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十一月化学自测题(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十一月化学自测题(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一月化学自测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 1 O 16 Ne 20 C 12 N 14 Na 23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不同条件下,当与按照反应①②的化学计量比恰好反应,结果如下。
反应序号 起始酸碱性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① 酸性 0.001 n
② 中性 0.001
已知:的氧化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
B.对比反应①和②,
C.对比反应①和②,的还原性随酸性减弱而减弱
D.随反应进行,体系变化:①增大,②不变
2.向盛有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溶液,电导率(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与滴入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B.c点溶液中滴加氯化镁会产生白色沉淀
C.当滴加到d点,整个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D.d点溶液为中性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
B.石灰石与硝酸反应:
C.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4.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l2+H2O = HCl+HClO
B.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C.NH4ClNH3↑+ HCl↑
D.MnO2 + 2Cl- + 4H+Mn2+ + Cl2↑ + 2H2O
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B.溶液中含的数目为
C.和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D.与反应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6.已知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4g的丙烯和1-丁烯的混合气体,其原子数为3NA
B.中杂化的原子数为3NA
C.标况下,22.4LCH4和22.4LCl2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L乙醛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将氯水滴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B.常温下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溶液的,说明HA为弱酸
C.向含有和的混合溶液中,缓慢滴加溶液,开始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
D.将灼热的铜丝插入装有乙醇的试管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明CuO具有氧化性
8.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实验能成功的是
A.甲用于检验的酸性及漂白性
B.乙用于分离淀粉和NaCl的混合溶液
C.丙用于实验室制取
D.丁用于分解得无水
9.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钢铁零件的“发蓝”处理实质是钢铁表面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有一定厚度、均匀、附着力强、耐腐蚀性能好的深蓝色氧化膜,工艺流程如图。已知:的还原产物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钢铁零件“发蓝”实质上是使铁表面钝化
B.反应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D.Fe的同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比Fe的未成对电子数多的元素有2种
10.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酒和食醋都可由淀粉发酵得到
B.制白砂糖时用活性炭脱色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氯和明矾用于水处理时的原理相同
D.人工转化二氧化碳合成的己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1.下图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一定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由弱到强的变化,1、2、3点表示横纵坐标对应微粒在水溶液中反应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中SO2的S失电子表现氧化性
B.从图可推得Cl2能氧化、SO2
C.反应3的产物a是
D.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
12.为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方法
A 检验还原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 取反应后的固体溶于稀盐酸,滴加溶液
B 比较与金属性强弱 向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等浓度溶液
C 比较与氧化性强弱 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酸化,再加入少量铜粉
D 从明矾溶液中快速析出晶体 在蒸发皿中将明矾溶液蒸干
A.A B.B C.C D.D
13.近年来,我国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科技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主体材料铝合金的硬度高于金属铝
B.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因为电池外壳为贵重金属材料,需要回收利用
C.纸电池是近年来电池研发领域的新成果,原电池的电极必须使用金属材料
D.航天器返回舱外层的隔热陶瓷瓦使用的是耐高温金属材料
1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4 g呋喃( )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目为3NA
B.加热条件下,64 g Cu分别与足量Cl2、S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的SO2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为NA
D.6.4 g S2和S8的混合物中所含的电子数为3.2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氮化锂常用作固体电解质、催化剂等,某实验小组根据锂和氮气的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制备氮化锂并探究某些物质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①几种含铬的化合物颜色如下表所示:
物质
颜色 绿色 绿色 棕红色 橘黄色 橙红色
②极易潮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将锂贮存于   中,锂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   (填化学式)。
(2)实验时,先点燃   (填“A”或“C”)处酒精灯,后点燃另一处酒精灯。
(3)当A装置中黄色粉末全部变为绿色时熄灭A处酒精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完毕后,取A装置中绿色粉末X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操作 现象
Ⅰ 向X中加入稀硫酸,振荡 溶液变为棕红色
Ⅱ 向X中加入溶液,振荡 溶液变为绿色
Ⅲ 向X中加入溶液,煮沸 绿色粉末溶解,产生黑色沉淀Y,溶液变为橙红色
①根据上述实验推知,性质与下列物质最相似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②已知:黑色固体Y常用于实验室制备和写出实验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由此推知,该反应中氧化性:   (填“>”“<”或“=”)。
(5)设计实验探究C装置残留固体中是否有锂:   。
(6)为了测定实验后B中固体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中固体溶于去离子水,配制成溶液,准确量取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向其中加入溶液,测得消耗溶液体积为。实验室中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溶液,其原因是   ,   。
16.(15分)过氧化锶()常用作分试剂、氧化剂等。它是一种白色粉末,加热时可与、水蒸气反应,室温时在水中逐渐形成无色晶体,与酸作用生成。
(1)甲同学在实验室利用锶单质制备过氧化锶可能用到的仪器如图:
①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流向,制备过氧化锶的导管接口顺序为   (选择必要的仪器,可重复选择)。
②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水滴入烧瓶中;b.检查装置气密性;c.在相应装置中装入药品;d.加热;e.关闭分液漏斗活塞;f.停止加热
(2)乙同学在通入氨气的条件下,在水溶液中可制备得到,实验装置如图:
①盛装溶液的仪器名称为   ,仪器X的作用是   。
②写出该方法制备的离子方程式   ,的作用是   。
③实验结束后,得到的操作为   、过滤、洗涤、干燥。
17.(14分)乙二酸()俗名草酸,是一种二元有机弱酸,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室用淀粉水解液、浓硝酸、浓硫酸制取乙二酸,反应原理为:
,装置如图。
(1)仪器M的名称是   。
(2)冷凝管中冷凝水从   (填“a”或“b”)口流入。
(3)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4)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需的试剂为   (填序号)。
a.KI溶液 b.碘水 c.溶液
(5)制取乙二酸的反应中,当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9时,则生成的气体体积为   L(标准状况)。
(6)人体内草酸累积过多容易导致结石,其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写出草酸钙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离子方程式   。
(7)25℃时,草酸电离平衡常数,,0.1溶液中,含碳元素的粒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8)某学习小组配制0.1草酸溶液500mL,进行了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   g草酸晶体(),在烧杯中加水溶解后,恢复至室温,转移到   中,直接加水至500mL。该小组配制的草酸溶液浓度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8.(15分)某小组用实验1验证FeCl3与Cu的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决定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1:
资料:
i. CuSCN、CuCl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均能与硝酸反应,分别生成Cu2+与SO42-、Cu2+与Cl-。
ii. SCN-被称为拟卤素离子,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其水溶液呈黄色。
(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下列由实验1得到的推论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Cu能还原Fe3+
b. Fe3+与SCN-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 白色沉淀中的Cu(I)(I表示+1价铜元素)可能是由Fe3+氧化Cu得到的
(3)为探究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小组同学实施了实验2:
由实验2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
(4)该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实验1中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实施了实验3: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溶液变为蓝色,澄清透明,底部只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
II 取I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 0.1mol/L KSCN溶液 立刻出现红色,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III 振荡II中试管,静置 白色沉淀变多,红色逐渐褪去
①步骤I的实验操作是   。
②根据实验3的现象,小组同学认为Fe3+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I),他们的判断依据是   。
③步骤II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的可能原因是   。
④解释步骤III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1)石蜡油或石蜡;
(2)A
(3)
(4)b;;>
(5)向装有少量样品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产生气泡,则有锂,否则无锂等(合理即可)
(6)见光易分解(合理即可);6
16.【答案】(1)b→c→h→i(或i→h)→b→c;2SrO2+2CO2=2SrCO3+O2;bcadfe
(2)三颈烧瓶或三颈瓶;防止倒吸;;中和反应生成的H+,促进反应进行,同时防止产物和酸发生反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7.【答案】(1)分液漏斗
(2)b
(3)吸收尾气NO、,防止污染空气
(4)b
(5)13.44
(6)
(7)
(8)托盘天平;6.3;500mL容量瓶;偏低
18.【答案】Fe3+ + 3SCN-Fe(SCN)3;abc;CuCl和CuSCN;向2 mL 0.1 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0.15 g铜粉,振荡、静置;若有Cu(I)生成,步骤I中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但步骤I中无白色沉淀产生;Cu2+与SCN-反应生成(SCN)2,Fe2+被(SCN)2氧化为Fe3+;Cu2+与SCN-发生反应:2Cu2+ + 4SCN-= 2CuSCN↓+ (SCN)2,CuSCN与Cl-发生沉淀转化反应:CuSCN + Cl-=CuCl + SCN-,SCN-继续与Cu2+反应,导致白色沉淀变多;随着反应的进行SCN-逐渐被消耗,平衡Fe3+ + 3SCN- Fe(SCN)3逆向移动,导致红色逐渐褪去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