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地区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周测(十)
云南昭通地区202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周测(十)
化学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NH3 B.SO2 C.Cl2 D.HCl
2.图为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B.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
D.用氧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3.若配制90mL0.1mol/L的FeCl3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是( )
A.100mL圆底烧瓶 B.100mL量筒
C.100mL容量瓶 D.100mL烧杯
4.1~20号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毅力”号火星车收集的岩石成分之一是 ZYR3,R、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R、X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 Y> X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R
C.ZR2只含一种化学键
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ZX2来制备Z的单质
5.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均与化学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可除锈”“洗涤剂可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鱼虾放久了会产生不愉快的腥臭气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
C.被蜂蚁蜇咬会感到疼痛难忍,这是蜂蚁咬人时将甲酸注入人体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D.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目的是防止食品潮解变质
6.常温下,BaCO3的溶度积常数为Ksp,碳酸的电离常数为Ka1、Ka2,关于0.1 mol/L NaHCO3溶液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的c(HCO3-)一定小于0.1 mol/L
B.c(H+)+c(H2CO3)=c(CO32-)+c(OH-)
C.升高温度或加入NaOH固体, 均增大
D.将少量该溶液滴入BaCl2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析和渗析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
B.检验皂化反应是否完全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滴到盛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是否有油滴浮在水面上
C.向4mL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H2SO4溶液加热5min,待冷却后滴入几滴新制Cu(OH)2悬浊液,再加热至沸腾,未出现红色物质,说明淀粉未水解
D.全降解塑料可由环氧丙烷()和CO2聚合制得
二、实验题
8.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以FeCl3溶液为实验研究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复杂多样性。实验如下:
(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3)对于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
Ⅰ.甲取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入少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甲得出结论:FeCl3与Na2S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Ⅱ.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取Ⅰ中所得溶液少许进行__________离子的检验。
(4)受以上实验的启发,同学们对pH≈8的1mol/LNaF溶液与FeCl3溶液混合时的现象产生了好奇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④向2mL0.2mol/L FeCl3溶液中滴入2mL1mol/LNaF溶液。溶液变无色
⑤向2mL0.2mol/L FeCl3溶液中滴入2mL蒸馏水,溶液颜色变浅
Ⅰ.⑤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Ⅱ.为探究④中溶液变无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显示:FeF3溶液为无色。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三、有机推断题
9.一元取代苯进行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时,原有的基团对后进入基团在苯环上的位置有定位效应。如若原有基团为-CH3、-OH、-X(卤素原子)时新进入基团在其邻、对位; 若原有基团为-NO2、-CHO、-COOH时新进入基团在其间位。
2-氨基-3-氯苯甲酸(F)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弱碱性,易被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反应⑧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F中的非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种:
①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②含有苯环且苯环上连有氨基(-NH2)
(4)写出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及信息,写出以苯为原料合成邻硝基苯酚( )的合成路线(注明反应试剂和条件,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
四、工业流程题
10.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多个领域。一种从废弃阴极射线管(CRT)荧光粉中提取稀土元素钇(Y)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废弃CRT荧光粉的化学组成(某些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未列出)如下表所示;
②不同离子沉淀的pH如图所示。
(1)步骤I中进行原料预处理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中除杂试剂DDTC除去的杂质离子有______,其不能通过直接加碱的方法除去,原因为_____。
(5)步骤V中Y3+沉淀完全时,需保证滴加草酸后的溶液中c(C2)不低于_______mol/L。
(已知:当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Ksp[Y2(C2O4)3]=8.0×10-28)
(6)步骤Ⅵ中草酸钇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Y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五、原理综合题
11.甲醇燃料分为甲醇汽油和甲醇柴油。工业上合成甲醇的方法很多。
(1)已知:
①
②
③
则_______
(2)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和,发生反应。
①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B.容器内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②达平衡后,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CO的浓度增大
C.平衡常数不变 D.CO的物质的量增大
③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加入氦气,达到新平衡时,CO、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甲醇在混合气体中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则P3_______P1(填“>”、“<”或“=”);300℃、P3条件下,处于E点时(正)____(逆)(填“>”“<”或“=”);C点的平衡常数K=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 NH3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故其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B. SO2不溶于浓硫酸也不与其反应,故其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C. Cl2不溶于浓硫酸也不与其反应,故其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D. HCl不溶于浓硫酸也不与其反应,故其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故选A.
2.B
【详解】A.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错误;
B.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正确;
C.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错误;
D.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错误;
故选B。
3.C
【详解】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准确控制溶液的最终体积,实验室使用容量瓶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常见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等,若配制90mL0.1mol/L的FeCl3溶液,则需100mL容量瓶,则A、B、D均错误,C正确;
答案选C。
4.A
【分析】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1~20号元素,岩石成分中含有硅酸盐,根据化学式可知,Z离子为二价阳离子,推知Z为Ca元素,R、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得出结论Y为Si,R为O,R、X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X为第二周期比O原子序数大的元素,为F元素。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R为O,X为F,Y为Si,Z为Ca元素;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Z(Ca)>Y(Si)>X(F),故A正确;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SiH4,即X>R>Y,故B错误;
C.R是O,Z是Ca,二者形成的化合物CaO2中Ca2+与通过离子键结合,在阴离子中2个O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因此CaO2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故 C错误;
D.钙单质属于较活泼金属,所以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CaCl2的冶炼方法制备钙单质,而不是电解CaF2,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5.A
【详解】试题分析:A. 洗涤剂可去油,是乳化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B. 发出鱼腥味的物质是胺类化合物,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经脱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胺,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是为了中和,生成醋酸铵,盐没有特殊的气味,B项正确;C.甲酸能和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减少,可以减轻疼痛,C项正确;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常用作干燥剂,放入食品包装袋中,目的是防止食品潮解变质,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6.D
【详解】A.HCO3-离子在溶液中既要发生电离又要发生水解,0.1 mol/L NaHCO3溶液中的c(HCO3-)一定小于0.1 mol/L,A正确;
B. NaHCO3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①c(Na+)=c(H2CO3)+c(HCO3-)+c(CO32-)、电荷守恒:②c(Na+)+ c(H+)=c(OH-)+c(HCO3-)+2c(CO32-),①代入②可得c(H+)+c(H2CO3)=(CO32-)+c(OH-),B正确;
C.升高温度,HCO3-离子的电离和水解都是吸热反应,所以c(HCO3-)会减小,而c(Na+)不变,会增大;加入NaOH固体,c(Na+)会增大, HCO3-与OH-反应导致c(HCO3-)减小,会增大,所以C正确;
D.将少量 NaHCO3溶液滴入BaCl2溶液发生:HCO3- H++ CO32-(Ka2)、Ba2++ CO32-= BaCO3↓()、H++ HCO3-= H2CO3(),三式相加可得总反应Ba2++2HCO3-=BaCO3↓+H2CO3(K),所以K=,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方程式相加平衡常数相乘,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互换平衡常数变成原来的倒数。
7.C
【详解】A.蛋白质属于胶体,难溶于饱和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A正确;
B.油脂不溶于水,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两者都溶于水,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滴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振荡,如果水面上没有油滴,则说明水解完全,反之,没有水解完成,B正确;
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时,应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错误;
D.环氧丙烷()和CO2可聚合制得,作全降解塑料,D正确;
故选C。
8. 3Mg(OH)2 +2Fe3+= 2Fe(OH)3(胶体)+ 3Mg2+ CO2 2Fe3+ + + H2O = 2Fe2+ + + 2H+ 亚铁离子(或Fe2+) 排除加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 3F-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与OH-结合生成难溶的Fe(OH)3 碱性物质的pH、离子的性质
【详解】(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Mg(OH)2+2Fe3+=2Fe(OH)3(胶体)+3Mg2+,故答案为:3Mg(OH)2+2Fe3+=2Fe(OH)3(胶体)+3Mg2+;
(2)FeCl3溶液和Na2CO3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无色气体CO2和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故答案为:CO2;
(3)Ⅰ.三价铁离子能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H2O=2Fe2+++2H+,故答案为:2Fe3+++H2O=2Fe2+++2H+;
Ⅱ.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取Ⅰ中所得溶液少许进行亚铁离子(或Fe2+)的检验,故答案为:亚铁离子(或Fe2+);
(4)Ⅰ.加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有影响,故答案为:排除加水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Ⅱ.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F-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与OH-结合生成难溶的Fe(OH)3,故答案为: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Fe3++ 3F-FeF3,加入NaOH后,Fe3+更易与OH-结合生成难溶的Fe(OH)3;
(5)根据实验,FeCl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碱性物质的pH、离子的性质有关,故答案为:碱性物质的pH、离子的性质。
9. 取代反应 Cl2、Fe或Cl2、FeCl3 氯原子、氨基 16 + → 保护—NH2不被氧化
【分析】本题考查有机推断和有机合成,涉及官能团的识别,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简式和有机方程式的书写,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种类的确定,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浓H2SO4、加热发生磺化反应生成A,A与浓HNO3、浓H2SO4的混合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SO3H处于—CH3的对位,A的结构简式为;B()→C→需要经过氧化和还原两步,由于—NH2易被氧化,所以先氧化后还原,反应④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C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⑤加入Fe/HCl将—NO2还原为—NH2。
【详解】(1)反应①为与浓硫酸发生的磺化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D→E→F,对比D和F的结构简式,根据反应③和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性质,反应⑨为—SO3H和的取代反应,反应⑧是在苯环上引入—Cl,反应⑧所需试剂和条件为Cl2、Fe(或Cl2、FeCl3)。
(2)F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羧基,非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氨基和氯原子。
(3)根据上述分析C的结构简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B的同分异构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B的同分异构体可能含—COOH、酯基或酚羟基;B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苯环上连有—NH2的有:①两个侧链为—COOH和—NH2,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②两个侧链为HCOO—和—NH2,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③三个侧链为—NH2、—OH和—CHO,如先写出其中两个侧链:、、,再用—CHO代替苯环上H,依次有4种、4种、2种,共4+4+2=10种;符合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共3+3+10=16种。
(4)反应⑥为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该步将—NH2转化为,反应⑨中又水解成—NH2,该步反应的目的是:保护—NH2不被氧化。
(5)对比苯和邻硝基苯酚的结构,在苯环上引入—OH应先引入—X,引入—NO2通过硝化反应即可;邻硝基苯酚中两侧链为邻位关系,根据题给信息“苯环上原有基团为—CH3、—OH、—X时新进入基团在其邻、对位;原有基团为—NO2、—CHO、—COOH时新进入基团在其间位”,所以先在苯环上引进卤原子;由于苯环上原有基团为—X时新进入基团在其邻、对位,为了防止—NO2进入对位,根据流程中反应①、②、③,引入—NO2前将—X的对位用—SO3H保护;为了保护酚羟基不被氧化,—X的水解在硝化反应之后;以苯为原料合成邻硝基苯酚的流程为:
。
10.(1)除去ZnO和Al2O3;富集稀土元素;降低后续耗酸量;降低后续除杂困难;增大后续稀土与酸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等
(2)PbO2+4HClPbCl2+Cl2↑+2H2O
(3)Al3++3NH3·H2O=Al(OH)3↓+3NH
(4) Zn2+、Pb2+ Zn2+、Pb2+与Y3+沉淀的pH相近,三者因同时沉淀而无法分离
(5)2.0×10-6
(6)Y2(C2O4)3Y2O3+3CO↑+3CO2↑
【分析】废弃CRT荧光粉的化学组成为Y2O3、ZnO、Al2O3、PbO2、MgO等,加盐酸,过滤,滤渣主要含有Y2O3,还有少量的PbO2、ZnO、Al2O3、MgO,再加5mol/L的盐酸,PbO2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PbCl2,Y2O3转化为Y3+,过滤,滤液中含有Pb2+和Y3+、Al3+、Zn2+、Mg2+,再加氨水,Al3+形成Al(OH)3沉淀,过滤,滤液中含有Pb2+和Y3+、Zn2+、Mg2+,加DDTC除去溶液中的Pb2+和Zn2+,过滤,滤液中加草酸,生成Y2(C2O4)3沉淀,过滤,滤渣为Y2(C2O4)3固体,高温灼烧Y2(C2O4)3生成Y2O3;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根据处理中各物质的含量可知,在步骤I中进行原料预处理的目的为溶解除去ZnO和Al2O3;富集稀土元素;降低后续耗酸量;降低后续除杂困难;增大后续稀土与酸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等;故答案为除去ZnO和Al2O3;富集稀土元素;降低后续耗酸量;降低后续除杂困难;增大后续稀土与酸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等。
(2)步骤Ⅱ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是由于在氧化物中含有PbO2,该物质有氧化性,HCl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O2+4HClPbCl2+Cl2↑+2H2O;故答案为PbO2+4HClPbCl2+Cl2↑+2H2O。
(3)步骤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Al3+和一水合氨反应产生Al(OH)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
(4)根据流程示意图可知步骤Ⅳ中除杂试剂DDTC除去的杂质离子有Zn2+、Pb2+;其不能通过直接加碱的方法除去,原因是Zn2+、Pb2+与Y3+沉淀的pH相近,三者因同时沉淀而无法分离;故答案为Zn2+、Pb2+;Zn2+、Pb2+与Y3+沉淀的pH相近,三者因同时沉淀而无法分离。
(5)由于Ksp[Y2(C2O4)3]=8.0×10-28,步骤V中Y3+沉淀完全时,c(Y3+)=10-5mol/L时,需保证滴加草酸后的溶液中 mol/L,所以不低于2.0×10-6mol/L;故答案为2.0×10-6。
(6)步骤Ⅵ中草酸钇隔绝空气加热可以得到Y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2(C2O4)3Y2O3+3CO↑+3CO2↑;故答案为Y2(C2O4)3Y2O3+3CO↑+3CO2↑。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操作,题目涉及到氧化还原、去除杂质、溶度积常数的应用等,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做题时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正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守恒的方法去书写。
11. -90.2 ABD CD 不变 < < 48
【详解】(1) 已知:①;②;③;得,故;
(2)①A.由于恒容时,反应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甲醇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
B.由于恒容时,反应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所以容器内的总压强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
C.由于,混合气体质量不变,V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
D.平均摩尔质量=混合物中各组成部分的摩尔质量×该组分部分的体积分数,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项正确;
②A.达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容器体积扩大一倍,根据,所以各组分浓度均减小,分压也减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动,A项错误;
B.达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容器体积扩大一倍,根据,所以各组分浓度均减小,B项错误;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项正确;
D.平衡向左移动,CO物质的量增大,D项正确;
③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分压并未改变,因此CO、的浓度之比将不变;
④从BD,甲醇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要达到D点平衡向左移动,所P3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