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2019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2019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天长月考)根据推测,地球形成的时间和演变出原始生命的时间分别是距今(  )
A.46亿年前和36亿年前 B.46亿年前和20亿年前
C.46亿年前和10亿年前 D.46亿年前和5000万年前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大约30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随雨水汇集在原始海洋中,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2.(2018八上·天长月考)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正确的是(  )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鸟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哺乳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D.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进化历程:
3.(2018八上·天长月考)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其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A.吃高处的树叶 B.自然选择
C.基因改变 D.近亲繁殖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4.(2016八上·孝南期中)下列结构中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是(  )
A.骨膜 B.骨松质 C.骨髓 D.骨密质
【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故选:A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5.(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哪些特征有利于鱼克服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
A.身体呈流线型 B.体表覆盖着鳞片
C.体表可以分泌黏液 D.以上三项都对
【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呈流线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6.(2018八上·天长月考)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C.病毒的营养方式,有的营寄生,有的营腐生
D.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分裂生殖,少数进行孢子繁殖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没有多细胞个体,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繁殖后代,B符合题意;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病毒的营养方式都是营寄生,而没有的营腐生,C不符合题意;
D、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孢子生殖,而不是分裂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7.(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
A.青蛙 B.家鸽 C.家兔 D.蝗虫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自然界体外受精的生物包括鱼类与两栖类,是指精子与卵细胞在雌性生物体外结合产生受精卵的受精方式.这种受精形式一般在水中完成.精子可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细胞并与其结合.凡在雌、雄亲体交配时,精子从雄体传递到雌体的生殖道,逐渐抵达受精地点(如子宫或输卵管),在那里精子和卵细胞相遇而融合的,称体内受精.此方式大多发生在高等动物如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某些软体动物、昆虫等.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A
【分析】青蛙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
8.(2018八上·天长月考)黄河口水稻、西宋蜜桃、新户冬枣、渤海湾紫菜都是我们东营的知名品牌。关于图中4种植物共同点(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用种子繁殖 B.都含有叶绿素
C.都有根茎叶分化 D.都是高等植物
【答案】B
【知识点】藻类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孢子进行生殖,体内有叶绿素,为低等植物;而冬枣、水稻和蜜桃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靠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高等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所以四种植物的共同点是体内有叶绿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较发达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是裸露;
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9.(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连线能正确表达生物与其气体交换的结构或器官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蛇—肺 ③鲫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蛇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鲫鱼属于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鳃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不同.如:蚯蚓是环节动物,用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10.(2017八上·凉州期末)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ABC一块骨骼肌附着在一块骨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11.(2016八上·汉中期中)下列各生物分类单位,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
A.灵长目 B.哺乳纲 C.猫科 D.犬属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生物分类的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在A、B、C、D中,等级最大的是纲,因此包含生物的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的是哺乳纲.故选:B.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12.(2018八上·天长月考)大鲵(娃娃鱼)有尾和四只脚、皮肤光滑湿润、用肺呼吸,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
A.鱼纲 B.鸟纲 C.两栖纲 D.爬行纲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C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13.(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B.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
C.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这种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不符合题意;
B、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不符合题意;
C、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不是遗传物质控制的,主要受环境影响,因此学习行为不能遗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4.(2018八上·天长月考)人类起源于古猿,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人类的主要标志(  )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容量增加
【答案】D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故答案为:D
【分析】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此它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由于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可见脑的发育程度也不同.此外猿无语言能力,没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而人有思维语言能力.
15.(2018八上·天长月考)如图所示青霉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孢子,呈青绿色,是因为里面含有叶绿体
B.青霉主要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C.③是营养菌丝,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D.青霉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青霉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属于真菌,靠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营养菌丝,能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青霉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16.(2018八上·天长月考)灭菌可大幅度降低手术的感染率,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以能够杀死哪种生物或结构为标准(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空肠弯曲菌 D.芽孢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外科手术器械要灭菌,要杀灭一切生物,包括芽孢。而芽孢是最难杀灭的,因为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故而杀死了芽孢,细菌就都被杀死了。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低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性.芽孢又轻又小,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新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因此芽孢不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而是一个休眠体.
17.(2018八上·天长月考)小李妈妈到市场买鱼,下列哪项可以帮助她迅速判断鱼是否新鲜(  )
A.鳞片是否新鲜 B.鳃丝的颜色
C.体表是否湿润 D.身体有无伤痕
【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用鳃呼吸。鱼鳃包括鳃弓、鳃丝、鳃耙。其中鳃丝内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氧浓度高时容易与氧结合,血液呈现鲜红色;在氧浓度低的时候,容易与氧分离,血液呈现暗红色。由于鱼是用鳃呼吸,鳃丝在鱼死后,里面的血红蛋白就会和氧分离,使鳃丝出现暗红色。所以可根据鳃丝呈鲜红色还是暗红色判断是否新鲜。
故答案为:B
【分析】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18.(2017八上·丰都期末)按形态分类,细菌分为(  )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杆菌
C.霉菌、真菌、螺旋菌 D.螺旋菌、杆菌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
故选:A.
【分析】根据细菌的形态进行分析回答.
19.(2018八上·揭西期末)在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拉长呈S型,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微生物的有无 B.S型瓶口的有无
C.氧气的有无 D.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0.(2018八上·天长月考)夏天,馒头放久了会长出霉菌,霉菌的菌落常常呈(  )
A.絮状和球状 B.绒毛状和杆状
C.蜘蛛网状和螺旋状 D.绒毛状、蜘蛛网状和絮状
【答案】D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放久的馒头会生出“黄毛”或“黑毛”,这是由霉菌引起的,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二、综合题
21.(2018八上·天长月考)如图为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C代表   ,它诞生于   ,D代表   。
(2)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   ]   ;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是[   ]   。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   进化来的。
(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答案】(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蕨类植物
(2)B;节肢动物;E;被子植物
(3)A;爬行类
(4)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故图中C是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D是蕨类植物,E是被子植物。
(2)B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最适合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E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对种子有保护作用,有的果皮被动物吃,种子随之传播,有的果皮有刺或毛,利于传播,因此被子植物是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
(3)分析图形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由此可知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A爬行类进化来的。
(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故答案为:(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蕨类植物 (2)B节肢动物;E被子植物 (3)A爬行动物 (4)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2.(2018八上·天长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只信鸽为了把情报送到总部,在双足被炸弹炸飞的情况下,忍痛飞了回去,但在它完成任务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把它的身体做成了模型以纪念它。其实,信鸽很早就有“军中不会说话的特殊兵种”的美称。
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信鸽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于飞翔生活。
(1)信鸽的体形为   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   ,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   ,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他部分都被覆着   。
(2)信鸽的翅膀展开呈   ,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填“正羽”或“绒羽”)。
(3)观察信鸽的骨骼,长骨   。
(4)信鸽的   的肌肉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发达。
(5)信鸽气囊的一端与   相通,这说明气囊具有   作用。
【答案】(1)流线;阻力;翼;羽毛
(2)扇形;正羽
(3)中空
(4)胸部
(5)肺;辅助肺呼吸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信鸽属于鸟类,体形为流线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翼,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他部分都被覆着羽毛;
(2)信鸽的翅膀展开呈扇形,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正羽;
(3)观察信鸽的骨骼,长骨中空,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
(4)信鸽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5)信鸽气囊的一端与肺相通,这说明气囊具有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的作用。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3.(2018八上·天长月考)如图为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与植物细胞相比,二者都有的结构是   (填代号),该细菌特有的结构是   (填代号),与植物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只有[   ]   而没有   .细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2)与玉米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细胞内不含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利用现成的   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异养.
(3)细菌等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又是以单个细胞为基础构建的.可见,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
【答案】(1)②④⑤;①⑥;③;DNA;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膜
(2)叶绿体;有机物
(3)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集中的区域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
(1)与植物细胞相比,二者都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质、④细胞膜和⑤细胞壁。该细菌特有的结构是①鞭毛和⑥荚膜。与植物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只有③DNA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④细胞膜。
(2)与玉米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异养。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分析】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起保护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4.(2018八上·天长月考)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2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天敌”,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   
(2)噬菌体的外壳由   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噬菌体的攻击性具有特异性,因此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最主要好处是不会感染人类的   。
(3)细菌与噬菌体在结构上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
(4)针对资料一,请你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一个建议   。
【答案】(1)不能
(2)蛋白质;细胞
(3)细菌有细胞结构,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
(4)慎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但不能治疗病毒性疾病。
(2)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最主要好处是不会感染人类的细胞。(3)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有细胞结构。
(4)抗生素能济世救人,也会害人。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我们要慎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分析】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 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 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天长月考)根据推测,地球形成的时间和演变出原始生命的时间分别是距今(  )
A.46亿年前和36亿年前 B.46亿年前和20亿年前
C.46亿年前和10亿年前 D.46亿年前和5000万年前
2.(2018八上·天长月考)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正确的是(  )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鸟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哺乳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D.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3.(2018八上·天长月考)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其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A.吃高处的树叶 B.自然选择
C.基因改变 D.近亲繁殖
4.(2016八上·孝南期中)下列结构中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是(  )
A.骨膜 B.骨松质 C.骨髓 D.骨密质
5.(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哪些特征有利于鱼克服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
A.身体呈流线型 B.体表覆盖着鳞片
C.体表可以分泌黏液 D.以上三项都对
6.(2018八上·天长月考)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C.病毒的营养方式,有的营寄生,有的营腐生
D.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分裂生殖,少数进行孢子繁殖
7.(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动物的受精方式属于体外受精的是(  )
A.青蛙 B.家鸽 C.家兔 D.蝗虫
8.(2018八上·天长月考)黄河口水稻、西宋蜜桃、新户冬枣、渤海湾紫菜都是我们东营的知名品牌。关于图中4种植物共同点(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用种子繁殖 B.都含有叶绿素
C.都有根茎叶分化 D.都是高等植物
9.(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连线能正确表达生物与其气体交换的结构或器官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蛇—肺 ③鲫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2017八上·凉州期末)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1.(2016八上·汉中期中)下列各生物分类单位,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
A.灵长目 B.哺乳纲 C.猫科 D.犬属
12.(2018八上·天长月考)大鲵(娃娃鱼)有尾和四只脚、皮肤光滑湿润、用肺呼吸,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
A.鱼纲 B.鸟纲 C.两栖纲 D.爬行纲
13.(2018八上·天长月考)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
B.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
C.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这种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14.(2018八上·天长月考)人类起源于古猿,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人类的主要标志(  )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容量增加
15.(2018八上·天长月考)如图所示青霉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孢子,呈青绿色,是因为里面含有叶绿体
B.青霉主要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C.③是营养菌丝,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D.青霉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16.(2018八上·天长月考)灭菌可大幅度降低手术的感染率,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以能够杀死哪种生物或结构为标准(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空肠弯曲菌 D.芽孢
17.(2018八上·天长月考)小李妈妈到市场买鱼,下列哪项可以帮助她迅速判断鱼是否新鲜(  )
A.鳞片是否新鲜 B.鳃丝的颜色
C.体表是否湿润 D.身体有无伤痕
18.(2017八上·丰都期末)按形态分类,细菌分为(  )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球菌、杆菌
C.霉菌、真菌、螺旋菌 D.螺旋菌、杆菌
19.(2018八上·揭西期末)在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拉长呈S型,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微生物的有无 B.S型瓶口的有无
C.氧气的有无 D.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20.(2018八上·天长月考)夏天,馒头放久了会长出霉菌,霉菌的菌落常常呈(  )
A.絮状和球状 B.绒毛状和杆状
C.蜘蛛网状和螺旋状 D.绒毛状、蜘蛛网状和絮状
二、综合题
21.(2018八上·天长月考)如图为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C代表   ,它诞生于   ,D代表   。
(2)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   ]   ;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是[   ]   。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   进化来的。
(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22.(2018八上·天长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只信鸽为了把情报送到总部,在双足被炸弹炸飞的情况下,忍痛飞了回去,但在它完成任务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把它的身体做成了模型以纪念它。其实,信鸽很早就有“军中不会说话的特殊兵种”的美称。
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信鸽有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于飞翔生活。
(1)信鸽的体形为   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   ,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   ,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他部分都被覆着   。
(2)信鸽的翅膀展开呈   ,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填“正羽”或“绒羽”)。
(3)观察信鸽的骨骼,长骨   。
(4)信鸽的   的肌肉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发达。
(5)信鸽气囊的一端与   相通,这说明气囊具有   作用。
23.(2018八上·天长月考)如图为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与植物细胞相比,二者都有的结构是   (填代号),该细菌特有的结构是   (填代号),与植物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只有[   ]   而没有   .细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2)与玉米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细胞内不含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利用现成的   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异养.
(3)细菌等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又是以单个细胞为基础构建的.可见,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
24.(2018八上·天长月考)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2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天敌”,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   
(2)噬菌体的外壳由   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噬菌体的攻击性具有特异性,因此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最主要好处是不会感染人类的   。
(3)细菌与噬菌体在结构上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
(4)针对资料一,请你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一个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大约30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随雨水汇集在原始海洋中,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氢气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的进化历程: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4.【答案】A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故选:A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5.【答案】D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呈流线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6.【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没有多细胞个体,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繁殖后代,B符合题意;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此病毒的营养方式都是营寄生,而没有的营腐生,C不符合题意;
D、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孢子生殖,而不是分裂生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7.【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自然界体外受精的生物包括鱼类与两栖类,是指精子与卵细胞在雌性生物体外结合产生受精卵的受精方式.这种受精形式一般在水中完成.精子可利用在水中运动的能力,游向卵细胞并与其结合.凡在雌、雄亲体交配时,精子从雄体传递到雌体的生殖道,逐渐抵达受精地点(如子宫或输卵管),在那里精子和卵细胞相遇而融合的,称体内受精.此方式大多发生在高等动物如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某些软体动物、昆虫等.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A
【分析】青蛙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和幼体生活在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大属于变态发育.
8.【答案】B
【知识点】藻类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孢子进行生殖,体内有叶绿素,为低等植物;而冬枣、水稻和蜜桃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靠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高等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所以四种植物的共同点是体内有叶绿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较发达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种子是裸露;
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9.【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蛇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鲫鱼属于鱼类,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其鳃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不同.如:蚯蚓是环节动物,用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10.【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ABC一块骨骼肌附着在一块骨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11.【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生物分类的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在A、B、C、D中,等级最大的是纲,因此包含生物的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的是哺乳纲.故选:B.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12.【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C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13.【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骨骼肌具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不符合题意;
B、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不符合题意;
C、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行为不是遗传物质控制的,主要受环境影响,因此学习行为不能遗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4.【答案】D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故答案为:D
【分析】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此它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不同.由于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可见脑的发育程度也不同.此外猿无语言能力,没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而人有思维语言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A、青霉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的颜色,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A不符合题意;
B、青霉属于真菌,靠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营养菌丝,能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青霉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16.【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外科手术器械要灭菌,要杀灭一切生物,包括芽孢。而芽孢是最难杀灭的,因为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故而杀死了芽孢,细菌就都被杀死了。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低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性.芽孢又轻又小,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新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因此芽孢不是细菌用来生殖的结构而是一个休眠体.
17.【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鱼用鳃呼吸。鱼鳃包括鳃弓、鳃丝、鳃耙。其中鳃丝内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氧浓度高时容易与氧结合,血液呈现鲜红色;在氧浓度低的时候,容易与氧分离,血液呈现暗红色。由于鱼是用鳃呼吸,鳃丝在鱼死后,里面的血红蛋白就会和氧分离,使鳃丝出现暗红色。所以可根据鳃丝呈鲜红色还是暗红色判断是否新鲜。
故答案为:B
【分析】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18.【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
故选:A.
【分析】根据细菌的形态进行分析回答.
19.【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0.【答案】D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解析】【解答】放久的馒头会生出“黄毛”或“黑毛”,这是由霉菌引起的,菌落特征: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
21.【答案】(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蕨类植物
(2)B;节肢动物;E;被子植物
(3)A;爬行类
(4)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故图中C是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D是蕨类植物,E是被子植物。
(2)B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最适合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E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对种子有保护作用,有的果皮被动物吃,种子随之传播,有的果皮有刺或毛,利于传播,因此被子植物是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
(3)分析图形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由此可知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A爬行类进化来的。
(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故答案为:(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蕨类植物 (2)B节肢动物;E被子植物 (3)A爬行动物 (4)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2.【答案】(1)流线;阻力;翼;羽毛
(2)扇形;正羽
(3)中空
(4)胸部
(5)肺;辅助肺呼吸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信鸽属于鸟类,体形为流线型,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翼,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他部分都被覆着羽毛;
(2)信鸽的翅膀展开呈扇形,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正羽;
(3)观察信鸽的骨骼,长骨中空,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
(4)信鸽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5)信鸽气囊的一端与肺相通,这说明气囊具有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的作用。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3.【答案】(1)②④⑤;①⑥;③;DNA;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膜
(2)叶绿体;有机物
(3)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集中的区域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
(1)与植物细胞相比,二者都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质、④细胞膜和⑤细胞壁。该细菌特有的结构是①鞭毛和⑥荚膜。与植物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只有③DNA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④细胞膜。
(2)与玉米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直接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异养。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分析】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的结构.其中鞭毛起到运动的作用,荚膜起保护作用.荚膜有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4.【答案】(1)不能
(2)蛋白质;细胞
(3)细菌有细胞结构,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
(4)慎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有的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但不能治疗病毒性疾病。
(2)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最主要好处是不会感染人类的细胞。(3)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有细胞结构。
(4)抗生素能济世救人,也会害人。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我们要慎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分析】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 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 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