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考古学家发现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骨骼化石,从化石可以看出她的下肢骨比上肢骨更粗壮,由此可以推测这样的身体结构变化有利于( )
A. 使用简单工具 B. 直立行走 C. 制造工具 D. 适应树栖生活
2.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受精卵 B. 种子 C. 胚泡 D. 精子
3. 青春是人生之花。下列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B. 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C. 青春期人体身高达到一生中最高
D. 青春期男生出现遗精,女生出现月经
4. 在我国南方,大米饭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它含有较高的主要能源物质,因此可知这一物质于六大营养物质中的( )
A. 糖类 B. 脂肪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5. 如下表中列出A、B、C、D、E五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通过分析下列选项描述正确的是( )
食物 糖类(克) 脂肪(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A 0.4 90 6 4 7 40
B 48.2 7 38 40 12 0
C 8.8 9.5 65 7 10 14
D 52 0.1 2.5 0 1 0
E 18 2 6 3 220 0
A. 在这五种食物中食物B含主要能源物质最多
B. 为预防夜盲症,最好多吃C食物
C. 儿童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食不可能患佝偻病
D. 食物E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
6. 如图是人体消化道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能够分泌胆汁并储存在胆囊中
B. 蛋白质初始消化部位是在⑤
C. 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D. ①分泌的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7. 据2022年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报告:青少年健康数据中显示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全国肥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青春期贫血率达38%。此报告反映了我国大多数青少年在饮食方面不符合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影响了健康。下列关于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做法或说法正确的( )
A. 小明早上起床喜欢懒床,怕上课迟到经常不吃早餐,认为到中午多吃一些就行
B. 绿色食品是指在我国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C. 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3餐的能量所占比例应当相等
D. 小刚奶奶买的土豆放了一段时间发芽了,舍不得扔,奶奶说把芽削掉还能吃
8.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节发病为多见,人群普遍易感染。下列关于呼吸道功能与甲流描述正确的是( )
A. 正确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阻挡不了空气中的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B. 只要保持呼吸道功能正常,人体就可以完全避免甲型流感病毒侵入了
C. 鼻腔中、气管内分泌的黏液对阻止甲型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内没有作用
D. 预防甲流我们要讲究卫生,勤消毒,常通风,增强体质,锻炼身体
9. 如图为人体呼吸运动实验装置模拟人体呼吸状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模拟的是人呼气状态
B. 胸腔容积减小
C. 此时肺内气体压力减小
D. 肋骨间肌肉舒张
10. 如图是人的血液经过离心机离心后观察到的明显分层现象。有运输氧功能的红细胞主要集中在(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①②③层均匀分布
11. 如果身体有了炎症,那么血液中的成份可能高于正常值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2. 流感爆发时期,因学校人群密集,不少同学受到感染,较为严重的同学不得不输液治疗。在生给患者输液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腕动脉
13. 世界心脏联盟于2011年9月29日设立了世界心脏日,以后每年9月29日为世界心脏日。其目的是提醒大家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要提起重视。下列关于心脏描述正确的是( )
A. 心室与心室之间,心房与心房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 心脏是输血的泵,其心脏壁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C. 心脏四个腔彼此相通
D. 心房连接静脉,心室连接动脉
14. 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 )
A. 左心室 B. 右心室 C. 左心房 D. 右心房
15. 湖南郴州何志龙带动了妻子、哥哥、姐姐等20多人参与献血,一家族人献血总量约45万毫升相当于112个成年人血液总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输血时必须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B. AB型血的人可以大量输入A型、B型、O型血
C. 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身体可以在短时间补充所丧失的血液成分
D. 严重贫血的患者可以选择性地输入红细胞
16. 下列结构中,不组成肾单位结构的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静脉 D. 肾小管
17. 人体内尿液排出途径正确的是( )
①肾脏
②输尿管
③膀胱
④尿道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18. 2023年3月为贵州省第六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下列关于近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定期检查视力,对预防近视没有帮助
B. 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加
C. 近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小
D. 近视眼眼球前后径过短,晶状体曲度过大
19. 2023年,经历三年的新冠疫情过去了。春节期间,晓丽终于能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过上一个团圆年,爸爸特意买了很多漂亮的烟花,庆祝这次久违的团聚。晓丽一家人在观看燃放烟花爆竹时,为保护耳做法正确的是( )
A. 晓丽没有做任何保护动作,看得目不转睛
B. 妈妈闭上嘴巴,躲在爸爸身后观看
C. 哥哥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不断的发出惊讶声
D. 爸爸捂住耳朵,闭上嘴巴在一旁静静地观看
20.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 )
A. 脑神经和脊神经 B. 大脑、小脑、脑干
C. 脑和脊髓 D.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1. 下列描述中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是( )
A. 谈梅止渴
B. 看见篮球砸向自己迅速躲避
C. 课间闻到食堂飘来的香味垂涎
D. 同学们听到体育老师吹响集合哨声,大家纷纷跑来集合
22. 2023年3月27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村BA”篮球赛总决赛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打响,上万座位座无虚席。观众看到每一个进球时,都会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此时人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分泌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
A. 胸腺激素 B. 胰岛素 C. 生长激素 D. 肾上腺素
23. 下列内分泌腺和所分泌的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 垂体生长激素 B. 胰岛 肾上腺素
C. 胸腺雌性激素 D. 甲状腺雄性激素
24. 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提到:“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是( )
A. 玲玲特别喜欢花卉,她想让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帮她带一些花卉种子回国
B. 刘某砍伐自家森林的杉木约20亩
C. 64岁的孙国友为宁夏荒漠种下了万亩林场
D. 废气没有处理就直接排到空气中,这样可以节省开支
25. 为“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在3个培养皿中分别均匀的摆上30粒饱满无损的黄豆种子,每天定时用注射器取适量且等量的清水、pH=3的酸雨、pH=5的酸雨,分别滴在A、B、C三个培养皿中的种子上,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萌发的种子数 种子发芽率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A组(清水) 0 2 6 20 26 28 28 93%
B组酸雨(pH=3) 0 1 2 5 6 6 6 20%
C组酸雨(pH=5) 0 0 2 3 4 4 4 13%
A. A组、B组、C组可以分别是不同植物的种子
B. 该实验变量为种子萌发率
C.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酸雨可以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D. A组为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26. 如图为人的生殖过程简图,图中A和C代表人体结构名称,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在“[]”内填代号,横线上填文字)
(1)新生命的起点是从[ ______ ] ______ 开始。
(2)子宫是 ______ 的场所。
(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场所是[ ______ ] ______ 。
(4)胎儿与母体通过 ______ 与 ______ 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获得营养。
(5)女性卵巢除产生卵细胞之外,还能分泌 ______ 。
(6)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 ______ 周时,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 ______ ] ______ 产出这个过程叫做 ______ 。
27. 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有一处错误: ______ ,改正: ______ 。
(2)如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甲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 ;乙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 。
(3)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 ______ 试管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 ______ 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表明,馒头变甜除了与舌的搅拌有关,还与 ______ 有关。
(5)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它在人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______ ,最终被消化的部位是 ______ 。
(6)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①在消化道中小肠的长度较 ______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突起叫 ______ ,该结构由 ______ 层上皮细胞构成。
28.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内填代号,横线上填文字)
(1)1、2、3、4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其中1是 ______ ,4是 ______ 。
(2)在1与2之间,3与4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______ 。
(3)A、B是气体,A代表 ______ ,B代表 ______ 。C代表 ______ 。
(4)丽丽因患甲流,医生给她开了抗炎、达菲两种药物进行输液治疗,这些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 ] ______ 。
(5)经过肺循环血液就由含 ______ (填A或B)少,颜色 ______ 的 ______ 血,变为 ______ 血。
(6)人体中的C通过 ______ 作用产生的B,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肺泡排出到空气中。
29. 如图为尿液形成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包括 ______ 、输尿管、 ______ 、尿道。
(2)某人是肾脏疾病患者,通过尿检显示有蛋白尿,可能是肾脏中的 ______ 发生了病变。
(3)[A] ______ 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B] ______ 、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 ______ 作用吸收。这些被吸收的物质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4)下列不属于排尿的意义的是: ______ 。
①排除废物
②减轻体重
③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④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5)晓峰通过实验探究不运动和运动两种状态下每天尿液排出的情况。在相同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他隔一天运动一次,每次运动时间和项目都相同,收集自己每天排出的尿液,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第一天休息 第二天运动 第三天休息 第四天运动 第五天休息 第六天运动
尿液量(mL) 1800 500 1600 720 1750 680
①为什么晓峰运动那天会比休息那天尿液量大量减少? ______ 。
②运动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能 ______ (填“减轻”或“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我们应当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排泄途径除了排尿,还有 ______ 、 ______ 等方式。
30.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众生的地球”。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请你写出两条预防酸雨形成的措施:1 ______ ;2 ______ 。
(2)以下生活用品中,不是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的是 ______ 。
A.节能荧光灯
B.一次性筷子
C.可充电电池
D.易降解包装袋
(3)由于 ______ 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请你写出生活中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______ 。(写一条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在人的进化过程中,进化成直立行走之后,手足才进行分工,才能使用简单工具。A错误。
B、下肢骨比上肢骨更粗壮,这属于有利于直立行走的进化。B正确。
C、制造工具除了手足分工外,还要有脑容量的变化,而露西的脑容量只有400毫升,而现代成年人的脑容量1400毫升。C错误。
D、下肢比上肢粗壮说明露西不适应树栖生活。D错误。
故选:B。
人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①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②下肢骨粗壮;③足底有足弓;④骨盆愈合程度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露西”的骨骼化石特征,进而总结出“露西”时代的古人类的特点。
2.【答案】D
【解析】解: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属于生殖细胞,不符合题意;
B、种子属于器官,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不符合题意;
D、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分泌雄性激素,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符合题意。
故选:D。
1.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2.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3.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
掌握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正确。
B、进入青春期后,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正确。
C、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但不是身高达到一生中最高,错误。
D、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生理现象,正确。
故选:C。
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时期。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掌握青春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大米中含有丰富的糖类。所以大米饭含有较高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故选:A。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淀粉是大米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
5.【答案】D
【解析】解:A、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可知,含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最多的是D,A错误。
B、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食物B中含维生素A最多,多吃可防治夜盲症,B错误。
C、食物D中没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的人易患夜盲症和佝偻病,C错误。
D、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食物E中含维生素C最多,多吃可防治坏血病,D正确。
故选:D。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食物A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食物B中含有较多的糖类;食物C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食物D中含有较多的糖类;是E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对表中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③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储存在胆囊中。A正确。
B、蛋白质初始消化部位是在④胃。B错误。
C、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
D、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所以①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D正确。
故选:B。
(1)图中的①唾液腺、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大肠、⑦小肠。
(2)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7.【答案】B
【解析】解:A、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A错误。
B、绿色食品是指在我国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分为A级和AA级。B正确。
C、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3餐的能量所占比例应该是3:4:3。C错误。
D、发芽的土豆含有毒素,不能食用。D错误。
故选:B。
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我们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食物尽量多样化,粗细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牛奶、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饪油用量,膳食要清淡少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
8.【答案】D
【解析】解:A、正常佩戴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因此,佩戴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流传播,A错误。
B、保持呼吸道功能正常不能完全避免甲流,因为呼吸道的清洁功能是有限的,B错误。
C、鼻腔和气管内的黏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毒进入人体,黏液中的黏稠度、黏膜上皮细胞的清除作用以及免疫功能都有助于防止病毒侵入,C错误。
D、要预防甲流,我们需要注意卫生,勤消毒,常通风,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降低感染甲流的风险,D正确。
故选:D。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器官,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以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理解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根据分析,由题干中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模拟图可知,此时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肌的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了呼气的过程,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此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胸廓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此时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以及正确的识图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功能。
故选:C。
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的①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的作用;中间的②有一层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的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
关键知道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会分为三层,即: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11.【答案】B
【解析】解:A、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主要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A错误。
B、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若血液中的某种成分的数量高于正常值,说明人体内患有急性炎症,B正确。
C、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C错误。
D、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错误。
故选:B。
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白细胞的功能。
12.【答案】C
【解析】解: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血压小,出血较易止住。因此医生在为严重感冒的同学输液时,在其手臂扎针的血管类型是静脉。
故选:C。
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比较:
比较项目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概念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结构 管壁 较厚 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 较薄
弹性 大 小 较小
管腔 较小 最小 较大
分布 一般分布较深,也有些分布较浅,颈部和腕部内侧摸到搏动的血管是分布较浅的动脉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 有些分布较深,有些分布较浅,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
血流速度 快 最慢 较慢
血流方向 离开心脏,由主干流向分支 由小动脉流向小静脉 由分支流向主干,回到心脏
解题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种类、分布位置与各自功能特点。
13.【答案】D
【解析】解:AC、心脏有4个空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心室与动脉之间,心房与心室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错误;
B、心脏是输血的泵,能够收缩和舒张,其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错误;
C、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因此,心房连接静脉,心室连接动脉,正确。
故选:D。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
掌握心脏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人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其中左心房接收肺静脉注入的血液,右心房接收上下腔静脉注入的血液;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流向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路径较长;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肺动脉,流经肺,路径较短;因此,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体循环和肺循环一周的时间相等,体循环的速度快,左心室收缩产生的力量就要大。
15.【答案】B
【解析】解:A、输血时必须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才能保证安全输血。A正确。
B、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B错误。
C、医学研究表明,如果一次性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期通过自身的调节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正确。
D、贫血是由于需要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所以严重贫血的患者可以选择性地输入红细胞。D正确。
故选:B。
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输血与型血和无偿献血的原则与意义。
16.【答案】C
【解析】解: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肾小球和肾小球外面包裹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图示如下:
故选:C。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图示如下:
因此可以说: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据此解答.
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所以,人体内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故选:C。
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A、定期检查视力,可有对视力减退做到早期发现早期矫治,利于预防近视,A错误。
B、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眼睛中的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睫状肌发生持续痉挛,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正常状态,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加,B正确。
C、远视眼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C错误。
D、近视眼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D错误。
故选:B。
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关键是理解近、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措施。
19.【答案】D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故为保护耳做法正确的是爸爸。
故选:D。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目的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20.【答案】D
【解析】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故选:D。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是基础性的题目,注意掌握。
21.【答案】A
【解析】解:A、人类所特有的反射跟抽像的语言文字有关。谈梅止渴能过谈论梅的形状、味道等引起人分泌唾液,是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跟语言文字有关,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符合题意;
BC、看见篮球砸向自己迅速躲避,课间闻到食堂飘来的香味垂涎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D、同学们听到体育老师吹响集合哨声,大家纷纷跑来集合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与语言文字无关,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掌握人类特有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D
【解析】解:当人经历某些刺激,如兴奋体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此时,分泌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故选:D。
1.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急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分泌出这种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使糖、脂肪分解速度加快,提高血糖浓度。
2.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3.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掌握肾上腺素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A
【解析】解:A、垂体能够分泌生长激素。A正确。
B、胰岛分泌胰岛素。B错误。
C、胸腺分泌胸腺激素。C错误。
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选:A。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垂体、胸腺、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4.【答案】C
【解析】解:A、玲玲特别喜欢花卉,她想让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帮她带一些花卉种子回国,这样做有可能会因为外来生物入侵而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刘某砍伐自家森林的杉木约20亩,砍伐森林会破坏生态环境。B不符合题意。
C、64岁的孙国友为宁夏荒漠种下了万亩林场,植树造林功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废气没有处理就直接排到空气中,这样可以节省开支,会污染大气,破坏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5.【答案】D
【解析】解:A、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酸雨浓度”(或pH),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A组、B组、C组应该使用同种植物的种子,A错误;
B、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各组除了“酸雨浓度”(或pH)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B错误;
C、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酸雨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但不能得出“酸雨可以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这个结论,C错误;
D、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实验变量。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见,加入清水的A组为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D正确。
故选:D。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6.【答案】B 受精卵 胚胎发育 A 输卵管 胎盘 脐带 雌性激素 38 C 阴道 分娩
【解析】解:(1)(3)精子与卵细胞在A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的分裂、分化,逐渐形成胚胎,胚胎在人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因此,新生命的起点是从B受精卵开始。
(2)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获得营养。
(5)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6)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时,266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C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故答案为:(1)B受精卵;
(2)胚胎发育;
(3)A输卵管;
(4)胎盘;脐带;
(5)雌性激素;
(6)38;C阴道;分娩。
1.图中A输卵管、B受精卵、C阴道。
2.胚胎的生殖发育过程如图:
掌握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及各生殖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冷水浴 37℃的温水 变蓝 不变蓝 乙 唾液淀粉酶 唾液的分泌 口腔 小肠 长 小肠绒毛 一
【解析】解(1)上述实验中有一处错误:冷水浴,应改正:37℃的温水,37℃是人体酶的最佳催化温度。
(2)如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甲试管中的现象是变蓝,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乙试管中的现象是不变蓝,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遇碘液不变蓝。
(3)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乙试管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表明,馒头变甜除了与舌的搅拌有关,还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5)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
(6)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①在消化道中小肠的长度较长,长约5—6米;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突起叫小肠绒毛,该结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扩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故答案为:(1)冷水浴;37℃的温水;
(2)变蓝;不变蓝;
(3)乙;唾液淀粉酶;
(4)唾液的分泌;
(5)口腔;小肠;
(6)长;小肠绒毛;一。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淀粉遇碘液变蓝。唾液淀粉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掌握淀粉的消化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及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28.【答案】右心房 左心室 房室瓣 氧气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1 右心房 B 暗红 静脉 动脉 呼吸
【解析】解:(1)观图可知: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
(2)1右心房与2右心室之间,3左心房和4左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它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3)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据图可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C代表组织细胞。
(4)丽丽因患甲流,医生给她开了抗炎、达菲两种药物进行输液治疗,这些药物由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
(5)据血液循环途径图可知:经过肺循环血液就由含B二氧化碳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6)人体中的C组织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B二氧化碳和水,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肺泡排出到空气中。
故答案为:(1)右心房;左心室;
(2)房室瓣;
(3)氧气;二氧化碳;组织细胞;
(4)1右心房;
(5)B;暗红;静脉;动脉;
(6)呼吸。
图中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A氧气、B二氧化碳、C组织细胞。
掌握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肾脏 膀胱 肾小球 原尿 葡萄糖 重吸收 ② 运动时出汗比较多,一些水、无机盐、尿素等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了 减轻 呼气 排汗
【解析】解:(1)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某人是肾脏疾病患者,通过尿检显示有蛋白尿,可能是肾脏中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3)A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B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吸收。这些被吸收的物质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4)排尿的意义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下列不属于排尿的意义的是:②减轻体重。
故选:②。
(5)①运动那天会比休息那天尿液量大量减少的原因是:运动时出汗比较多,一些水、无机盐、尿素等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了。
②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所以运动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能减轻肾脏的负担,所以我们应当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人体的排泄途径有三条:大多数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气的形式排出。所以排泄途径除了排尿,还有呼气、排汗等方式。
故答案为:(1)肾脏;膀胱
(2)肾小球
(3)原尿;葡萄糖;重吸收
(4)②
(5)运动时出汗比较多,一些水、无机盐、尿素等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了;减轻;呼气;排汗
图中的A原尿、B葡萄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液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30.【答案】对煤、石油进行脱硫处理 用清洁能源替代 B 二氧化碳 节约用电,少开汽车(或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等)
【解析】解:(1)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应该对煤、石油进行脱硫处理;用清洁能源替代;尾气吸收处理等。
(2)A、使用节能荧光灯,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浪费大量的木材,造成森林的大量减小,不利于环境保护,B符合题意。
C、可充电电池,可以反复使用,能节约能源,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用易降解的包装袋,可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对煤、石油进行脱硫处理;用清洁能源替代
(2)B
(3)二氧化碳;节约用电,少开汽车(或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等)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掌握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环境的保护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