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024一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调研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25小题,满分100分:化学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
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古代百科全书”《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关于酿酒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的是
()
A.选料捣碎
B.入窖酿酒
C.过滤清液
D.酒水蒸馏
2.推动绿色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下列做法不符合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
B.就地焚烧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C.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D.净化工业废水,实现循环利用
3.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可食用“含钙食物”预防缺钙。这里的钙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目E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过滤
D.检查气密性
5.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转角氮化硼晶体是目前最薄的光学晶体,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属于金属元素
B.氮元素的符号为n
C.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14.01
D.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水结冰不能流动
分子不再运动
B
氧气和臭氧性质存在差异
分子的构成不同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D
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7.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2N:2个氮元素
B.Ca2+:2个钙离子
C.2Na:2个钠离子
D.H2O: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
九年级化学第1页(共4页)
WWPS Office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
B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利用氯氦刀治疗肿瘤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汽水
B.液氧、过氧化氢
C.牛奶、冰水混合物
D.五氧化二磷、洁净的空气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硫粉
B.木炭
C.红磷
D.铁丝
11.下列关于O2、H,O,两种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B.都含氧气
C.都只有两个氧原子D.都含一个氧分子
1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长期饮用硬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D.蒸馏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
13.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炸裂的是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
C.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D.集气瓶中水未灌满
14.小明按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分子性质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说法是
A观察到乙烧杯中溶液变红
B.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实验说明不同种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D.甲烧杯不变色说明酚酞分子不运动
酚酞
浓氨
溶液
0
0
加热
Hs


第14题图
第16题图
15.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C.同种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所以Fe、Fe+、Fe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多种,则有多种生成物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6~17题。
二百多年前,拉瓦锡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把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一个较
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6.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汞由汞分子直接构成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17.关于实验中得到的“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提供呼吸
B.不具有助燃性
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该氧气体积理论上等于加热汞消耗的空气体积
1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氧48.60%
0
其他
分子
21%
12.62%
26.30%
其他成分

1%
(质量分数
物质
化合
分解
铁4.75%
N2:78%
原子
离子
反应
反应
铝7.73%
A.空气成分模型
B.地壳中元素含量
C.物质构成模型
D.化合反应与分解
反应关系
九年级化学第2页(共4页)
WWPS Office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调研
化学答案
1.B 【解析】选料捣碎,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误;入窖酿
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过滤清液,只是实现固液分离,除去难溶性
杂质,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酒水蒸馏,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2.B 【解析】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可节约能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故 A不符合题意;
就地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的烟尘以及污染性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符合题意;积极植树造
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净化工业废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可以防止水体污染,节约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原子是微观概念,补钙不是补原子形式的钙,因为原子在体内不能单独存在,故 A
错误;分子也是微观概念,钙在体内不是以分子形式补充的,故B错误;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
素,钙元素是组成人体骨骼等的重要成分,儿童和骨质疏松人群需要补充钙元素,故C正确;钙
单质化学性质活泼,不能直接用于补钙,故D错误。
4.D 【解析】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
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朝向着手心,故A错误;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
1
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B错误;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3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C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
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D正确。
5.C 【解析】氮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错误;氮元素的符号为 N,故B错误;根据元
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根据原子中原
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C正确;根据元素
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D错误。
6.A 【解析】水结冰不能流动,水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故A错误;氧气和臭氧性质存在差异,
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B正确;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汞原
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C正确;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明显大于液体
分子间的间隔,水烧开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部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
体积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将壶盖顶开,故D正确。
7.C 【解析】元素只讲种类,不计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N表示
2个氮原子,故A错误;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Ca2+中的“2”表
示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误;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所以2Na+中“2”表示2个钠离子,故C正确;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所以
H2O中“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D错误。
8.A 【解析】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 A正确;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
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
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第1 页
{#{QQABAYQQggiIABJAAQgCQQEQCkAQkhAACagOBAAMIAABSAFABAA=}#}
故C错误;利用氩氦刀治疗肿瘤,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9.C 【解析】食醋含有醋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汽水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
不符合题意;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过氧化氢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
净物,B不符合题意;牛奶含有水、油脂、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
物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五氧化二磷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
物;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10.D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固体生成,故A错误;木炭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固体生成,故B错误;红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为白色固体,故C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
11.A 【解析】由化学式O2、H2O2 可知,两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两种物质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
个氧原子,H2O2 中还含有氢原子;在 H2O2 中不含有氧气,也不含有氧分子。
12.D 【解析】地球上的水储量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地球水储量的2.53%,可
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地球储水量的1%,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A错误;硬水中含
有较多的钙、镁离子,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错误;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
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但不能除掉水中的钙、镁可溶性物质,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物
质,故C错误;煮沸过程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煮沸可以使硬水变为软
水,故D正确。
13.C 【解析】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会导致冷凝水倒流而使试管破裂,故A不符合题意;试管口
没放一团棉花,会导致加热时试管中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不会造成试管破裂,故B不符合
题意;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会导致水倒流,炸裂试管,故C符合题意;集气瓶中水未灌满,
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不会导致试管炸裂,故D不符合题意。
14.D 【解析】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乙烧杯中时,氨
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可观察到乙中溶液变红,故 A正
确;乙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当运动到乙烧杯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B正确;乙烧杯中溶液变红而甲烧杯中溶液不变色,
说明不同种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故C正确;装置不是在密封容器中,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扩
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中,故D错误。
15.C 【解析】阳离子一定带正电,但质子也带正电,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故A错
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原子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性质,故B错误;C.同种元素具有相
同质子数,所以Fe、Fe2+、Fe3+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C正确;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多种,但有
多种生成物的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
16.B 【解析】由图知,氧化汞分子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 A正确;反
应前有汞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仍有汞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B正确;由
图知,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故C不正确;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D不正确。
17.D 【解析】实验中加热氧化汞得到的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最
小粒子,所以氧气化学性质不变,所以能提供呼吸,能够支持燃烧;通常情况氧气的密度比空
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理论上加热氧化汞得到的氧气体积等于加热汞消耗的空气
体积。
18.B 【解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由78% N2 和21% O2 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
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故B正
第2 页
{#{QQABAYQQggiIABJAAQgCQQEQCkAQkhAACagOBAAMIAABSAFABAA=}#}
确;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离子不能构成分子,故C错误;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所
以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而非交叉关系,故D错误。
19.A 【解析】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无气泡产生的是水,可以鉴别,故 A正
确;木炭与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两种物质,故B错误;氧气通过
足量灼热的木炭会产生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
性,可吸附水中的颜色,而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含有的颜色,故D错误。
20.C 【解析】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A错误;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
进行,氧气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B错误;在一定量过氧化
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
不变,故C正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
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D错误。
21.(每空1分)(1)C
(2)①阴离子 8 ②BC ③B
催化剂
(3)Ⅰ 分子 无 分子间的间隔 2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过氧化氢 →水+氧气(2分)
22.(每空2分)(1)长颈漏斗
加热
(2)A 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m端管
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能控制反应速率 将氧气润湿(合理即可)
23.(每空2分)(1)使悬浮杂质沉降
(2)过滤 引流 滤纸破损(或滤液超过滤纸边缘等合理答案均可)
(3)活性炭
(4)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4.(每空2分)(1)3(1分)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3)木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
(4)氧气体积分数
(5)不合理(1分) 没有对50%~60%之间的氧气体积分数进行实验
(6)没等到气泡均匀且连续冒出就收集氧气(或集气瓶没装满水)
(7)生活中木炭燃烧时生成了可燃性气体
25.(1)8∶9(1分)
(2)Mg(1分)
(3) (1分)
(4)解:设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x。
x
1=24
m×12
x=2m(2分)
答: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m。
第3 页
{#{QQABAYQQggiIABJAAQgCQQEQCkAQkhAACagOBAAMIAABSAFABAA=}#}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