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下学期江西省赣州地区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年下学期江西省赣州地区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13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所示为埃及希拉康波里出土的蝎王权标头,其中刻画了古埃及前王朝法老蝎王手持锄头站在河岸(或水渠上)主持河渠奠基仪式的场面。这可用来说明当时埃及
图1
A.中央集权制形成
B.水利灌溉系统发达
C.礼制强化了王权
D.农耕具有重要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阿维鲁(有公民权的人)之子打同等地位的人一个巴掌须赔偿半米那银子,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打穆什根努一个巴掌须赔偿10舍克勒(小于半米娜)银子,而奴隶打自由民一个巴掌将被割掉耳朵。这表明古巴比伦王国
A.依据财产划分等级
B.存在同罪异罚现象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希腊人通过对腓尼基文字的借鉴和修改,创造出了希腊字母,并增添了元音字母,使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包含元音的字母表。这反映出
A.文字一体化推动了文化发展
B.希腊人对西亚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C.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D.腓尼基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中世纪法国的自由民大多租种庄园主的土地,成为佃农,租佃契约的时限很长,地租固定。但在庄园中劳作的人,更多的是农奴,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这说明当时法国
A.人身依附关系严重
C.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B.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D.奴隶制经济较发达
拜占庭帝国所在的地区存在着许多历史上文化昌盛的城市中心,如古希腊文明遗址,罗马文明更是拜占庭人始终引以为荣的“前辈”。由此可知,拜占庭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政治环境稳定
C.古典文化氛围浓厚
B.城市经济的发展
D.统一帝国的建立
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
A.经济政策宽松
C.等级制度严格
B.政令高度统一
D.中央集权较弱
14世纪,桑海帝国境内开始广泛种植棉花、靛蓝、洋葱等外来作物,来自埃及、摩洛哥等北非地区的马匹、织物、铜等也大量输入。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撒哈拉商路的推动
C.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D.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美洲印第安人建造成的城市都以神庙为中心建筑,且建筑技术水平很高,但实用性科技落后,连简陋的车辆也无法造出,且金属器具也主要用于祭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美洲农耕的自然条件优越
B.美洲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
C.美洲文明与宗教联系密切
D.美洲文明之间缺乏互相交流
表1所示为葡萄牙人早期在大西洋开展的航海活动。这些活动
表1
时间 活动
1446年 商船蜂拥前往北纬9度附近的几内亚,带回了大量黄金
1472年 越过几内亚以南的贝宁湾,西非的一些著名海岸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等在此时得名
1475年 到达南纬4度的西非加蓬洛佩斯角
说明大西洋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论证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
为迪亚士的远洋航行积累经验
开启了欧非之间的直接联系
加尔文派认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努力工作,克勤克俭,不可沉溺于腐化享受之中,任何人一旦出现这类举动,都被认为是堕落的,也会被认为是遭到上帝抛弃的表现。加尔文派的这一思想
A.扩大了教会的统治基础 C.维护了世俗王权的统治
B.打破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D.增强了民众奋斗的使命感
图2所示为17世纪晚期某西方国家颁布的一部法律文件的部分内容。这部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图2
A.《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人权宣言》
B.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独立宣言》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
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D.劳作方式出现重大变迁
图3是第一国际支部在欧洲的分布图。由此可知,这些支部的成立
图3
A.借鉴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
B.表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D.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19世纪后期,西方列强各自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北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德国则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些计划的不同主要缘于
A.殖民地反抗的差异
B.殖民方式的区别
C.“柏林会议”的分歧
D.国家实力的强弱
图4是绘画作品“大棒政策”,反映的是美国在19世纪的外交政策。该政策主要针对的地区是
图4
A.亚洲 B.拉丁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
19世纪80年代,印度共出现487种民族主义报刊,大部分是用印度文字出版的,如《印度之光》印度镜刊》等。19世纪90年代,印度国民经济学派的奠基人马哈捷瓦·戈文达·伦那德在加尔各答举办“自产”展览会。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A.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开始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正值雅典民主政治极盛时代,充其量只有六分之一的居民享受选举权,享有公民身份。广大农民很少参加公民大会,因为放下生产而远来雅典开会是不方便的。列宁曾指出:“奴隶制时代的国家,不论是君主政治或共和政体,责族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总是奴隶主的国家。“
——摘编自陆满堂《试论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波斯帝国在大流士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创建了20个行省,每个行省任命一名总督,总督直接对他负责。行省总督可由同一家族继承,但是必须取得国王的批准。总督还配有一名副手辅助监督政府事务,并向他汇报。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行省总督不管军事。与此同时,大流士还在中央建立了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庞大管理机构,一切政今由行政首府苏萨发往各行省。除了由波斯人组成的军队,大流士还广泛使用由各被征服民族的成员组成的军队,一般情况下,不让本省人在当地驻防。
——摘编自任宪宝《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的政治体制,并概述其局限性。(6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流士改革的影响。(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出照折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航海家乌尔达内塔探索到了一条利用季风洋流沿北太平洋由西向东返回墨西哥的新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实现了对菲律宾群岛的统治。占领马尼拉之后,西班牙人发现当地的物产难以维持殖民当局开支,而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1573年,两艘体势巍哦的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港驶向美洲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历史上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由此开始。
——摘编自韩琦、张昀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
材料二 葡萄牙帝国通过开辟好望角航线进入印度洋贸易体系。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圣多美逐渐发展成为大西洋和印度洋贸易的中转站,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从这里经好望角航线被运送到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经马六甲海峡被运到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至17世纪中期,圣多美一马六甲航线贸易一直非常有利可图。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展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相比圣多美一马六甲航线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该航线运行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世纪初,法国思想家们对现实生活做了冷静的思考:国王的昏暴腐朽、宫廷的荒淫无耻、责族的骄奢淫逸……这就是法国的社会现实。他们开始调整自己的批判矛头:不仅要指向天主教,更要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新的批判,需要新的理论武器。1701~1703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军被英军赶出尼德兰,引起全法震动,法国人认为英国取胜的秘诀是英国的自由。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年),统治阶级忙于改革财政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控制相对放松。于是,在法国出现了一股“学习英国热”一本:画料趣
材料二 伏尔泰说:“我最先敢于用明显的语言向我国人民解说牛顿的发现。当我称赞洛克时,一个既反对我又反对他的浪潮就掀起来了[”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浸透了他对专制制度的强烈敌对情绪,但对于用何种政治制度去取代专制制度,却没有明确的结论。到英国后,通过考察英国政制,孟德斯鸠才找到了自己苦苦思索的理想政制——君主立宪制,他希望法国仿效之。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永清《法国启蒙思想家与英国文化》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初法国出现“学习英国热”的原因。(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发现”的内容,并分析18世纪初英国文化的传播对法国社会的影响。(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芒图指出:不少学者倾向于把18世纪80年代作为欧洲变革的起点,只有到那个时期,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数才都突然快速地、几乎直线式地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工业革命被定义为1782年开始的经济大变革。布罗代尔认为,“工业革命至少具有双重意义。它是普通意义上的革命,包括肉眼可见的一系列短时段变革。它也是一个渐进的、不露声色的、往往难以辨认的长时段过程”。工业革命期间的变化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累积发展的,它主要是前工业时代发展的产物。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的农耕文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老手持锄头主持河渠奠基仪式,这体现了埃及最高统治者对水利建设的重视,说明农业在古埃及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故选D项;古埃及属于奴隶制社会,中央集权制尚未形成,故排除A项;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古埃及水利灌溉系统发达的结论,故排除B项;图中画面体现不出王权强化,故排除C项。
B【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如果阿维鲁(有公民权的人)、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犯同样的罪,依据《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他们受到的惩罚却不同,这体现的是同罪异罚现象,故选B项;材料没有说明划分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的依据,故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些规定不是基于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排除C项;社会等级分化并不意味着阶级矛盾尖锐,故排除D项。
B【解析】本题考查希腊字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腓尼基文字是西亚的腓尼基人创造的,希腊人通过对腓尼基文字的借鉴和修改,创造出了希腊字母,并增添了元音字母,这反映了希腊人对西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故选B项;虽然希腊字母和腓尼基文字具有共性,但这不代表希腊文化和西亚文化一体化,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希腊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关系,故排除C项;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不是腓尼基文字,故排除D项。
A【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法国的庄园中,租佃契约的时限很长,农奴没有独立的人格,这说明当时法国人身依附关系严重,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方式,故排除C项;庄园经济属于封建经济关系,故排除D项。
C【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文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拜占庭帝国存在着许多历史上文化昌盛的城市中心,而且拜占庭人崇拜罗马文明,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古典文化氛围浓厚,这促进了拜占庭文化的繁荣,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古典文化昌盛,而非政治稳定、城市经济和帝国统一,故排除A、B、D三项。
D 【解析】本题考查笼多王朝的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笈多王朝统治时期,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具有较大的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力,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藩臣的军队组成,这说明笈多王朝没有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故选D项;允许地方管理贸易,不意味着经济政策宽松,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笈多王朝政令不够统一,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等级制度,故排除C项。
A 【解析】本题考查桑海帝国的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桑海帝国经济繁荣主要依靠的是对撒哈拉商路的控制,故选A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与桑海的贸易往来,故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主要扩张方向是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材料没有涉及这些地区,故排除C项;当时新航路还未开辟,环印度洋贸易未发展起来,故排除D项。
C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文明的特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印第安文明中与神、祭祀有关的建筑、金属器具等都发展到了较高水平,但实用科技发展落后,这说明美洲文明与宗教联系密切,故选C项;阿兹特克人的农耕自然条件并不优越,故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强调地理环境对美洲文明发展的影响,故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线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446~1475年,葡萄牙人的这些航海活动都是在西非海岸进行的,对非洲航线的探险活动,为15世纪末迪亚士的远洋航行积累了经验,故选C项;大西洋成为欧洲贸易中心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排除A项;证明“地圆学说”的是麦哲伦船队的全球航行,故排除B项;欧非两洲在古代就有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加尔文派主张努力工作,克勤克俭,否则将被上帝抛弃,这有利于增强民众奋斗的使命感,故选D项;加尔文派的这一思想不是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基础,故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的矛头是天主教会,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加尔文派对世俗王权的维护,故排除C项。
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部法律文件颁布于17世纪晚期,限制了国王权力,强化了议会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权利法案》最符合,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A【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工业发展,这说明当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故选A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故排除B项;材料是在强调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而非实践经验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故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
C【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国际。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国际支部广泛分布于欧洲各主要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故选C项;这些支部大部分都成立于巴黎公社革命前,故排除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故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故排除D项。
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其殖民计划最为庞大,法国次之,德国工业革命开展较晚,实力相对有限,因而选择殖民的区域较小,故选D项;材料仅述及殖民计划,殖民地的反抗起不到干扰作用,故排除A项;当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方式差异不大,故排除B项;材料未说明这些计划制定的具体时间,无法判断它们与“柏林会议”的时间关系,故排除C项。
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大棒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美国在对拉丁美洲实施侵略的同时,还进行武力干涉,推行“大棒政策”,故选B项,排除其他三项。
A【解析】本题考查印度民族意识觉醒。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八九十年代,印度出现大量民族主义报刊,举办“自产”展览会,这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A项;二战后印度才获得独立,故排除B项;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当时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缓慢,故排除C项;20世纪初的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故排除D项。
(1)政治体制:民主制。(2分)
局限性: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本质上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少(少数人的民主或民主范围狭窄)。(4分)
(2)措施:实行行省制;军区长官与行省总督分设并相互制约;建立比较完备的中央官僚体系;建立多民族的军队,实行异地驻防。(4分)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4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与波斯帝国的政治。第(1)问,关于占代雅典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正值雅典民主政治极盛时代”,可以得出雅典的政治体制是民主制。关于局限性,根据材料“只有六分之一的居民享受选举权”“广大农民很少参加公民大会”“总是奴隶主的国家”,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制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少。第(2)问,关于大流士改革的措施,根据材料“创建了20个行省”“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行省总督不管军事”“建立了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庞大管理机构”“广泛使用由各被征服民族的成员组成的军队”,可以得出大流士改革的措施包括实行行省制、军区长官与行省总督分设、建立中央官僚体系、建立多民族的军队。关于影响,结合大流士改革的措施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促进民族交融、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等方面分析。
(1)历史条件:菲律宾与墨西哥跨太平洋航线的开辟;菲律宾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中菲之间有传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国与西属美洲商品的互补性;中国手工业品物美价廉;维护殖民统治和赚取高额利润的需要;造船技术的进步。(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变化:由葡萄牙人控制;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扩大;贸易范围扩展至非洲、欧洲;欧洲与亚洲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2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将大西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连接起来,扩大了全球贸易网;丰富了亚、非、欧、美洲人民的生活;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2分,答出一点即可)使美洲大量财富被掠夺,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化。(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与早期贸易。第(1)问,根据材料“西班牙航海家乌尔达内塔探索到了一条利用季风洋流沿北太平洋由西向东返回墨西哥的新航路”“西班牙人实现了对菲律宾群岛的统治”“中国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两艘体势巍峨的大帆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跨太平洋航线的开辟、菲律宾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中国与美洲商品的互补性、中国手工业品物美价廉、赚取高额利润的需要、造船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说明。第(2)问,关于圣多美一马六甲航线贸易的变化,根据材料“葡萄牙帝国通过开辟好望角航线进入印度洋贸易体系”“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从这里经好望角航线运送到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被运到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可以得出由葡萄牙人控制、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等。关于影响,结合圣多美一马六甲航线贸易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积极影响主要有扩大全球贸易网、丰富各洲人民的生活、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美洲殖民地化。
19.(1)原因:思想家对法国现实社会的不满,需要新的理论武器;英法争霸中,法国失败造成思想冲击;政府对思想文化管控的放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英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扫除封建的阻力。(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内容:万有引力定律(或牛顿力学体系)。(2分)
影响:促进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更新;进一步解放了法国人的思想;为法国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法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第(1)问,根据材料“思想家们对现实生活做了冷静的思考”“新的批判,需要新的理论武器”“法军被英军赶出尼德兰,引起全法震动,法国人认为英国取胜的秘诀是英国的自由”“在思想文化上的控制相对放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法国社会现实、英法战争、政府思想文化管控、前期思想解放运动、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等方面归纳。第(2)问,关于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发现”的主要内容是万有引力定律。关于对法国社会的影响,根据材料“对专制制度的强烈敌对情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促进思想更新、解放思想、为政治变革提供理论依据等方面分析。
20.示例
论题:前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汇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洪流。(2分)
阐释:前工业时代,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这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因此,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8分)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前工业时代长时间的累积变化带来的巨变。(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论题,如“工业革命是渐进的、长期积累的产物”“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等,阐释充分,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材料涉及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条件、内容、意义等,从中找出一个方面,拟定论题,如“前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汇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洪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周绕论题,展开论述,如拟定上述论题,可以从工业革命发生的几个条件——市场、劳动力、资本、技术积累等角度进行阐释,最后,对阐释部分进行简要总结,点明论题,但不要与论题重复,言之有理即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