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练习题(含解析)--2022-202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倾向用信贷方式购买汽车、家具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商品更加狂热;同时,美国总统柯立芝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而是一种信仰”、“政府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这反映了( )
A.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B.市场和政策因素诱发经济危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广泛应用 D.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严重危机
2.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凄惨、悲伤、忧愁之意。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因为这一天( )
A.胡佛当选为总统 B.股票市场崩溃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美元大幅升值
3.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英法两国( )
《打扰!请问诸位是否听见一声尖叫?》(二战前英国漫画家所绘,两名救护员分别是英国和法国)
A.试图维护捷克的国家利益 B.牺牲弱国以缓解经济危机
C.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D.奉行对德妥协的绥靖政策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学者对法西斯主义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法西斯主义就是帝国主义陷入全面危机期间,主要在一些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浓厚的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的,以克服危机、对抗革命、实行扩张为目标的反动社会思潮的政治运动和政权形式。”这些学者指出了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是( )
A.法西斯主义就是对外扩展侵略 B.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
C.法西斯主义就是极端民族主义 D.法西斯主义就是恐怖独裁统治
5.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当希特勒在1938年抛出苏台德问题时,最紧张的是唯恐被卷入战争的英国。由此可见,当时( )
A.英法无力抵御法西斯的扩张 B.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
C.德国法西斯主导了欧洲局势 D.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
6.罗斯福新政时期一共创建了69个新的联邦政府部门,如公共工程管理局通过大兴土木来解决失业问题,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处理劳资纠纷,联邦通讯委员会监管媒体内容等。这反映出美国( )
A.政府职能大大拓展 B.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C.借鉴苏联建设经验 D.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
7.1933年12月,针对内外形势的变化,苏联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正式将"集体安全"作为外交政策,强调"安全不可分割",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苏联提出"集体安全"旨在( )
A.打击国内外敌对政治势力 B.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C.阻止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 D.联合东欧以反对帝国主义
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只坚持了40多天,就“火速”投降了。史学家们也把法国的投降称为"光速"投降,法国不仅"整整打没了一代人","历史因素也从冥冥之中注定了法国的战败"。这表明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绥靖政策 B.军事思想落后
C.源于一战后果 D.对德估计不足
9.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直至1940年5月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西线盟军在欧洲大陆上未与德军交战,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 )
A.导致苏联成为二战主战场 B.有利于美国发挥核心作用
C.表明全球性战争即将打响 D.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10.有一天,希特勒特别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因为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同一天,蒋介石也突然产生一种特别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应该是: ( )
A.德国突袭波兰 B.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1.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各签字国政府彼此合作,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各国政府保证以其全部资源、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轴心国三个成员及其参战的追随者。这标志着(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
12.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在谈判过程中,美国国务卿赫尔主张把中国包括在内,因为“现在如果俄国、大不列颠和美国在宣言中把中国放在一边,那在太平洋地区很可能要造成可怕的政治和军事影响”,美国的这一表态主要是为了( )
A.调动中国继续抗战的积极性 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促使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公认 D.扶持蒋介石政权以遏制英苏势力
13.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是“世界安全必须建立在通过国际体系行驶的美国权力之上”,为让这一构想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世界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族有吸引力,必须建立一个不如国际货币体系复杂但也不比军事联盟简单的机构。上述构想的核心意图是( )
A.依托联合国操控世界秩序 B.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 D.确立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
14.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 )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 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
15.联合国国徽(见图):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由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其中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 )
A.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是当时帝国主义妥协的产物 D.是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舞台
16.自1945年始,大量原居住在境外的德国人被驱逐回国,他们从波兰(350万人)捷克斯洛伐克(250万人)奥地利(50万人)和匈牙利(15万人)等国返回德国后被安排在四个区域里。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A.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动 B.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C.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D.“冷战”局面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当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欧洲与世界再次面临新的战争危险时,和平主义思潮在包括法国在内的各西方民主国家迅速地蔓延开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维护与追求和平的愿望与行动本身应当说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问题在于30年代战争阴云密布之际,盛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孤立主义和恐战症结合在一起,因此不能不具有极其严重的消极性质。这种和平主义的特点是不愿意为在总体上维护和平而承担任何风险,却在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上大做文章,其结果只能是涣散了民族的斗志,并使得“集体安全”之类的政策选择被当作可能导致战争的政策而受到了排斥。与此同时,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国家的公众对于外部威胁的存在和发展变得麻木不仁。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潮泛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30年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潮。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 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 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依据“美国的消费者倾向用信贷方式购买汽车、家具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方式使消费者对商品更加狂热”、“政府不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些因素为1929年经济大危机埋下了隐患,因此市场和政策因素诱发经济危机,B项正确;题干不仅反映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也反映美国的消费方式,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排除C项;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严重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人们大量抛出股票,证券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B项正确;1928年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排除A项;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排除C项;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为应对危机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奉行绥靖政策,通过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满足德国对外扩张的野心,所以漫画讽刺的就是英法等国纵容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猫哭老鼠假慈悲的丑态,D项正确;英法是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利益,完全没有人道主义情怀,排除AC项;英法牺牲弱国并非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排除B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一些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浓厚的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的,以克服危机、对抗革命、实行扩张为目标的反动社会思潮的政治运动和政权形式。”可知这些学者对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有了重新认识,认为因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具有封建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帝国主义出现法西斯主义,并走上法西斯道路,但其本质是帝国主义,B项正确;法西斯主义就是对外扩展侵略、法西斯主义就是极端民族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就是恐怖独裁统治,表述片面,都不是该学者对法西斯主义本质的认识,排除AC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首相张伯伦等人认为,法国对捷克履行军事义务就成了英法同盟的一个威胁,因此而卷入一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可知,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害怕卷入战争,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说明经济危机影响英国对外政策,B项正确;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并不能说明英法无力抵抗法西斯扩张,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的扩张还不能说明其主导了欧洲局势,排除C项;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成为国家元首,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而材料描述的是1938年德国吞并苏台德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时期创建经济职能部门,着力解决失业问题和劳资问题,说明政府职能不能扩展,A项正确;材料不只涉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没有借鉴借鉴苏联健身经验,排除C项;福利国家主导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12月,针对内外形势的变化,苏联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可知,1933年,针对法西斯势力的不断崛起和扩张,苏联寻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来阻止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保证苏联的国家安全,C项正确;打击国内外敌对政治势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苏联是计划经济,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不大,排除B项;联合东欧以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苏联阻止的法西斯的威胁,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是主战场之一,战死的精锐很多,这就是法国在二战之后迅速败亡的历史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这些原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实际上仍然奉行绥靖政策宣而不战,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战争进一步扩大,D项正确;德国入侵西欧国家后发动对英国的侵略战争,与苏联无关,排除A项;这一时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而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联盟的建立,美国发挥核心作用。排除B项;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是二战从局部走向全球性战争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偷袭珍珠港,扩大了战争范围,对德国法西斯来说日本和美国宣战,牵制了美国,而美国必然反击,又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C项正确;德国闪击波兰属于单独行动,不符合材料中的“盟国”,排除A项;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与中国无关,排除B项;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利于德国法西斯,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A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C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于1948年开始临时适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现在如果俄国、大不列颠和美国在宣言中把中国放在一边,那在太平洋地区很可能要造成可怕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可知,美国之所以主张把中国包括在内,是因为如果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不再能牵制大量日军,会对反法西斯联盟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美国这一表态是为了调动中国继续抗战的积极性,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如果把中国放在一边,太平洋战区会出现可怕的影响,不把中国放一边,可以让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牵制更多的日军,并非为了肯定中国的贡献,排除B项;中国抗战得到反法西斯联盟的承认,不能表述为世界公认,在当时还有法西斯国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在天平洋地区的作用,美国肯定中国贡献是为了调动中国继续抗战的积极性,并非为了遏制美苏势力, 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世界安全必须建立在通过国际体系行驶的美国权力之上”及所学知识推测,该机构应为联合国,这是美国战后世界秩序维系的重要载体,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意图,联合国虽然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但这并不是美国构建联合国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的构想,并非马歇尔计划,排除C项;确立美元霸主地位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并非联合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可知雅尔塔体系实际确立了美苏两国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材料强调雅尔塔体系中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强调战后和平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大国争夺,不属于大国合作,排除C项;美苏冷战是国家利益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反映了五大洲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B项正确;A项无法体现两根橄榄枝的象征意义,排除A项;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无法体现帝国主义妥协,排除C项;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并非只是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1945年始,大量原居住在境外的德国人被驱逐回国”、“四个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德国实行四国分区占领,境外的德国人被驱逐回德国,被安排在四个区域里,A项正确;此时德国刚刚结束战争,与经济发展需要无关,排除B项;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冷战”局面1955年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经济危机的冲击;孤立主义的发展;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国际联盟的局限。
(2)简评:为英法等国赢得了暂时的和平;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刺激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破坏了世界和平。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当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欧洲与世界再次面临新的战争危险时,和平主义思潮在包括法国在内的各西方民主国家迅速地蔓延开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850万士兵和1300万平民死亡,21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一战带来了惨痛教训;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中包括美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国和日本帝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经济危机,大萧条是现代社会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不仅导致了长期的大规模失业,也改变了社会关系;根据材料“盛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孤立主义和恐战症结合在一起。”可知孤立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国家的公众对于外部威胁的存在和发展变得麻木不仁。”可知受到英法绥靖政策的影响,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宗旨为维护和平、裁减军备和实施委任统治、和平解决国际争端。30年代起,德、日、意法西斯对外扩张,先后侵略中国、埃塞俄比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联未能起到实现裁军和制止侵略的作用。1933年3月27日和10月19日,日本和德国先后退出国联。1937年12月11日,意大利也退出国联。大战爆发后,苏联因与芬兰发生战争,于1939年12月14日被开除出国联。此后国联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2)简评:根据材料“这种和平主义的特点是不愿意为在总体上维护和平而承担任何风险,却在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上大做文章,其结果只能是涣散了民族的斗志,并使得‘集体安全’之类的政策选择被当作可能导致战争的政策而受到了排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潮为英法等国赢得了暂时的和平,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刺激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根据材料“问题在于30年代战争阴云密布之际,盛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孤立主义和恐战症结合在一起,因此不能不具有极其严重的消极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潮加剧了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根据材料“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国家的公众对于外部威胁的存在和发展变得麻木不仁。”可知20世纪30年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潮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破坏了世界和平。
18.【答案】(1)变化:建立了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制裁战争、维护和平;惩罚、改造了法西斯势力;建立国际法庭,审判战犯;完善国际法,设立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准许殖民地及民族国家独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影响: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有利于反战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可知,建立了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制裁战争、维护和平;根据“对侵略国施以惩罚”“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可知,惩罚、改造了法西斯势力;根据“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可知,建立国际法庭,审判战犯,完善国际法,设立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根据“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可知,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准许殖民地及民族国家独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影响:根据材料中“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可知,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秩序变化的重大影响还包括,促进了反战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发展。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