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60分钟 满分:40分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在返回过程中下列情况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站船分离 B. 点火返航 C. 自由落体 D. 抛降落伞
2.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研制新药物
B. 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人工合成
C. 冬奥会运动服中石墨烯发热材料的研制
D. 开发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3.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焚烧秸秆 B.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C. 使用太阳能 D. 垃圾分类回收
4. 下列选项中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易升华
B.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 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火焰分为三层 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蜡烛熔化 D. 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7.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 观察颜色 B.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闻气味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8.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药品都应该放回原瓶
B. 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C. 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D. 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9. 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10. 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8. 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3. 0 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小于5 mL B. 大于5 mL C. 等于5 mL D. 不能确定
11.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做过“母子火焰”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蜡烛的焰心温度最高
B.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 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12. 按图将测O2的体积分数、CO2的体积分数、湿度的传感器探头放入仍有少量空气的食品保鲜袋中。打开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向袋内吹气。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其中纵坐标均为某气体的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曲线的是Z
B. 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比空气中大
C. 200 s时,X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
D. Y曲线在约60 s时逐渐下降,原因可能是部分水蒸气冷凝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 km的大气层中,形成臭氧层。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与氧气(O2)不同,通常状况下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臭氧比氧气活泼得多,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各写出一点即可)
(2)O2转化成O3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 “化学变化”)。
(3)臭氧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臭氧浓度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6分)根据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F________,H________。
(2)需放在陶土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需要图中某仪器,还需要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某同学在练习“给液体物质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火焰各层温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实验】
(1)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实验】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特殊的测温仪器进行实验(如图所示),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和平均温度如下表所示(探头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层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 5 1. 5 2. 5 3. 0 4. 0 4. 5
火焰温度/℃ 536 670 750 775 801 795
平均温度/℃ 603 763 798
(2)根据上表数据,用酒精灯加热仪器或药品时,用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加热最好。
(3)实验中,若燃着的酒精灯中酒精不足,要添加酒精,采取的操作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添加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填“1/3”“1/2”或“2/3”)。
(4)该小组在测量酒精灯的相同火焰层时,所测温度有差异,除了与测温探头距离灯芯的垂直距离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6. (6分)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实验1】
(1)步骤1:在塑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导管底端,对着短导管缓慢吹气,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步骤2:将水倒掉,在装置A、B中各加入10 mL 0. 16%的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导管底端;
(2)步骤3:从装置A中________(填“短导管”或“长导管”)端吸气30 s,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然后从装置B长导管端________(填“吹气”或“吸气”)30 s,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能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
在上述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瓶中现象
实验1 0. 16% 30 s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 0. 16% 2 min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实验3 0. 08% 30 s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实验4 0. 08% 2 min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3)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编号)。
(4)实验1和实验2说明浑浊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实验反思】
(5)实验1中,吹气时间均为30 s,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1中若只用一个装置,放入10 mL 0. 16%的澄清石灰水,先从短导管吸气30 s,再从长导管吹气30 s,判断实验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5分)某学习小组欲探究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猜想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猜想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1)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_。
实验1: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后至蜡烛熄灭,立即抽取5 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
(2)小明认为猜想①不成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 4% 18. 7% 0. 058% 0
蜡烛熄灭后 71. 6% 15. 6% 3. 643% 0. 018%
实验3:小明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
(3)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2、3知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B 点拨:点火返航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选B。
2. D 点拨: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开发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选D。
3. A 点拨:焚烧秸秆会生成大量的烟尘,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选A。
4. C 点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故选C。
5. C 点拨: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A所示操作错误;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标签没有朝向手心,B所示操作错误;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所示操作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6. D 点拨: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D错误,故选D。
7. D 点拨: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现象明显,能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D。
8. D 点拨:A项,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B项,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C项,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D项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进胶皮管,操作正确;故选D。
9. C 点拨: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与外界空气相通,不是密闭体系,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选项不正确。
10. B 点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值偏小,若俯视液面,则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小明倾倒液体前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读数为8. 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3. 0 mL,实际液体体积小于3. 0 mL,则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5 mL,故选B。
11. B 点拨: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A选项错误;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否则石蜡蒸气会冷凝为固体,实验不会成功,B选项分析正确;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气态石蜡,C选项错误;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未与氧气充分接触,基本未燃烧,主要仍为石蜡蒸气,D选项错误;故选B。
12. C 点拨: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所以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Z,故A、B正确;由数据图可知,200 s时,X的体积分数为3. 67%,Y的体积分数为2. 30%,Z的体积分数为17. 17%,所以C不正确;Y的体积分数在60 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水蒸气冷凝,故D正确;故选C。
二、13. (1)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气体(或有鱼腥味);有强氧化性 (2)化学变化
(3)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4)臭氧浓度越大,其杀菌效果越好
14. (1)酒精灯;铁架台 (2)A (3)胶头滴管
(4)加热前试管没有预热(合理即可)
点拨:(1)由图示可知,F是酒精灯,H是铁架台;(2)烧杯的底面积较大,为了受热均匀,加热时要垫陶土网,试管可以直接加热,集气瓶、量筒不能加热;(3)量取一定量液体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前试管没有预热、试管的底部接触灯芯等。
15. (1)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完全燃烧
(2)外焰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2/3
(4)酒精的浓度;露出的灯芯长度(合理即可)
点拨:(1)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完全燃烧;(2)由表格数据可知,酒精灯的外焰平均温度最高,所以用外焰加热最好;(3)往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一定要先熄灭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添加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4)造成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酒精的浓度不同、酒精灯的构造不同、露出的灯芯的长短不同等(合理即可)。
16. (1)水从长导管端快速流出
(2)短导管;吹气;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1和实验3 (4)吹气时间
(5)相同时间内呼出气体的量不同(合理即可)
(6)不严谨,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先从短导管吸气,再从长导管吹气,前后两次对比,石灰水的浓度不同
点拨:(1)在塑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导管底端,对着短导管缓慢吹气,若水被快速压出瓶外,说明气密性良好。(2)根据装置图,吸气主要是使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所以从短导管吸气,吹气主要是让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所以是从长导管吹气;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现象是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吹气时石灰水变浑浊;(3)证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只需对比实验1和实验3;(4)实验1和实验2对比,石灰水的浓度相同,吹气时间不同,说明浑浊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与吹气时间有关。
17. (1)CO (2)不赞同,抽取5 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太少,二氧化碳含量少,石灰水也可能不变浑浊 (3)氧气浓度降低 (4)碳、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点拨:(3)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8. 7%,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 6%时,蜡烛熄灭,而蜡烛能在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中燃烧,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浓度降低;(4)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0. 058%、0%,反应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是3. 643%、0. 018%,说明蜡烛燃烧生成CO2、CO。反应后湿度增加了,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说明生成了碳,故由实验1、2、3知蜡烛燃烧生成碳、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