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含解析)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
一、单选题
1.(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错误的是
A.CaO(CaCO3)一高温煅烧
B.H2(水蒸气)一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C.NaOH(Na2CO3)一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NaCl(泥沙)一溶解于水,过滤、蒸发、结晶
2.(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蒸发结晶
3.(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B.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溶解,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
D.硫酸锌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4.(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
5.(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面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铁片和铜片—观察颜色
B.羊毛和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C.氯化铵和氯化钾一加入氢氧化钙研磨闻气味
D.氯化镁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6.(2020·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B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C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D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7.(2020·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A.Cu粉(Fe粉)------用磁铁吸引
B.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C.CO(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
D.MnO2(KCI)------将混合物溶解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8.(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能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9.(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pH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稀释浓硫酸 D.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二、推断题
10.(2021·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A、B、C、D、E、F、G、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的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红棕色粉末,C是一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E是一种黑色固体且和A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A、B、C、E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同类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E的化学式为_______。
(3)D和F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G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
11.(2020·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它们都含有一种元素,其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B的固体叫干冰,C是制取玻璃的主要原料,D中含有人体骨骼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将B通入水中,所得溶液的pH_______(填“>7”、“<7”或“=7”)。
(3)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2.(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装置。
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A B C
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D E F
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 G H
(1)制取气体时,首先要对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首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在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握试管,一会儿发现导管末端_____,松开双手后,导管末端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性质。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_____,被收集气体的密度_____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发现_____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4)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组装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③④①⑤
(5)写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13.(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豆制品是以大豆等豆类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以下为两种豆制品的主要制作流程: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上,另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且热量很低。因光,肥胖和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多吃些豆制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3)豆制品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无机盐和维生素。
(4)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_____操作的作用相同。
(5)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的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该选项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该选项正确;
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带入氯化钠,该选项不正确;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溶解于水,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该选项正确。
故选:C。
2.A
【详解】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之一,此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捂住试管,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此操作正确;
C、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操作正确;
D、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操作正确。
故选A。
3.C
【详解】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和氮气不反应,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不符合题意;
C、溶解,加入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锌和反应生成的铜,可得硫酸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此时电器正在通电可能引发危触电危险,此选项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可以隔离空气,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没有了可燃物,而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5.D
【详解】A、铁片是银白色,铜片是紫红色,颜色不同,观察颜色可以区分,A正确。
B、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燃烧没有烧焦羽毛味,灼烧闻气味可以鉴别,B正确。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和氢氧化钙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正确。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钡,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现象相同无法鉴别,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黄铜片的硬度比纯铜片大,能在纯铜片上划出痕迹,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选项正确;
B、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B选项错误;
C、检验简易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口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选项正确;
D、把石墨联在电路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Cu粉、Fe粉用磁铁吸引,其中铁粉会被磁铁吸引从铜粉中取出,故A选项正确;
B、将N2、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其中杂质O2会与灼热的铜丝网,生成氧化铜,去除了杂质O2,故B选项正确;
C、将CO与C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其中CO会与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CO2杂质,故C选项错误;
D、将MnO2、KCI溶于水,KCI可以溶解于水,MnO2不溶于水,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MnO2,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8.A
【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酸性溶液中的H+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9.D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0. Fe3O4 置换反应 Fe3+
【分析】由图可知,A、B、C、D、E、F、G、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红棕色粉末,可推出A为氧化铁,C是一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E是一种黑色固体且和A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可推出E为四氧化三铁,A、B、C、E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同类物质,A能与B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和D,可推出B为一氧化碳,D为铁,D能与F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H,可推出F为酸,如稀盐酸,H为氯化亚铁,A能与F反应生成G,可推出G为氯化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A+B→C+D 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E为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3)D和F反应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G溶液是氯化铁溶液,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铁离子,即Fe3+。
11. C CaCO3 <7 CO2+2NaOH=Na2CO3+H2O
【分析】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的固体叫干冰,所以B为二氧化碳;C是制取玻璃的主要原料,C为碳酸钠;D中含有人体骨骼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D中含有钙,并且C可以生成D,D为碳酸钙;其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则A为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的固体叫干冰,所以B为二氧化碳;C是制取玻璃的主要原料,C为碳酸钠;D中含有人体骨骼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D中含有钙,并且C可以生成D,D为碳酸钙;其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则A为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则A、D的化学式为C、CaCO3;
故填:C:CaCO3
(2)B为二氧化碳,将B通入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得溶液的pH<7;
故填:<7
(3)B为二氧化碳,C为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填:CO2+2NaOH=Na2CO3+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 有气泡冒出 向下排空气法 小于 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B G E c
【详解】(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
(2)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被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向下排空气法;小于;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G;E;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操作步骤是:②组装仪器;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③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⑤收集气体;故答案为c;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操作步骤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3. 化学 元素 蛋白质 过滤 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
【详解】(1)在豆豉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2)豆制品中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元素;
(3)由题干信息可知,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4)过滤可以将不溶性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滤浆的过程就是利用一种特殊工具把磨浆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分离出去,其操作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的作用相同;
(5)豆制品中不含胆固醇,所含豆固醇与不饱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祛脂作用,所以建议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8化学实验(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