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 同步练习-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 科粤版(2012)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空气 C.双氧水 D.高锰酸钾
2.下列物质的微观构成表述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可能是有多种分子构成 B.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
C.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 D.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
3.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C.氯化钠的形成
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4.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蔗糖放入水中消失了——蔗糖分子分解了
5.自然界中的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氨气 B.氧气 C.石墨 D.硫酸铜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C60 C.金刚石 D.铁
7.金属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是与浓硫酸在加热时可以发生如下反应:,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种
A.1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8.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CuO、SO2、P2O5 B.O2、CO2、H2O
C.Na2O、H2O、KClO3 D.SO2、KOH、CH4O
二、填空题
9.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0,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kg。
10.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再回答问题:
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属于阴离子的是 ,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11.“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入图中相应的空格内.① 、② 、③ 。
(2)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三、实验题
12.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实验I:向盛有少量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Ⅱ(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微观度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四、简答题
13.如图是汽车尾气有害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
(1)该反应共涉及几种分子
(2)请解释该化学反应的实质。
14.计算下列问题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约是1.67×10-27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kg。计算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4和27,比较相同质量的镁、铝两种金属,哪一种所含的原子个数最多?
五、科学探究题
1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和图:
放射源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倍;
金箔厚度(等于),重叠了层左右的原子;
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有的甚至几乎达到,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金箔包含了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原子是实心的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
在图中线条中,不可能是粒子(带正电)的运动轨迹的是 .
. . . ..
六、综合应用题
16.推理是研究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Ⅰ.学习化学需要及时归纳总结,如图是常用的关系归纳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丙是 (填化学符号),空气中丁的体积分数为 。
(2)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 ,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 和 (填微粒符号)
Ⅱ.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查阅资料】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3)操作1的变化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4)如果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容器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 (填“熄灭”或“燃烧更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态物质的颜色逐渐变为 色。
(5)除分离液态空气外,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 (填“大”或“小”)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双氧水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混合物可能是有多种分子构成,如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二氧化碳状态变化,分子间距变小,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通电时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一个氧气分子需要两个氧原子,所以微观电解示意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分别变为离子,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27℃的速度小于127℃的速度,不符合题意。故选B。
4.D
【详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B、液氧是液态氧气,液氧和氧气均是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
C、镁原子和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蔗糖放入水中消失了,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蔗糖分子没有分解,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氨气由氨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石墨由碳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碳六十由碳六十分子构成,一个碳六十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故选B。
7.C
【详解】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3种。
故选C。
8.B
【详解】A、氧化铜由铜离子和氧离子构成,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五氧化二磷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C、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酸钾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氢氧化钾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甲醇由甲醇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1.328×10-25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关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要搞清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原子质量的1/12=1.933×10-26 kg/12≈1.66×10-27 kg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则该原子的质量为:1.66×10-27 kg×80=1.328×10-25 kg。
10. ②③ ⑤ ③ ①②④⑥⑦⑧ ③④⑤⑧
【详解】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②③的质子数都是9,属于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阳离子,图中⑤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阴离子,图中③是阴离子。图中①②④⑥⑦⑧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图③④⑤⑧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
11. 分子 原子 离子 氯化钠/NaCl 10 Na+
【详解】(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①是分子,② 是原子,③是离子;
(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可能是原子,也可能是离子。若是原子,那么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a=10;若该粒子是阳离子,那么失去电子后形成该结构,故a可能是11或12或13;若是阴离子,那么得到电子形成该结构,那么a可能是7或8或9 。现a=11,那么是钠离子,表示为Na+。
12. 溶液变红色 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向盛有少量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浓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2)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B中溶液变红色。
【点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3.(1)4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破裂,然后原子再重组
【解析】(1)
由图可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氮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即该反应共涉及4种分子,故填4。
(2)
由图可知,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分子与一氧化氮分子先分成碳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氮原子两两自相结合构成氮分子,同时,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结合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即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破裂,然后原子再重组,故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破裂,然后原子再重组。
14.(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量=
(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更小,说明镁原子的真实质量更小,所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镁原子的个数更多。
【详解】(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量=。
(2)相对原子质量虽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但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更小,说明镁原子的真实质量更小,所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镁原子的个数更多。
15. 原子核 B A
【详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1)很小的结构是指原子核很小,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的运动轨迹的是a。
16.(1) O2 0.94%
(2) 分子 Na+ Cl-
(3)物理变化
(4) 熄灭 淡蓝
(5)大
【详解】(1) 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的气体是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氮气,丙是氧气,丁是稀有气体。丙的化学式为O2,丁是稀有气体,空气中丁的体积分数为0.94%。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分子,丙是原子,丁是离子,物质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符号为Na+、Cl-。
(3)操作1是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4)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是淡蓝色,所以一段时间后,剩余液态物质的颜色逐渐变为淡蓝色。
(5)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大。
()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