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9课
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B.生产力的发展
D.文字的发明
2.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
A.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C.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B.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开始学会用火
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大河边的平原或河谷发展起来的。这一现象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A.文化的发达程度
C.自然环境
B.人类的视野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在《吉尔伽美什》中,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邦的国王,他的称号意思是“拥有广场的乌鲁克国王”,与此相对,恩启都是个浑身长毛并与野兽为伍的野人,在与吉尔伽美什决斗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并肩合作斩妖降魔。这一故事情节折射出古代两河流域
A.文明达到较高水平
C.神话色彩比较浓厚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5.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帝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由亚、非的许多不同地区和民族构成。为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大流士采用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种姓制度
D.城邦制度
6.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此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厂。”这句话揭示了
A.爱琴海区域航海业发达
B.爱琴海区域的地形地貌
C.爱琴海文化源于古埃及
D.特殊的地理环境推动了文明的交往
7.“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面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蚕这一小动物。这段材料最有助于研究
A.罗马帝国的繁荣
C.希腊文明的扩展
B.丝绸之路的影响
D.科学技术的进步
8.在中世纪的欧洲,若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因而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一“撤回忠诚”。这反映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B.带有绝对的专制性
D.属于行政等级关系
9.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0.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中世纪欧洲
A.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C.封建贵族的腐朽统治
B.基督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入
D.基督教只是影响了司法
11.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定了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个部分。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这反映出查士丁尼
A.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
C.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
B.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
12.1565年,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据此可知,特辖领地制
A.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使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D.推动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13.郭应德在《阿拉伯中古史简编》-书中说:“·····军事扩张和对外交往的需要,推动了地理学的研究;农业的兴旺和海上航行的繁盛,促成了天文学的发展;天文、地理的研究,农田水利的兴办和国家财政经济的筹划,加速了数学研究的发展。”据此可知,中古时期阿拉伯学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对外扩张的推动
C.帝国的进步与发展
B.农业发展的需要
D.商人和军人的推动
1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4世纪初笈多帝国征服了印度,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成为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
B 10世纪初,高丽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仿效唐朝 高丽王朝和唐朝发展水平一致
C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实权
D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15.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箭头路线所展示的是
A.腓尼基字母的外传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
16.8~15世纪,东非海岸的商业城市日益繁华,这些城市不但与非洲内陆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还与埃及、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兰卡、中国等国也有贸易往来。这表明古代东非海岸城市
A.融入了印度洋贸易网
C.因文明开放交流而繁荣
B.深受阿拉伯文明影响
D.受阻于欧洲海路探险
17.右图是非洲某文明的重要遗址,“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A.大津巴布韦
B.摩加迪沙
C.阿克苏姆王国
D.桑海帝国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人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A.西班牙人入侵
C.天灾与战争频繁
B.新航路尚未开辟
D.文明之间缺乏交流
19.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据此可知,当时桑海
A.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
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
20.香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这一历史现象
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
B.表明欧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
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
21.1535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签订双边特惠条约,授予法国商人一系列特权。1604年,英国和威尼斯人也签署条约,规定英法商人只付商品价值3%的关税,而当地商人却要付7%~10%。这些条约的签订
A.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出现
B.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
D.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开展
22.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
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
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
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
23.“他们关心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具,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固有的潜能。”“人要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彻底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B.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D.摆脱了封建专制王权束缚
24.右图是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该画作意在
A.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
B.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
C.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
D.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
25.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A.注重理性思维,推动思想解放
C.否定宗教信仰,崇尚科学实验
B.反对君权神授,追求理性王国
D.突出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
26.有启蒙思想家认为,“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使每一个在这种结合形式下与全体联合的人所服从的只不过是他本人,而且同以往一样的自由。”还有启蒙思想家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此思想对应的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和卢梭
C.卢梭和孟德斯鸠
B.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D.伏尔泰和孟德斯鸠
27.法国大革命中,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人们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的认识。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
A.增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B.促进了法国实现国家的统一
C.淡化了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D.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
28.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材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尖锐
C.国王的权利未受到限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9.如表所示为19世纪60年代俄、美两国农奴/奴隶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由此可知,两国的改革
俄国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美国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旨在维护国家统一
C.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B.构建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
D.利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30.下列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资本主义的确立
C.资本主义的危机
B.资本主义的终结
D.资本主义的扩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乡村的发展促使11世纪后欧洲城市的兴起。除个别外向型国际贸易城市外,中世纪城市尤其中小城镇是欧洲各地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中世纪城市最初是作为乡村经济的补充而出现的,是所在农村地区的工商业活动中心。作为手工业中心,城市主要为周围乡村居民提供中高档手工业品,提供专门化的劳务服务,这些手工业部门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业;作为商业中心,城市是自身所产手工业品与周围乡村农产品互相交换的场所,是周围乡村居民相互间交换剩余农产品的场所,还是周围乡村产品向外输出、国内外贸易商品输入的对外窗口。
--摘编自《欧洲历史上城乡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从历史角度来看,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居于城市之中的行会和市民社会集中体现了中世纪城市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特征,既区别于古代与近代城市,又与东方封建城市相区别。关于市民社会,学者们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角度进行了定义。本文涉及的市民社会指的则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特指西欧中世纪城市中与行会组织以及简单商品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群体,具有自由性、法治性和契约性的明显特征,区别于封建领主和近代责产阶级。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群体深刻地反映了行会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社会的构成》
材料三 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很多,比较著名的如14世纪时伦敦和科隆人口约有4万人,被认为是
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8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5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在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
---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西欧的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8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仪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司,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下表为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有澳门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
航线 航线主要商业活动 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 葡萄牙人将经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绸缎、香料、细工木器、漆器和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香料、棉布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等地,然后将拉丁美洲的白银运回欧洲,然后再运回澳门,再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主要交换内容的“丝银之路”
(1)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12分)河北省邢台市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答案
1-10BACDB DBCAB 11-20 ABCDB CADAB 21-30 BCBCA CADDD
31.(1)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①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
封建领主统治城市。而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
在城市里的封建地主和政府官员统治和剥削农村。②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
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之后才发展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
而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是首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③西欧城
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市民组成市民阶级。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主要就地
理空间意义上说,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但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④
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这是市民斗争的结果。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古代城市无
法形成自治权。⑤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
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每个方面4分,共12分。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
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
人才,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答
出四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
32.(1)逻辑关系:互相补充。甲从主观动机分析;乙从客观条件分析。(4分)
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其经济根源;人文主
义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是其精神动力;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是其
主观条件;还有地圆说、洋流地理知识日益丰富等客观条件。(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促进了传统封建经济的繁荣;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
的改革;客观上推动了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但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革命性
影响,没有带来像西欧那样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
6分)
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16、17世
纪全球贸易的重要内容;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由分散
走向整体;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每
点2分,共4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