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2八下·普宁期末)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司马文森记录了《共同纲领》的讨论过程:“初步草案提出了,100多位筹备委员就分开成为许多不同的小组,按照不同性质内容,逐条逐句逐字来讨论,三番五次地谈了又谈,改了又改。就这样,足足忙了快有3个月时间。”这反映了(  )
A.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B.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
C.协商的平等性、充分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的过程中,会议中讨论的次数多,这说明政协制度具有平等、充分的特征,C项正确;
当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排除A;
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B;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共同纲领》,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2022八下·普宁期末)“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雄浑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D.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A符合题意;BCD都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点。
3.(2020八下·遵化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C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题干中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可以确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共同纲领”的有关知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原因,尽管《共同纲领》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因此,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4.(2022八下·普宁期末)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  )
A.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D.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B符合题意;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1959年,排除A;
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是1959年,排除C;
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2022八下·普宁期末)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争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动摇了美国的直接霸权地位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可知描述的是抗美援朝,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国于1950-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拼来了山河无恙与家国安宁,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外部稳定的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符合题意;ABD都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6.(2022八下·普宁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据统计,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扭转了工业生产状况 B.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
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D.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可知,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C符合题意;ABD在材料里都没有体现,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7.(2022八下·普宁期末)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B.亟待实现工业化
C.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D.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可知,这表明当时中国亟待实现工业化。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是正确选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低下,排除A;
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当时中国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排除C;
从题干材料看不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8.(2022八下·普宁期末)“一五”计划的基建总投资分配表(部分),据此可知(  )
部门 占比
农林水利部门 7.6%
工业部门 58.2%
A.中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B.中国优先推进工业化建设
C.农业生产遭遇重大损失 D.当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表可知,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结构体现了中国优先推进工业化建设。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B符合题意;
表格内容仅反映了农林水利部门和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例,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排除A;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农业生产遭遇重大损失、当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2022八下·普宁期末)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可以看出,全国人大代表由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组成,说明人大代表的来源广泛,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A项正确;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
全国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并非协商推举,故C项错误;
我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实行间接民主,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B.小农经济难以应对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
C.作者认同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故 A 符合题意;
小农经济难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困难,不是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作者看到农民单家独户经营的缺点,故不认可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时土地为公有制,与材料不符,故 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的内容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11.(2022八下·普宁期末)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纵容了资本家的剥削 B.有助于改革的顺利开展
C.体现了“左”倾的思想 D.照搬了苏联的相关做法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实现了在工商业方面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题干这些做法是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助于改革的顺利开展,选项B符合题意;
纵容了资本家的剥削、体现了“左”倾的思想说法错误,排除AC项;
照搬了苏联的相关做法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2022八下·普宁期末)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苏联进行的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且其他一切行业都为重工业服务,而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说明中国同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正确;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还未明显的体现“左”倾冒进思想,排除A;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体现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还是重工业的发展,排除B;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体现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还是重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农业和轻工业,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共八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3.(2022八下·普宁期末)1957年底,《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指责“(反对冒进的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号召“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表明(  )
A.经济发展速度过慢 B.人民群众表达不满
C.出现“急于求成”苗头 D.人民公社广泛建立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急于求成”苗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2022八下·普宁期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的人物是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根据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B符合题意;ACD都与题干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
15.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结合我国这一历史时期所犯下的错误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的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导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故选D项。
【点评】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和“文化大革命 ”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而做出的错误决策。
16.(2022八下·普宁期末)学者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用“1978中国,回来了”作为开篇标题。作者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1978年(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C.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回联合国在1971年,排除A;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在1976年,排除B;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召开时间、内容、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7.(2022八下·普宁期末)“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由此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主要的吸引力是(  )
A.统一经营,风险共担 B.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C.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D.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由“大包干,大包干“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依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B符合题意;
统一经营,风险共担;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是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特点,排除AC;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8.(2022八下·普宁期末)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想在中国建浓缩汁厂,但中国不允许外商独资。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诞生。这一事件说明(  )
A.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B.对国企进行了改革
C.对外开放呼唤体制改革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但中国不允许外商独资”“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诞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说明“对外开放呼唤体制改革”,故C正确;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故排除A;
材料与国企改革无关,故排除B;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9.(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可以看出,2016年比1981年的出口总额扩大了很多倍,且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了对外交流和产品结构的变化,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0.(2022八下·重庆市月考)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材料....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于勇敢的尝试,反映的是核心理念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项正确;
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是阶级斗争,与题意无关,A排除;
实现共同富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材料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1.(2022八下·普宁期末)“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C是正确的选项;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排除B;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2022八下·普宁期末)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和平共处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其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BCD项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3.(2020·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形成的众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排除ABC三项 ;故②③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改革开放的时间,理解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成果。
24.(2022八下·普宁期末)广东省内3个民族自治县,2019年开始“粤省事”平台新增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和少数民族旅游服务专区,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多个民生事项便捷办理等服务。这一举措旨在促进(  )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族共同繁荣
C.加强民族融合 D.实行多党合作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做出正确选择。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5.(2018八下·来宾期末)“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答案】B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材料中的关键词:“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也就是2000年之前,“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我们可判断出该历史事件指的是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的历史事件,中国实行一国两制,使得港澳回归,是考试的重难点。
26.(2022八下·普宁期末)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没有任何障碍
D.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意愿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表达了大陆领导人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两岸之间应不断加深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A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
C与实际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两岸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两岸关系问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7.(2022八下·普宁期末)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国共产党改善关系”的姿态。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立足点是(  )
A.调整亚洲政策 B.思想意识形态
C.美国国家利益 D.尼克松的喜好
【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立足点是国家的利益,C符合题意;ABD都与实际不符,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立足点及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8.(2022八下·普宁期末)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古巴也同我国建交了…美国的后院起火了。”毛泽东说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陷入外交孤立境地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D.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交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联大表决结果,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古巴也同我国建交了……美国的后院起火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说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1971年,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符合题意;
“美国陷入外交孤立境地”夸大了材料的意思,不符合题意,排除A;
材料未提及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
材料说明的是亚非拉国家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未体现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交,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9.(2022八下·普宁期末)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发(  )
A.标志着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
C.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
D.体现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D正确;
题干信息不能说明我国成为发达国家、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也看不出对其他领域科技发展的带动,ABC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精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0.(2022八下·普宁期末)六七十年代点煤油灯,现在灯火通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信贴邮票,现在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互联网十分方便;过去买菜用现金,现在扫二维码。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轻工业、商业发展速度快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根据所学可知,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B符合题意;ACD都是对表面现象的反映,不是实质,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综合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8一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表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一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一五”计划的实施);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历史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下降(减少)趋势;
主要原因: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犯了左”倾错误,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数据可知,表格内容中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一五”计划的实施);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根据材料“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内容与三大改造有关。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材料三“1958一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表”可知,材料反映了1958一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4)结合上述材料,我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有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在稳中求进。
故答案为:
(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原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一五”计划的实施);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历史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下降(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犯了“左”倾错误)。
(4)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在稳中求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成就及原因、三大改造以及影响、1958一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的趋势以及原因、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2.(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材料二: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84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材料三: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前“僵化的模式”的危害,谈谈我们是如何改变这种模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是依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的?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与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进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指出中国加入世贸产生的双重影响。
【答案】(1)危害:国有企业缺少自主权、严重缺乏活力。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共同特点: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
(3)时间:2001年;
双重影响: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对我国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知识点】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前“僵化的模式”的危害有国有企业缺少自主权、严重缺乏活力。为改变这种模式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等。
(2)根据材料二“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是依照的步骤是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逐步开放的步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与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进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
(3)根据材料三“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吸引外资;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利用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等。
故答案为:
(1)危害:国有企业缺少自主权、严重缺乏活力。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共同特点: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
(3)时间:2001年;双重影响: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对我国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僵化的模式”的危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以及特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产生的双重影响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3.(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国不学他们,我国不要被动、懦弱,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屈辱外交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表达的共同主题。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谈谈该事件的重大意义。
(3)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共同主题: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事件及意义:①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等。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与近代屈辱外交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表达的共同主题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选择亚非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选择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
故答案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共同主题: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事件及意义:①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任选其一即可)
(3)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万隆会议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2八下·普宁期末)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司马文森记录了《共同纲领》的讨论过程:“初步草案提出了,100多位筹备委员就分开成为许多不同的小组,按照不同性质内容,逐条逐句逐字来讨论,三番五次地谈了又谈,改了又改。就这样,足足忙了快有3个月时间。”这反映了(  )
A.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B.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
C.协商的平等性、充分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2.(2022八下·普宁期末)“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雄浑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B.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D.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3.(2020八下·遵化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22八下·普宁期末)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  )
A.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D.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5.(2022八下·普宁期末)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争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动摇了美国的直接霸权地位
6.(2022八下·普宁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据统计,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扭转了工业生产状况 B.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
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D.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
7.(2022八下·普宁期末)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B.亟待实现工业化
C.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D.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8.(2022八下·普宁期末)“一五”计划的基建总投资分配表(部分),据此可知(  )
部门 占比
农林水利部门 7.6%
工业部门 58.2%
A.中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B.中国优先推进工业化建设
C.农业生产遭遇重大损失 D.当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9.(2022八下·普宁期末)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10.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B.小农经济难以应对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
C.作者认同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11.(2022八下·普宁期末)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纵容了资本家的剥削 B.有助于改革的顺利开展
C.体现了“左”倾的思想 D.照搬了苏联的相关做法
12.(2022八下·普宁期末)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3.(2022八下·普宁期末)1957年底,《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指责“(反对冒进的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号召“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表明(  )
A.经济发展速度过慢 B.人民群众表达不满
C.出现“急于求成”苗头 D.人民公社广泛建立
14.(2022八下·普宁期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5.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16.(2022八下·普宁期末)学者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用“1978中国,回来了”作为开篇标题。作者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1978年(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C.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7.(2022八下·普宁期末)“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由此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主要的吸引力是(  )
A.统一经营,风险共担 B.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C.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D.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18.(2022八下·普宁期末)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想在中国建浓缩汁厂,但中国不允许外商独资。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诞生。这一事件说明(  )
A.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B.对国企进行了改革
C.对外开放呼唤体制改革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9.(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20.(2022八下·重庆市月考)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1.(2022八下·普宁期末)“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22.(2022八下·普宁期末)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和平共处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
23.(2020·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22八下·普宁期末)广东省内3个民族自治县,2019年开始“粤省事”平台新增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和少数民族旅游服务专区,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多个民生事项便捷办理等服务。这一举措旨在促进(  )
A.人民当家作主 B.民族共同繁荣
C.加强民族融合 D.实行多党合作
25.(2018八下·来宾期末)“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6.(2022八下·普宁期末)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没有任何障碍
D.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意愿
27.(2022八下·普宁期末)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国共产党改善关系”的姿态。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立足点是(  )
A.调整亚洲政策 B.思想意识形态
C.美国国家利益 D.尼克松的喜好
28.(2022八下·普宁期末)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古巴也同我国建交了…美国的后院起火了。”毛泽东说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陷入外交孤立境地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D.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交
29.(2022八下·普宁期末)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发(  )
A.标志着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
C.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
D.体现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30.(2022八下·普宁期末)六七十年代点煤油灯,现在灯火通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信贴邮票,现在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互联网十分方便;过去买菜用现金,现在扫二维码。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轻工业、商业发展速度快
二、综合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8一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表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一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2.(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材料二: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84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材料三: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前“僵化的模式”的危害,谈谈我们是如何改变这种模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是依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的?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与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进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指出中国加入世贸产生的双重影响。
33.(2022八下·普宁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国不学他们,我国不要被动、懦弱,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屈辱外交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表达的共同主题。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谈谈该事件的重大意义。
(3)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的过程中,会议中讨论的次数多,这说明政协制度具有平等、充分的特征,C项正确;
当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排除A;
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B;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共同纲领》,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A符合题意;BCD都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点。
3.【答案】C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题干中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可以确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共同纲领”的有关知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原因,尽管《共同纲领》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因此,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4.【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据题干“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B符合题意;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1959年,排除A;
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是1959年,排除C;
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可知描述的是抗美援朝,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国于1950-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拼来了山河无恙与家国安宁,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外部稳定的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符合题意;ABD都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可知,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C符合题意;ABD在材料里都没有体现,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据题干“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可知,这表明当时中国亟待实现工业化。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1957年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是正确选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低下,排除A;
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当时中国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排除C;
从题干材料看不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表可知,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结构体现了中国优先推进工业化建设。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B符合题意;
表格内容仅反映了农林水利部门和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例,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排除A;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农业生产遭遇重大损失、当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可以看出,全国人大代表由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组成,说明人大代表的来源广泛,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A项正确;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
全国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并非协商推举,故C项错误;
我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实行间接民主,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故 A 符合题意;
小农经济难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困难,不是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作者看到农民单家独户经营的缺点,故不认可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时土地为公有制,与材料不符,故 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的内容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11.【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实现了在工商业方面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题干这些做法是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助于改革的顺利开展,选项B符合题意;
纵容了资本家的剥削、体现了“左”倾的思想说法错误,排除AC项;
照搬了苏联的相关做法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苏联进行的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且其他一切行业都为重工业服务,而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说明中国同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正确;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还未明显的体现“左”倾冒进思想,排除A;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体现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还是重工业的发展,排除B;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体现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还是重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农业和轻工业,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共八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急于求成”苗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4.【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的人物是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根据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B符合题意;ACD都与题干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结合我国这一历史时期所犯下的错误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给我国造成的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导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故选D项。
【点评】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和“文化大革命 ”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而做出的错误决策。
16.【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C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回联合国在1971年,排除A;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在1976年,排除B;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9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召开时间、内容、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由“大包干,大包干“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依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B符合题意;
统一经营,风险共担;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是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特点,排除AC;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8.【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材料“但中国不允许外商独资”“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诞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说明“对外开放呼唤体制改革”,故C正确;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故排除A;
材料与国企改革无关,故排除B;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9.【答案】D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可以看出,2016年比1981年的出口总额扩大了很多倍,且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了对外交流和产品结构的变化,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0.【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材料....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于勇敢的尝试,反映的是核心理念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项正确;
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是阶级斗争,与题意无关,A排除;
实现共同富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材料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C是正确的选项;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排除B;
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2.【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其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BCD项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3.【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形成的众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排除ABC三项 ;故②③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改革开放的时间,理解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成果。
24.【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做出正确选择。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5.【答案】B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材料中的关键词:“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也就是2000年之前,“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我们可判断出该历史事件指的是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的历史事件,中国实行一国两制,使得港澳回归,是考试的重难点。
26.【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表达了大陆领导人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两岸之间应不断加深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A符合题意;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
C与实际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两岸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两岸关系问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7.【答案】C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立足点是国家的利益,C符合题意;ABD都与实际不符,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立足点及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8.【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联大表决结果,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古巴也同我国建交了……美国的后院起火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说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1971年,在亚非国家的支持下,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符合题意;
“美国陷入外交孤立境地”夸大了材料的意思,不符合题意,排除A;
材料未提及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
材料说明的是亚非拉国家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未体现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交,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9.【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据题干材料“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D正确;
题干信息不能说明我国成为发达国家、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也看不出对其他领域科技发展的带动,ABC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精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0.【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根据所学可知,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B符合题意;ACD都是对表面现象的反映,不是实质,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1.【答案】(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一五”计划的实施);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历史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下降(减少)趋势;
主要原因: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犯了左”倾错误,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数据可知,表格内容中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一五”计划的实施);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根据材料“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内容与三大改造有关。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材料三“1958一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表”可知,材料反映了1958一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4)结合上述材料,我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有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在稳中求进。
故答案为:
(1)中国经济(工业)迅速发展;原因: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或“一五”计划的实施);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历史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下降(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犯了“左”倾错误)。
(4)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在稳中求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成就及原因、三大改造以及影响、1958一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的趋势以及原因、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2.【答案】(1)危害:国有企业缺少自主权、严重缺乏活力。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共同特点: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
(3)时间:2001年;
双重影响: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对我国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知识点】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前“僵化的模式”的危害有国有企业缺少自主权、严重缺乏活力。为改变这种模式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等。
(2)根据材料二“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是依照的步骤是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逐步开放的步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与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进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
(3)根据材料三“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吸引外资;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利用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等。
故答案为:
(1)危害:国有企业缺少自主权、严重缺乏活力。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共同特点: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
(3)时间:2001年;双重影响: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带来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对我国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僵化的模式”的危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以及特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产生的双重影响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3.【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共同主题: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事件及意义:①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等。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与近代屈辱外交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表达的共同主题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选择亚非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选择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
故答案为: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共同主题: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事件及意义:①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有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任选其一即可)
(3)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万隆会议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