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手写答案)

芝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科试卷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 第1章-第2章)
完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使用日期:2023年3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杨梅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宋人尤爱吟诵杨梅,曾声称为了荔枝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在江南吃到杨梅后立马变心,写下“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杨梅酒更是有其独特风味。下列有关制作杨梅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作杨梅酒时,应将温度控制在35℃或35℃以上
B.为了提高杨梅酒的产出量,应尽量将杨梅酒装满发酵瓶
C.为了增加杨梅酒的量,可以向装置中加入适量白糖
D.在杨梅发酵产生果酒的后期,加入醋酸菌即可产生醋酸
2.《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酿制烧酒的过程:“以糯米或粳米等蒸熟,酿瓮中七日,……入甑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酿制烧酒时,将糯米或粳米等蒸熟后要立即加入酒曲以利于防止杂菌污染
B.在利用酵母菌发酵的“七日”中,水和酒精不是同时产生的
C.若发酵过程中密封不严,醋酸菌会将酒精转化为醋酸使酒“酸败”
D.“糯米或粳米”中所含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3.2022年3·15晚会节目播出了土坑腌制“老坛酸菜”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某同学尝试自己制作酸菜,制作时向酸菜坛中加入了一些“陈酸菜水”,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食盐水进行腌制,并在不同的腌制时间测定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酸菜时腌制方法、腌制时间以及温度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
B.酸菜坛使用前需清洗干净,用70%酒精擦拭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C.不同的腌制时间,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相同
D.酸菜出现腐烂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加入了原先酸菜液,带入了乳酸菌
4.某同学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时,在不同时间测定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是致癌物,少量摄入就会使人中毒,所以需要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B.若泡菜咸而不酸,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抑制了乳酸菌的繁殖
C.泡菜食用的最佳时间是第3天,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最低
D.若改用质量百分比为20%的食盐水,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图中结果相同
5.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6.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及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使特定的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下列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往往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
B.欲将样品稀释100倍,可取1mL样品加入999mL无菌水中
C.接种微生物后,需要在培养皿底做上标记,防止培养皿盖丢失或混乱
D.培养微生物时,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
7.为验证青霉素对青霉素敏感菌株的抑制作用,某研究性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0.1mL青霉素敏感菌株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到A、B、C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2)将吸附无菌水、5mg/mL青霉素溶液、10mg/mL青霉素溶液的滤纸片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平板中,用封口膜密封,并倒置培养;(3)观察并记录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中滤纸片周围细菌生长正常,起对照作用
B.乙、丙中滤纸片周围出现了抑菌圈,且丙中的抑菌圈可能更大
C.青霉素敏感菌株的扩大培养用液体培养基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只允许青霉素敏感菌株生长
8.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操作过程中需要灼烧6次接种环
B.划线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C.只有在5区才可以得到所需单菌落
D.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的始端与上次划线的末端相交
9.研究人员以苹果为原料,先接种酵母菌,发酵96h后再接种老陈醋的醋醅(含醋醅菌)进行发酵,酿造苹果醋。下图为发酵液中酒精含量和总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醋酸发酵过程中需通入无菌空气
B.发酵0-24h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C.24h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pH逐渐下降
D.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能量全部留在发酵产品中
10.我国卫生部门规定每1000mL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不能超过3个(37℃,培养48h),大肠杆菌数目的测定常采用滤膜培养法在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基上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培养温度不是37℃,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B.若检测过程中发现培养基被污染,则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后再使用
C.为检测大肠杆菌数目,接种时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测定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目时,需利用鉴别培养基培养后计数
11.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③与普通液体培养基成分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B.步骤⑤振荡培养基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C.图B培养基的结果可能是由涂布不均匀造成的
D.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12.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在使用之前要放在烤箱中高温灭菌
B.接种操作可在普通房间的酒精灯火焰旁边进行
C.解剖刀在火焰上灼烧后需冷却才能用于切割外植体
D.外植体用化学试剂消毒后经蒸馏水冲洗一次即可用于接种
13.研究者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利用光合细菌与嗜热菌选育出了耐高温的光合细菌。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操作,正确的是( )
A.采用该技术获得的耐高温细菌的变异来源于染色体变异
B.两种细菌细胞质的融合是完成细胞融合的标志
C.用高渗溶液处理可在培养液中有效分离原生质体和细菌
D.选育成功的细菌能在一定的高温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
14.紫罗兰(2n=14)花色丰富、抗虫性强,其种子富含亚麻酸。为了让油菜(2n=38)具有紫罗兰的诸多优良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PEG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
B.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
C.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52条
D.获得紫罗兰-油菜杂种植株的方法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5.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皮肤创面的再生和修复。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浓度血清培养hUCMSCs,48h后收集各组上清液,用以培养角膜上皮细胞(HCEcs),过程及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培养HCEcs的最适血清浓度
B.用胰蛋白酶处理使HCEcs分散,以检测吸光度
C.血清浓度较低时有利于获得更多的HCEcs
D.hUCMSCs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调控HCEcs增殖
16.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尽管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由于其繁殖能力及幼仔成活率均较低,其数量仍然非常少。有科学家尝试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克隆大熊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法
B.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大熊猫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体细胞分化程度高,因此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大于胚胎细胞核移植难度
D.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有望增加濒危物种的存活数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实验装置设计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下图是一些简易发酵瓶(甲装置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瓶中的气压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乙瓶相比,用甲瓶制作果酒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将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欲利用乙瓶制出的果酒继续制作果醋,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瓶是另一种发酵装置,丙瓶的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排气口与一个长而弯的导管相连,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纤维素分解菌能将纤维素废弃物转化为简单糖类或蛋白质等产品,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作为饲料,缓解粮食危机。下图表示筛选能高效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与培养其他微生物的实验相比,过程b使用的培养基的突触特点是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过程b与过程e使用的培养基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可筛选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其中f中最适合用来分解纤维素的菌落是_____________(填数字),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
(3)请对f中透明圈的形成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马铃薯、草莓等都是无性生殖的作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容易传给后代,最终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下图表示利用草莓外植体(即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脱毒草莓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经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外植体能够形成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切取草莓一定大小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阶段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②③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的_____________等。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请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生产过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0.(12分)A、B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A含有效成分X,B含有效成分Y。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X和Y的新型药用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A和B的叶片,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C。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C属于多倍体,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假设A与B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植株D,且产生的植株D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C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写出解决植株D不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表面的刺突蛋白(简称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单克隆抗体既可作为诊断试剂,又可阻断病毒的黏附和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必须给小鼠注射新冠病毒的S蛋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小鼠的脾脏剪碎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一段时间,再加入培养液可制成单细胞悬液。
(2)步骤②中常用的诱导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融合完成后,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是使用具有筛选作用的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含多次筛选,筛选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实验装置设计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下图是一些简易发酵瓶(甲装置试管中的X
溶液有助于维持甲瓶中的气压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充气口6
《溶液
排气口

出料口兰三
(1)与乙瓶相此,用甲瓶制作果酒的优点有不惠开广盖放气;避免因开盖可能
造戊的杂菌污染(2分)(答出2点即可)。将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目的是的酵每蔬大量殖提供适量心氧气(或防止发膨旺盛时汁液溢3分)
(2)该小组欲利用乙瓶制出的果酒继续制作果醋,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打开瓯盖,盖上~层
抄布,格掘度控制在30-35光3分)
(3)丙瓶是另一种发酵装置,丙瓶的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电酵母菌生的

排气口与一个长而弯的导管相连,目的是祉空气中心杂菌污染(2分】
18.(12分)纤维素分解菌能将纤维素废弃物转化为简单糖类或蛋白质等产品,不仅可以解决环
境污染问题,还可以作为饲料,缓解粮食危机。下图表示筛选能高效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
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降解圈
菌落①
挑选产生透
士瓖取样一选择培养一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明圈的菌落
菌落②
h
菌落③
(1)过程a可以选择富含维麦发的环境。与培养其他微生物的实验相比,过程b使用的
培养基的突触特点是以准麦(分》作为唯一碳源;从功能上看,过程b与过程è使用的培
养基的不同点是过程b使用是选择墙养基过程使围心是鉴别养基(2分))
(2)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可筛选出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其中f中最适盒用来分解纤维素的
菌落是①(2分】(填数字),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籍2公》
(3)请对£中透明圈的形成进行解释:在住素堵养基中如入即果红时,爆红
与纤雅素华成红色复合物;率当科维素被华维素分解菌分通解后,复合物就
无孩形N.培养基中会幽况以这些菌为中心小心适明圈(3分】
19.(12)马铃薯、草莓等都是无性生殖的作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容易传给后代,最终导致作物
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下图表示利用草莓外植体(即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培育成脱毒草莓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外植体①愈伤组织@胚状体⑤脱毒苗→草莓
(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2家科下,经肉体的植物器音、组织、细胞暗
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
植株。外植体能够形成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植打细胞的全能性2》图中①②过程分
别是分他、再分化(2分》。
(2)切取莫莓一定大小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原因
是植物茎尖的分生区附近病青极少甚至无病毒2分】
(3)图中①②③阶段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分)②③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
4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手写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