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学期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 综合练习(含解析)
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学期 第四章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水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时能够流动
B.0℃时能够结冰
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0℃时能够沸腾
D.通电条件下能够分解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蒸馏水 C.井水 D.矿泉水
3.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自来水厂净水时加入明矾来加快悬浮杂质沉降速度
4.钴盐可使陶瓷釉染上蓝色。如图是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钴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27 B.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g
C.氧化钴的化学式为COO D.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氯化亚铁: B.高锰酸钾:
C.氧化铁: D.五氧化二磷: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不可分割
B.阳离子一定带正电,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化学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7.下列情况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情况 化学原理
A 蜡烛吹灭时产生的白烟 没来得及燃烧的的石蜡小颗粒
B 往自制净水器中加入活性炭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降低水的硬度
C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A.A B.B C.C D.D
8.《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9∶8
C.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6% D.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9.在①N2O5、②X、③NO、④N2、⑤NH3五种物质中,它们是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NO2 B.NaNO3 C.NH4Cl D.N2O
10.已知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D.实验室的废液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1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以下从微观角度所做解释不正确的是
A.校园内月季、丹桂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氧气压缩后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氧气无毒,但臭氧有毒——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水通电与水汽化有本质区别——前者分子未发生改变,后者改变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做保护气 B.氦气填充飞艇 C.氧气做助燃剂 D.氢气做火箭推进剂
14.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nm。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奥林匹克烯(C19H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奥林匹克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奥林匹克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
B.奥林匹克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奥林匹克烯分子由31个原子构成
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O2
②若 SO3 和 SO2 中含氧元素质量相等,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5:6
③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 25%,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 NH4HCO3
④现有 CO2 和 CO 的混合气体 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则混合气体中 CO2 和 CO的质量比为 11:14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二、实验题
16.高锰酸钾沾到白色的实验服上,会出现棕褐色的污渍,难以清洗。某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了解到可用草酸溶液(添加少量稀硫酸)进行清洗,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对去除棕褐色污渍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将均匀染上棕褐色污渍的布条平均分为5份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中使用的水、草酸溶液、硫酸溶液的密度均视为1 g/mL)
实验 编号 温度 洗涤试剂及用量/mL 布条褪色 所用时间/s
水 2%草酸溶液 0.5%硫酸溶液
① 20℃ 109 10 1 189
② 20℃ 89 30 1 158
③ 20℃ 59 60 1 120
④ 30℃ 59 60 1 95
⑤ 40℃ 59 60 1 80
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 。
(2)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由实验③④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A. B.
C. D.
三、科学探究题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水的组成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查阅资料】通过电解水和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其中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可吸收水分干燥气体)的仪器c,并在导管口d处将气体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
【实验与结论】
(1)图甲中玻璃管a和玻璃管b得到气体的体积比为 ;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
(2)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导管口d处 ;烧杯底部有 。
(3)写出实验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以下图片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5)实验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6)由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四、综合应用题
18.从不同角度认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Ⅰ.性质角度
【查阅资料】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NH3,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后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实验一:如图1所示,某同学巧用U型管进行创新实验: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置于U型管中,快速向A处的塑料盖中滴入0.5mL的浓氨水,观察现象。
①滴加浓氨水后,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 ;
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
③采用该创新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
(2)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在U型管的下方固定一塑料盒,向其中加入适量90℃的水,可以快速地观察到实验一的现象,说明 。
Ⅱ.变化角度
【查阅资料】
a.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HCl)能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
b.氯化氢(HCl)与氯化铵(NH4Cl)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3)实验三:如图3所示,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置于U型管中,分别快速向A和B处的塑料盖中滴入0.5mL的浓氨水和浓盐酸,一会儿后发现酚酞试液自A处向C处逐渐变红,但颜色逐渐变浅,且在C处附近看到“白烟”。
①有“白烟”生成,说明常温下氯化铵是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②氨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处附近出现“白烟”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
[拓展延伸]
(4)可以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或从反应物 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Ⅲ.应用角度
(5)工业上常用氨气来检验输送氯气(Cl2)的管道是否泄漏,若泄漏则有白烟氯化铵(NH4Cl)和N2生成,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为 。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C D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C A
1.D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分析即可作答。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状态、熔沸点、密度、硬度、颜色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A、常温时水之所以能够流动,那是因为水在常温下是液态,属于水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水0℃时能够结冰,考查水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0℃时能够沸腾,考查的是水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通电条件下能够分解,此时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做这类题时只要把握这一点即可: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体现的是化学性质,无新物质生成的现象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2.B
【详解】A、自来水中除水外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B、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井水中含有不溶性和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
D、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3.C
【详解】A、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所以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27,表示原子序数为 2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27,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错误;
C、根据钴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2个电子,通常显+2价,氧元素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元素符号的第1个字母大写,第2个字母小写,氧化钴的化学式为CoO,错误。
D、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亚铁的化学式为:FeCl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高锰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符合题意;
D、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分割,实际上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阳离子一定带正电,但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有可能是质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含氧元素,但碳酸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蜡烛吹灭时产生的白烟是没来得及燃烧的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小颗粒,说法正确;
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
C、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D、用厨余垃圾自制化肥,是因为厨余垃圾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说法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肉桂酸是由肉桂酸分子构成的,肉桂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错误;
B、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2×9):(1×8)=27:2,不是 9∶8,错误;
C、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
D、根据肉桂酸(C9H8O2)化学式可知,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而不是含有一个氧分子,错误。
故选C。
9.A
【分析】N2O5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2)×5=0,解得x=+5,同理可知,NO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X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5之间。
【详解】A、设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y,则y+(-2)×2=0,解得y=+4,该选项符合题意;
B、设Na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z,钠元素化合价为+1,则+1+z+(-2)×3=0,解得z=+5,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NH4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化合价为a,则a+(+1)×4+(-1)=0,解得a=-3,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设N2O中氮元素化合价为b,则2b+(-2)=0,解得b=+1,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A、该图中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只含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该图中只含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但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为三种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为海水,淡水资源比较紧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大量开采地下水会浪费水资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室中的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要倒入指定容器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D
【详解】A.校园内月季、丹桂飘香是因为月季、丹桂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月季、丹桂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气压缩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汽化过程中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属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物理变化,给水通电,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变化过程中,水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水分子也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变化前后物质发生了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发生了改变,属于生成了新物质的化学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B
【详解】A、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氦气填充飞艇,是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做助燃剂,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做火箭推进剂,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C
【详解】A、奥林匹克烯由奥林匹克烯分子构成,奥林匹克烯分子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奥林匹克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奥林匹克烯由奥林匹克烯分子构成,一个奥林匹克烯分子由19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共31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奥林匹克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A
【详解】①设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所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2,正确;
②若SO3和SO2中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氧原子的个数应相等,2SO3和3SO2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SO3和SO2的质量比是[2×(32+3×16)]:[3×(32+2×16)]=160:192=5:6,正确;
③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而该硝酸铵(NH4NO3)样品中的含氮量为25%,所以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NH4HCO3,正确;
④现有CO2和CO的混合气体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质量比为 11:14;根据题意,则有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g=4.4g,CO的质量:10g-4.4g=5.6g;二氧化碳含有碳的质量:4.4g=1.2g,一氧化碳含有碳的质量:5.6g=2.4g;混合气体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0g×36%=3.6g=1.2g+2.4g,正确;
故选:A。
16.(1)
(2)+3价
(3)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去除棕褐色污渍反应速率越快
(4) B AC D
【详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2)草酸的化学式为,草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草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③④⑤中其他条件相同,变量为温度,其中实验⑤温度最高,布条褪色所用时间最短,实验③温度最低,布条褪色所用时间最长,由此可得: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去除棕褐色污渍反应速率越快;
(4)A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B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C中物质由同种原子直接构成,属于单质;
D中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综上可知表示化合物的是B,表示单质的是AC,表示混合物的D。
17.(1) 2:1 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玻璃管口处,然后慢慢打开活塞看木条是否复燃
(2) 产生淡蓝色火焰 水雾
(3)
(4)CAB
(5)H、O
(6)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1)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即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2∶1;图甲中玻璃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玻璃管b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故a管与b管得到气体的体积比为2:1;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玻璃管口处,然后慢慢打开活塞看木条是否复燃,若木条复燃,即可证明是氧气;
(2)在d处点燃气体,可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在烧杯底部形成水雾;
(3)甲中反应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4)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可知,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化学变化过程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大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和氧气,故出现的顺序排列为:CAB;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实验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即H、O;
(6)以上实验水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则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8.(1) 由A处向B处(或由左向右)逐渐变红 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水结合,使酚酞试液变红 节约试剂(或减少污染、增加趣味性等)
(2)升温可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
(3) 固体 17 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或(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减少(或消失)
(5)/
【详解】(1)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与酚酞试液中的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观察到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A处向B处(或由左向右)逐渐变红。故填:由A处向B处(或由左向右)逐渐变红。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水结合,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水结合,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采用该创新实验的优点有:节约试剂;减少污染;增加趣味性等。故填:节约试剂(或减少污染、增加趣味性等)。
(2)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实验二可以迅速观察到实验一的现象,说明升温可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故填:升温可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
(3)①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现象,有“白烟”生成,说明常温下氯化铵是固体。故填:固体。
②氨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处附近出现“白烟”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或(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填:17;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慢或(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变化,可以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或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故填:减少(或消失)。
(5)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文字表达式为:。故填:或。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