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十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浙江省温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嘉塘保护地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荒漠猫、黑颈鹤等动物,其中荒漠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易危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荒漠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将其迁入动物园
B.黑颈鹤具有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该保护地生活着众多种类的动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保护荒漠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迁入动物园不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
B、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黑颈鹤具观赏性,观赏性是对人类直接有利的非实用意义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该保护地生活着众多种类的动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目的是保护生物的的多样性,除了保护生物的基因多样性,还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更替
B.该演替过程属于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种群数量增长都符合“J”形增长模型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 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发生优势取代,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更替,A正确;
B、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发生的演替,由于具有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一般而言,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但由于资源和环境条件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通常是S形,C错误;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方向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正常上皮细胞从原来位置脱落进入血液后,该细胞就会发生细胞凋亡。这种脱离原来生存环境情况下发生的凋亡称为失巢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失巢凋亡能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防止细胞黏附到其他组织上生长
B.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抵抗失巢凋亡能力,从而具有扩散的能力
C.失巢凋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失巢凋亡过程中细胞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含水量下降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失巢凋亡是细胞凋亡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帮助机体主动适应环境,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防止细胞黏附到其他组织上生长,A正确;
B、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抵抗失巢凋亡能力,因为癌细胞能够不受机体控制,具有扩散的能力,B正确;
C、失巢凋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失巢凋亡需要多种蛋白激酶信号分子参与失巢凋亡的信号转导,C正确;
D、失巢凋亡过程中与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凋亡: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失巢凋亡:
离原来生存环境情况下发生的凋亡。失巢凋亡通过传统的细胞凋亡途径诱导细胞死亡。整合蛋白感知和传导细胞外基质信号而控制细胞的粘附和存活, Bcl-2 和某些 Bcl-2 相关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失巢凋亡的调节,多种蛋白激酶信号分子参与失巢凋亡的信号转导。
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如图为发生甲基化的DNA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一个DNA分子只能连接一个甲基
C.DNA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后会影响复制过程中氢键的形成
D.基因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不会改变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答案】D
【知识点】表观遗传
【解析】【解答】A、被甲基化的DNA 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DNA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一个 DNA 分子可以连接多个甲基,B错误;
C、DNA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后不影响碱基配对的方式,故而也不会影响复制过程中氢键的形成,C错误;
D、基因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不会改变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①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②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成分是( )
A.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B.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产生CO2;气体为CO2
C.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D.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需氧(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答案】B
【知识点】泡菜的制作
【解析】【解答】A、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原因是盐使细胞失水,而不是气体被排出,A错误;
B、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利用氧气产生 CO2,导致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B正确;
C、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但空气排出(即发酵初期产生的气泡)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气体为CO2,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不能进行需氧(有氧)呼吸,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一候时,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时,蟋蟀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三候时,老鹰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风吹拂属于物理信息,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B.蟋蟀是分解者,老鹰是消费者,都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保护老鹰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温风吹拂、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涉及温度、声音,都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蟋蟀和老鹰都属于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B错误;
C、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
D、保护老鹰的根本措施是就地保护,通过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从而增加种群数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③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剧烈运动后低氧条件下,肌肉细胞线粒体的乳酰化转移酶被激活,催化乳酸修饰PDHA1蛋白和CPT2蛋白,抑制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继续参与细胞呼吸,进而抑制运动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酰化转移酶可为乳酸修饰蛋白质提供活化能
B.低温和高温均会破坏乳酰化转移酶的空间结构,使其不可逆失活
C.乳酸修饰PDHA1和CPT2进而抑制运动能力的原因是ATP分解量增加
D.抑制线粒体中乳酰化转移酶的活性可提高个体持久运动的耐力
【答案】D
【知识点】酶促反应的原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过氧化物酶体是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的细胞器,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并且在动物肝细胞和肾细胞中数量特别多。下列关于过氧化物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
B.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没有催化活性
C.过氧化物酶体可以将肝细胞厌氧(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氧化去除
D.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功能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原因是过氧化物酶可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A正确;
B、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也有催化活性,只要有适宜温度和pH等条件即可,B错误;
C、肝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无法产生乙醇,只能产生乳酸,C错误;
D、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过氧化物酶体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两者功能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较温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三白草和鱼腥草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以使用酶解法,还可以用盐酸和酒精混合配制的解离液来完成
B.②过程通常在等渗溶液中,采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④过程需要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诱导生芽和生根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细胞融合的方法
1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液泡膜蛋白TOM2A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其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抗病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有生物学活性的TOM2A只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
B.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异常蛋白比正常蛋白少2个氨基酸
C.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D.TMV侵染烟草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少
【答案】D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合成有生物学活性的液泡膜蛋白TOM2A,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除了内质网的加工还需要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A错误;
B、无法判断缺少2个碱基对是否会让翻译过程提前终止还是延迟结束,原因是抗病烟草品种TI203 中 TOM2A 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三个碱基对编码一个氨基酸,B错误;
C、TMV 核酸复制酶可催化 TMV 核糖核酸的合成,因为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核酸为RNA(核糖核酸),C错误;
D、TMV侵染烟草后,TI203品种无感病症状,推测是感染TI203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根据不同动物的培育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动物遗传性状和受体动物完全一致
B.过程1 需要对卵母细胞做去核处理
C.过程3为过程1、2提供了改良性状的方式
D.过程2可以大幅改良动物性状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解析】【解答】A、子代动物的遗传性状与受体动物无关,与供体动物基本一致,A错误;
B、过程1为试管动物的获得,不需要对卵母细胞做去核处理,只需由体外受精获得胚胎,B错误;
C、转基因可导入外源优良基因,过程3利用了转基因技术,为过程1、2提供了改良性状的方式,C正确;
D、过程2不能大幅改良动物性状,得到的是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①生殖方式:试管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②主要技术手段:试管动物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克隆动物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
1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布氏田鼠时,伯劳鸟的存在可使芨芨草盖度减小
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可能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
C.若调查芨芨草的生物量仅需收割地上部分进行测量
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组成一条食物链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无布氏田鼠时,伯劳鸟的存在可使芨芨草盖度增大,A错误;
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可能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原因是栖息在芨芨草上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B正确;
C、生物量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的总质量,若调查芨芨草的生物量,需要测量的除了地上部分还有地下部分活物以及枯死的有机物的总和,C错误;
D、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但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也可以指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生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物生活的空间,一个 生态系统则是群落和群落生境的系统性相互作用。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 动物、 植物和 微生物种群组成,这些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此外,群落还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
(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赤霉素(GA)能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引起植株增高。水稻植株的矮化类型可分为赤霉素缺陷型和赤霉素饨感型。现有甲、乙两种矮化的水稻突变体,甲的D18基因的内含子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前体RNA 无法加工为成熟mRNA;乙的D18基因编码区第633位的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mRNA 上色氨酸的密码子 UGG变成终止密码子 UGA。
13.种子的胚能产生赤霉素。为探究突变体的矮化类型,研究者把正常株高、甲、乙三种水稻的种子去胚后,放在含有碘和淀粉的培养基上培养,用赤霉素处理后观察种子周围是否出现无色的透明圈。实验结果如下:
正常株高 突变体甲 突变体乙
添加赤霉素 出现透明圈 ① ③
不添加赤霉素 不出现透明圈 ② 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合成的α-淀粉酶能催化培养基中淀粉的水解,从而形成透明圈
B.种子进行去胚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内源赤霉素对结果的干扰
C.正常株高种子的实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是在赤霉素的诱导下产生的
D.若①③出现透明圈,②④不出现透明圈,则两种突变体均为赤霉素钝感型
14.下列有关D18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18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B.D18基因中不同位置的碱基替换后产生的两个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C.突变体乙的D18基因编码区发生的碱基对替换是由T/A变成G/C
D.两种突变体中D18基因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答案】13.D
14.D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解脂菌能利用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将不能直接吸收脂肪的甲,乙两种菌分别等量接种在醇溶青琼脂平板上培养。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乙菌菌落周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菌属于解脂菌
B.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以脂肪为唯一碳源
C.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
D.该平板可用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
【答案】B
【知识点】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甲菌可分解脂肪生成脂肪酸属于解脂菌,A正确;
B、由题意可知,乙菌周围颜色不变,即乙菌不能分解脂肪利用脂肪酸,B错误;
C、按照唯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可将两种菌放到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C正确;
D、用菌落周围深蓝色圈的大小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氨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1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
B.若该DNA 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复制时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900个
C.该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双链解开
D.该环状DNA 通常存在于细菌、酵母菌等原核细胞中
【答案】C
【知识点】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A、该过程是只有一个起点;环状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所以1链和2链均含1000个碱基,A错误;
B、由于1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中含腺嘌呤300个,所以含鸟嘌呤70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要鸟嘌呤700×4=2800个,B错误;
C、该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双链解开,边解旋边复制,C正确;
D、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研究发现,某种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 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4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交配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黑色 银色 乳白 白化
1 黑色×黑色 22 0 0 7
2 黑色×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色×乳白 0 23 11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9种
B.4个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正确顺序是Ca>Cd>Cb>Cc
C.从交配组合1可知,黑色对白化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CaCd×CaCd
D.雌、雄两只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毛色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由于豚鼠毛色由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中的一对基因决定,所以基因型共有=5×4/2=10种,其中纯合子有4种,杂合子有6种,A错误;
B、交配1,黑色×黑色→黑色:白化=3:1,说明黑(Ca)对白化(Cd)为显性;交配2,黑色×白化→黑:银=1:1,说明黑色(Ca)对银色(Cc)为显性,银色(Cc)对亲代表型白化(Cd)为显性;交配3,乳白×乳白→乳白:白化=3:1,说明乳白色(Cb)对白化(Cd)为显性。因此正确顺序为Ca(黑色)>Cc(银色)>Cb(乳白色)>Cd(白化),B错误;
C、从交配组合1可知,黑色×黑色→黑色:白化=3:1,说明黑色对白化为显性性状,亲本为杂合体,基因型为CdCd,C正确;
D、 由于豚鼠毛色由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中的一对基因决定,基因型共有=5×4/2=10种。由于豚鼠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所以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卷叶螟主要分布在稻株上部,褐飞虱主要分布在稻株下部,两种害虫均具备较强的飞行能力。在水稻的生长周期中,害虫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
B.野外调查两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害虫防治的力度都相同
D.水稻生长后期害虫增多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和迁入率增加
【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1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迷走神经对胃肠的蠕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组 处理 TNF-α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LPS ++++
丙 腹腔注射 LPS+A 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A.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乙酰胆碱和N受体结合后,进入肠巨噬细胞中抑制TNF-α的释放
D.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肠巨噬细胞中 TNF-α基因的的转录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迷走神经通常属于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维持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促进消化、代谢和休息等功能,A正确;
B、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因此根据“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可知其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正确;
C、乙酰胆碱可以与肠巨噬细胞表面的N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系统,从而抑制TNF-a的释放,C错误;
D、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a基因的转录,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迷走神经一方面促进胃肠分泌消化液,一方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上的N受体,抑制TNF-a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可使大鼠出现炎症,TNF-a浓度高,与A处理同时作用时,TNF-a浓度下降,说明A处理可以通过某些机制抑制TNF-a促进炎症的作用。
2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二倍体(2n=4)雌性动物的卵原细胞甲(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培养并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丙细胞与丁细胞的变异类型相同
B.图中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1个染色体组
C.图中乙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4倍
D.若图中乙细胞有3条染色体被32P 标记,则该细胞处于第二次细胞分裂过程
【答案】C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塑造土壤结构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1)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常采用 ,若要研究该区域蚯蚓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 (答出两点即可)。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 功能。
(2)镉(Cd)是土壤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进入生物体内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可通过 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称为 。镉(Cd)可通过水、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循环具有 的特点。
(3)科研人员为筛选适合镉(Cd)污染修复的植物,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比较籽粒苋、龙葵、商陆对土壤的修复性能。相关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地下部分 Cd含量(mg·kg-1) 地上部分Cd含量(mg·kg-1) 转运系数
籽粒苋 46.60 22.59 0.48
龙葵 16.61 41.39 2.49
商陆 7.87 9.12 1.16
注:转运系数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金属含量与地下部分的金属含量的比值。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Cd污染修复效果最好的植物是 ,判断依据是 。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以达到修复目的,则最佳植物为 ,主要原因是 。种植该植物后需及时收割,否则镉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也可能通过 返回无机环境。
【答案】(1)样方法;食物、天敌、栖息地、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分解者;物质循环
(2)食物链(营养级);生物富集;全球性
(3)籽粒苋;籽粒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Cd含量高,说明富集Cd 的能力较强;龙葵;龙葵的转运系数较高,地上部分Cd含量高;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物种的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若要研究该区域蚯蚓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食物、天敌、栖息地、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可以通过腐生生活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镉(Cd)属于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内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可通过食物链(营养级)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3)籽粒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富集的Cd含量高于龙葵和商陆。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以达到修复目的,龙葵地上部分富集能力最强。种植该植物后需及时收割,否则镉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分解植物的残枝败叶,最终Cd又会返回无机环境。
【分析】1、样方法:确定样地——取样方——计数——计算样方的种群密度——求平均值
常用的取样方法:①五点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②等距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计数原则:取上不去下,取左不取右。(两边和夹角)
适用: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2、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3、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③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2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我国北方蔗糖主要从甜菜的块根中提炼。研究发现,磷对甜菜光合作用产物的合成与转移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部分机理如下图,其中A、B表示相关物质,TPT为磷酸转运体(转运出1分子磷酸丙糖的同时会转运进1分子Pi),活性会受光抑制。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 方法分离。图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2 结合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称为 ,该过程所需的物质A、B分别是 ,其反应产物可转移至 (结构)重新合成物质A、B。
(2)白天光合作用强,[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 ,叶绿体中积聚大量淀粉。
(3)为研究田间施用磷(P)和烯效唑(Un)对甜菜光合特性和产糖量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甜菜植株,处理16天后测定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收获时测定块根产量及产糖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1) 叶面积指数 块根产量 (t·hm2) 产糖量(t·hm2)
清水(CK) 25.25 3.14 97.4 15.44
2mg·L-1KH2PO4(P) 27.07 3.35 107.21 17.66
30mg·L-1烯效唑(Un) 27.06 4.21 99. 2 15.93
2mg·L-1KH2PO4(P)+30mg·L-1烯效唑(Un) 33.22 3.83 108.1 18.88
据表分析:净光合速率可用 表示。P组与Un组的净光合速率相近,但与P组相比,Un组 ,所以Un组植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比P组 。与CK、Un组相比,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原因是 。
【答案】(1)(纸)层析;二氧化碳固定;ATP、NADPH;类囊体膜
(2)大
(3)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CO2的吸收量;块根产量及产糖量低;多;磷酸增多,会抑制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减少磷酸丙酮转变为淀粉,有更多的磷酸丙糖转变为蔗糖,蔗糖可经过韧皮部筛管转移至块根,从而使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1)高等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纸)层析方法分离。
图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2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称为二氧化碳固定,A、B分别指的是ATP和NADPH,因为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
该过程的反应产物是ADP和NADP+,可以转移至类囊体膜作为光反应产物重新合成物质ATP(A)、NADPH(B)。
(2)白天光合作用强,TPT活性会受光抑制、导致Pi含量低,3-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大,叶绿体中积聚大量淀粉。
(3)①净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可以是二氧化碳吸收、氧气释放,以及有机物积累,因此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二氧化碳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表示。
②由于两组净光合速率相同,积累的总的有机物相等,但P组块根产量及产糖量大于Un组;磷酸增多,会抑制ADPG 焦磷酸化酶活性,减少磷酸丙酮转变为淀粉,有更多的磷酸丙糖转变为蔗糖,蔗糖可经过韧皮部筛管转移至块根,从而使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与P组相比,Un组植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总量多。与CK、Un组相比,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
【分析】光合作用:
2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是关于该病的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研究人员提取了该家系中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用限制酶Ⅰ酶切后进行电泳(已知正常基因中含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中增加了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所示:
(1)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 (填“310 bp”“217 bp”“118 bp”或“93 bp”)。图2所示的四名女性中 是杂合子。
(2)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 。
由此推断,Ⅱ-3、Ⅱ-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 (填“父亲”或“母亲”)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为主。
(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图1家系中Ⅱ-1(不携带d基因)与Ⅱ-2婚配后,不考虑新的突变,若生女孩,则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病,原因是 。
(4)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遗传咨询和 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若要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需要保证 (答出两点)。
【答案】(1)310 bp;Ⅰ-1、Ⅱ-3、Ⅱ-4
(2)染色体固缩,不能为转录过程提供模板;父亲
(3)不一定;女孩的基因型为XDXd(是杂合子),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
(4)产前诊断;随机取样,调查群体足够大
【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1)从题图2的电泳图谱上看,由于一个正常基因上有一个酶I的切点,可将正常基因切成两个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I的切点,可将突变基因切成三个片段,故形成的4种片段中,有两种片段来自另一个酶切位点的切割,从数量上分析,应该是长度为217bp和93bp的两个片段来自长度为310bp的片段,即新增酶切位点在长度为310bp的片段上,说明310bp和118bp组成正常基因,217bp、93bp和118 bp组成突变基因。由题图2可知,I-1含有两种基因,II-3含有两种基因,II-4含有两种基因,II-5只含有一种正常基因,所以I-1、II-3、II-4为杂合子。
(2)失活染色体的固缩状态使其中的DNA不能解旋,不能进行转录,也就不能进行翻译,即不能进行表达。因为II-3和II-4都是杂合子,即基因型为XDXd,但其表现为患病,说明XD没有表达,而Xd进行了表达,即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失活。
(3)II-1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XDXD,II-2的基因型为XdY,若生儿子,则不患病,若生女儿,基因型为XDXd,因为两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不能确定女儿是否患病。
(4)ALD属于遗传病,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调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做到随机取样以及调查群体足够大。
【分析】
2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农杆菌 Ti质粒上的 T-DNA 序列可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 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进行相关研究。请回答:
(1)研究者分别用EcoR Ⅰ 、HindⅢ、BamH 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 (T-DNA上没有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将上述酶切产物及 Ti 质粒分别与DNA 分子探针进行杂交并进行电泳,得到如图1结果。
①DNA 分子杂交的原理是 ,上述DNA分子探针是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片段,由于杂交结果中 ,表明T-DNA 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用不同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可以判断突变体为T-DNA (填“单个”或“多个”)位点插入。
②限制酶能催化水解DNA 片段中的 键。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图2),然后用 酶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进行 PCR。为使 PCR 产物能被限制酶切割,需在引物 (填3'或5')端添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再利用下列表格中的引物 (填编号)组合进行PCR,扩增出 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 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若B基因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则该突变体产量 (低于/高于)野生型。
(2)图3中是基因B中的某一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_____(填字母)。
A.该图中含有两个密码子
B.图中③和④代表两个不同的脱氧核苷酸
C.若只用该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43种片段
D.DNA 聚合酶和DNA 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解旋酶作用于①处
(3)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下列思路可行的有哪几项 _____。
A.将上述野生型水稻与水稻品系2杂交,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B.对水稻品系2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选取性状优良植株
C.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 2 植株
【答案】(1)单链 DNA 分子探针与待测样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T-DNA片段;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单个;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5';①②;低于
(2)A;B;C
(3)A;C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DNA分子的结构;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育种方法综合;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2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长期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发现:①手机光线刺激使得空腹小鼠在食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上升幅度高于对照小鼠;②夜间长时间手机光线刺激会扰乱小鼠的生物钟;③夜间长时间手机光线刺激会导致小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④适当光照下,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光信号引起的部分调节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发现,手机光线刺激不影响小鼠体内糖原、脂肪含量以及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光信号对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属于 调节;综合分析,出现①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2)褪黑素俗称“脑白金”,由松果体细胞产生,能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靶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睾丸等起作用的原因是 。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使小鼠和人等生物形成生物钟的作用。当褪黑素的分泌量过多时,会抑制SCN的兴奋,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其意义是 。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 (填“促进”或“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进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3)出现③情况时,小鼠的 产生兴奋,并传到 ,产生渴觉,通过行为性调节来调节水的摄入量。
(4)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切除啮齿类动物的松果体后,该动物的胸腺和脾脏功能被抑制,主要表现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的变化。若再给该动物注射褪黑素,则其免疫功能又会恢复。由此推测,褪黑素会影响 免疫。
(5)为探究褪黑素是怎样调节性腺发育的,研究人员结合人体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功能的分级调节系统与③结果提出几种假设,并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褪黑素试剂等在适当光照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褪黑素可以直接调节性腺的发育;假设二: ,验证实验的思路如下:将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注射适量褪黑素试剂,另一组注射 ;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两组小鼠的 。
【答案】(1)神经;手机光线刺激使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
(2)褪黑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等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负)反馈;使褪黑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抑制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
(4)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褪黑素通过作用于垂体(或下丘脑)调节性腺的发育;等量生理盐水;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浙江省温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嘉塘保护地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荒漠猫、黑颈鹤等动物,其中荒漠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易危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荒漠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将其迁入动物园
B.黑颈鹤具有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该保护地生活着众多种类的动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的基因多样性
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更替
B.该演替过程属于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种群数量增长都符合“J”形增长模型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正常上皮细胞从原来位置脱落进入血液后,该细胞就会发生细胞凋亡。这种脱离原来生存环境情况下发生的凋亡称为失巢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失巢凋亡能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防止细胞黏附到其他组织上生长
B.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抵抗失巢凋亡能力,从而具有扩散的能力
C.失巢凋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失巢凋亡过程中细胞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含水量下降
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如图为发生甲基化的DNA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一个DNA分子只能连接一个甲基
C.DNA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后会影响复制过程中氢键的形成
D.基因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不会改变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成分是( )
A.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B.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产生CO2;气体为CO2
C.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D.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需氧(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一候时,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时,蟋蟀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三候时,老鹰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温风吹拂属于物理信息,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B.蟋蟀是分解者,老鹰是消费者,都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保护老鹰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剧烈运动后低氧条件下,肌肉细胞线粒体的乳酰化转移酶被激活,催化乳酸修饰PDHA1蛋白和CPT2蛋白,抑制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继续参与细胞呼吸,进而抑制运动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酰化转移酶可为乳酸修饰蛋白质提供活化能
B.低温和高温均会破坏乳酰化转移酶的空间结构,使其不可逆失活
C.乳酸修饰PDHA1和CPT2进而抑制运动能力的原因是ATP分解量增加
D.抑制线粒体中乳酰化转移酶的活性可提高个体持久运动的耐力
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过氧化物酶体是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的细胞器,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并且在动物肝细胞和肾细胞中数量特别多。下列关于过氧化物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
B.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没有催化活性
C.过氧化物酶体可以将肝细胞厌氧(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氧化去除
D.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功能相同
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三白草和鱼腥草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以使用酶解法,还可以用盐酸和酒精混合配制的解离液来完成
B.②过程通常在等渗溶液中,采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④过程需要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诱导生芽和生根
1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液泡膜蛋白TOM2A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其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抗病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有生物学活性的TOM2A只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
B.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异常蛋白比正常蛋白少2个氨基酸
C.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D.TMV侵染烟草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少
1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根据不同动物的培育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动物遗传性状和受体动物完全一致
B.过程1 需要对卵母细胞做去核处理
C.过程3为过程1、2提供了改良性状的方式
D.过程2可以大幅改良动物性状
1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布氏田鼠时,伯劳鸟的存在可使芨芨草盖度减小
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可能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
C.若调查芨芨草的生物量仅需收割地上部分进行测量
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组成一条食物链
(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赤霉素(GA)能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引起植株增高。水稻植株的矮化类型可分为赤霉素缺陷型和赤霉素饨感型。现有甲、乙两种矮化的水稻突变体,甲的D18基因的内含子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前体RNA 无法加工为成熟mRNA;乙的D18基因编码区第633位的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mRNA 上色氨酸的密码子 UGG变成终止密码子 UGA。
13.种子的胚能产生赤霉素。为探究突变体的矮化类型,研究者把正常株高、甲、乙三种水稻的种子去胚后,放在含有碘和淀粉的培养基上培养,用赤霉素处理后观察种子周围是否出现无色的透明圈。实验结果如下:
正常株高 突变体甲 突变体乙
添加赤霉素 出现透明圈 ① ③
不添加赤霉素 不出现透明圈 ② 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合成的α-淀粉酶能催化培养基中淀粉的水解,从而形成透明圈
B.种子进行去胚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内源赤霉素对结果的干扰
C.正常株高种子的实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是在赤霉素的诱导下产生的
D.若①③出现透明圈,②④不出现透明圈,则两种突变体均为赤霉素钝感型
14.下列有关D18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18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B.D18基因中不同位置的碱基替换后产生的两个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C.突变体乙的D18基因编码区发生的碱基对替换是由T/A变成G/C
D.两种突变体中D18基因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1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解脂菌能利用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将不能直接吸收脂肪的甲,乙两种菌分别等量接种在醇溶青琼脂平板上培养。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乙菌菌落周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菌属于解脂菌
B.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以脂肪为唯一碳源
C.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
D.该平板可用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
16.(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
B.若该DNA 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复制时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900个
C.该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双链解开
D.该环状DNA 通常存在于细菌、酵母菌等原核细胞中
17.(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研究发现,某种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 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4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交配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
黑色 银色 乳白 白化
1 黑色×黑色 22 0 0 7
2 黑色×白化 10 9 0 0
3 乳白×乳白 0 0 30 11
4 银色×乳白 0 23 11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9种
B.4个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正确顺序是Ca>Cd>Cb>Cc
C.从交配组合1可知,黑色对白化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CaCd×CaCd
D.雌、雄两只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毛色
18.(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卷叶螟主要分布在稻株上部,褐飞虱主要分布在稻株下部,两种害虫均具备较强的飞行能力。在水稻的生长周期中,害虫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
B.野外调查两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C.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害虫防治的力度都相同
D.水稻生长后期害虫增多的原因可能是出生率和迁入率增加
19.(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迷走神经对胃肠的蠕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组 处理 TNF-α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LPS ++++
丙 腹腔注射 LPS+A 处理 ++
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A.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乙酰胆碱和N受体结合后,进入肠巨噬细胞中抑制TNF-α的释放
D.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肠巨噬细胞中 TNF-α基因的的转录
20.(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某二倍体(2n=4)雌性动物的卵原细胞甲(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培养并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丙细胞与丁细胞的变异类型相同
B.图中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1个染色体组
C.图中乙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4倍
D.若图中乙细胞有3条染色体被32P 标记,则该细胞处于第二次细胞分裂过程
21.(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塑造土壤结构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1)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常采用 ,若要研究该区域蚯蚓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 (答出两点即可)。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 功能。
(2)镉(Cd)是土壤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进入生物体内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可通过 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称为 。镉(Cd)可通过水、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循环具有 的特点。
(3)科研人员为筛选适合镉(Cd)污染修复的植物,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比较籽粒苋、龙葵、商陆对土壤的修复性能。相关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地下部分 Cd含量(mg·kg-1) 地上部分Cd含量(mg·kg-1) 转运系数
籽粒苋 46.60 22.59 0.48
龙葵 16.61 41.39 2.49
商陆 7.87 9.12 1.16
注:转运系数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金属含量与地下部分的金属含量的比值。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Cd污染修复效果最好的植物是 ,判断依据是 。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以达到修复目的,则最佳植物为 ,主要原因是 。种植该植物后需及时收割,否则镉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也可能通过 返回无机环境。
22.(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我国北方蔗糖主要从甜菜的块根中提炼。研究发现,磷对甜菜光合作用产物的合成与转移分配具有一定的影响,其部分机理如下图,其中A、B表示相关物质,TPT为磷酸转运体(转运出1分子磷酸丙糖的同时会转运进1分子Pi),活性会受光抑制。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 方法分离。图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2 结合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称为 ,该过程所需的物质A、B分别是 ,其反应产物可转移至 (结构)重新合成物质A、B。
(2)白天光合作用强,[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 ,叶绿体中积聚大量淀粉。
(3)为研究田间施用磷(P)和烯效唑(Un)对甜菜光合特性和产糖量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甜菜植株,处理16天后测定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收获时测定块根产量及产糖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1) 叶面积指数 块根产量 (t·hm2) 产糖量(t·hm2)
清水(CK) 25.25 3.14 97.4 15.44
2mg·L-1KH2PO4(P) 27.07 3.35 107.21 17.66
30mg·L-1烯效唑(Un) 27.06 4.21 99. 2 15.93
2mg·L-1KH2PO4(P)+30mg·L-1烯效唑(Un) 33.22 3.83 108.1 18.88
据表分析:净光合速率可用 表示。P组与Un组的净光合速率相近,但与P组相比,Un组 ,所以Un组植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比P组 。与CK、Un组相比,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原因是 。
23.(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是关于该病的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研究人员提取了该家系中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用限制酶Ⅰ酶切后进行电泳(已知正常基因中含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中增加了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所示:
(1)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 (填“310 bp”“217 bp”“118 bp”或“93 bp”)。图2所示的四名女性中 是杂合子。
(2)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 。
由此推断,Ⅱ-3、Ⅱ-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 (填“父亲”或“母亲”)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为主。
(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图1家系中Ⅱ-1(不携带d基因)与Ⅱ-2婚配后,不考虑新的突变,若生女孩,则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病,原因是 。
(4)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遗传咨询和 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若要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需要保证 (答出两点)。
24.(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农杆菌 Ti质粒上的 T-DNA 序列可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 DNA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进行相关研究。请回答:
(1)研究者分别用EcoR Ⅰ 、HindⅢ、BamH 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 (T-DNA上没有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将上述酶切产物及 Ti 质粒分别与DNA 分子探针进行杂交并进行电泳,得到如图1结果。
①DNA 分子杂交的原理是 ,上述DNA分子探针是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片段,由于杂交结果中 ,表明T-DNA 成功插入到水稻染色体基因组中。用不同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都只得到一条杂交带,可以判断突变体为T-DNA (填“单个”或“多个”)位点插入。
②限制酶能催化水解DNA 片段中的 键。用某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DNA(如图2),然后用 酶将两端的黏性末端连接成环,以此为模板进行 PCR。为使 PCR 产物能被限制酶切割,需在引物 (填3'或5')端添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再利用下列表格中的引物 (填编号)组合进行PCR,扩增出 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经过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 T-DNA插入了2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中。若B基因能促进水稻穗粒的形成,则该突变体产量 (低于/高于)野生型。
(2)图3中是基因B中的某一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_____(填字母)。
A.该图中含有两个密码子
B.图中③和④代表两个不同的脱氧核苷酸
C.若只用该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43种片段
D.DNA 聚合酶和DNA 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解旋酶作用于①处
(3)育种工作者希望利用B基因,对近缘高品质但穗粒数少的低产水稻品系2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其产量,下列思路可行的有哪几项 _____。
A.将上述野生型水稻与水稻品系2杂交,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B.对水稻品系2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选取性状优良植株
C.培育可以稳定遗传的转入B基因的水稻品系 2 植株
25.(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长期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发现:①手机光线刺激使得空腹小鼠在食用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上升幅度高于对照小鼠;②夜间长时间手机光线刺激会扰乱小鼠的生物钟;③夜间长时间手机光线刺激会导致小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④适当光照下,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光信号引起的部分调节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发现,手机光线刺激不影响小鼠体内糖原、脂肪含量以及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光信号对棕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属于 调节;综合分析,出现①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2)褪黑素俗称“脑白金”,由松果体细胞产生,能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靶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睾丸等起作用的原因是 。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使小鼠和人等生物形成生物钟的作用。当褪黑素的分泌量过多时,会抑制SCN的兴奋,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其意义是 。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会 (填“促进”或“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进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3)出现③情况时,小鼠的 产生兴奋,并传到 ,产生渴觉,通过行为性调节来调节水的摄入量。
(4)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切除啮齿类动物的松果体后,该动物的胸腺和脾脏功能被抑制,主要表现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的变化。若再给该动物注射褪黑素,则其免疫功能又会恢复。由此推测,褪黑素会影响 免疫。
(5)为探究褪黑素是怎样调节性腺发育的,研究人员结合人体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功能的分级调节系统与③结果提出几种假设,并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褪黑素试剂等在适当光照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褪黑素可以直接调节性腺的发育;假设二: ,验证实验的思路如下:将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注射适量褪黑素试剂,另一组注射 ;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两组小鼠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保护荒漠猫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迁入动物园不属于就地保护,A错误;
B、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黑颈鹤具观赏性,观赏性是对人类直接有利的非实用意义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该保护地生活着众多种类的动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目的是保护生物的的多样性,除了保护生物的基因多样性,还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答案】A
【知识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 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发生优势取代,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更替,A正确;
B、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发生的演替,由于具有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C、一般而言,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但由于资源和环境条件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通常是S形,C错误;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方向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失巢凋亡是细胞凋亡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帮助机体主动适应环境,维持机体组织稳定状态,防止细胞黏附到其他组织上生长,A正确;
B、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抵抗失巢凋亡能力,因为癌细胞能够不受机体控制,具有扩散的能力,B正确;
C、失巢凋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失巢凋亡需要多种蛋白激酶信号分子参与失巢凋亡的信号转导,C正确;
D、失巢凋亡过程中与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凋亡: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失巢凋亡:
离原来生存环境情况下发生的凋亡。失巢凋亡通过传统的细胞凋亡途径诱导细胞死亡。整合蛋白感知和传导细胞外基质信号而控制细胞的粘附和存活, Bcl-2 和某些 Bcl-2 相关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失巢凋亡的调节,多种蛋白激酶信号分子参与失巢凋亡的信号转导。
4.【答案】D
【知识点】表观遗传
【解析】【解答】A、被甲基化的DNA 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DNA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
B、一个 DNA 分子可以连接多个甲基,B错误;
C、DNA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后不影响碱基配对的方式,故而也不会影响复制过程中氢键的形成,C错误;
D、基因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不会改变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①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②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5.【答案】B
【知识点】泡菜的制作
【解析】【解答】A、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原因是盐使细胞失水,而不是气体被排出,A错误;
B、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利用氧气产生 CO2,导致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B正确;
C、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但空气排出(即发酵初期产生的气泡)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气体为CO2,C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不能进行需氧(有氧)呼吸,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温风吹拂、蟋蟀翅膀发声和老鹰鸣叫涉及温度、声音,都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蟋蟀和老鹰都属于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B错误;
C、气温对蟋蟀和老鹰的影响,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
D、保护老鹰的根本措施是就地保护,通过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从而增加种群数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③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7.【答案】D
【知识点】酶促反应的原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答案】A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
【解析】【解答】A、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原因是过氧化物酶可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A正确;
B、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也有催化活性,只要有适宜温度和pH等条件即可,B错误;
C、肝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无法产生乙醇,只能产生乳酸,C错误;
D、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过氧化物酶体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两者功能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作用条件较温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
9.【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及应用;细胞融合的方法
10.【答案】D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解答】A、合成有生物学活性的液泡膜蛋白TOM2A,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除了内质网的加工还需要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A错误;
B、无法判断缺少2个碱基对是否会让翻译过程提前终止还是延迟结束,原因是抗病烟草品种TI203 中 TOM2A 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三个碱基对编码一个氨基酸,B错误;
C、TMV 核酸复制酶可催化 TMV 核糖核酸的合成,因为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核酸为RNA(核糖核酸),C错误;
D、TMV侵染烟草后,TI203品种无感病症状,推测是感染TI203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少,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解析】【解答】A、子代动物的遗传性状与受体动物无关,与供体动物基本一致,A错误;
B、过程1为试管动物的获得,不需要对卵母细胞做去核处理,只需由体外受精获得胚胎,B错误;
C、转基因可导入外源优良基因,过程3利用了转基因技术,为过程1、2提供了改良性状的方式,C正确;
D、过程2不能大幅改良动物性状,得到的是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①生殖方式:试管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②主要技术手段:试管动物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克隆动物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
1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无布氏田鼠时,伯劳鸟的存在可使芨芨草盖度增大,A错误;
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可能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原因是栖息在芨芨草上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B正确;
C、生物量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的总质量,若调查芨芨草的生物量,需要测量的除了地上部分还有地下部分活物以及枯死的有机物的总和,C错误;
D、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但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也可以指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生物的总体。群落生境是群落生物生活的空间,一个 生态系统则是群落和群落生境的系统性相互作用。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 动物、 植物和 微生物种群组成,这些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此外,群落还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
【答案】13.D
14.D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5.【答案】B
【知识点】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甲菌可分解脂肪生成脂肪酸属于解脂菌,A正确;
B、由题意可知,乙菌周围颜色不变,即乙菌不能分解脂肪利用脂肪酸,B错误;
C、按照唯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可将两种菌放到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C正确;
D、用菌落周围深蓝色圈的大小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氨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16.【答案】C
【知识点】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A、该过程是只有一个起点;环状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所以1链和2链均含1000个碱基,A错误;
B、由于1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中含腺嘌呤300个,所以含鸟嘌呤70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要鸟嘌呤700×4=2800个,B错误;
C、该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双链解开,边解旋边复制,C正确;
D、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由于豚鼠毛色由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中的一对基因决定,所以基因型共有=5×4/2=10种,其中纯合子有4种,杂合子有6种,A错误;
B、交配1,黑色×黑色→黑色:白化=3:1,说明黑(Ca)对白化(Cd)为显性;交配2,黑色×白化→黑:银=1:1,说明黑色(Ca)对银色(Cc)为显性,银色(Cc)对亲代表型白化(Cd)为显性;交配3,乳白×乳白→乳白:白化=3:1,说明乳白色(Cb)对白化(Cd)为显性。因此正确顺序为Ca(黑色)>Cc(银色)>Cb(乳白色)>Cd(白化),B错误;
C、从交配组合1可知,黑色×黑色→黑色:白化=3:1,说明黑色对白化为显性性状,亲本为杂合体,基因型为CdCd,C正确;
D、 由于豚鼠毛色由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中的一对基因决定,基因型共有=5×4/2=10种。由于豚鼠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所以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8.【答案】D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19.【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迷走神经通常属于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维持人体内部的平衡状态,促进消化、代谢和休息等功能,A正确;
B、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因此根据“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可知其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正确;
C、乙酰胆碱可以与肠巨噬细胞表面的N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系统,从而抑制TNF-a的释放,C错误;
D、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a基因的转录,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迷走神经一方面促进胃肠分泌消化液,一方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上的N受体,抑制TNF-a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 可使大鼠出现炎症,TNF-a浓度高,与A处理同时作用时,TNF-a浓度下降,说明A处理可以通过某些机制抑制TNF-a促进炎症的作用。
20.【答案】C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1.【答案】(1)样方法;食物、天敌、栖息地、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分解者;物质循环
(2)食物链(营养级);生物富集;全球性
(3)籽粒苋;籽粒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Cd含量高,说明富集Cd 的能力较强;龙葵;龙葵的转运系数较高,地上部分Cd含量高;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物种的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若要研究该区域蚯蚓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食物、天敌、栖息地、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可以通过腐生生活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镉(Cd)属于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内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可通过食物链(营养级)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3)籽粒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富集的Cd含量高于龙葵和商陆。若要采用及时收割地上部分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以达到修复目的,龙葵地上部分富集能力最强。种植该植物后需及时收割,否则镉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分解植物的残枝败叶,最终Cd又会返回无机环境。
【分析】1、样方法:确定样地——取样方——计数——计算样方的种群密度——求平均值
常用的取样方法:①五点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②等距取样法: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计数原则:取上不去下,取左不取右。(两边和夹角)
适用: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2、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3、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③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22.【答案】(1)(纸)层析;二氧化碳固定;ATP、NADPH;类囊体膜
(2)大
(3)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CO2的吸收量;块根产量及产糖量低;多;磷酸增多,会抑制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减少磷酸丙酮转变为淀粉,有更多的磷酸丙糖转变为蔗糖,蔗糖可经过韧皮部筛管转移至块根,从而使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1)高等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纸)层析方法分离。
图中1,5-二磷酸核酮糖与CO2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称为二氧化碳固定,A、B分别指的是ATP和NADPH,因为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
该过程的反应产物是ADP和NADP+,可以转移至类囊体膜作为光反应产物重新合成物质ATP(A)、NADPH(B)。
(2)白天光合作用强,TPT活性会受光抑制、导致Pi含量低,3-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3-磷酸甘油酸]/[Pi]的比值大,叶绿体中积聚大量淀粉。
(3)①净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可以是二氧化碳吸收、氧气释放,以及有机物积累,因此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二氧化碳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有机物积累量)表示。
②由于两组净光合速率相同,积累的总的有机物相等,但P组块根产量及产糖量大于Un组;磷酸增多,会抑制ADPG 焦磷酸化酶活性,减少磷酸丙酮转变为淀粉,有更多的磷酸丙糖转变为蔗糖,蔗糖可经过韧皮部筛管转移至块根,从而使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与P组相比,Un组植株叶片积累的有机物总量多。与CK、Un组相比,P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较高。
【分析】光合作用:
23.【答案】(1)310 bp;Ⅰ-1、Ⅱ-3、Ⅱ-4
(2)染色体固缩,不能为转录过程提供模板;父亲
(3)不一定;女孩的基因型为XDXd(是杂合子),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
(4)产前诊断;随机取样,调查群体足够大
【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1)从题图2的电泳图谱上看,由于一个正常基因上有一个酶I的切点,可将正常基因切成两个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I的切点,可将突变基因切成三个片段,故形成的4种片段中,有两种片段来自另一个酶切位点的切割,从数量上分析,应该是长度为217bp和93bp的两个片段来自长度为310bp的片段,即新增酶切位点在长度为310bp的片段上,说明310bp和118bp组成正常基因,217bp、93bp和118 bp组成突变基因。由题图2可知,I-1含有两种基因,II-3含有两种基因,II-4含有两种基因,II-5只含有一种正常基因,所以I-1、II-3、II-4为杂合子。
(2)失活染色体的固缩状态使其中的DNA不能解旋,不能进行转录,也就不能进行翻译,即不能进行表达。因为II-3和II-4都是杂合子,即基因型为XDXd,但其表现为患病,说明XD没有表达,而Xd进行了表达,即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失活。
(3)II-1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XDXD,II-2的基因型为XdY,若生儿子,则不患病,若生女儿,基因型为XDXd,因为两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不能确定女儿是否患病。
(4)ALD属于遗传病,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调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做到随机取样以及调查群体足够大。
【分析】
24.【答案】(1)单链 DNA 分子探针与待测样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T-DNA片段;突变体在不同限制酶处理时,均出现杂交带,而野生型无条带,Ti质粒有杂交带;单个;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5';①②;低于
(2)A;B;C
(3)A;C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DNA分子的结构;基因重组及其意义;育种方法综合;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25.【答案】(1)神经;手机光线刺激使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
(2)褪黑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并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等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负)反馈;使褪黑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抑制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
(4)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褪黑素通过作用于垂体(或下丘脑)调节性腺的发育;等量生理盐水;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