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龙陵县2020-2021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20年八年级秋季学期质量监测:
一、1.5 2.7 3.〇 4.〇 5.3.24 6.35 7.28 8.45 9.《本》41 10.53 11.60 12.83 13.75 14.65 15.〇 16.96 17.〇 18.〇 19.110 20.115 21.117 22.109 23.122 24.125 25.128
二、26(1)3(2)〇(3)4(4)〇(5)5.9.25.33 (6)17.33 27.(1)21-23(2)28(3)41 (4)57(5)《本》41 28.(1)65(2)76-78(3)《本》56(4)104.107.117(5)〇 29.(1)120(2)122(3)〇
龙陵县2020年八年级秋季学期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C D B B A C C D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C D B A A D B B 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
(1)答:林则徐。
(2)答:摧残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危及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使白银外流。
(3)答:虎门销烟。
(4)答:远离毒品;积极参与禁毒宣传。
(5)答:A: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7.(14分)
(1)答: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作用:引进了近代科技和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任意两点即可)
(2)答: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运动)。
(3)答: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4)答: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5)答: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28.(14分)
(1)答: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
(2)答: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答: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4)答: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南京解放。
(5)答: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任一点)
29.(10分)
(1)答:张謇。大生纱厂。
(2)答:汽车、电车、火车。辛亥革命。
(3)答:近代西方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的推动。绝密 启用前(本卷为教师据原卷整理,文本与原卷一致。)
龙陵县2020年八年级秋季学期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考试试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释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漩涡,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几千年的社会经济结构因受到侵蚀而逐步改组,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发生改变,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北伐战争 D.九一八事变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3.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4.“纵观太平天国战史,我们很难看到一种谋定后动、贯穿全局的战略计划,却常常出现坐困突围、随机性较大的失误。军事上的一连串胜利,又使天国领袖们忘乎所以,故建都天京后,洪、杨等人置清军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于不顾,分兵北伐和西征。......结果无论留守天京,还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占优势,实际上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因素是( )
A.拜上帝教的落后 B.统治集团腐朽
C.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D.战略失误
5.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或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
林则徐邓世昌康有为左宝贵
A. B. C. D.
6.穿越历史来到20世纪初,北京的一个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都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与这位小贩说的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
7.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
A B C D
8.2020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9周年,有学者写道:辛亥之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辛亥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辛亥之功绩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矗立的“民族丰碑”是指(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9.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请你为其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
C.中国人民的探索 D.中华民族的崛起
10.导致下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护国战争爆发
C.辛亥革命爆发 D.军阀割据混战
11.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右图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2.红军长征中的“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团结我们工农红军的全部力量”...材料中的“三大主力军”会合的地点是( )
A.甘肃会宁 B.陕西吴起镇 C.甘肃腊子口 D.陕西延安
13.“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
A.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B.躲避国内敌对势力的屠杀
C.谋划建立南湖革命根据地 D.纪念中国共产党周年诞辰
15.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
A.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16.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叶挺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彭德怀
17.“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歌词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国共官兵英勇善战 B.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C.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D.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
18.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回顾抗日战争我们应该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有( )
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屠杀启迪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只要依靠国共合作,就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性,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A. B. C. D.
19.毛泽东说:“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我也不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材料中的“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是指( )
A.转战陕北 B.重庆谈判 C.解决西安事变 D.开辟革命根据地
20.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主席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材料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胜利
C.渡江战役 D.转战陕北
21.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2.下列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主要发展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23.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
24.报刊是利用纸张传播文字资料的一种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申报》 C.《解放日报》 D.《新闻报》
25.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方法。为此,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以“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材料二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道:“......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1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鸦片对中华民族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光辉的一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毒品”方面,作为中学生的你准备怎样做。(2分)
材料四 根据如下历史年度标尺,回答:
(5)请你写出上图中A、C、D表示的三次侵华战争(3分)
(6)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两例农民阶级抗击侵略的史实(2分)
27.(14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额“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请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2分)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
材料三 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2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变化?(2分)
28.(14分)中国共产党99年的奋斗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所树立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风趣地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的啦!他把我们想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图一 遵义会议会址 图二 中国接受日本投降书 图三 攻占总统府
材料四 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99载风雨坎坷,砥砺中国人民的奋进意志,考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穿越革命战火的硝烟,接受建设激情的洗礼,把握改革时代的脉动,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惠及人类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一个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的责任使命。
(1)材料一中的“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它”的成立是何时?(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孵出小鸡来”是喻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图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成长道路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材料三中图二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场景,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图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2分)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华民族各项辉煌的成就中得到的感悟。(2分)
29.(10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近代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在一位历史人物图像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介绍
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里,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
(1)根据材料一的介绍,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是谁?(2分)在“实业报国”的信念下,他创办的著名民族企业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图片与漫画【社会生活的变迁】
(2)材料二图一中的上海市民,除了传统的人力车,可以乘坐什么样的新式交通工具出行?(2分)图二漫画中称呼的变化和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2分)
(3)通过以上探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