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塞巴尔通体(小型细菌,如图)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者可能出现脑病、关节病等汉塞巴尔通体在室温中易死亡,但在干粪中,即使是室温,亦能保持传染性数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汉塞巴尔通体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汉塞巴尔通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C.汉塞巴尔通体在室温中易死亡,可能与DNA不太稳定有关
D.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形成抑制汉塞巴尔通体的繁殖
2.脂质具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
B.某些脂质可能具有储能、保温和缓冲减压作用
C.脂质分子可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D.胆固醇可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
3.母乳的水分充足,营养价值较高,富含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母乳中的抗体有助于婴儿抵御疾病和免于死亡。下列有关母乳中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合成、加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B.母乳中的这些成分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
C.即使新生儿的肠道中缺少乳糖酶,也能够正常发育
D.母乳中的这些物质都要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才能被婴儿吸收
4.研究发现,番茄植株中的抗病蛋白(NRC蛋白)即使在无病原体入侵时也维持较高水平,并且NRC蛋白倾向于形成二聚体或四聚体,并且这些多聚体处于非活性构象。下列关于 NRC 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让NRC蛋白二聚体和四聚体解聚有利于番茄对病原体的抵抗
B.NRC蛋白的N原子主要存在于肽键附近中
C.高温条件易引发植物病害,可能与NRC蛋白构象改变有关
D.番茄体内的NRC蛋白基因过量表达会对自身产生过度伤害
5.在偏碱性的土壤中Fe3+通常以不溶于水的Fe(OH)3形式存在,溶解度低,难以被植物吸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某植物形成了如图所示的铁吸收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TPase和Fe3+还原酶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 B.H+的外排有利于铁化合物的溶解和吸收
C.经常松土,有利于增强植物对铁的吸收 D.缺铁胁迫下,图中膜蛋白基因表达量会增加
6.研究发现多种癌细胞高表达MCT1、MCT4载体,连接以糖酵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主要产能方式和以线粒体氧化(有氧呼吸第二阶段: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为主要产能方式的两种癌细胞,形成协同代谢,促进肿瘤自身的发生与发展,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酵解、TCA循环过程都能产生ATP和[H]
B.TCA过程消耗的O2量等于产生的CO2量
C.理论上A型癌细胞可为B型癌细胞增殖过程提供原材料
D.MCT1、MCT4共转运乳酸和H+能调节胞内pH和代谢平衡
7.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提出,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D.孟德尔创立了测交实验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说
8.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缺失不会导致细胞内基因数目改变
B.杂合子缺失可能导致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达
C.三倍体西瓜培育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9.图甲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核DNA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图乙是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部分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b、e时期可能对应图乙中的AB段
B.图甲的b→e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C.图甲中的a时期细胞可能会发生联会、互换过程
D.图乙的AB段可能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0.为研究鸡(ZW型性别决定)的性反转是否与D基因相关,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公鸡胚、母鸡胚和实验组(添加雄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母鸡胚)孵化过程中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此过程中实验组最终发育成公鸡,部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基因最终在公鸡胚中的表达量高于母鸡胚
B.D基因在雌雄鸡胚表达量差异说明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实验组最终发育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D.实验表明鸡的性别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1.下图甲、乙所示为两种类型的基因表达形式,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类型翻译过程的核糖体沿mRNA移动方向均是3'→5'
B.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位于mRNA的5'端的启动子
C.人体内可以同时发生图甲、乙所示的转录和翻译类型
D.图中3个核糖体可同时读取起始密码子,提高翻译效率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提供
D.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
1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并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抽搐、镰状细胞贫血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的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属于体液,外液占2/3
C.组织液为人体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D.单细胞生物都只能直接生活在水环境中
14.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2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经图1结构传递后,C点持续时间可能缩短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入较低浓度NaCl溶液中实验,B点上移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同
15.中国科研人员仿生胰岛B细胞,研制了一种胰岛素与高分子材料结合形成的新型复合物。目前在基于猪等大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创新制剂显示出长效且智能响应血糖变化的胰岛素释放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新型复合物在内环境中应具有类似血糖浓度感受器的功能
B.该种制剂智能化制剂其既能快速释放胰岛素又能缓慢释放胰岛素
C.此种高分子材料既能够与胰岛素结合又能与胰岛素分离
D.该新型复合物注射到皮下后能够不断的合成并储存胰岛素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部分过程如图1所示。解偶剂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消除H+梯度,因而抑制ATP生成,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均可合成ATP,但机制不同
B.H+通过解偶联剂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加入解偶联剂后,细胞呼吸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形式散失
D.可以利用图示机制来开发杀灭害虫和细菌制剂以及研发减肥药物
17.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依赖于细胞分泌的或体外摄入的信号分子的作用,其分化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涉及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
B.细胞分化细胞内的DNA和RNA会发生改变
C.细胞分化可能同时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影响
D.细胞分化过程具有稳定性,一定不可逆
18.如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种生物正常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B.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丙
C.图中的细胞均发生基因重组
D.雌性动物体内可出现甲、乙、丁细胞
19.茄子花色、果色颜色紫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基因只对某对相对性状有影响,对另外一对相对性状没有影响,科研人员选择两种突变体茄子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均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F2白果茄子中,基因型共有19种
C.若对F1测交,则后代表型比例是3∶3∶2 D.F2的白花白果中,纯合子占3/14
20.下图为人体内醛固酮作用机制部分示意图,a表示细胞名称,b、c表示相关离子,d、e、f表示相关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醛固酮由肾上腺髓质分泌,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胞内与受体结合
B.图中a为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d、e分别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C.b为Na+离子,c为K+离子,二者的重吸收依赖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
D.醛固酮通过增加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相关离子的吸收与排出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水、葡萄糖、氨基酸、尿酸、尿素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可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其中部分物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原尿中部分物质可以被重吸收,这说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具有 性。研究人员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对H2O的通透性远高于人工膜(仅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的,这说明原尿中的H2O主要通过 的方式跨膜运输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2)据图1分析葡萄糖重吸收时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而钠钾泵能影响原尿中葡萄糖重吸收,其原理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通过钠钾泵逆浓度主动运出Na+,以维持细胞内外 ,进而为Na+—葡萄糖转运蛋白从原尿中重吸收葡萄糖提供 。
(3)研究发现,原尿中尿酸的重吸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蛋白URAT1 和 GLUT9 有关,机体对尿酸过量重吸收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引起痛风。研究人员发现天然化合物F具有降尿酸的作用,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研究人员以大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更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②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天然化合物F降尿酸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22. (10分)照光时,叶肉细胞中的O2与CO2竞争性结合C5。O2和CO2与RuBP羧化酶/加氧酶的亲和力与各自的相对浓度有关,相对浓度高则与酶的亲和力高。O2与C5结合后经一系列的反应,最终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呼吸有关的双层膜的细胞器有 ,产生乙醇酸的具体场所是 。甘油酸转化为C3会消耗ATP产生ADP和Pi,产生的ADP和Pi在叶绿体中被再利用的途径是 。
(2) 人们可以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从光合作用原理和光呼吸两个方面解释其原理: 。
(3) 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水稻叶绿体表达酶X,酶X能催化乙醇酸生成CO2,并抑制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最终实现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请分析该转基因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
23. (14分)已知果蝇的有眼与无眼、正常翅与裂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且某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存在胚胎致死现象。现有一对有眼裂翅雌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等位基因B、b的本质区别是 ,由杂交结果可以判定,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2)果蝇的胚胎致死现象可能与DNA甲基化有关, DNA发生甲基化后会干扰RNA聚合酶的识别,推测DNA甲基化后,遗传信息 (填“有”或“没有”)改变,DNA甲基化影响生物性状的机制可能是 。
(3)分析F1的表型可知,推测基因型为 的胚胎致死,请从亲本和F1中选择两只合适的果蝇设计杂交实验来验证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表型及比例: 。
24. (10分)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极端高温天气可使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水稻的高温抗性与其基因组中的序列T相关,品系C (抗高温非洲稻)和W (农艺性状优良但不抗高温的亚洲稻)的相关序列分别记为TC和TW。
(1)为验证品系C与品系W高温抗性的差异是否与序列T的差异相关,科研人员通过图a方法选育出品系N并进行实验(结果如图b示)。选育的品系N除序列T来源于品系C(TC纯合)外,其他遗传背景要尽可能与品系W相同。(注:回交是选子代与亲本杂交)
①已知A、a和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均不位于序列T所在的染色体上。若品系C的基因型为AABB,品系W的基因型为aabb,选育品系N过程中F2代a的基因频率为 ,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回交后代的遗传背景逐渐向品系W偏移。
②图a中Fn经过筛选后还需 (填“自交”、“与品系C杂交”、“与品系W杂交”),从所得的子代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系N。
③图b中对照品系应选用品系 。
(2)进一步研究发现,序列T中有两个调控高温抗性的基因TI和T2,分别表达T1蛋白和T2蛋白。为探究两种蛋白调控水稻高温抗性的机制,研究人员将T1和T2蛋白分别用红色、绿色荧光标记,观察常温和高温环境下W品系和C品系叶肉细胞中的荧光分布情况和叶绿体形态变化,结果见图。
①高温条件下品系W叶肉细胞叶绿体功能异常,据图a推测原因是 在叶绿体内积累,对叶绿体造成破坏。
②由图b可知,品系C与品系W中的T1蛋白在功能上存在差异,根据图可推测品系C耐热性更强的分子机制是在高温环境下,品系C叶肉细胞 ,从而在高温中保护了叶绿体。
25. (12分)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回答下列问题:
(1)部分AD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 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 。
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 B.痛觉减弱 C.肢体僵硬 D.心率减缓
(2)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阿尔兹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液中 Glu 含量增加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其生理机制如图所示。

①正常情况下Glu 主要存在于神经末梢的 内,末梢产生兴奋时将其释放到突触间隙,
与 结合 ,进而完成兴奋传递。
② 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液中 Glu 的含量升高,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 减少。而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 VGLUT 减少,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1点即可)
③ 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细胞将自己“伪装”成神经细胞,在脑肿瘤患者的谷氨酸能系统中,肿瘤细胞可占据星形胶质细胞的位置,替代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突触间隙中多余的谷氨酸,用来促进自身增殖、生长。请以脑肿瘤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两组实验,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 EAAT 转运体摄取谷氨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D A B D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A D AB AC ABD AC CD
21【答案】(9分)(1) 选择透过 (1分) 协助扩散(1分)
(2) 主动运输(1分) Na+浓度梯度(Na+浓度差(1分)) 能量(化学势能)(1分)
(3) 模型组中URAT1和GLUT9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导致对原尿中尿酸的重吸收大于对照组 (2分) (天然化合物F)通过降低(抑制)肾小管中蛋白URAT1和 GLUT9 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降低对原尿中原酸的重吸收(2分)
22【答案】(10分)
(1) 叶绿体、线粒体(2分) 叶绿体基质(1分) 进行光反应重新生成ATP(1分)
(2)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原料,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同时还可促进 RuBP羧化酶/加氧酶催化更多的C5与CO2结合,减少C5与O2的结合,从而降低光呼吸,故生产实际中,可以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4分)
(3) 酶X阻止了乙醇酸最终在线粒体中以 CO2的形式的部分散失,且使乙醇酸直接在叶绿体内生成CO2,提高了CO2的利用率(2分)
23【答案】(14分)(1)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1分) X(1分) 亲本均为裂翅,F1中正常翅只在雄果蝇中出现,与性别相关联(2分)
(2) 没有(1分)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甲基化的DNA(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正常结合,导致转录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无法完成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相关的生物性状(2分)
(3) aaXbY(1分) 实验思路:选择F1中的无眼裂翅雄果蝇(aaXBY)与亲本中的有眼裂翅雌果蝇(AaXBXb)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2分)预期表型及比例:子代中有眼裂翅雌果蝇:有眼裂翅雄果蝇:有眼正常翅雄果蝇:无眼裂翅雌果蝇:无眼裂翅雄果蝇=2:1:1:2:1(4分)
24【答案】(10分)(1) 3/4 (2分) 自交(2分) W(2分)
(2) T2蛋白(2分) 细胞膜上的T1蛋白接受高温刺激后,转移到了细胞内,且T1蛋白与T2蛋白发生了结合,使T2蛋白不能在叶绿体内积累(2分)
25【答案】(12分)(1) S区(1分) BC(2分)
(2) ①突触小泡(1分)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2分)
② EAAT蛋白表达降低 (2分) Cs增加和Glu再合成减少(1分)(答出1点即可)
③ 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3分)
***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B
【详解】
A、汉塞巴尔通体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A正确;
B、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这一结构,B错误;
C、汉塞巴尔通体在室温中易死亡,可能是DNA不稳定导致生存能力弱,C正确;
D、汉塞巴尔通体是小型细菌,含有细胞壁,所以D正确。
2. 【答案】A
【详解】
A、动物细胞膜上含有胆固醇,植物细胞膜没有,A错误;
B、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具有保温,对内脏具有缓冲减压功能,B正确;
C、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的调节作用,C正确;
D、胆固醇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3. 答案:A
【详解】
A、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
B、母乳中的乳糖属于外环境成分,B错误;
C、新生儿的肠道中缺少乳糖酶,则乳糖就不能被分解成单糖,而人体细胞不能吸收二糖,只能吸收单糖,所以会导致消化不良,C错误;
D、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直接被吸收,D错误。
4. 答案:D
【详解】
A、题意显示,NRC蛋白形成二聚体或四聚体,并且这些多聚体处于非活性构象,据此推测,让NRC蛋白二聚体和四聚体解聚可能增强番茄对病虫害的抵抗力,A正确;
B、NRC蛋白的N原子主要蕴含在肽键中,B正确;
C、温度过高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推测,高温条件可能通过改变NRC蛋白的构象而引发植物病害,C正确;
D、题意NRC蛋白维持高水平表达,可形成非活性构象,不会对自身过度伤害,D错误。
5. 答案:A
【详解】
A、ATPase具有催化和运输功能,Fe3+还原酶只有催化作用,A错误;
B、H+的外排有利于铁化合物的溶解和吸收,B正确;
C、经常松土,提高土壤中氧气含量,有利于细胞呼吸,利于植物对铁的吸收,C正确;
D、缺铁胁迫下,图中膜蛋白合成量会上升,进而促进对铁的吸收,D正确。
6. 答案:B
【详解】
A、糖酵解、TCA循环分别属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均有ATP和NADH生成,A正确;
B、TCA循环过程属于有氧呼吸二阶段,有CO2产生,没有O2消耗,B错误;
C、A型癌细胞呼吸产生的产物可以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材料,C正确;
D、MCT1、MCT4共转运将乳酸和H+运出细胞,防止细胞内pH过低,所以通过转运乳酸和H+能调节胞内pH和代谢平衡,D正确。
7. 答案:D
【详解】
A、孟德尔只是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错误;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测交的表型比为1:1,B错误;
C、减数分裂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孟德尔创立测交实验用于验证自己提出来的假说,D正确。
8. 答案:A
【详解】
A、缺失不仅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还会导致细胞内基因数目减少,A错误;
B、杂合子中的显性基因缺失会使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B正确;
C、三倍体西瓜是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C正确;
D、染色体变异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的变异类型,D正确。
9. 答案:C
【详解】
A、图甲中的b、e核DNA数都是染色体数的2倍,说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对应图乙中的AB段,A正确;
B、图甲中的b时期由n对同源染色体,核DNA数=2染色体数=4n,该可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整个时期,e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所以由b→e是减数一到减数二的过程,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
C、图甲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发生联会、互换过程,C错误;
D、图乙的AB段有可能处于G2期,可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10. 答案:B
【详解】
A、据图可知,D基因表达量在公鸡胚中逐渐增加,其高表达与雄性性别决定相关,A正确;
B、实验结果不能证明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不能说明D基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B错误;
C、雌鸡胚性反转发育成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鸡胚的性染色体种类、是否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实验表明鸡的性别除受性染色体控制外还受激素影响 ,D正确。
11. 答案:C
【详解】
A、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端→3'端,A错误;
B、启动子为于DNA分子上,RNA聚合酶的识别DNA分子上的启动子,B错误;
C、人体内细胞中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基因可以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C正确;
D、图中核糖体先后读取起始密码子,依次开始翻译过程,D错误。
12. 答案:C
【详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研究的对象是种群,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的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D正确。
13. 答案:C
【详解】
A、镰状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不是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A错误;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属于体液,外液占1/3,B错误;
C、人体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从组织液获取营养物质,C正确;
D、有些单细胞生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D错误。
14. 答案:A
【详解】
A、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由于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环状结构,因此若图1中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C点会被抑制,兴奋持续时间将缩短,A正确;
B、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低浓度的NaCl溶液中,导致动作电位时Na+内流减少,从而使图2B点下移,B错误;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释放的神经递质类型未知,所以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内膜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错误。
15. 答案:D
【详解】
A、新型复合物长效且智能响应血糖变化,说明能够感受血糖变化,即具有类似血糖浓度感受器的功能,A正确;
B、该种制剂智能化制剂能够及时响应血糖浓度变化,根据血糖变化速率来释放胰岛素,B正确;
C、该材料作为胰岛素携带者,既能与胰岛素结合又能与胰岛素分离,C正确;
D、该材料仅作为胰岛素携带者,不能合成胰岛素,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答案:AB
【详解】
A、线粒体的内外两层膜之间的膜间腔隙与线粒体基质之间的H+浓度差驱动ATP合成,线粒体机制依赖底物磷酸化来合成ATP,二者机制不同,A正确;
B、解偶联剂使H+由膜间隙含量高的地方流向基质含量低的地方,为协助扩散,B正确;
C、加入解偶联剂后,线粒体内膜释放的以热能形式散失,一二阶段还会合成ATP,C错误;
D、细菌没有线粒体,所以不能用此机制,D错误。
17. 答案:AC
【详解】
A、细胞分化依赖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受体可能在细胞膜上,A正确;
B、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DNA不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分化受体内和体外因素的共同作用,C正确;
D、细胞分化过程具有稳定性,但也可能可逆,如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D错误。
18. 答案:ABD
甲图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卵母细胞;乙图着丝粒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丙图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丁图着丝粒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A.甲、丙含4条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A正确;
B.甲为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为次级卵母细胞,丙、丁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甲、丙为减数分裂I后期,发生基因重组;丙、丁减数分裂II后期,未发生基因重组,C错;
D.雌性动物体内可同时出现甲、乙和丁,D正确。19.答案:AC
【详解】
A、F2代中,紫花:白花=(27+9):28=9:7,紫红果:白果=27:37,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果色由3对基因控制,F2比例总数为64,说明三对基因中有两对与花色有关,三对均与果色有关,A错误;
B、F2紫花紫红果为(3/4)3,基因型种类为23=8种,所以白果茄子基因型种类等于27-8=19种,B正确;
C、F1测交,三个基因均为显性配子测交性状为紫花紫果,某两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组合配子为紫花白果,其余的均为白花白果,所以比例为紫花紫果:紫花白果:白花白果=1:1:6,C错误;
D、F1自交得F2中,纯合子共8种,紫花紫红果和白花白果中各1种纯合子,故白花白果的基因型有 27-8-4=15种,纯合子有 6 种,F2的白花白果中,纯合子占 6/28,D 正确。
20. 答案:CD
【详解】
A、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属脂质类激素,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
B、图中a为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d、e均为组织液,B错误;
C、图中a为肾小管或集合管细胞, b为Na+,c为K+,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C正确;
D、据图可知,醛固酮通过增加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Na+的吸收与K 的排出,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答案】(9分)(1) 选择透过 (1分) 协助扩散(1分)
(2) 主动运输(1分) Na+浓度梯度(Na+浓度差(1分)) 能量(化学势能)(1分)
(3) 模型组中URAT1和GLUT9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导致对原尿中尿酸的重吸收大于对照组 (2分) (天然化合物F)通过降低(抑制)肾小管中蛋白URAT1和 GLUT9 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降低对原尿中原酸的重吸收(2分)
【分析】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和消耗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
【详解】(1) 图示细胞可从原尿中选择性的吸收物质,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仅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而细胞膜上还有转运物质的转运蛋白,研究人员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对H2O的通透性远高于人工膜,这说明原尿中的H2O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且协助扩散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2)葡萄糖逆浓度进入细胞所以为主动运输方式,钠钾泵能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其原理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通过钠钾泵逆浓度主动运出Na+,以维持细胞内外Na+浓度梯度(Na+浓度差)。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可维持肾小管细胞内较低的钠离子浓度,进而为Na+—葡萄糖转运蛋白从原尿中重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化学势能)。
(3) ①原尿中尿酸的重吸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蛋白URAT1和GLUT9有关,结合图示可知,模型组中URAT1和GLUT9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导致对原尿中尿酸的重吸收大于对照组,故模型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更高。
②结合图示可知,治疗组中URAT1和GLUT9蛋白的相对含量低于模型组,因此可推测天然化合物F通过降低(抑制)肾小管中蛋白URAT1和 GLUT9 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降低对原尿中原酸的重吸收。
22. (10分)
【答案】
(1) 叶绿体、线粒体(2分) 叶绿体基质(1分)进行光反应重新生成ATP(1分)
(2)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原料,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同时还可促进 RuBP羧化酶/加氧酶催化更多的C5与CO2结合,减少C5与O2的结合,从而降低光呼吸,故生产实际中,可以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4分)
(3)酶X阻止了乙醇酸最终在线粒体中以 CO2的形式的部分散失,且使乙醇酸直接在叶绿体内生成CO2,提高了CO2的利用率(2分)
【详解】(1)由图可知:光呼吸需要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光呼吸时,叶绿体基质内生成乙醇酸,细胞质基质转化成乙醛酸,经过线粒体生成甘氨酸,最后在叶绿体内消耗ATP生成C3。
(2)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促进暗反应,二氧化碳增多还可促进 RuBP羧化酶/加氧酶催化更多的C5与CO2结合,减少C5与O2的结合,从而降低光呼吸,
(3)从酶X的两个作用角度分析,酶X阻止了乙醇酸最终在线粒体中以 CO2的形式的部分散失,且使乙醇酸直接在叶绿体内生成CO2,提高了CO2的利用率
23. (14分)
【答案】(1)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1分) X(1分) 亲本均为裂翅,F1中正常翅只在雄果蝇中出现,与性别相关联(2分)
(2) 没有(1分)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甲基化的DNA(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正常结合,导致转录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无法完成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相关的生物性状(2分)
(3) aaXbY(1分) 实验思路:选择F1中的无眼裂翅雄果蝇(aaXBY)与亲本中的有眼裂翅雌果蝇(AaXBXb)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2分)预期表型及比例:子代中有眼裂翅雌果蝇:有眼裂翅雄果蝇:有眼正常翅雄果蝇:无眼裂翅雌果蝇:无眼裂翅雄果蝇=2:1:1:2:1(4分)
【分析】根据杂交结果分析,亲本均为裂翅,F1中正常翅只在雄果蝇中出现,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裂翅为显性性状。根据题意,这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则有眼与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均为有眼,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则有眼为显性。结合杂交结果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
【详解】(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区别是由不同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因此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根据杂交结果分析,亲本均为裂翅,F1中正常翅只在雄果蝇中出现,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裂翅为显性性状。
(2)DNA发生甲基化后其碱基序列没有改变,因此遗传信息没有发生变化。DNA发生甲基化后会干扰RNA聚合酶的识别,据此可推测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是发生甲基化的DNA(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正常结合,导致发生甲基化的DNA(基因)转录过程受到抑制,进而无法完成表达过程,影响相关性状。
(3)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有眼与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均为有眼,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则有眼为显性,结合杂交结果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F1中没有无眼正常翅雄性个体,推测无眼正常翅雄性个体胚胎致死,其基因型为aaXbY。从亲本和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设计杂交实验来证明基因型为aaXbY的胚胎致死,实验思路:F1雌雄果蝇表型很多,能从表型确定基因型的是雄果蝇无眼裂翅aaXBY,又因为亲本基因型能确定,所以可选择F1中的无眼裂翅雄果蝇aaXBY与亲本中的有眼裂翅雌果蝇AaXBXb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有眼裂翅雌果蝇:有眼裂翅雄果蝇:有眼正常翅雄果蝇:无眼裂翅雌果蝇:无眼裂翅雄果蝇=2:1:1:2:1。
24. (10分)
【答案】(1) 3/4 (2分) 自交(2分) W(2分)
(2) T2蛋白(2分) 细胞膜上的T1蛋白接受高温刺激后,转移到了细胞内,且T1蛋白与T2蛋白发生了结合,使T2蛋白不能在叶绿体内积累(2分)
【详解】(1)①若品系C的基因型为AABB,品系W的基因型为aabb,选育品系N过程中,F1基因型为AaBb,与品系W aabb回交,F2代基因型分开来写的话是1/2Aa、1/2aa;1/2Bb、1/2bb;故F2代a的基因频率为3/4,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回交后代的遗传背景逐渐向品系W偏移。
②对于植物选育稳定遗传品系时最好的方法是自交,所以图a中Fn经过筛选后还需自交,才能够从所得的子代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系N。
③由题干信息知选育的品系N除序列T来源于品系C(TC纯合)外,其他遗传背景要尽可能与品系W相同,所以图b中对照品系应选用品系W。
(2)①据图a分析可知与常温相比高温条件下品系W的T2蛋白进入了液泡和叶绿体中,且在叶绿体中T2蛋白积累破坏了类囊体结构薄膜,而类囊体结构薄膜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所以叶绿体中T2蛋白积累对叶绿体的功能造成了损伤。
②由图b分析可知,与常温相比高温条件下品系C的T1蛋白从细胞膜上转移到了细胞质基质中并与T2蛋白结合,使T1蛋白不能转移到叶绿体内,从而对叶绿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25. (12分)
【答案】(1) S区(1分) BC(2分)
(2) ①突触小泡(1分)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2分)
② EAAT蛋白表达降低 (2分) Cs增加和Glu再合成减少(1分)(答出1点即可)
③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3分)
【详解】①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末梢产生兴奋时,突触前膜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以完成兴奋传递。
②分析图示,AD模型小鼠中星形胶质细胞上EAAT蛋白表达下降,导致Glu不能正常转运回突触前神经元,所以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 减少。 VGLUT 是囊泡Glu转运体,在AD模型小鼠中Glu再合成减少和Cs增加,都可能会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囊泡膜上 VGLUT 减少。
③要探究肿瘤细胞是否通过 EAAT 转运体摄取谷氨酸,其自变量是EAAT转运体的有无,因变量是脑肿瘤增殖的状况。所以实验组应抑制EAAT基因表达。实验思路是:将脑肿瘤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抑制肿瘤细胞EAAT基因的表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组小鼠脑肿瘤的增殖情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