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2021-2022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2022七下·平远期末)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灭亡陈朝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国家统一。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A项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对于隋朝建立的历史事件,隋朝的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要扎实掌握其时间及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2.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还多次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有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 ,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 隋炀帝暴政 ”,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辨别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2020七下·桐城期中)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措施促进社会发展。故选D。
4.(2022七下·平远期末)《唐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全面描绘唐朝历史的书,曾荣获日本第50届阅读文学奖。下列出现在书中的词语可以体现唐朝时代风貌的有( )
①昂扬进取 ②开拓创新 ③博大开放 ④刚健豪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以博大的胸怀与许多国家交往频繁。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④都正确,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5.(2022七下·平远期末)“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全面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6.(2022七下·平远期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答案】D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符合题意;
ABC都不是实质,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7.(2020·遵义)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是安史之乱时的惨状。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A项八王之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不符合题意;
B项七国之乱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不符合题意;
C项安史之乱是造成题干惨状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D项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安史之乱。识记与灵活掌握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知道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8.(2019·南通)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商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手工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对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的掌握。
9.(2022七下·平远期末)据统计,两宋时期有11万多名进士及第,在《宋代登科总录》中就有4万余人的档案资料,这充分显示了宋代对科举制度的重视。这种重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④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这种重视带来的积极影响有①③④,D符合题意;
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属于消极影响,排除含有②的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0.(2022七下·平远期末)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写入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宋朝时负责监察知州的是( )
A.枢密院 B.转运使 C.御史台 D.通判
【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并负责监察知州。D符合题意;
枢密院负责调兵之权,排除A;
转运使负责地方赋税的转运,排除B;
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1.(2022七下·平远期末)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
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设若干副宰相,并设立多重机构,分割相权。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题目给出的四个内容都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解题的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表述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因此:
①③④表述正确,②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知识,难度较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3.(2022七下·平远期末)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哪一政权(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据题干“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的金。C符合题意;
辽国此时已经灭亡,排除A;
西夏在南宋的西北方向,排除B;
此时元朝还没有建立,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宋与金的对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2022七下·平远期末)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拂拭残碑》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了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抗金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的连战连捷使金朝统治者感到恐慌,同时,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也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于是向金求和,金朝提出必杀岳飞的条件。于是,宋高宗使人一天十二次向岳飞发去了班师的金牌,继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②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澶渊之盟与岳飞无关,①错误,排除含有①的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2021·广东)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发展起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了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故答案选:B。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史实。
16.(2022七下·平远期末)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中原文化
D.延续蒙古族的政治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重视学习汉族文化和重视农业发展等,这些都为维护元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C正确;
A选项是元朝能够统一的原因,不是维护统治的根本原因,排除A;
B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
D项延续蒙古族的政治制度,是不利于统治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7.(2022七下·平远期末)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宋灭亡 ②忽必烈建立元朝 ③蒙古军队灭金 ④统一蒙古草原 ⑤蒙古军队灭西夏
A.④⑤③②①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①⑤④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成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④⑤③②①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8.(2022七下·平远期末)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元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六部 C.枢密院 D.御史台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故D正确;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A排除;
六部隶属中书省,排除B;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政治制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2022七下·平远期末)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它们被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经济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B符合题意;
市是单纯卖东西的地方,排除A;
勾栏只是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排除C;
邸店是古代兼具货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处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瓦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0.(2022七下·平远期末)作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维护者——骑士阶层,纵横欧洲近1000年,它的兴衰与中国传入的两项发明直接相关。这两项发明分别是( )
A.马镫、火药 B.指南针、火药
C.印刷术、指南针 D.马镫、印刷术
【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马镫和战争有关,马镫的传入使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了骑士阶层,促进了重甲骑兵的发展,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火药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它传入欧洲以后,使依靠“冷兵器”的欧洲封建骑士阶层不堪一击,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A符合题意;
指南针、印刷术和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马镫 火药的发明以及对欧洲骑士阶层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1.(2022七下·平远期末)明代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 )
A.欧洲 B.东南亚 C.美洲 D.非洲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代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明朝时,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上,撤行中书省,设三司;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培养的是皇帝的忠实奴仆。
A.结合所学知识, ①②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 ②③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④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 ①③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④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历史。只要学生对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所了解即可。
23.(2022七下·澄迈期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了解某中药材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查阅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B.《天工开物》,不符合题意;
C.《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依据题干信息来分析回答。
24.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 )
A.北魏、东魏 B.辽、西夏 C.后金、元 D.金、后金
【答案】D
【知识点】女真族的崛起;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A. 北魏、东魏 ,不符合题意;
B. 辽、西夏 ,不符合题意;
C. 后金、元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史称后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5.(2022七下·平远期末)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该机构是( )
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题干中直接说明了是清政府在1683年进入台湾后设置的机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的设问可直接作答,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对台湾的管辖措施。
26.(2022七下·平远期末)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B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②④⑤符合题意,B项正确;册封达赖和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都是对西藏地区管理措施,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对新疆与西藏的管辖措施。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7.(2022七下·平远期末)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却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变革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注意限定信息“最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它的成长,而封建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故D项正确;
A项与材料相悖,排除A;
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8.(2022七下·平远期末)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采取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是( )
A.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手工业生产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促进人口增长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9.(2022七下·平远期末)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和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都属于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其中并没有加入作者个人的感情态度。而D项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则明显加入了作者坚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与价值评判。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0.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 )
①徽调 ②评剧 ③汉调 ④豫剧 ⑤昆曲 ⑥秦腔 ⑦京调
A.①③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京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京剧艺术产生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解答此类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2017七下·惠民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1)材料一唐太宗根据这种思想所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制度?
(3)材料三中废除丞相制度的是谁?从材料中找出他废丞相的两点理由。
(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
(3)朱元璋;“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和“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4)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朝达到顶峰。
【知识点】“贞观之治”;朱元璋强化皇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由“唐太宗所推行的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沿袭并完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2)由“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后创立了行省制度。(3)①“废除丞相制度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罢除丞相,取消了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皇帝的权力更大了。②由“废丞相的两点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找出,“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和“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4)由“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分相权,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罢除丞相,皇帝的权力更大了。说明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到清朝时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2.(2022七下·平远期末)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走进宋代,了解它的繁荣。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
【诗歌中的历史】
材料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材料三:东坡拾起了公瑾的磨难;易安翻开了项羽的遗憾;稼轩的踌躇和赍志,国恨在这里得到了蔓延。汉卿的呐喊,窦氏的奇冤,回眸之间,一切都因沉淀而归于恬淡。
【探究中的根由】
(1)上图可能是哪一朝代哪一都城的平面图?请说出判断的依据。通过这个平面图,你认为该朝代有哪些以往朝代都城所不具备的特点?
(2)材料二诗歌中的“元日”指的就是今天的春节。请你写出宋代春节的习俗,并另外写出宋代就已经出现的两个传统节日,并写出这两个节日的习俗。
(3)材料三中这首现代诗提到了宋元时期哪四位著名的文学家?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文化辉煌灿烂的因素。(两项即可)
【答案】(1)北宋的开封。依据: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北宋的开封有很多的瓦子。特点:如夜市,宋代经商的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燃放鞭炮、贴春联、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符合题意均可)
(3)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
(4)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等。(两项即可)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1)通过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是北宋的开封,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北宋的开封有很多的瓦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商的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材料二这首诗歌题目中的“元日”指的就是今天的春节,宋代春节的习俗有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宋代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元宵节主要习俗是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
(3)依据历史知识可知,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号稼轩,汉卿的呐喊,指的是关汉卿,所以材料三中这首现代诗提到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等。
故答案为:
(1)北宋的开封。依据: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北宋的开封有很多的瓦子。特点:如夜市,宋代经商的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燃放鞭炮、贴春联、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3)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
(4)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等。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宋词,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高宗圣训》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3)唐宋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结果如何
(4)对比唐宋时期和清朝中期以后的对外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材料一: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材料三: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政策:闭关锁国。危害:清朝闭关自守,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政策:唐宋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结果: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开放促进繁荣进步,保守导致文明衰落;任何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中去,不能固步自封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解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与外国来往密切,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材料三: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使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该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本题属于开发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促进共同进步,固步自封导致落后挨打,国家要发展必须融入到世界中,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又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故答案为:(1)材料一: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材料三: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政策:闭关锁国。危害:清朝闭关自守,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政策:唐宋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结果: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开放促进繁荣进步,保守导致文明衰落;任何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中去,不能固步自封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1.(2022七下·平远期末)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灭亡陈朝
2.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3.(2020七下·桐城期中)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4.(2022七下·平远期末)《唐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全面描绘唐朝历史的书,曾荣获日本第50届阅读文学奖。下列出现在书中的词语可以体现唐朝时代风貌的有( )
①昂扬进取 ②开拓创新 ③博大开放 ④刚健豪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2七下·平远期末)“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22七下·平远期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7.(2020·遵义)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8.(2019·南通)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商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9.(2022七下·平远期末)据统计,两宋时期有11万多名进士及第,在《宋代登科总录》中就有4万余人的档案资料,这充分显示了宋代对科举制度的重视。这种重视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④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2七下·平远期末)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写入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宋朝时负责监察知州的是( )
A.枢密院 B.转运使 C.御史台 D.通判
11.(2022七下·平远期末)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
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022七下·平远期末)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哪一政权(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4.(2022七下·平远期末)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拂拭残碑》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了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21·广东)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16.(2022七下·平远期末)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中原文化
D.延续蒙古族的政治制度
17.(2022七下·平远期末)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宋灭亡 ②忽必烈建立元朝 ③蒙古军队灭金 ④统一蒙古草原 ⑤蒙古军队灭西夏
A.④⑤③②①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①⑤④②③
18.(2022七下·平远期末)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元朝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六部 C.枢密院 D.御史台
19.(2022七下·平远期末)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它们被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20.(2022七下·平远期末)作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维护者——骑士阶层,纵横欧洲近1000年,它的兴衰与中国传入的两项发明直接相关。这两项发明分别是( )
A.马镫、火药 B.指南针、火药
C.印刷术、指南针 D.马镫、印刷术
21.(2022七下·平远期末)明代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 )
A.欧洲 B.东南亚 C.美洲 D.非洲
2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2022七下·澄迈期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了解某中药材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查阅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24.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 )
A.北魏、东魏 B.辽、西夏 C.后金、元 D.金、后金
25.(2022七下·平远期末)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该机构是( )
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6.(2022七下·平远期末)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27.(2022七下·平远期末)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却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变革
28.(2022七下·平远期末)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采取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是( )
A.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手工业生产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促进人口增长
29.(2022七下·平远期末)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0.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 )
①徽调 ②评剧 ③汉调 ④豫剧 ⑤昆曲 ⑥秦腔 ⑦京调
A.①③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2017七下·惠民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1)材料一唐太宗根据这种思想所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制度?
(3)材料三中废除丞相制度的是谁?从材料中找出他废丞相的两点理由。
(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2.(2022七下·平远期末)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走进宋代,了解它的繁荣。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
【诗歌中的历史】
材料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材料三:东坡拾起了公瑾的磨难;易安翻开了项羽的遗憾;稼轩的踌躇和赍志,国恨在这里得到了蔓延。汉卿的呐喊,窦氏的奇冤,回眸之间,一切都因沉淀而归于恬淡。
【探究中的根由】
(1)上图可能是哪一朝代哪一都城的平面图?请说出判断的依据。通过这个平面图,你认为该朝代有哪些以往朝代都城所不具备的特点?
(2)材料二诗歌中的“元日”指的就是今天的春节。请你写出宋代春节的习俗,并另外写出宋代就已经出现的两个传统节日,并写出这两个节日的习俗。
(3)材料三中这首现代诗提到了宋元时期哪四位著名的文学家?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文化辉煌灿烂的因素。(两项即可)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高宗圣训》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3)唐宋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结果如何
(4)对比唐宋时期和清朝中期以后的对外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国家统一。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A项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对于隋朝建立的历史事件,隋朝的统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要扎实掌握其时间及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还多次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有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 ,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 隋炀帝暴政 ”,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辨别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措施促进社会发展。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以博大的胸怀与许多国家交往频繁。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生活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①②③④都正确,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全面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符合题意;
ABC都不是实质,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是安史之乱时的惨状。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A项八王之乱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不符合题意;
B项七国之乱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不符合题意;
C项安史之乱是造成题干惨状的历史事件,符合题意;
D项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安史之乱。识记与灵活掌握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知道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8.【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手工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对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的掌握。
9.【答案】D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这种重视带来的积极影响有①③④,D符合题意;
促进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属于消极影响,排除含有②的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并负责监察知州。D符合题意;
枢密院负责调兵之权,排除A;
转运使负责地方赋税的转运,排除B;
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设若干副宰相,并设立多重机构,分割相权。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题目给出的四个内容都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解题的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表述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因此:
①③④表述正确,②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知识,难度较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3.【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据题干“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的金。C符合题意;
辽国此时已经灭亡,排除A;
西夏在南宋的西北方向,排除B;
此时元朝还没有建立,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宋与金的对峙,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抗金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的连战连捷使金朝统治者感到恐慌,同时,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也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对他们的统治不利,于是向金求和,金朝提出必杀岳飞的条件。于是,宋高宗使人一天十二次向岳飞发去了班师的金牌,继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害。②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澶渊之盟与岳飞无关,①错误,排除含有①的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发展起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了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故答案选:B。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史实。
16.【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元朝建立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重视学习汉族文化和重视农业发展等,这些都为维护元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C正确;
A选项是元朝能够统一的原因,不是维护统治的根本原因,排除A;
B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
D项延续蒙古族的政治制度,是不利于统治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7.【答案】A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成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④⑤③②①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8.【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故D正确;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A排除;
六部隶属中书省,排除B;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政治制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经济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B符合题意;
市是单纯卖东西的地方,排除A;
勾栏只是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排除C;
邸店是古代兼具货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处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瓦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马镫和战争有关,马镫的传入使欧洲封建社会产生了骑士阶层,促进了重甲骑兵的发展,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火药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它传入欧洲以后,使依靠“冷兵器”的欧洲封建骑士阶层不堪一击,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A符合题意;
指南针、印刷术和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马镫 火药的发明以及对欧洲骑士阶层的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1.【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代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明朝时,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上,撤行中书省,设三司;明太祖时设锦衣卫,明成祖时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培养的是皇帝的忠实奴仆。
A.结合所学知识, ①②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 ②③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④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 ①③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④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都是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历史。只要学生对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所了解即可。
23.【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故选项D符合题意;
A.《齐民要术》,不符合题意;
B.《天工开物》,不符合题意;
C.《农政全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依据题干信息来分析回答。
24.【答案】D
【知识点】女真族的崛起;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分析】A. 北魏、东魏 ,不符合题意;
B. 辽、西夏 ,不符合题意;
C. 后金、元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史称后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5.【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题干中直接说明了是清政府在1683年进入台湾后设置的机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的设问可直接作答,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对台湾的管辖措施。
26.【答案】B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②④⑤符合题意,B项正确;册封达赖和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都是对西藏地区管理措施,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清朝对新疆与西藏的管辖措施。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7.【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注意限定信息“最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它的成长,而封建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故D项正确;
A项与材料相悖,排除A;
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8.【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9.【答案】D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和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都属于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其中并没有加入作者个人的感情态度。而D项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则明显加入了作者坚闭关锁国政策的态度与价值评判。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0.【答案】A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京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京剧艺术产生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解答此类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31.【答案】(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
(3)朱元璋;“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和“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4)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朝达到顶峰。
【知识点】“贞观之治”;朱元璋强化皇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1)由“唐太宗所推行的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沿袭并完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2)由“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后创立了行省制度。(3)①“废除丞相制度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罢除丞相,取消了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皇帝的权力更大了。②由“废丞相的两点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找出,“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和“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4)由“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分相权,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罢除丞相,皇帝的权力更大了。说明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到清朝时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2.【答案】(1)北宋的开封。依据: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北宋的开封有很多的瓦子。特点:如夜市,宋代经商的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燃放鞭炮、贴春联、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符合题意均可)
(3)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
(4)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等。(两项即可)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1)通过材料中的图片可以看出,是北宋的开封,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北宋的开封有很多的瓦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商的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材料二这首诗歌题目中的“元日”指的就是今天的春节,宋代春节的习俗有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宋代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元宵节主要习俗是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
(3)依据历史知识可知,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号稼轩,汉卿的呐喊,指的是关汉卿,所以材料三中这首现代诗提到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等。
故答案为:
(1)北宋的开封。依据:大相国寺是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北宋的开封有很多的瓦子。特点:如夜市,宋代经商的时间已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燃放鞭炮、贴春联、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3)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
(4)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和提倡;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等。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宋词,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33.【答案】(1)材料一: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材料三: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政策:闭关锁国。危害:清朝闭关自守,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政策:唐宋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结果: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开放促进繁荣进步,保守导致文明衰落;任何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中去,不能固步自封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解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与外国来往密切,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材料三: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使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该政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本题属于开发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促进共同进步,固步自封导致落后挨打,国家要发展必须融入到世界中,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又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故答案为:(1)材料一: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材料三:害怕沿海居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政策:闭关锁国。危害:清朝闭关自守,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政策:唐宋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结果: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开放促进繁荣进步,保守导致文明衰落;任何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中去,不能固步自封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