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化学方程式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利用铁酸锌(ZnFe2O4)循环制氢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每生成2g氢气同时生成32g氧气
B.该反应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铁酸锌
C.反应Ⅰ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2.(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3:8
3.(2022·江苏淮安·校考一模)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1∶2
B.此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发生改变
D.反应物中参与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4.(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如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的混合物(M),MgH2+2HCl═MgCl2+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3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无需加入ZnFe2O4
C.反应1和反应2的总方程式为:2H2O2H2↑+O2↑
D.M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H2质量大于反应2产生的H2质量
5.(2022·江苏淮安·校联考二模)“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而且还可以得到仅含一种元素的化工原料X,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工艺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膜反应器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X的化学式是H2
C.理论上每消耗64kgSO2,可以获得98kg稀硫酸
D.上述流程中无需额外补充I2
6.(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B.反应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5
D.反应中“高温”可加快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7.(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用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化学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2
B.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C.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D.此反应需要不断地添加纳米纤维催化剂
8.(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发射火箭使用了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8N2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生成物中的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C2H8N2属于有机物 D.X为一种有毒的物质,会污染空气
9.(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D.该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4
10.(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利用MnFe2O4热化学循环制氢的反应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后Mn的化合价均为+2价)
A.反应①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反应②没有能量变化
B.反应获得的气体可分别收集,安全性高
C.理论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
D.Fe元素的质量分数:MnFe2O(4-y)>MnFe2O4
11.(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H2O
B.MgO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C.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
D.参加反应的CO2与H2质量比是11:1
12.(2022·江苏淮安·统考一模)2021年中科院航天催化材料实验室将甲烷转化为甲醇(CH3OH,常温下是液态)实现了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过程中,理论上每消耗16gCH4,同时会产生32gCH3OH
C.生成CH3OH过程中,分子数目不变
D.将甲烷转化为甲醇有利于储存和运输
13.(2022·江苏淮安·统考二模)已知同温、同压下,分子数相同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工业制HNO3的尾气含有NO2和NO,通常可用NaOH溶液吸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下列选项是NO2与NO的体积比,其中不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A.1:1 B.2:1 C.1:3 D.4:1
14.(2022·江苏淮安·校考模拟预测)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
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5.(2021·江苏淮安·统考二模)化学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常温下,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C.常温下,1g铁钉与1g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g
D.常温下,1%的稀硫酸和1%的稀硫酸等质量的混合,得到2%的稀硫酸
16.(2021·江苏淮安·统考一模)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成Cl2,可提高效益,主要流程如图,下列关于该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是化合反应,反应Ⅱ是复分解反应
B.需要不断补充CuO,该转化才能持续进行
C.该转化可表示为:4HCl+O22Cl2+2H2O
D.理论上,每消耗36.5gHCl就会产生71gCl2
17.(2021·江苏淮安·统考三模)“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不能与洁厕灵(有效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X是一种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气体是ClO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C.NaClO、H2O均为氧化物 D.“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18.(2021·江苏淮安·统考三模)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2:1 B.
C.当 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 的取值范围:
19.(2020·江苏淮安·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硫酸除铁锈:
B.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
C.用氨水处理废水中的稀硫酸:
D.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20.(2020·江苏淮安·统考二模)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BaO和Ba(NO3)2可以重复利用
B.该技术能缓解酸雨的形成
C.该转化中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还原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CO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如图所示,该循环制氢中不断被消耗的物质是水,铁酸锌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是反应的催化剂,水在太阳能及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分析。
【详解】A、设理论上每生成2g氢气同时生成氧气质量为,则,故选项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铁酸锌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可以循环使用,因此无需再补充,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D、根据题意,该反应是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因此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错误;
故选:C。
2.D
【分析】反应物为C2H5OH和O2,生成物是C2H4O和H2O,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 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B.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错误。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错误。
D.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6×2):32=23:8,正确。
故选:D。
3.A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即甲烷和的CH3OH质量比为:(16×2):(32×2)=1:2,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而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C
【分析】考查工艺流程图的分析。
【详解】A、ZnFe2O4中锌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Fe的化合价为+3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循环制氢反应中ZnFe2O4在反应1中消耗,反应2中又产生,因此不需要不断加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1和反应2的总反应为水生成氧气和氢气,但是反应条件不是通电,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反应2生成的氢气是反应3的反应物,反应物中的氢元素都在生成物中MgH2中。M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即MgH2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生成物中的氢气是MgH2和稀盐酸中的所有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此题难度较大,要求掌握元素化合价的求法,根据箭头的流向判别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写出陌生方程式,进行工艺流程图的分析。
5.C
【详解】A、该工艺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故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不符合题意;
B、膜反应器中发生的是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H、I,生成物中含I,故生成物中还应含H,故X的化学式为:H2,不符合题意;
C、反应器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硫和水、I2反应生成硫酸和H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与生成硫酸的质量比为:64:98,故理论上每消耗64kgSO2,可以获得98kg硫酸,不是稀硫酸,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上述流程中,I2可以循环利用,且没有转化为其它物质,无需额外添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N的化合价由-3变为+2, O的化合价由0变为-2,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结合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甲是O2,乙是NH3,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应该是5:4,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 “催化剂”和“高温”可加快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该反应为。
【详解】A.参加化学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选项错误。
B.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4变为2)都发生了改变,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此反应不需要不断地添加纳米纤维催化剂,选项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故C2H8N2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杂质为0.03%,此选项正确;
C、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以外),C2H8N2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D、
C H O N
反应前原子个数 2 8 8 6
反应后原子个数 0 8 4 6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不变,可得出X为CO2,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无毒,不会污染空气,此选项错误。
故选D。
9.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时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C和D质量比为,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保持不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4:3,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A、化学变化都伴随能量变化,反应②有能量变化,错误。
B、氢气和氧气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分别收集,安全性高,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16:2,故理论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正确。
D、Fe元素的质量分数: >,正确。
故选:A。
11.D
【详解】A、由流程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烷和水,选项正确;
B、由流程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氧化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改变,故作用是催化作用,选项正确;
C、甲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燃烧,燃烧都会放出热量,选项正确;
D、根据题意可得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是,故选项错误;
答案为:D。
12.C
【详解】A. 反应后铁的质量和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铁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
B. 设理论上每生成32 g甲醇,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x=16g,此选项正确;
C. 生成甲醇过程中,分子数目减少,此选项错误;
D. 甲烷为气体,甲醇为液体,将甲烷转化为甲醇有利于储存和运输,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根据这两个方程式: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可知:NO和NO2的体积比为1:1正好被吸收,再根据第二个方程式可知二氧化氮能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A、根据NO+NO2+2NaOH=2NaNO2+H2O方程式可知NO2与NO的体积比为1:1,正好被吸收,故A能完全被吸收,不符合题意;
B、NO2与NO的体积比为2:1,反应完后二氧化氮有剩余,通过2NO2+2NaOH=NaNO2+NaNO3+H2O反应可知剩余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不符合题意;
C、NO2与NO的体积比为1:3,一氧化氮多了,因为NO2与NO的体积比为1:1,正好被吸收,所以多了的一氧化氮又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一氧化氮不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符合题意;
D、NO2与NO的体积比为4:1,反应完后二氧化氮有剩余,通过2NO2+2NaOH=NaNO2+NaNO3+H2O反应可知剩余的二氧化氮可以直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甲酸化学式为HCOOH,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故A不正确;
B、乙是CO2,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故B不正确;
C、甲酸化学式为HCOOH,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故C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不正确。故选C。
15.B
【详解】A、 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错误;
B、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常温下,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恰好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正确;
C、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解铁的质量小于生成固体铜的质量,故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完全后,溶液质量减小,不会是2g,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常温下,1%的稀硫酸和1%的稀硫酸等质量的混合,还是得到1%的稀硫酸,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Ⅰ为HCl和CuO反应生成H2O和CuCl2,是复分解反应,而非化合反应。反应Ⅱ为CuCl2和O2反应生成CuO和Cl2,是置换反应,而非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CuO在反应Ⅰ中被消耗,在反应Ⅱ中生成,可循环利用,不需要补充,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O2与HC1反应生成H2O和Cl2,反应方程式为4HCl+O22Cl2+2H2O,选项正确;
D、根据上述方程式,消耗36.5gHCl可生成35.5gCl2,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流程图可知,CuCl2和CuO均可循环,不需要额外添加。
17.D
【详解】A、反应前2H、3Cl、Na、O,反应后2H、Cl、Na、O、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X为Cl2,A错误。
B、反应前氯化氢、氯化钠中氯元素为-1价,反应后氯气中氯元素0价,化合价改变,B错误。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ClO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
D、“洁厕灵”含有盐酸,可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D正确。
故选:D。
18.D
【分析】丙物质反应后减少了10g,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减少了5g,是反应物。
【详解】A、参加反应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0g:5g=2:1,故A正确;
B、,故B正确。
C、当y=20时,乙是催化剂,或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则甲物质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当y<20时,乙是反应物,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
D、x可以大于30,例如当a是生成物时,x>30,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19.C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过多胃酸,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20.C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显示,氧化钡和硝酸钡为催化剂,所以可以重复利用,选项A正确;
B、该技术最终将一氧化氮转化为了氮气,避免其最终生成硝酸,所以可以缓解酸雨的形成,选项B正确;
C、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氮、氧、碳三种元素发生了化合价的改变,选项C不正确;
D、反应前含有5个碳原子,11个氧原子,1个钡原子和2个氮原子,而反应后现有2个氮原子,1个钡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还应有10个氧原子和5个碳原子,而X系数为5,所以X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选项D正确。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