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学情评估试卷(答案)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学情评估试卷(答案)

期末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图是章西女王的誓言。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INCLUDEPICTURE"9LJ31.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9LJ3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9LJ31.TIF" \* MERGEFORMATINET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2.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一改J-9.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一改J-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一改J-9.tif" \* MERGEFORMATINET
A.独立战争的胜利增加了动力F1
B.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加了阻力F2
C.南方种植园经济减少了阻力F2
D.南北战争的结束增加了动力F1
3.下面为某历史著作中一个章节的目录,该章节的标题应是(  )
一、保卫苏维埃政权40二、外交上的胜利42三、苏联成立43四、领导共产国际45五、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48
A.苏维埃政权的初期建设 B.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扩大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根源,即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世界作出的和平安排之中。”能够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B.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
C.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5.一战后英国在埃及继续执行殖民地保护政策,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埃及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与英国殖民当局的高级专员会见,要求英国撤销战时法令,并请求派代表赴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为此华夫脱运动应运而生。这次谈判表明(  )
A.埃及人民渴望实现民族独立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任重道远
C.墨西哥的民主改革成效显著 D.埃及发动起义实现国家独立
6.罗斯福在1932 年 4 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B.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有意借助外来势力的支持
7.2023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某战役胜利80周年的音乐会上说:“80年前,可恶、残忍的敌人被不可逆转地挡在……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土地上。”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C.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8.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下面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材料反映出(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1916年,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出动了数十辆新制成的坦克,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两座城市被摧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A.争夺世界霸权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新式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C.科技成果用于战争加剧战争的残酷性
D.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
9.美国制成原子弹后仅4年,苏联也进行了核试验。随后,两国都制成了威力更大的氢弹。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拥有世界核弹总量的98%,它们都可以将对手毁灭十几次。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两国争夺世界市场 D.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10.“美国队长”是美国某公司塑造的超级英雄,在二战期间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形象而广受欢迎。下面是1954年《美国队长》杂志第76期封面,标题为“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画面中的美国队长打败了共产主义后民众欢呼雀跃。由此可见“美国队长”这一形象(  )
A.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欢迎
B.长期服务于美苏冷战
C.展现了卡通人物的艺术魅力
D.努力传递美国价值观
11.20世纪50—70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历史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为主题制作学习资料卡,下列史实可以入选该卡片的是(  )
A.欧洲各国一体化进程加快,成立欧盟
B.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C.日本转嫁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12.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与下面年代尺中“解决贸易争端,减少贸易壁垒”相对应的是(  )
INCLUDEPICTURE"一改J-11.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一改J-1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一改J-11.tif" \* MERGEFORMATINET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3.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二战后世界力量的变化”进行专题复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政治格局由美苏两极对峙走向多极化
B.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各国均衡
C.社会主义阵营由一国扩大到全球范围
D.亚非拉国家由彼此对立走向团结合作
14.联合国政治和建设和平事务副秘书长迪卡洛表示:“俄乌冲突加深了全球分歧,加深了人们对联合国的不信任,削弱了国际体系的基础,这场冲突必须立即结束。”这场冲突的发生表明(  )
A.联合国失去作用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和平任重而道远 D.多极格局已形成
15.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在书中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化学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道路”。作者呼吁大家所要重视的问题是(  )
A.化学武器危害 B.生态系统恶化
C.地区沙漠化 D.臭氧层破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6分)
16.在革命文物中追寻历史,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感受历史。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革命文物】见证人类奋斗历程。下面两个历史文物分别见证了中俄两国怎样的革命历程?(4分)
(2)【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请结合创作背景分别简述下面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4分)
(3)【歌曲歌词】表达美好愿望。请从内容和意义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歌曲。(8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7.交通事关国计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一改J-14.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一改J-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一改J-14.tif" \* MERGEFORMATINET
——摘编自王庆云、毛保华《科技进步对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是如何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4分)
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联邦资助的国家公路扩展到了22.5万英里,并且在接下来的15年中,国家公路每年还要增加1.2万英里……国家公路网络的初步建立让罗斯福总统看到了公路建设的前景。
——摘编自袁凤仪《〈1956年联邦援助高速公路法〉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建设》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得以发展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外访问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和意义。(8分)
18.大国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摘编自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对华态度的两面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存在。在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但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摘编自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画线部分的时间提示,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6分)
(2)根据材料二,列举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对华态度的两面性”的表现。(4分)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大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19.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九年级历史小组针对20世纪的战争、危机、和平、发展进行了探究,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回望和平——解密战争与经济】
(1)战争的发生往往与经济有联系。请简述下面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关系。(2分)
图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力量对比
图二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任务二 【走进和平——探寻战争与政治】
(2)下面材料中的“和约”与“公约”分别指的是什么?分别简述其影响。(6分)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毛泽东指出:“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任务三 【沉浸和平——探寻战争与格局】
(3)请结合下面20世纪的年代尺,简述1919—1991年国际格局的演变,并概括这两个格局的相同点。(6分)
INCLUDEPICTURE"9LJ41.TIF"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9LJ4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4春\9年级\9历史山西\文件\9LJ41.TIF" \* MERGEFORMATINET
任务四 【应对危机——再谋发展大计】
(4)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出现过不同的危机,也出现过不同的解决方案。请结合下列关键词,以“危机·转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8分)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欧洲的联合
答案
一、1.C 2.D 3.A 4.D 5.A 6.B 7.C 8.C 9.A
10.D 11.D 12.D 13.A 14.C 15.B
二、16.(1)图一:十月革命中,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者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发起进攻,攻占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图二: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失败后,毛泽东转战山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图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2分)图四:无情地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2分)
(3)《联合国歌》内容: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表达人类团结向前,为胜利而并肩奋斗的美好愿望。(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意义:反映了人类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有利于号召人类团结合作,维护和平。(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七子之歌——澳门》内容:展现澳门被侵占的沧桑历史;表达澳门对回归祖国的渴望。(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意义: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推动澳门的回归。(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三、17.(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广泛运用,以其为动力,发明了火车和蒸汽轮船等交通工具,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了内燃机等新的动力设备,为新式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提供了动力装置,石油等能源的开发,为交通发展提供了能源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了公路、民航、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特点:国家投资兴建。(2分)原因: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了大量公路、桥梁等公共设施,使得这一时期美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2分)
(3)背景: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或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或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意义: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中国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助力沿线各国快速发展;实现参与各方的共同繁荣;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18.(1)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国敌对。(2分)二战后:由于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中日两国分属两大阵营,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实现邦交正常化,此后两国既有合作又有摩擦。(4分)
(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建立经互会;(2分)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分)(答出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等符合史实的答案亦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如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分)20世纪70年代,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两国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等。(2分)
(4)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四、19.(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它们展开激烈争夺。在争夺的过程中,各国积极寻找他国支持,建立同盟关系,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2分)
(2)和约:《凡尔赛条约》。(1分)公约:《九国公约》。(1分)影响:《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德国进行的严厉惩治,激起了德国的强烈不满,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后被希特勒加以利用,成为德国挑起二战的原因之一;(2分)《九国公约》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2分)
(3)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二战后:两极格局(1分)。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体系;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和大国争霸的性质;都建立了国际性组织机构;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都随着大国间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瓦解等。(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4)【示例】危机·转机
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出现过不同的危机,但都通过采取措施,发展出现了转机。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面临着经济困难、矛盾加剧的危机,列宁从国情出发,实施新经济政策,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为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二战后,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向了联合,成立了欧共体,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欧盟,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面对危机,政府应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从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这将有利于解决危机并获得新的发展。
(评分说明: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并紧扣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8分。之后逐条减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