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初级中学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线上调研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初级中学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线上调研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线上调研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分)
1.(2022·茂名模拟)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2022八下·兴城月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因此, ①③④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的内容,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3.(2021八下·乐陵月考)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和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王进喜和雷锋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2022八下·兴城月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通则》
【答案】B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B选项正确;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时期颁布的法律,A选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选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通则》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共同纲领》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共同纲领》的作用。
5.(2021八下·武城月考)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A.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2022八下·兴城月考)他乡埋忠骨,悲壮留青史。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遗骸上午回国。下列事实与这场战争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上甘岭战役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乡埋忠骨,悲壮留青史。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遗骸上午回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因此,ABC选项均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系,但不符合题意;
西藏的和平解放发生于1951年,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内容与结果。
7.(2022八下·兴城月考)“十四五”规划是2021-202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
A.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C.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I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B选项正确;
大庆油田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取得的成果,A选项错误;
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于1994,C选项错误;
1957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8.(2022八下·兴城月考)小明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下列图片,符合这些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新生政权的巩固
【答案】D
【知识点】过渡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跨过鸭绿江”“土地改革”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使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同朝鲜军民一起对抗美国侵略者,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力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与土地改革的进行,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巩固,D选项正确;
材料不单单反映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A选项错误;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三大改造之后,B选项错误;
三大改造的实行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政权的巩固。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9.(2017八下·临淄期中)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类似邱少云这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选项③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参战军人,并为此付出生命的精神。难度较小。
10.(2022八下·兴城月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能够全国一盘棋快速统筹调度,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B.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A选项错误;
“一五” 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选项错误;
成立于土地改革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大改造的意义。
11.(2021八下·武城月考)如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梳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其中,全面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开国大典,不符合题意;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三大改造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2022八下·兴城月考)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及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因而出现了材料中出现“承包造纸产”的状况,C选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到乡镇企业,A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B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3.(2022八下·兴城月考)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一五计划的实施。
14.(2022八下·兴城月考)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我的幸福年代》。这里“幸福年代”的含义是(  )
A.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
改革开开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A选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三大改造的影响。
15.(2020八下·滦南月考)“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的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经济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因此:
ABD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16.(2022八下·兴城月考)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下面的内容不属于八字方针的是 (  )
A.调整 B.巩固 C.整顿 D.提高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因此,整顿不属于八字方针,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八字方针的内容。
17.(2022八下·兴城月考)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应属于(  )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商业
【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公私合营”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公私合营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公私合营的相关知识点。
18.(2022八下·兴城月考)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选项正确;
材料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无关,A选项错误;
956年中共八大标志了中国开始探索道路,B选项错误;
材料与文化大革命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9.(2022八下·兴城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让世界加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经济特区的建立。
20.(2022八下·兴城月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多年“不支援、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选项正确;
“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方针,A选项错误;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C选项错误;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的十六大提出,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方针。
21.(2020八下·滦南月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领导干部他面对严重自然灾害,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他是 (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孔繁森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
B项王进喜有“铁人”称号,不符合题意;
C项焦裕禄是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符合题意;
D项孔繁森是援藏干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焦裕禄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2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制造“刘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镇压“四五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动乱和灾难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一子目动乱和灾难的内容中:“在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时刻,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受到迫害,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据此可知,身为国家主席都遭到迫害,反映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选B。ACD选项均为文革期间发生的事件,但没有反映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动乱和灾难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经过、影响。
23.(2022八下·兴城月考)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扩大企业权力
C.实行按劳分配 D.废除公有制
【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A选项正确;
扩大企业自主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B选项错误;
实行按劳分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C选项错误;
废除公有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24.(2022八下·兴城月考)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的是(  )
A.国民经济任务进一步调整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兴办沿海经济特区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选项正确;
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时间是1979年,时间不符,A选项错误;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
1980年经济特区建立,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间及标志。
二、信息窗口题(共7分)
25.(2022八下·兴城月考)皖东四月,山水含笑,满目葱茏,生机盎然。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视察调研。总书记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八年级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下列四张图片。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
(1)【整理资料】请你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他们将这四幅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只填图片序号);四幅图片中,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图片(  )。(只填图片序号)
(2)请你为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3)【深入探究】“分田到户”字据上的血红手印是在呼唤哪一项农村经济制度的出台?率先在哪个地方进行尝试?
(4)【学以致用】假如你是安徽小岗村的村民之一,针对当前农村问题,请你向习主席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答案】(1)②→③→①→④;图②
(2)主题: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党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农村巨变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答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
(4)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科技兴农之路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图2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图3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图4 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确定主题为: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党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农村巨变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4)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科技兴农之路等。
故答案为:(1)②→③→①→④;图②。
(2)主题: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党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农村巨变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答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
(4)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科技兴农之路等。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三、材料解析题
26.(2022八下·兴城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如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何历史影响
(3)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什么严重失误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方,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党和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大跃进运动,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4)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方,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故答案为:(1)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方,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一五计划、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大改造的影响。
四、读史有感题
27.(2022八下·兴城月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和什么会议事件有关联?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请说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1988年,我国建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4)根据材料2中的“老人”的贡献,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答案】(1)毛泽东、邓小平。
(2)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3)深圳,海南
(4)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及所学知识可知,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是邓小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故答案为:(1)毛泽东、邓小平。
(2)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3)深圳,海南。
(4)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对外开放的进程与特点等知识点。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线上调研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分)
1.(2022·茂名模拟)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2022八下·兴城月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八下·乐陵月考)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和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雷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22八下·兴城月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通则》
5.(2021八下·武城月考)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6.(2022八下·兴城月考)他乡埋忠骨,悲壮留青史。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遗骸上午回国。下列事实与这场战争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上甘岭战役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D.西藏和平解放
7.(2022八下·兴城月考)“十四五”规划是2021-202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  )
A.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C.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2022八下·兴城月考)小明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下列图片,符合这些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新生政权的巩固
9.(2017八下·临淄期中)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2022八下·兴城月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能够全国一盘棋快速统筹调度,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B.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1.(2021八下·武城月考)如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梳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其中,全面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2.(2022八下·兴城月考)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3.(2022八下·兴城月考)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4.(2022八下·兴城月考)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我的幸福年代》。这里“幸福年代”的含义是(  )
A.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5.(2020八下·滦南月考)“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的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经济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6.(2022八下·兴城月考)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下面的内容不属于八字方针的是 (  )
A.调整 B.巩固 C.整顿 D.提高
17.(2022八下·兴城月考)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应属于(  )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商业
18.(2022八下·兴城月考)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2022八下·兴城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0.(2022八下·兴城月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多年“不支援、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2020八下·滦南月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领导干部他面对严重自然灾害,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他是 (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孔繁森
22.“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制造“刘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镇压“四五运动”
23.(2022八下·兴城月考)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扩大企业权力
C.实行按劳分配 D.废除公有制
24.(2022八下·兴城月考)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的是(  )
A.国民经济任务进一步调整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兴办沿海经济特区
二、信息窗口题(共7分)
25.(2022八下·兴城月考)皖东四月,山水含笑,满目葱茏,生机盎然。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视察调研。总书记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八年级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下列四张图片。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
(1)【整理资料】请你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他们将这四幅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只填图片序号);四幅图片中,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图片(  )。(只填图片序号)
(2)请你为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3)【深入探究】“分田到户”字据上的血红手印是在呼唤哪一项农村经济制度的出台?率先在哪个地方进行尝试?
(4)【学以致用】假如你是安徽小岗村的村民之一,针对当前农村问题,请你向习主席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三、材料解析题
26.(2022八下·兴城月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如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何历史影响
(3)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什么严重失误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四、读史有感题
27.(2022八下·兴城月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和什么会议事件有关联?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请说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1988年,我国建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4)根据材料2中的“老人”的贡献,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怎样继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因此, ①③④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的内容,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3.【答案】B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王进喜和雷锋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答案】B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B选项正确;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时期颁布的法律,A选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选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通则》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共同纲领》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共同纲领》的作用。
5.【答案】D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A.抗日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符合题意;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乡埋忠骨,悲壮留青史。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遗骸上午回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因此,ABC选项均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系,但不符合题意;
西藏的和平解放发生于1951年,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内容与结果。
7.【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I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B选项正确;
大庆油田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取得的成果,A选项错误;
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于1994,C选项错误;
1957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过渡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跨过鸭绿江”“土地改革”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使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同朝鲜军民一起对抗美国侵略者,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力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与土地改革的进行,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巩固,D选项正确;
材料不单单反映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A选项错误;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三大改造之后,B选项错误;
三大改造的实行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政权的巩固。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9.【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涌现出类似邱少云这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选项③艰苦创业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参战军人,并为此付出生命的精神。难度较小。
10.【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A选项错误;
“一五” 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选项错误;
成立于土地改革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大改造的意义。
1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A.开国大典,不符合题意;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三大改造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及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因而出现了材料中出现“承包造纸产”的状况,C选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到乡镇企业,A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B选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3.【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一五计划的实施。
14.【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
改革开开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A选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三大改造的影响。
15.【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因此:
ABD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16.【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因此,整顿不属于八字方针,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八字方针的内容。
17.【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公私合营”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公私合营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公私合营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选项正确;
材料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无关,A选项错误;
956年中共八大标志了中国开始探索道路,B选项错误;
材料与文化大革命无关,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9.【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让世界加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重点掌握经济特区的建立。
20.【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选项正确;
“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方针,A选项错误;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C选项错误;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的十六大提出,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方针。
2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不符合题意;
B项王进喜有“铁人”称号,不符合题意;
C项焦裕禄是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符合题意;
D项孔繁森是援藏干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焦裕禄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22.【答案】B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动乱和灾难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一子目动乱和灾难的内容中:“在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时刻,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受到迫害,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据此可知,身为国家主席都遭到迫害,反映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选B。ACD选项均为文革期间发生的事件,但没有反映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动乱和灾难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经过、影响。
23.【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A选项正确;
扩大企业自主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B选项错误;
实行按劳分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C选项错误;
废除公有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24.【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选项正确;
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时间是1979年,时间不符,A选项错误;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
1980年经济特区建立,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间及标志。
25.【答案】(1)②→③→①→④;图②
(2)主题: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党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农村巨变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答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
(4)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科技兴农之路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图2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图3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图4 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确定主题为: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党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农村巨变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4)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科技兴农之路等。
故答案为:(1)②→③→①→④;图②。
(2)主题: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党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农村巨变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答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
(4)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科技兴农之路等。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合作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26.【答案】(1)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方,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党和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大跃进运动,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4)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方,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故答案为:(1)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方,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一五计划、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大改造的影响。
27.【答案】(1)毛泽东、邓小平。
(2)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3)深圳,海南
(4)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及所学知识可知,带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是邓小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故答案为:(1)毛泽东、邓小平。
(2)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3)深圳,海南。
(4)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对外开放的进程与特点等知识点。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