(5)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来解答;
(2)根据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发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例如呼吸,发酵,酿酒,食物变质等来解答;
(3)根据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来解答;
(4)根据空气中的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解答;
(5)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来解答。
(1)钢筋混凝土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传统粮食储存过程中易发霉是因为于粮食的呼吸作用会使仓内温度升高, 粮食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察觉,同时会放出热量,属于缓慢氧化;
(3)根据文中信息:一般采用清理、通风、化学药物熏蒸除害虫和谷物冷却等多种方法进行储粮;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因此适宜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氮气,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
(5)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18.(2024九上·中山期中)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建构模型】老师提供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甲同学欲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的燃烧,应选择收集装置________(填装置序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模仿改造】
(3)兴趣小组根据图1装置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2所示,使用为白色固体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 3H2O2)作制氧剂,并加入二氧化锰。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制氧机工作时发生了两步反应——第一步:2Na2CO3 3H2O2Na2CO3+H2O2;
第二步:________(符号表达式表示)。
【操作及现象】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和上述物质后,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
(4)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_。
(5)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从图1中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填装置序号),该装置相当于制氧机中的________(填“反应仓”或“过滤仓”)。
(6)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气温度
C. 加快氧气的生成
【答案】(1) 水槽
(2) E Fe+O2Fe3O4
(3) H2O2H2O+O2
(4)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5) B 反应仓
(6) A,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水槽。
(2)铁丝只能在纯氧中燃烧,因此甲同学应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的燃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此方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应选择收集装置E。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
(3)第二步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5)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从图1中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装置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反应仓,都是产生氧气的装置。
(6)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仓中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说法正确;
B、由实验现象可知,反应仓中发生的反应会放热,导致流出的氧气温度升高,过滤仓中的水可以降低氧气温度,说法正确;
C、过滤仓中的水不能加快氧气的生成,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AB.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排水法收集氧气来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4)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解答;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来解答;
(6)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过滤仓可以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水可以降低温度来解答。
19.(2024九上·中山期中)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图1所示实验。
(1)表1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2)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①③可以说明   。
(3)小英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氧化铜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还需要取步骤⑥得到的氧化铜粉末,再进行重复实验②③,其目的是   。
【任务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的系列探究
甲小组:分别取1g不同的催化剂加入试管中,再加入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了表2实验:
表2
序号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 温度 实验现象
a 二氧化锰粉末 1g 常温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b 红砖粉末 1g 60℃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气流平稳
c 红砖小颗粒 1g 常温 缓慢,有少量气泡逸出
d 块状红砖 1g 常温 十分缓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4)①有同学认为可得出结论:二氧化锰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但小明认为此结论不科学,理由   。
②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颗粒大小”有关的实验组合是   (填序号)。
③在常温下,另取2g红砖小颗粒,向其中加入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继续实验,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实验c快。能得到的结论是   。
乙小组: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3所示。
(5)对比分析图3中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答案】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0.2g;作对比实验;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实验ab中催化剂种类与温度均不同,不能作对比;cd;催化剂质量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a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1)结论为氧化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则加入氧化铜后,步骤③的现象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则步骤⑥结果:氧化铜的质量为0.2g。
(2)步骤①中未加入氧化铜,为对比实验;步骤①中未加入氧化铜,无明显现象,步骤③中加入氧化铜后,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用烘干所得固体重复步骤②③,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4)①由表可知,实验a、b加入的催化剂分别为二氧化锰粉末和红砖粉末,但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是在不同温度下比较的,变量不唯一,故该结论不科学。
②对比实验c、d,催化剂颗粒不同,但其它条件均相同,对比可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颗粒大小”有关。
③在常温下,另取2g红砖小颗粒,反应速率明显比实验c快,对比可知催化剂质量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5)若想比较催化效果,可比较相同时间所收集气体的体积(bd),还可比较收集等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即ac)。
【分析】根据不同催化剂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催化效果不同来解答。
20.(2024九上·中山期中)现代净水技术包括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反渗透膜、超滤膜等),这两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微生物和有机物。方法如图所示:
(1)离子交换法图1所示,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膜分离法如图2所示
①超滤膜(如图2-1)适用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类似于实验中的   (填操作名称),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漏斗,还有   ,其作用是   。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②淡化膜技术(如图2-2),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   (粒子名称)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工作效果相当于实验中的蒸馏操作,得到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超滤膜的孔径   淡化膜的孔径(填“>”“=”或“<”)。
(3)请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个措施:   。
【答案】(1)阳离子;Ca2+、Mg2+
(2)过滤;玻璃棒;引流;ac;水分子;纯净物;>
(3)用洗菜水浇花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除去钙镁离子可以将硬水软化,故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Ca2+、Mg2+;
(2)①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等小分子通过,而颗粒较大的物质无法通过,超滤膜净化水的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会造成滤液飞溅,不会造成滤液仍浑浊,错误;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故答案为:ac.
②根据图2-2所示,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依据信息:超滤膜(如图2-1)适用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淡化膜技术(如图2-2),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可判断超滤膜的孔径>淡化膜的孔径;
(3)生活节约用水可做到:一水多用,如用洗菜水浇花等。
【分析】(1)根据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Ca2+、Mg2+来解答;
(2)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操作中注意一帖二低三靠,蒸发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纯净物来解答;
(3)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是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来解答。
(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除去钙镁离子可以将硬水软化,故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的离子是Ca2+、Mg2+;
(2)①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等小分子通过,而颗粒较大的物质无法通过,超滤膜净化水的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若经过该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b、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会造成滤液飞溅,不会造成滤液仍浑浊,错误;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不经过滤直接流下,会造成滤液仍浑浊,正确;
故选ac;
②根据图2-2所示,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依据信息:超滤膜(如图2-1)适用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淡化膜技术(如图2-2),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可判断超滤膜的孔径>淡化膜的孔径;
(3)生活节约用水可做到:一水多用,如用洗菜水浇花等。
21.(2024九上·中山期中)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回收舱顺利返回,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1)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若用电解装置分解水如图,气体b为   (写化学式)。请在图2中画出理论上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变化图   。
(2)将电解水产生的氧气通入图3的装置测量产生氧气体积,量筒应和集气瓶导管口   (填“a”或“b”)连接,则另一端通入产生的氧气。集气瓶中原本有的空气对最后测定的氧气体积数据   (填“有”或“没有”)影响。
(3)电解纯水速率较慢,调节电压或改变氢氧化钠溶液浓度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如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电压 反应时间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6V 9V 12V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   ;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答案】(1)H2OH2+O2;分解;氢气;
(2)b;没有
(3)增强导电性;电压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由图示可知,气体b体积较大,应为氢气。电解水的过程中,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快,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二倍,故理论上负极气体的曲线图为。
(2)将电解水产生的氧气通入图3的装置测量产生氧气体积,为方便将水排出,氧气应从短导管进入,即从a通入,则量筒应和集气瓶导管口b连接。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原本有的空气对最后测定的氧气体积没有影响。
(3)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由表中数据可知,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电压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氧气不溶于水,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来解答。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由图示可知,气体b体积较大,应为氢气。电解水的过程中,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产生气体的速率快,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二倍,故理论上负极气体的曲线图为。
(2)将电解水产生的氧气通入图3的装置测量产生氧气体积,为方便将水排出,氧气应从短导管进入,即从a通入,则量筒应和集气瓶导管口b连接。排出水的体积即为收集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中原本有的空气对最后测定的氧气体积没有影响。
(3)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NaOH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由表中数据可知,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电压12V,10%的氢氧化钠溶液。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