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神经调节练习题 (附答案)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神经调节练习题 (附答案)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神经调节练习题 (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外周神经系统是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从神经系统组成的角度,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
C.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D.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糖含量下降时,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两个神经元组成
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表面形成的突起,有利于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使CO2的释放过程快速有序
C.突触小体内线粒体数量相对较多,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D.神经细胞膜受到刺激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强,有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
7.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 a、c 两点,c 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 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 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 c 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 b 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不偏转
D.实验结果可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8.某人在野外草地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大叫一声后他迅速冷静下来,在确认安全后再快速离开。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此人可能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小体传递
C.此人的低级运动中枢可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
D.某些神经细胞兴奋时可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9.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10.下列结构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脑 B.脑神经 C.脊神经 D.感受器
11.人在暴怒的情况下(  )
A.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功能加强
B.副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加强
C.交感神经和胰腺的功能加强
D.副交感神经功能减弱,血压降低
12.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坚持每天在室内折返跑30min。叙述错误的是(  )
A.跑步过程中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
B.小脑是调节跑步行为的最高级中枢
C.跑步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跑步过程中心跳加快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1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②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③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④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纤维
⑤多数神经元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15.体操运动员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  )
A.脊髓 B.下丘脑 C.大脑 D.小脑
16.荷兰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该过程中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B.乌鸦经多次训练后,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的行为属于条件反射
C.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这一行为的最高级中枢是脊髓
D.若乌鸦多次叼取烟头后不给予奖励,则乌鸦的该种行为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不出现
17.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人体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低 刺痛 较弱
较高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
B.较高强度的针刺激,可能会引起感觉神经元较多的Na+内流
C.受到针刺激与热刺激后机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这属于不同的反射
D.较低强度的针刺激与较高强度的热刺激引起的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不同
18.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19.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手部感受器 ④脊髓 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⑥②④⑤ D.③⑥④①②⑤
20.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
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
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
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
二、综合题
21.“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使哺乳动物黏膜或皮肤出现烧灼、疼痛感。这与一种名叫“TRPV1”的受体有关。 TRPV1 是一种可高效介导 Ca2+流入的阳离子通道。 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 Na+ 内流。
(1)“辣”的产生过程:辣椒素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膜上 TRPV1 被激活→   →对Na+ 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    →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兴奋最终传至    →产生痛觉。
(2)当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
(3)研究表明,炎症因子 IL-6 可使 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从而引起炎症痛,其分子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IL-6 通过 PI3K 发挥作用的两个途径:
①促进   ;
②促进        。
22.如图,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   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融合,通过A细胞的    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
23.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1表示   ,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图2中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从能量角度看,信号在图2所示结构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信号形式的 变化是    。
(2)若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但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效应器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4)炎热的夏季中午,某人从室外走进温度很低的冷藏室时,其皮肤中各有关效应器的即时反应是:   和立毛肌收缩,从而减少热的散失。
24.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除分布有   (答出两点)等中枢外,还有   感受器;而冷觉中枢则位于   .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于突触间隙的间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形式,传递过程可简单概括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据图回答:
①结合上图简述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   。
②根据以上过程,说出一种抑制兴奋传递的方法:   。
③兴奋在该类突触中的传递过程是单向的,原因是   。
答 案
1.B 2.D 3.A 4.B 5.C 6.C 7.C 8.B 9.C 10.A 11.A 12.B
13.A 14.A 15.D 16.C 17.C 18.B 19.A 20.D
21.(1)Ca2+内流,胞外 Ca2+浓度降低;Na+ 内流;大脑皮层(痛觉中枢)
(2)负电位→正电位
(3)促进 TRPV1 蛋白合成(翻译) ;促进含有 TRPV1 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胞吐)
22.(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高尔基体;突触前膜;胞吐
(4)兴奋或抑制
23.(1)突触小泡;正→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抑制
(3)相应高级中枢
(4)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24.(1)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渗透压;大脑皮层
(2)Ca2+进入轴突末梢,导致突触前膜内该离子浓度升高,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抑制Ca2+通道的活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