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县新长征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江西省于都县新长征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新长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75分钟完卷)
第I卷(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C1.夏商周三代,中原文明因其居中的地理位置,能够不断地汇聚、融合不同的族群和文化,不断迸发创造力,既能广泛吸收用边长处,又向四周辐射影响,这反映出中原文明(  )
A.是整合中华文明的主导力量 B.属于更高的文明形态
C.具有包容与开放的双重特征 D.奠定华夏文明的根基
D2.使用数字切词技术,得出《论语》中按使用次数多少排列的前9个有效关键词如下图1。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论语》(  )
A.以“天理”为核心思想 B.以自然法则为基础构建纲常伦理
C.强调对心性义理的探究 D.是讲人对道德之理解的一部著作
A3. 《史记》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各少数民族多以藩臣的身份参与各个时期的政治事务,并起到拱卫中央大一统政权的作用。从编撰体例上看,这些“四夷传”与其它列传不存在主次之分。这说明,司马迁(  )
A.重视宣扬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思想 B.具备强烈的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C.重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D.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方法
D4.先秦时期端午主要是通过沐浴等辟除毒气、邪气。而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端午节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恐怖的气氛有所减弱。“踏百草”、“竞渡”、“教鸲鹆作人语”等习俗已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这一变化反映了魏晋南北朝(  )
A.社会稳定和经济富足
B.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C.门阀士族制度盛行阻碍社会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D.苦难深重的人们通过节日的欢娱求得心理慰藉
D5.皇权虽然推动了佛教在南朝时期走向鼎盛期,然而皇权的强大使得佛教丧失了士大夫佛教时期的那种相对独立性,佛教在南朝时期越来越处于皇权的从属地位。这反映了
(  )
A.魏晋时期三教相互借鉴和融合 B.佛教传播主导南朝政治的走向
C.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本土化趋势 D.皇权专制对佛教影响的两面性
A6.开元十七年(729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说明唐朝( )
A.民族政策的开明 B.注重于选贤任能
C.西藏治理的强化 D.中央集权的加强
C7.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唐太宗赞叹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租庸调制
c8. 古埃及人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冀,相信人死后可以重生;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与悲观色彩,不相信灵魂不朽,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非永生。人生观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形态存在着差异 B. 各民族存在性格差异
C. 遭受的生存压力不同 D. 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
A9. 公元前5世纪以来,在亚非欧三大洲先后出现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据如表可知( )
三大帝国统治概况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统治概况 1.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 1.政治制度: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推广希腊文化 1.政治制度: (中央)元首制 (地方)行省制 2.措施:基督教定为国教
A. 治国方略存在借鉴与创新 B. 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 使基督教文化成为了主流 D. 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10.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希腊人原来没有文字,是腓尼基人把文字带给他们的。这说明腓尼基文字(  )
A.属于象形文字
B.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
C.是海外殖民的产物
D.发展了楔形文字
C11.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居住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b12. 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庄园法庭不仅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杀人故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这说明(  )
A. 封君封臣制度受到严重冲击 B. 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色彩
C. 政府和非政府共同治理基层 D. 普通民众致治参与度得到提升
b13.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阿克苏姆王国位于如图(  )
A. A B. B C. C D. D
D14.“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C15.针对印第安人利用土地的不同方式,詹姆斯·门罗曾断言:“狩猎或野蛮状态要求以很大的地域来加以维持,超出了文明生活的进步和正当要求所能允许的限度,故必须服从于文明生活。”门罗的意图是(  )
A.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B.将印第安人赶出美国
C.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
D.为印第安人建立保留地
C16.“澳大利亚土著人,他们既无力抵抗白人的侵扰,又不能整合进白人社会。在他们尚未反抗之前就已经开始消亡,或者逃往荒漠之中,在沙漠之中他们的数量逐渐萎缩。”据此判断(  )
A.土著人影响了澳大利亚的历史进程
B.殖民侵略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C.澳大利亚土著人口锐减
D.掠夺资源是殖民者的主要目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17题16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0分,共52分)
17. 古代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4分)
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文明。(6分)
18.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洲印第安人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培育了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最著名的是玉米、马铃薯、大豆(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南瓜、西红柿和巧克力。今天,美国50%的农产品都源于原先由印第安人培育
的的植物。由于美国是向世界市场提供食品的主要出口商,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美洲印第
安先驱者,今日世界的总人口实际上会低一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指出除玛雅文明外古代美洲还有哪两个代表性的文明 (5分)
根据材料二,说明印第安人对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4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美洲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想一想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 (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玛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玛雅文明黄金时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纪戛然而止,从此被丛林吞噬;二是出现在尤卡坦半岛的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在16世纪被毁灭,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蛮摧残,导致古代玛雅知识失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
在以上三种“失落”中,你认为哪一种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 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你的依据。(12)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
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
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大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和权贵无不以提倡海
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
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都靠海外事业的
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而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分别是什么。(2分)
新长征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半月考试卷答案
1.C【解析】A项中的中原文明“主导”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没有说明各种文明的发展水平,不选B;材料没有阐释中原文明在整个华夏文明中的地位,故不选D;中原文明融合其他文化,具有包容性,又向四周辐射影响,具有开放性,故选C。
2.D【解析】A项是宋明理学的特点;B项中自然法则及其与伦理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是心学的特点;“人”次数最多,“知”、“仁”、“君子”、“道”、“礼”等都是儒学中的道德认知,故选D。
3.A【解析】C项中的“史料”和D项中的“开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司马迁承认少数民族“拱卫中央大一统政权的作用”,把“四夷传”和其它列传置于同等地位,故不选B项,选A项。
4.D【解析】A项“社会稳定”与史实不符;B项“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与材料无关;C项“门阀士族”材料并未涉及;与佛教、道教在此时广泛传播的原因相似,魏晋社会动荡,百姓困苦,通过“踏百草”、“竞渡”、“教鸲鹆作人语”等娱乐活动寻求慰藉,故选D。
5D.【解析】这则材料主要表达了皇权对佛教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皇权推动了佛教在南朝时期走向鼎盛,皇权专制对佛教发展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皇权的强大使佛教丧失独立性且处于从属地位,它的独立性发展和社会地位受到削弱和制约,皇权专制对佛教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推动又有制约,故选择D项;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金城公主入赞、“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体现唐朝包容开明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故不选;直到元朝,西藏才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故C、D项不正确。
7.C【解析】“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唐太宗通过科举制将天下英雄收归囊中,故选C项;而A、B、D项与题意无关。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两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两地人民在人生观上有较大差异,C项正确;两地人民人生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存环境的不同,而非经济形态、性格差异和改造自然能力不同带来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帝国的统治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有借鉴和创新,A项正确;“阻碍”表述错误,排除B项;“主流”表述错误,排除C项;“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腓尼基文字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有利于希腊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故选B项。
11.C 题干材料的主旨是民族大迁徙与罗马因素结合起来使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故C项正确;“西欧保留了农奴制”并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
12【答案】B
【分析】材料强调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可知庄园是基层单位,具有一定自治色彩,B项正确;封臣庄园内部处理事务,不会冲击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的作用,排除C项;这是封建庄园内部事务的处理,与个人参与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埃塞俄比亚位于东北非,所以阿克苏姆王国应在此,B项正确;A是东非、C是南非、D是西北非,与埃塞俄比亚所在地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
14.D 根据题干材料“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人口荒芜”,可知在奴隶贸易中,殖民者以廉价的工业品换取非洲的奴隶,然后将奴隶贩卖到美洲,奴隶贸易造成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故D项正确。
15.C 印第安人利用土地的方式与白人有着明显不同,他们或从事粗放农业,或狩猎采集。这种生存方式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需要十分广袤的地域。针对这个情况,门罗提出“必须服从于文明生活”,其意图在于控制印第安人的活动范围,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故选C项。
16.C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这种情况使土著居民的数量锐减,故C项正确。
17【答案】
(1)和平交往;军事征服等 (4分)
(2)亚历山大东征;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6分)
(3)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任答3点,6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8答案 (1)成就:发明表意文字;研究天体的运动;积累了非常广泛的天文学知识。
代表性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5分)
(2)培育了后来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4分)
(3)地位:美洲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分)
特征:多样性与统一性。(或答: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具有多元性,文明是在交流中发展的)(2分)
19答案: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
正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玛雅地区,玛雅文化受到野蛮摧残,同时,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源于欧洲的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疟疾和黄热病造成了玛雅人口数量的减少,使玛雅古文明毁灭殆尽,美洲的族群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之,对玛雅文明的破坏因素中,西班牙殖民者是主要因素。(12分)
20答案 (1)变化:新航路开辟前,海外贸易是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 (4分)
原因:文艺复兴使欧洲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
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4分)
(2)宗教目标:传播天主教。现实目标:追求黄金等贵金属。 (2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