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章《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练习题(答案)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章《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练习题(答案)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章《生态环境和生物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调查校园内植物种类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调查过程只记录自己喜欢的植物
D.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海水、海底沉积物甚至珠峰上都发现了微塑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这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一个瓶子可能就是一个生命世界。下列装置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散射光下 B.散射光下
C.黑暗环境 D.散射光下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B.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更稳定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含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中不同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
6.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7.假定一个草原是由草、羊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羊群的数量将(  )
A.上升后又下降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迅速上升
8.下列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陶然亭公园及其中所有生物 B.永定河内的所有生物
C.野生动物园的动物 D.北京植物园的所有植物
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学校附近的水域环境, 制了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如图),请问图中包含河虾的食物链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10.下图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关系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表示的生理作用相同
B.A可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图中的食物链是:生产者→C→B
D.物质和能量在A、B、C之间循环流动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
1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右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全部被捕杀,其他三种生物数量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丙和丁的数量增加,乙灭绝 B.丙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乙灭绝
C.丙数量减少,丁的数量增加,乙灭绝 D.丙和丁的数量减少,乙灭绝
二、判断题
1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
14.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因此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
1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1)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3)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16.生态平衡并不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 ( )
三、综合题
17.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某村庄建立了新型生态农业系统。该新型生态农业系统既可以解决部分资源粗放利用的问题,又有无污染、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如图是该新型生态农场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
(2)在该生态系统中,人属于第 营养级,鸡和猪的种间关系是 。
(3)图中有 条食物链,假设人只有图中的食物关系,那么要使该农场供养更多的人,应减少人摄入 的比例。
(4)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农场能解决资源粗放利用的原因是 。
18.稻田养鱼是一种生态种养农业模式。该模式用稻田中的水养鱼,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稻飞虱等害虫和杂草,鱼排出的粪便可以为稻田提供有机肥,促进水稻生长,从而实现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协调绿色发展。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鱼属于 。
(2)该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3)在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4)写出图示中的一条食物链 。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优点是 。
19.请仔细阅读下列资料,结合图形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三种生物,1、2、3、4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 某国家决定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该国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图一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 (填数字)。
(2)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 (答出一点即可)。
(3)图二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是图一中 。若图一中的a、b、c代表图二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 。
(4)资料二中,若将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说明 。
四、资料分析题
20.1979年美国白蛾侵入我国,严重危害林木和果实,树木成片枯死,人们曾大量使用农药,试图控制虫害,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寄生蜂——周氏啮小蜂,身长1mm,产卵与白蛾幼虫体内,利用幼虫体内营养发育张大,使白蛾幼虫死亡,连续放蜂两年,白蛾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请分析:
(1)大量使用农药,不但造成 ,还通过 影响到人畜的健康。
(2)白蛾大量繁殖,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3)白蛾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
(4)这种以虫治蛾的方法属于 ,有利于维持 ,又不会引起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D B A A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13.正确
14.错误
15. 错误 错误 正确
16.正确
17.(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 二、三 竞争
(3) 3 鸡、猪
(4)该生态农场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18.(1)消费者
(2)太阳能/阳光
(3)竞争关系
(4)水稻→稻飞虱→鱼
(5)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以及害虫对水稻的危害/鱼粪提供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增加农民收入等
19.(1) 二氧化碳 2
(2)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
(3) 甲 鲨鱼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是可以全球循环的)
20.(1) 环境污染 食物链
(2)缺少天敌
(3)消费者
(4) 生物防治 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