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2·朝阳一模)西周初年出现成康之治。在一片“民和睦,天下宁,颂声兴”中,不会出现的是(  )
A.文王孙子 本支百世 B.受天之祜 四方来贺
C.周之子孙 日失其序 D.百辟卿士 媚于天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统治稳定,不会出现“周之子孙,日失其序”的现象,即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会出现于春秋时期,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当时的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有关,符合材料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的含义,结合西周初年的政治状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022·朝阳一模)某学者在综合学界对“封建”一词理解的过程中指出:弗朗索瓦·冈绍夫在《何为封建主义》中提出,封建主义具体是指封君——封臣——封土及一套惯制构成的社会形态;中国史秦以前的“封建”,是一种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的政治制度;日本明治时期以中国汉字“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以泛指东西方世界,制造了名词纠缠之病,遗留后患。以下各项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准确的是(  )
①西洋史的“Feudalism”是指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形态
②先秦“封建”一词特指封土建国、封爵建藩的政治制度
③反对机械地以中世纪西欧为标本裁量其他国家和地区
④主张研究学问应求真、求是,反对蹈袭前人、照搬照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③
【答案】B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封建主义具体是指封君——封臣——封土及一套惯制构成的社会形态”并结合所学可知,“Feudalism”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关,即是指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形态,①正确;
根据材料“中国史秦以前的‘封建’,是一种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秦“封建”一词特指封土建国、封爵建藩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②正确;
根据材料“制造了名词纠缠之病,遗留后患”可知,该学者反对机械地以中世纪西欧为标本裁量其他国家和地区,主张研究学问应求真、求是,反对蹈袭前人、照搬照抄,③④正确。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封建主义具体是指封君——封臣——封土及一套惯制构成的社会形态”、“中国史秦以前的‘封建’,是一种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的政治制度”、“制造了名词纠缠之病,遗留后患”,联系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的含义、影响以及启示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2022·朝阳一模)考古学家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年代约在前1世纪至1世纪之间,很多学者倾向于这是月氏人首领墓。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该墓葬群可见证(  )
①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
③“凿空”西域后的互动 ④多元文明的交融互鉴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张謇第一次出西域的路线可知,与“凿空”西域后的互动有关,③正确;根据材料“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可知,考古发现的墓葬中出现了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反映出多元文明的交融特征,④正确,D项正确;
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是在公元前16世纪,而且材料不能说明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①错误;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是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②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和图示信息,结合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2022·朝阳一模)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 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答案】B
【知识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可知,反映的是汉末到南北朝时期人物品评标准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察举制及九品中正制通过对人物品评,来控制选举的话语权,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员的监察,A项错误;
理学出现于宋代,C项错误;
抨击专制不是实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结合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标准、实质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2022·朝阳一模)盛唐以前实行的是三省六尚书二十四司加卿监的官僚徐体制,尚书省户部是财政的首脑。到盛唐时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等使职出现,理财体制发生了根本改变。经五代至宋初形成的理财体制,在神宗元丰年间进行了改革,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一直延续到南宋后期。观察唐宋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下列几个理解中准确的是(  )
① 出现使职的固定化 三司成为宋初理财首脑
② 王安石整顿财政体制的思路 保持近200年
③ 唐宋财政体制的终点回到起点 是历史的倒退
④ 理财体制经历否定之否定演变历程 强化集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到盛唐时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等使职出现”、“三司成为宋初理财首脑”可知,三司成为宋朝初期理财首脑,①正确;根据材料“在神宗元丰年间进行了改革,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一直延续到南宋后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神宗元丰年间是在1078年,而南宋后期是在1279年左右,说明王安石整顿财政体制的思路将近保持了200年,②正确;根据材料“收夺地方财权”、“强化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度,三司管理财政,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的需要,④正确,A项正确;
根据材料“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并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度,虽然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但不能表述为历史的倒退,③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宋初二府三司制的内容及其目的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2022·朝阳一模)利玛窦被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年-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天主教会评价他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下列对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认识中准确的是(  )
A.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B.成为淡化中国民族意识的手段
C.丰富了中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 D.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可知,利玛窦来华,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了中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C项正确;
当时中国社会并没有转型,A项错误;
文化交流并不是淡化民族意识的手段,B项错误;
当时启蒙运动并没有在中国得到传播,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学东渐,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联系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2·朝阳一模)下表呈现的是英、日、美三国在某个历史时期对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依据你对近代以来远东地区风云变幻的了解,推测下表中“年份”一栏大致应是在______年间。
年份 英帝国。 英本国、香港、印度及其他 日本 天保改革、安政改革等幕末改革 美国
  69.49 6.26 8.75
  62.99 11.20 8.26
  55.71 14.04 15.09
  50.89 16.14 6.66
  48.31 20.39 8.66
A.1842-1868年 B.1894-1914年 C.1916-1936年 D.1931-1945年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英国及其殖民地所占贸易总值比重最大,之后有所下降;日本比重逐渐上升,美国总体变化不大。结合所学可知,受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一系列通商口岸的开辟,英国比重较大;日本因19世纪50年代国门被打开,之后幕府被推翻,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扩大了对外贸易;美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也加入到侵略中国的行列。因此材料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即1842-1868年,A项正确;
1894-1914年主要是甲午战后,日本比重应该更大,与表格信息不符,B项错误;
1916-1936年有经历一战时期,此时英国减少输出,而日本美国比重要加大,与表格信息不符,C项错误;
1931-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比重较大,与表格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注意英国、日本和美国的比重变化,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2·朝阳一模)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道:“赔款和协约国之间的欠债,主要是在纸面上,而不是用物资来结算的。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这段以美元循环支撑着欧洲经济的运转,发生在(  )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协约国是指一战期间的协约国,即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因此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B项正确;
ACD三项的时间均不符合,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2022·朝阳一模)蔡和森是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他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一文中提到“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窃以为……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他(  )
①倡导科学社会主义反对空想 ②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策略手段
③主张利用国家力量改造社会 ④提出要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可知,蔡和森倡导科学社会主义,反对空想;根据“窃以为……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可知,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策略手段,主张利用国家力量改造社会,提出要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窃以为……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0.(2022·朝阳一模)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作品《榜样》以三个人物形象,通过鲜明与隐晦相结合的手法描述时事、评说世事。下列各选项中对作品的理解准确的是(  )
A.欧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B.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C.反抗侵略,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D.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贡献
【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时间“1945年6月”和材料中被吊起的人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中共七大的召开有关,被吊起的人物正是材料中日本的最终归宿与“榜样”,这反映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的抗战最终将取得胜利,而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C项正确;
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A项错误;
B项是在二战结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中国抗战对世界的贡献,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和材料中被吊起的人物,结合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2022高三上·中山月考)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先逐步实行临时包工,即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1953年实行季节包工制;1954年根据前两年包工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把全年每亩地的各项工作分别规定统一的标准,再按各生产组劳力、技术等情况,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这些举措意在(  )
A.开启全国土地改革运动的序幕 B.促进农业高级合作社迅猛发展
C.扩大农民个体生产经营自主权 D.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的旧体制
【答案】D
【知识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先逐步实行临时包工,即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1953年实行季节包工制;1954年根据前两年包工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把全年每亩地的各项工作分别规定统一的标准,再按各生产组劳力、技术等情况,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可知,自1952年开始在农村合作社推行包工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解决农业合作社在50年代时生产管理中的混乱,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即改变旧有农业生产体制,故选D项;
全国土地改革到1952年基本在全解放区的众多农村取得成就而不是序幕,排除A项;
农业高级合作社的建立是1955年左右在原有初级合作社基础上逐步发展建立的,排除B项;
据材料“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可知,包工制是指在农业合作社内将基本生产生活固定给成员按标准进行完成,并没有扩大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解答本题依据材料“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把全年每亩地的各项工作分别规定统一的标准,再按各生产组劳力、技术等情况,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2.(2022·和平三模)在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1851年、1911年、1971年为旧历辛亥年。串联这三年中国发生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可以找到一条主线是(  )
A.以推翻旧统治为目标 B.以均贫富为最高理想
C.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这三者与民族独立、民族复兴有关,C项正确;
A项是辛亥革命、B项是太平天国运动、D项是新中国成立,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干支纪年为切入点,涉及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映了中国在独立、复兴方面的努力,意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2022·朝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作出正确判断(  )
1880年 在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中第一次出现华人。
1926年 在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议员中第一次出现华人(1948年,第一次出现华人政务官)
1946年 英国政府拒绝接受香港提出的设立民选市议会、改革地方行政的申请。
1957年 香港出现了第一位华人警司(1989年,第一位华人担任警务处处长)
1976年 英国政府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明确排除公约关于定期选举的规定在香港适用。
1993年 总督不再兼任香港立法局主席;至回归前,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行使香港终审权和法律的最终解释权。
①港人在港英管治架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英国总揽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权
③英国当局对香港实行典型的殖民统治
④历经百年的发展演进确立了民主选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法局、行政局等部门基本上没有华人,英国政府拒绝设立民选市议会,华人担任警司的现象出现晚,且为个别事件,1976年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时,英国政府拒绝在香港实行公民的定期选举,直到回归前,一直由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行使香港终审权和法律的最终解释权等,说明英国总揽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权,英国当局对香港实行典型的殖民统治说法,②③正确,D项正确;
只有极少数港人进入治理外围,不能说明香港人在港英管治架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百年的发展演进确立了民主选举与“明确排除公约关于定期选举的规定在香港适用”不符,①④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近代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特点作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2022·朝阳一模)2022年2月23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发言人普赖斯“几乎没有哪次外交历史的周年纪念时,会缺少白宫和国务院的评论,类似美国和冰岛建交17周年这样的纪念日。为什么(你们)至今没有提到美国前总统在当时的(_____)一起非常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今年是其50周年。”记者所问的这一事件的开创性的意义是指(  )
A. 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B.为开启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基础
C.开创通过以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争端的先例
D.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答案】B
【知识点】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2022年2月23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今年是其50周年”可知,该事件的时间是1972年,而且与美国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为开启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基础,B项正确;
A项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错误;
尼克松访华并不是先例,C项错误;
结伴不结盟是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而且与尼克松访华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2022年2月23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今年是其50周年”判断出该事件的时间,结合尼克松访华的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5.(2022·朝阳一模)下列四幅图片出自美国学者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的《文件中的历史——改变历史进程的100份文件》一书。依照历史发展进程,排痛陈准确的是(  )
这份文件攻击了各级教会,列举了教会的腐败和滥权,包括裙带关系、放高利贷以及出售赎罪券,还质疑了一些教廷的核心教义和行为。 这个早晨,我与德国总理希特勒先生进行了另一场交谈,这一纸协定同时署上了我和他的名字。这是迈向长久和平的第一步,它将保证我们时代的和平,
资产阶级已经崛起并拥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除自身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在当前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 鉴于北越政权在北部湾对美军舰艇的攻击,作为三军总司令,总统有权采取一切必要的军事手段,以反击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一切武装进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宗教改革;“二战”的进程;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②是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③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④是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④,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共产党宣言》以及越南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文件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55分。
16.(2022·朝阳一模)秦始皇刻石
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碑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
驿山刻石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泰山刻石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伤〕。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
琅邪刻石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轻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之罘刻石 ……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东观刻石 ……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
碣石刻石 皇帝建国,德并诸侯,初平泰壹……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絮,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问题一: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问题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不同的视角,简述秦始皇刻石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答案】①注意两种设问的作答格式、规范的不同。问题一:论证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问题二:两个不同的视角,史论结合,逻辑清晰。②结合刻石、对接所学知识,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宣扬秦始皇个人功绩的歌功颂德;实现统一的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强调法度、宣传经济政策、统一文字、整饬风俗、交通建设、激化社会矛盾、与文献互证的学术价值等。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可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如选择问题一,根据材料“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并结合所学从秦始皇个人功绩及其意义以及秦始皇刻石的史料价值等角度分析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解题的关键是材料材料信息,结合秦始皇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以及秦始皇刻石的史料价值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同时蕴含了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17.(2022·朝阳一模)蒙古帝国·元朝
成吉思汗征服和蒙古帝国的建立,是13世纪震撼世界乃至影响人类进程的事情。与此前跨洲际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相比,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裘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由资本经济带动起来的现代社会,而“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是指在这次全球化之前,蒙古人的征服已经把欧亚大陆连成了一片。
世祖忽必烈创建的元朝,既是蒙古帝国的主体延续和帝国宗主,又因实行“汉法”而进入中原传统王朝序列。中国的疆域直辖范围由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东部亚洲——河西走廊——安西四镇的“棒槌形”扩展为“母鸡形”,这在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历程中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此前的唐、宋王朝相比,元朝“家天下”的程度明显强化,这种“家天下”原则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传统;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的变化,与唐代、北宋和明、清的变化都是朝着同一方向的,因而可以说是性质相同的变化而在速度方面也没有出现重大逆转。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你对上述欧亚传统帝国的了解,归纳蒙古帝国的世界影响。
(2)李治安教授认为,从唐宋到明清之间存在着一段重要的整合过波时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元朝在古代中国发展进形作用。
【答案】(1)蒙古帝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广大地区,冲击了旧有的政治秩序,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
(2)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蒙古西征及其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中书省与行省制;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1)影响:根据材料“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袤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可知,蒙古帝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广大地区,冲击了旧有的政治秩序;结合所学从民族迁移、文化交流、民族分布等角度分析,即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
(2)举例:结合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解答,具体可概括得出政治上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纺织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元曲的盛行,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蒙古的西征和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蒙古西征的影响分析;第二问,结合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2022·朝阳一模)开平煤矿与一位美国总统
1878年,在直隶唐山开平镇,“开平矿务局”诞生。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不仅能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一系列企业使用,还有富余产量可以销售到市场,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
1899年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后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被英国矿业投资公司毕威克墨林公司派到中国工作,同时出任开平矿务局的技术顾问。1900年,英国人以“饲鸽传递消息,疑与拳匪相通”为由,抓捕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德国顾问德璀琳要求张翼任命自己为开平矿务局总代理,予以便利行事之权以便保全矿务局。随即,德璀琳以矿务局总代理身份同胡佛(墨林公司代表)签订了“租借”合约,签字时文本由“租”改为“卖”。内容为:开平矿务局所有之地产、码头、铁路、房屋、机器、货物,并所属、所受、执掌或应享有之权利、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利、资料、利益,转付、移交与开平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英国财团东方辛迪加投资公司组建),中国的开平矿务局归英国企业家所有。在屡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清政府派人赴伦敦劳伦斯法庭打了一场国际官司。清政府胜诉,但判决书“无法强制执行”。
——秦秀梅《“开平”被卖:晚清的国资流失大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
【答案】面对外来侵略与统治危机,洋务运动兴起。为解决军工企业资金、燃料等困难所创办的开平煤矿,是中国早期民用工业之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以涉嫌参与义和团运动为借口,英商违背契约规则,巧取豪夺中国企业;中国的合法权益亦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反映着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折射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曲折:暴露了西方列强所宣扬的契约精神、法治精神在与侵略利益冲突时奉行的双重标准。
【知识点】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评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原因与目的、发展过程以及影响等角度分析。开平煤矿兴办的原因,即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即面对外来侵略与统治危机,洋务运动兴起。结合其目的可知,为解决军工企业资金、燃料等困难所创办的开平煤矿,是中国早期民用工业之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根据材料“1900年,英国人以……为由,抓捕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可知,以涉嫌参与义和团运口动为借口,英商违背契约规则,巧取豪夺中国企业;根据“随即,德璀琳以矿务局总代理身份同胡佛……合约……”可知,中国的合法权益亦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根据“在屡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清政府派人赴伦敦劳伦斯法庭打了一场国际官司”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反映着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折射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曲折;暴露了西方列强所宣扬的契约精神、法治精神在与侵略利益冲突时奉行的双重标准。
【点评】本题以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影响、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9.(2022·朝阳一模)劳动中的人
材料一: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问世。他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200名织工集中在一间又长又宽的屋子里,使用200架织机,200名学徒帮忙,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检选羊毛的工作由150名儿童来完成。呢绒一经织成,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理工人手里。这个作坊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作坊和一个雇佣40名工人的染坊。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这一过程包括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想方设法去考核每一单位的投入产出,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其结果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导致了组织创新。.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福雷德里克:泰勒出生于宾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科学管理”方法出现在美国不是偶然的。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进而根据专门化的原则设计工人的动作和机器的功能。智力被驱逐出了车间和工厂,在那儿只留下没有大脑的臂膀和适应钢铁装置的肌肉装置。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尽管泰勒制受到劳工组织的反对,但是仍然被迅速推广开来。
材料三:1979年,全世界有1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3000台在美国,法国有150台
合并者“是一种焊接机器人,它样子像一只螳螂,它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他腾空机器,而后归位、为下一个汽车做准备。它一小时能经手110辆汽车,它永不疲劳,它永不抗议,它永不缺勒……当然,它也不买车……
——叙述者为一名法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
(1)概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科学管理原理》两部著作的问世背景,归纳斯密与泰勒关于生产管理理论的相同之处。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劳动中的人”的变化进行解读。
【答案】(1)背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国工场手工业长期发展积累了大量分工协作的生产经验;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对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管理原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进一步紧密结合,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快速发展。共同:都主张对生产过程进行分工;通过规范每个工序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2)英国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分工、协作与集中劳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技术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生产经验和大批技术工人。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最大限度地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随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解放了生产线上的大量人力,改变了劳作方式,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出现产业工人大量失业与转型,劳动者内部阶层发生分化。工业革命以来,劳动者被日益工具化;劳动者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相对贫困化加剧:对劳动者的素养要求不断提升,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现代企业对拥有知识技能和科学技术的高端劳动力的需求加大,劳动者内部分化加大;工人阶级素质的不断提升,争取劳工权益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根据材料“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场手工业长期发展积累了大量分工协作的生产经验;根据材料“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并结合所学可知,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对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管理原理》:根据材料“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进一步紧密结合,这时期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这时期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相同之处:根据材料“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等信息可知,两部著作都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背景下,强调对社会生产的分工,强调规范每个工序的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2)解读: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劳动中的人”指的是自然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为技术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生产经验和大批技术工人,随着工业革命过程中工厂制的确立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也对工人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革命的开展和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解放了生产线上的大量人力,改变了劳作方式,极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不利于社会就业,易导致产业工人大量失业与转型。
【点评】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角度分析回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2022·朝阳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在世界所占份额(%)1976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60-1976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1976年
人口 生产总值商 商业服务出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6.2 64.6 83.9 4.3 6414
社会主义国家 31.3 19.0 7.8 5.0 1061
第三 世界 国家 石油出口国 0.3 1.1 5.7 9.5 6691
其他第三 世界国家 52.2 15.3 2.6 5.7 53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79年
阅读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特点:总体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特征。分析:角度一:从“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生产总值)”角度,分析总体发展状况,及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特征。角度二: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分析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从强化国家干预、国际经济组织、第三次科技革命、攫取不发达地区资源、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经济增长减缓、产业结构转型等展开。“社会主义国家”:可从社会主义经济休系、冷战局势、探索中曲折发展、苏东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未突破旧体制、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等展开。“第三世界”:可从以经济独立为首要目标、原有的经济落后且发展畸形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人口众多及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特点:根据表格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人均数据及它们在世界中的占比等数据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平衡性加剧。原因: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新兴石油出口国家迅速崛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问,依据表格信息,结合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分析;第二问,抓住题干时间,结合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2·朝阳一模)西周初年出现成康之治。在一片“民和睦,天下宁,颂声兴”中,不会出现的是(  )
A.文王孙子 本支百世 B.受天之祜 四方来贺
C.周之子孙 日失其序 D.百辟卿士 媚于天子
2.(2022·朝阳一模)某学者在综合学界对“封建”一词理解的过程中指出:弗朗索瓦·冈绍夫在《何为封建主义》中提出,封建主义具体是指封君——封臣——封土及一套惯制构成的社会形态;中国史秦以前的“封建”,是一种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的政治制度;日本明治时期以中国汉字“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以泛指东西方世界,制造了名词纠缠之病,遗留后患。以下各项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准确的是(  )
①西洋史的“Feudalism”是指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形态
②先秦“封建”一词特指封土建国、封爵建藩的政治制度
③反对机械地以中世纪西欧为标本裁量其他国家和地区
④主张研究学问应求真、求是,反对蹈袭前人、照搬照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③
3.(2022·朝阳一模)考古学家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年代约在前1世纪至1世纪之间,很多学者倾向于这是月氏人首领墓。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该墓葬群可见证(  )
①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
③“凿空”西域后的互动 ④多元文明的交融互鉴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2022·朝阳一模)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 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 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5.(2022·朝阳一模)盛唐以前实行的是三省六尚书二十四司加卿监的官僚徐体制,尚书省户部是财政的首脑。到盛唐时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等使职出现,理财体制发生了根本改变。经五代至宋初形成的理财体制,在神宗元丰年间进行了改革,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一直延续到南宋后期。观察唐宋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下列几个理解中准确的是(  )
① 出现使职的固定化 三司成为宋初理财首脑
② 王安石整顿财政体制的思路 保持近200年
③ 唐宋财政体制的终点回到起点 是历史的倒退
④ 理财体制经历否定之否定演变历程 强化集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22·朝阳一模)利玛窦被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年-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天主教会评价他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下列对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认识中准确的是(  )
A.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B.成为淡化中国民族意识的手段
C.丰富了中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 D.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7.(2022·朝阳一模)下表呈现的是英、日、美三国在某个历史时期对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依据你对近代以来远东地区风云变幻的了解,推测下表中“年份”一栏大致应是在______年间。
年份 英帝国。 英本国、香港、印度及其他 日本 天保改革、安政改革等幕末改革 美国
  69.49 6.26 8.75
  62.99 11.20 8.26
  55.71 14.04 15.09
  50.89 16.14 6.66
  48.31 20.39 8.66
A.1842-1868年 B.1894-1914年 C.1916-1936年 D.1931-1945年
8.(2022·朝阳一模)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道:“赔款和协约国之间的欠债,主要是在纸面上,而不是用物资来结算的。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这段以美元循环支撑着欧洲经济的运转,发生在(  )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9.(2022·朝阳一模)蔡和森是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他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一文中提到“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窃以为……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他(  )
①倡导科学社会主义反对空想 ②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策略手段
③主张利用国家力量改造社会 ④提出要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2·朝阳一模)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作品《榜样》以三个人物形象,通过鲜明与隐晦相结合的手法描述时事、评说世事。下列各选项中对作品的理解准确的是(  )
A.欧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B.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C.反抗侵略,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D.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贡献
11.(2022高三上·中山月考)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先逐步实行临时包工,即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1953年实行季节包工制;1954年根据前两年包工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把全年每亩地的各项工作分别规定统一的标准,再按各生产组劳力、技术等情况,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这些举措意在(  )
A.开启全国土地改革运动的序幕 B.促进农业高级合作社迅猛发展
C.扩大农民个体生产经营自主权 D.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的旧体制
12.(2022·和平三模)在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1851年、1911年、1971年为旧历辛亥年。串联这三年中国发生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可以找到一条主线是(  )
A.以推翻旧统治为目标 B.以均贫富为最高理想
C.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13.(2022·朝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作出正确判断(  )
1880年 在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中第一次出现华人。
1926年 在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议员中第一次出现华人(1948年,第一次出现华人政务官)
1946年 英国政府拒绝接受香港提出的设立民选市议会、改革地方行政的申请。
1957年 香港出现了第一位华人警司(1989年,第一位华人担任警务处处长)
1976年 英国政府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明确排除公约关于定期选举的规定在香港适用。
1993年 总督不再兼任香港立法局主席;至回归前,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行使香港终审权和法律的最终解释权。
①港人在港英管治架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英国总揽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权
③英国当局对香港实行典型的殖民统治
④历经百年的发展演进确立了民主选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4.(2022·朝阳一模)2022年2月23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发言人普赖斯“几乎没有哪次外交历史的周年纪念时,会缺少白宫和国务院的评论,类似美国和冰岛建交17周年这样的纪念日。为什么(你们)至今没有提到美国前总统在当时的(_____)一起非常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今年是其50周年。”记者所问的这一事件的开创性的意义是指(  )
A. 提出了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B.为开启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基础
C.开创通过以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争端的先例
D.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15.(2022·朝阳一模)下列四幅图片出自美国学者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的《文件中的历史——改变历史进程的100份文件》一书。依照历史发展进程,排痛陈准确的是(  )
这份文件攻击了各级教会,列举了教会的腐败和滥权,包括裙带关系、放高利贷以及出售赎罪券,还质疑了一些教廷的核心教义和行为。 这个早晨,我与德国总理希特勒先生进行了另一场交谈,这一纸协定同时署上了我和他的名字。这是迈向长久和平的第一步,它将保证我们时代的和平,
资产阶级已经崛起并拥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除自身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在当前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 鉴于北越政权在北部湾对美军舰艇的攻击,作为三军总司令,总统有权采取一切必要的军事手段,以反击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一切武装进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55分。
16.(2022·朝阳一模)秦始皇刻石
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碑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
驿山刻石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泰山刻石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伤〕。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
琅邪刻石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轻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之罘刻石 ……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东观刻石 ……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
碣石刻石 皇帝建国,德并诸侯,初平泰壹……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絮,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问题一: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问题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不同的视角,简述秦始皇刻石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17.(2022·朝阳一模)蒙古帝国·元朝
成吉思汗征服和蒙古帝国的建立,是13世纪震撼世界乃至影响人类进程的事情。与此前跨洲际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相比,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裘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由资本经济带动起来的现代社会,而“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是指在这次全球化之前,蒙古人的征服已经把欧亚大陆连成了一片。
世祖忽必烈创建的元朝,既是蒙古帝国的主体延续和帝国宗主,又因实行“汉法”而进入中原传统王朝序列。中国的疆域直辖范围由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东部亚洲——河西走廊——安西四镇的“棒槌形”扩展为“母鸡形”,这在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历程中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此前的唐、宋王朝相比,元朝“家天下”的程度明显强化,这种“家天下”原则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传统;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的变化,与唐代、北宋和明、清的变化都是朝着同一方向的,因而可以说是性质相同的变化而在速度方面也没有出现重大逆转。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你对上述欧亚传统帝国的了解,归纳蒙古帝国的世界影响。
(2)李治安教授认为,从唐宋到明清之间存在着一段重要的整合过波时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元朝在古代中国发展进形作用。
18.(2022·朝阳一模)开平煤矿与一位美国总统
1878年,在直隶唐山开平镇,“开平矿务局”诞生。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不仅能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一系列企业使用,还有富余产量可以销售到市场,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
1899年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后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曾给自己取中文名“胡华”)被英国矿业投资公司毕威克墨林公司派到中国工作,同时出任开平矿务局的技术顾问。1900年,英国人以“饲鸽传递消息,疑与拳匪相通”为由,抓捕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德国顾问德璀琳要求张翼任命自己为开平矿务局总代理,予以便利行事之权以便保全矿务局。随即,德璀琳以矿务局总代理身份同胡佛(墨林公司代表)签订了“租借”合约,签字时文本由“租”改为“卖”。内容为:开平矿务局所有之地产、码头、铁路、房屋、机器、货物,并所属、所受、执掌或应享有之权利、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利、资料、利益,转付、移交与开平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英国财团东方辛迪加投资公司组建),中国的开平矿务局归英国企业家所有。在屡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清政府派人赴伦敦劳伦斯法庭打了一场国际官司。清政府胜诉,但判决书“无法强制执行”。
——秦秀梅《“开平”被卖:晚清的国资流失大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
19.(2022·朝阳一模)劳动中的人
材料一: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问世。他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200名织工集中在一间又长又宽的屋子里,使用200架织机,200名学徒帮忙,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检选羊毛的工作由150名儿童来完成。呢绒一经织成,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理工人手里。这个作坊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作坊和一个雇佣40名工人的染坊。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这一过程包括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想方设法去考核每一单位的投入产出,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其结果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导致了组织创新。.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福雷德里克:泰勒出生于宾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科学管理”方法出现在美国不是偶然的。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进而根据专门化的原则设计工人的动作和机器的功能。智力被驱逐出了车间和工厂,在那儿只留下没有大脑的臂膀和适应钢铁装置的肌肉装置。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尽管泰勒制受到劳工组织的反对,但是仍然被迅速推广开来。
材料三:1979年,全世界有1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3000台在美国,法国有150台
合并者“是一种焊接机器人,它样子像一只螳螂,它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他腾空机器,而后归位、为下一个汽车做准备。它一小时能经手110辆汽车,它永不疲劳,它永不抗议,它永不缺勒……当然,它也不买车……
——叙述者为一名法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
(1)概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与《科学管理原理》两部著作的问世背景,归纳斯密与泰勒关于生产管理理论的相同之处。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劳动中的人”的变化进行解读。
20.(2022·朝阳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在世界所占份额(%)1976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60-1976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1976年
人口 生产总值商 商业服务出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6.2 64.6 83.9 4.3 6414
社会主义国家 31.3 19.0 7.8 5.0 1061
第三 世界 国家 石油出口国 0.3 1.1 5.7 9.5 6691
其他第三 世界国家 52.2 15.3 2.6 5.7 53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79年
阅读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统治稳定,不会出现“周之子孙,日失其序”的现象,即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会出现于春秋时期,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当时的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有关,符合材料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的含义,结合西周初年的政治状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封建主义具体是指封君——封臣——封土及一套惯制构成的社会形态”并结合所学可知,“Feudalism”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关,即是指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形态,①正确;
根据材料“中国史秦以前的‘封建’,是一种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秦“封建”一词特指封土建国、封爵建藩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②正确;
根据材料“制造了名词纠缠之病,遗留后患”可知,该学者反对机械地以中世纪西欧为标本裁量其他国家和地区,主张研究学问应求真、求是,反对蹈袭前人、照搬照抄,③④正确。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封建主义具体是指封君——封臣——封土及一套惯制构成的社会形态”、“中国史秦以前的‘封建’,是一种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的政治制度”、“制造了名词纠缠之病,遗留后患”,联系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的含义、影响以及启示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张謇第一次出西域的路线可知,与“凿空”西域后的互动有关,③正确;根据材料“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可知,考古发现的墓葬中出现了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反映出多元文明的交融特征,④正确,D项正确;
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是在公元前16世纪,而且材料不能说明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①错误;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是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②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和图示信息,结合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可知,反映的是汉末到南北朝时期人物品评标准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察举制及九品中正制通过对人物品评,来控制选举的话语权,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员的监察,A项错误;
理学出现于宋代,C项错误;
抨击专制不是实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结合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标准、实质以及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到盛唐时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等使职出现”、“三司成为宋初理财首脑”可知,三司成为宋朝初期理财首脑,①正确;根据材料“在神宗元丰年间进行了改革,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一直延续到南宋后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神宗元丰年间是在1078年,而南宋后期是在1279年左右,说明王安石整顿财政体制的思路将近保持了200年,②正确;根据材料“收夺地方财权”、“强化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度,三司管理财政,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的需要,④正确,A项正确;
根据材料“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并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度,虽然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但不能表述为历史的倒退,③错误,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宋初二府三司制的内容及其目的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可知,利玛窦来华,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了中国的数学学习和研究,C项正确;
当时中国社会并没有转型,A项错误;
文化交流并不是淡化民族意识的手段,B项错误;
当时启蒙运动并没有在中国得到传播,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学东渐,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且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将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联系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作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英国及其殖民地所占贸易总值比重最大,之后有所下降;日本比重逐渐上升,美国总体变化不大。结合所学可知,受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一系列通商口岸的开辟,英国比重较大;日本因19世纪50年代国门被打开,之后幕府被推翻,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扩大了对外贸易;美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也加入到侵略中国的行列。因此材料发生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即1842-1868年,A项正确;
1894-1914年主要是甲午战后,日本比重应该更大,与表格信息不符,B项错误;
1916-1936年有经历一战时期,此时英国减少输出,而日本美国比重要加大,与表格信息不符,C项错误;
1931-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比重较大,与表格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注意英国、日本和美国的比重变化,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协约国是指一战期间的协约国,即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因此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B项正确;
ACD三项的时间均不符合,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可知,蔡和森倡导科学社会主义,反对空想;根据“窃以为……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可知,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策略手段,主张利用国家力量改造社会,提出要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窃以为……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时间“1945年6月”和材料中被吊起的人物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中共七大的召开有关,被吊起的人物正是材料中日本的最终归宿与“榜样”,这反映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的抗战最终将取得胜利,而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C项正确;
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A项错误;
B项是在二战结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中国抗战对世界的贡献,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七大,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和材料中被吊起的人物,结合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先逐步实行临时包工,即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1953年实行季节包工制;1954年根据前两年包工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把全年每亩地的各项工作分别规定统一的标准,再按各生产组劳力、技术等情况,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可知,自1952年开始在农村合作社推行包工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解决农业合作社在50年代时生产管理中的混乱,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即改变旧有农业生产体制,故选D项;
全国土地改革到1952年基本在全解放区的众多农村取得成就而不是序幕,排除A项;
农业高级合作社的建立是1955年左右在原有初级合作社基础上逐步发展建立的,排除B项;
据材料“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可知,包工制是指在农业合作社内将基本生产生活固定给成员按标准进行完成,并没有扩大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解答本题依据材料“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把全年每亩地的各项工作分别规定统一的标准,再按各生产组劳力、技术等情况,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这三者与民族独立、民族复兴有关,C项正确;
A项是辛亥革命、B项是太平天国运动、D项是新中国成立,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干支纪年为切入点,涉及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映了中国在独立、复兴方面的努力,意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法局、行政局等部门基本上没有华人,英国政府拒绝设立民选市议会,华人担任警司的现象出现晚,且为个别事件,1976年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时,英国政府拒绝在香港实行公民的定期选举,直到回归前,一直由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行使香港终审权和法律的最终解释权等,说明英国总揽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权,英国当局对香港实行典型的殖民统治说法,②③正确,D项正确;
只有极少数港人进入治理外围,不能说明香港人在港英管治架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百年的发展演进确立了民主选举与“明确排除公约关于定期选举的规定在香港适用”不符,①④错误,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表格信息,结合近代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特点作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中美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2022年2月23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今年是其50周年”可知,该事件的时间是1972年,而且与美国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为开启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基础,B项正确;
A项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错误;
尼克松访华并不是先例,C项错误;
结伴不结盟是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而且与尼克松访华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2022年2月23日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今年是其50周年”判断出该事件的时间,结合尼克松访华的意义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宗教改革;“二战”的进程;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内容;②是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③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④是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④,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共产党宣言》以及越南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文件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6.【答案】①注意两种设问的作答格式、规范的不同。问题一:论证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问题二:两个不同的视角,史论结合,逻辑清晰。②结合刻石、对接所学知识,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宣扬秦始皇个人功绩的歌功颂德;实现统一的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强调法度、宣传经济政策、统一文字、整饬风俗、交通建设、激化社会矛盾、与文献互证的学术价值等。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可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如选择问题一,根据材料“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并结合所学从秦始皇个人功绩及其意义以及秦始皇刻石的史料价值等角度分析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解题的关键是材料材料信息,结合秦始皇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以及秦始皇刻石的史料价值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同时蕴含了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17.【答案】(1)蒙古帝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广大地区,冲击了旧有的政治秩序,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
(2)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蒙古西征及其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中书省与行省制;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1)影响:根据材料“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袤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可知,蒙古帝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广大地区,冲击了旧有的政治秩序;结合所学从民族迁移、文化交流、民族分布等角度分析,即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
(2)举例:结合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解答,具体可概括得出政治上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纺织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元曲的盛行,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蒙古的西征和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蒙古西征的影响分析;第二问,结合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面对外来侵略与统治危机,洋务运动兴起。为解决军工企业资金、燃料等困难所创办的开平煤矿,是中国早期民用工业之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以涉嫌参与义和团运动为借口,英商违背契约规则,巧取豪夺中国企业;中国的合法权益亦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反映着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折射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曲折:暴露了西方列强所宣扬的契约精神、法治精神在与侵略利益冲突时奉行的双重标准。
【知识点】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评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原因与目的、发展过程以及影响等角度分析。开平煤矿兴办的原因,即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即面对外来侵略与统治危机,洋务运动兴起。结合其目的可知,为解决军工企业资金、燃料等困难所创办的开平煤矿,是中国早期民用工业之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根据材料“1900年,英国人以……为由,抓捕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可知,以涉嫌参与义和团运口动为借口,英商违背契约规则,巧取豪夺中国企业;根据“随即,德璀琳以矿务局总代理身份同胡佛……合约……”可知,中国的合法权益亦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根据“在屡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清政府派人赴伦敦劳伦斯法庭打了一场国际官司”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反映着近代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折射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曲折;暴露了西方列强所宣扬的契约精神、法治精神在与侵略利益冲突时奉行的双重标准。
【点评】本题以开平煤矿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影响、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9.【答案】(1)背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国工场手工业长期发展积累了大量分工协作的生产经验;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对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管理原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进一步紧密结合,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快速发展。共同:都主张对生产过程进行分工;通过规范每个工序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2)英国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分工、协作与集中劳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技术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生产经验和大批技术工人。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最大限度地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随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解放了生产线上的大量人力,改变了劳作方式,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出现产业工人大量失业与转型,劳动者内部阶层发生分化。工业革命以来,劳动者被日益工具化;劳动者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相对贫困化加剧:对劳动者的素养要求不断提升,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现代企业对拥有知识技能和科学技术的高端劳动力的需求加大,劳动者内部分化加大;工人阶级素质的不断提升,争取劳工权益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1)背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根据材料“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场手工业长期发展积累了大量分工协作的生产经验;根据材料“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并结合所学可知,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对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管理原理》:根据材料“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进一步紧密结合,这时期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这时期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相同之处:根据材料“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等信息可知,两部著作都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背景下,强调对社会生产的分工,强调规范每个工序的操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2)解读: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劳动中的人”指的是自然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为技术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生产经验和大批技术工人,随着工业革命过程中工厂制的确立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也对工人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革命的开展和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解放了生产线上的大量人力,改变了劳作方式,极大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不利于社会就业,易导致产业工人大量失业与转型。
【点评】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角度分析回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特点:总体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特征。分析:角度一:从“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生产总值)”角度,分析总体发展状况,及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特征。角度二: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分析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从强化国家干预、国际经济组织、第三次科技革命、攫取不发达地区资源、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经济增长减缓、产业结构转型等展开。“社会主义国家”:可从社会主义经济休系、冷战局势、探索中曲折发展、苏东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未突破旧体制、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等展开。“第三世界”:可从以经济独立为首要目标、原有的经济落后且发展畸形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人口众多及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剧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特点:根据表格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人均数据及它们在世界中的占比等数据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平衡性加剧。原因: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出现“滞胀”局面,经济增速放缓;社会主义国家受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滞后;新兴石油出口国家迅速崛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问,依据表格信息,结合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分析;第二问,抓住题干时间,结合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