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如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D. 准备实现全国的解放
3. 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如图中属于“一五”计划主要成就的是(  )
A. 港珠澳大桥
B. 青藏铁路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天问一号
4. 如图是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  )
A. 三大改造如火如荼 B. 大跃进运动结束 C. 拨乱反正的结 D. 国家出现重大转折
5.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要点当时被《深圳特区报》以8篇社论的形式集中报道,即《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多干实事》《两只手都要硬》《共产党能消灭腐败》《稳定是个大前提》和《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从这些社论看出,邓小平“南方谈话”(  )
A. 确立了邓小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202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远低于入世承诺的10%。由此看到,中国加入世贸,实现了(  )
A. 全方位格局的正式形成 B. 进一步的解放思想
C. 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 D. 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7.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材料体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战略布局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大规模突发性事件集中统一调度资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物力财力支撑。这充分显示了()
A. 思想引领的重要性 B. 科技创新的先进性 C. 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D. 独立自主的强大性
9. “左图右史”是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当某班同学使用如图时,他们要借助此图来理解的历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 每年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C. 实现祖国统一 D.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1.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 可持续发展战略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放宽政策 D. 搞活经济政策
12. 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阂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

A. 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 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 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 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13.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如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风快递”的矫健身姿,负责投递的“快递员”是(  )
A. 陆军 B. 海军 C. 空军 D. 火箭军
14.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 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 100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 们”的突出表现是(  )
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5. 2020年5月8号下午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回顾历史,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 神州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6. 某校历史社团在布置“喜迎二十大,礼赞新中国”展览时,将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人物的照片放在了一个展台上。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
A. 科学技术的成就 B. 文化事业的发展 C. 生态环境的改善 D. 社会生活的变迁
17. 以下毛泽东的题词中,为文艺工作者的题词是(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向雷锋同志学习 D. 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18. 习近平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开创了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先例的是(  )
A. 杨振宁 B. 莫言 C. 杨利伟 D. 钱学森
19. 对如表反映出的信息,概括最准确的是(  )
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
时间 昆明一北京 昆明一上海 昆明一丽江
2010年 33小时22分钟 34小时8分钟 8小时88分钟
2022年 10小时46分钟 11小时15分钟 3小时2分钟
A. 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 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 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 D. 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20.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新的征程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③④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1. 阅读下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一张图片,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材料二:2021年2月25日,这是永远被铭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从受援国到援助国,从贫困到全面小康,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获得全球认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海外网《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及世界意义。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内容。
材料二:
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习总书记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新思路。请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人物的观点:“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图二的事例来证明图一人物的观点。图二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完成图中①和②位置缺失的部分。该材料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阐述科技创新与国防建设的相互关系。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请回答:
(1) 仿照材料一中①②所提供的示例,将③处内容填写完整。
(2) 据材料二概括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并列举两项外交成果。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要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5.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 图一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2) 结合图二数据,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时间 1950年 1995年 2000年 2008年
元旦 1 1 1 1
春节 1 3 3 3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六 0 1 1 1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0 0 0 1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2.【答案】B
【解析】“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可知第二个方案的军费开支大幅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因此到了12月,军费开支预算超过了经济及民生建设等支出,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此时,全国解放战争已进入尾声,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C符合题意。港珠澳大桥是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5月15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圆满成功。
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解答本题需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题干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及所学知识可知,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国家出现重大转折,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从这些社论看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故选:B。
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远低于入世承诺的10%”可知,中国加入世贸,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
7.【答案】D
【解析】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材料强调的是反腐,这体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战略布局是全面从严治党。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全面从严治党,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C
【解析】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效保证了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保证了在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时资源的统一调度指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制度,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作答。
9.【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判断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ABD图没有体现,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民族政策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民族政策。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D
【解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平等,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等。每年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每年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内容以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加快少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和1991年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两岸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是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属于两岸友好发展的史实,三幅图片都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解析】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故“东风快递”,负责投递的“快递员”是火箭军。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火箭军主要担负的国防任务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结合所学可知,“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而是要旗帜鲜明的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选:B。
本题以“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考查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C项正确;嫦娥三号是登月探测器,不是载人航天技术,排除A项;神舟一号飞船没有载人,排除B项;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地球卫星,与载人航天技术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钱学森为我国两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三位科学家分别在航空航天与核技术领域、农业、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反映的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三位科学家的成就不符,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科技成就。屠呦呦、袁隆平分别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反映的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17.【答案】B
【解析】为了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为文艺工作者的题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双百”方针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毛泽东为文艺工作者的题词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解析】开创了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先例的是莫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莫言。他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答案】C
【解析】“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反映出昆明与一些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反映的是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ABD都不属于铁路建设的内容,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和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掌握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和影响。
20.【答案】B
【解析】“民族独立,获得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的征程”反映的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反映的是进入21世纪,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建设,曲折前进”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小题1】共同现象:粮食产量提高。图一:实施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图二:开展农业合作化,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图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任2项即可)。
【小题2】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政策的支持、广大党员干部的付出、扶贫举措精准、多样、有效等;意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史实以及积极作用、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及世界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建国后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史实以及积极作用、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及世界意义等知识。
22.【答案】【小题1】①一国两制;②邓小平;③祖国统一;④香港回归。
【小题2】新思路: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分享发展机遇;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构想与港澳回归等相关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构想与港澳回归等的知识点。
23.【答案】【小题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实现核弹从无到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小题2】①中部战区;②战略支援部队;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小题3】科技创新与国防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科技创新助推国防实力,国防现代化的需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等。
【解析】本题考查两弹一星、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弹一星、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等相关史实。
24.【答案】【小题1】填空: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万隆召开,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小题2】原因: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成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等。事例: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本题以二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21世纪以来的外交成就。
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新中国外交成就、21世纪以来的外交成就相关知识。
25.【答案】【小题1】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题2】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
【小题3】法定节假日天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关注民生;国家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
【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