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答案)

八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l号 D.神舟六号
2.2019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应美方要求逮捕华为CFO孟晚舟。加之先前出手对付中兴公司,我们看到美国封杀中国技术的决心,但是我们的科学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可以突出重围,例如20世纪60年代,我们
A.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载人成功
C.研制歼﹣20 D.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3.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顺利升空
4.据媒体报道:2018年9月,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达到926公斤。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
A.袁隆平 B.刘筠 C.陈国达 D.黄伯云
5.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我国第一颗
A.原子弹 B.导弹 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
6.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是
A.王淦昌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8.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出版业告别千年的活字印刷,迎来了激光照排的光电新时代,发明人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异”。这反映了我国
A.航天技术的成就 B.生物技术的成就
C.能源技术的成就 D.信息技术的成就
10.“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这一规定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1.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钱学森
1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鲁迅 B.莫言 C.郭沫若 D.老舍
13.我国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在“交通强国”之路上渐行渐疾、渐行渐稳,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
A.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综合国力的提升
14.电视连续剧《潜伏》热播后,引起广大观众强烈反响。如果人们想了解更多解放战争时期,重庆的地下工作者与敌人殊死抗争,迎接解放的事迹,可以阅读的小说是
A.《英雄儿女》 B.《红岩》
C.《茶馆》 D.《青春之歌》
15.下图直观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
时间 城镇 农村
1978年 6.7平方米 8.1平方米
2012年 32平方米 37平方米
A.城乡收入增加 B.温饱问题解决
C.居住环境改善 D.交通条件改善
16.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微信、网购、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机主的日常标配。以上事实说明了
①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
②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④人们的生活已经被手机束缚住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实行改革开放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8.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9.下列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全球购、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宅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行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于我国人民掌握时间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20世纪70年代看墙上(挂钟),20世纪80年代看手上(手表),20世纪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2 23 题号 21 24 25 26
答案
21.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于1970年,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她因此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3.《863计划》的提出,源于863名科学家的联名上书党中央。
24.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26.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8.“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9.改革开放钱,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3)材料二中的“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4)提炼出青蒿素的科学家是谁?为什么说青蒿素“帮人类渡过一劫”?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消费热点。
材料三 我们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采取了哪些措施。
32.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2)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AAAD DCCDC
11-20 ABDBC ABDCB
二、判断题
21-26 AABAAA
三、填空题
27.毛泽东 莫言
28.邓稼先 核垄断
29.温饱 绿色食品
四、材料题
30.(1)才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2)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4)屠呦呦。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5)努力奋斗 不畏艰险 勇于创新
31.(1)变化: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品科技含量增加。原因: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等。(答出两点即可)
32.(1)洋务运动。困境:缺乏技术,缺乏人才(或缺乏技术工人、外国控制相关技术)。
(2)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工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
(3)先进科技、尖端人才、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政策支持、教育发展、奋斗精神等。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卷(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