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D.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2. 1953年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先后开办了11所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初级党校以及各类专业干校。至1955年底,从各级党校毕业的干部就有25300多人。上海的这一做法(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保障
C. 完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D. 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
3. 同学们喜欢的 NBA 球星中有许多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A. 成立东印度公司 B. 罪恶的“三角贸易”
C. 美国政府的移民 D.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4.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8类文物。由此可见,该博物馆(  )
A. 藏品丰富且特色鲜明 B. 侧重收藏少数民族文物
C. 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 D. 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5. 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
A. 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 B. 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
C. 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 D. 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6. 对于清代的乾嘉考据学,以往学者多认为它是“文字狱”导致的消极后果。后来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考辨、诠释来评判前人的学术得失,发明原典大义,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据此可知清代(  )
A. 考据学的产生具有学术背景 B. 统治者支持乾嘉学术的发展
C. 乾嘉学派比较重视经世致用 D. 考据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先进
7.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唐代商路及其文化交流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瓷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B. 汗血马从大宛国传入中国
C. 开辟通往印度洋的商路 D. 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地区
8. 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远距离的商贸活动跨过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从中国可以到达地中海地区,这种情况表明古代(  )
A. 罗马帝国的统治维系了地区的和平 B. 东方的发展快于西方文明
C. 商贸活动是东西方交往的唯一方式 D. 文明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9.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岛,之后发生的“公车上书”只是一百多个举人要求都察院把他们变法维新的意见转呈皇上;而巴黎和会时因为山东问题却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群众性五四爱国运动。这表明这二十多年间(  )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B.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C. 群众运动的方式发生变化 D. 民众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10. 据1934年1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对各大城市的汽车调查资料,上海的汽车保有量达17039辆,为北京、天津的8倍多,为南京、广州的12倍多,为汉口的24倍。30年代中期,上海汽车进口量占全国的2/3,是全国最大的汽车输入口岸和汽车贸易中心。上海被称为“万国汽车博览会”。这说明(  )
A. 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 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 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11.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C.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夫民,神之主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  )
A. 崇德尚贤 B. 民本思想 C. 天人合一 D. 道法自然
13. 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引进的作物大多以“胡”冠名,如胡椒、胡麻(芝麻)、胡荽(芫荽)、胡瓜(黄瓜)、胡豆(豌豆)、胡蒜(大蒜)、胡桃(核桃)等。唐宋时期从海上丝绸之路引进的作物大多以“海”冠名,如海棠、海枣、海芋等。明清时期则多以“番”命名,如番薯、番茄、西番菊(向日葵)等。这说明(  )
A. 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快 B. 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
C. 我国人民的生活不断丰富 D. 中国与美洲往来历史悠久
14. 1500年至1850年间,欧洲、非洲等地向美洲地区移民近2000万人,其中非洲移民约为欧洲移民的4-5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欧洲对美洲的探险与征服 B. 传染病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量死亡
C. 罪恶“三角贸易”的推动 D. 族群混合使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15. 丝绸之路的南线自葱岭向正南通向(  )
A. 阿富汗 B. 印度 C. 大食 D. 波斯
16. 如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 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 B. 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 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 D. 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 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0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材料二 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 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农政全书》是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共60卷,分为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秦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前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王祯的《农书》等农业著作,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而《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 弗朗索瓦 魁奈(1694年—1774年),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者、重农学派创始人。由于路易十四连年征战和大肆挥霍,加上对异教徒的迫害,重商主义给法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魁奈的纯产品学说将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推广“大农经营”即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促使法国重新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魁奈的自然秩序思想,在继承西方传统自然法的同时又从流布欧洲的中国古代思想中吸收营养,其在《中国的专制制度》一文中极力推崇中国式的开明君主专制。魁奈的学术和政治活动同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等人密切相关,他为《百科全书》撰写《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和《赋税论》等论文。
——摘编自晏智杰《重读魁奈经济著作有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与传统农业著作相比的新发展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魁奈重农思想与徐光启农本思想的异同点。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列表(节选)
材料来源 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 离娄上》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 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从以上列表中提取一个主题,依据材料和所学,加以解释。(要求:主题明确,解释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文化的冲撞;需注意的是,这次远征与中国无关。“丝绸之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马可 波罗来华”是指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来到元朝游历,归国后有人根据其经历写成《马可 波罗行纪》,记录了马可 波罗在元朝的所见所闻,引起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文明的向往和学习的热潮,体现了文化的融合。研究的主题是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故D项正确;
“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分别对应的是ABC项,因此不能作为其共同点,不能定为主题,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生可结合材料“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3年到1955年底,中共上海市委创办的大量的各类学校和毕业干部25300多人,这些人才的培养,为过渡时期的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思想保障,B项正确;
材料的信息起不到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作用,排除A项;
材料同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否完善无关,排除C项;
材料是培养人才,不是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展开,以“三角贸易”为特点的黑人奴隶贸易出现,大量非洲黑人被运往美洲,故B正确。
“东印度公司”与“黑人奴隶贸易”无关,排除A。
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时,美国政府还未出现,排除C。
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影响。关键信息有: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答案】A
【解析】材料“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说明该馆藏品特色鲜明,而材料“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8类文物”则说明该馆藏品十分丰富,A项正确;
材料没有明确该馆藏品以少数民族文物为主,排除B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该馆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表明宋代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C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表明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排除A项;
材料信息无法表明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排除B项;
D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医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医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后来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考辨、诠释来评判前人的学术得失,发明原典大义,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可知,清代考据学是学者在考辨、评判前人学术得失的前提下产生的研究方法,说明考据学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A项正确;
清代的统治者并不支持乾嘉学术的发展,排除B项;
乾嘉学派主张经世致用的方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
材料并未强调考据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先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瓷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瓷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A项正确;
西汉汗血马传入中国,排除B项;
汉朝开辟通过印度洋的商路,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远距离的商贸活动……从中国可以到达地中海地区”可知文明之间交往源远流长,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交往,罗马帝国维系地区和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
东西方发展有不同的轨迹特点,无快慢优劣之分,排除B项;
C表述绝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交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甲午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岛,只引发了“一百多个举人要求”“公车上书”,而巴黎和会时因为山东问题却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群众性五四爱国运动,通过前后对比可知民众民族意识有所增强,D项正确;
材料中二十多年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转变,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的运动,未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
材料主要是从规模上进行对比,得出民众民族意识有所增强,而不是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上海的汽车保有量为全国首位,汽车的发展便利了近代上海的交通发展,故选择B项;
材料中汽车没有和其他出行工具进行比较,故排除A项;
材料中奢侈风气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
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到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故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A.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而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没有这一作用。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南亚地区和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明的交流。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贸易格局,而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改变东西方的贸易格局。
D.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引发殖民扩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西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分析材料。
西方新航路开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以经济动因为主,而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因政治原因为主,所以他们都会促进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但是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夫民,神之主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天下为主,君为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都是民的重要性,“神之主”、“先存百姓”“君为客”等,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
崇德尚贤是指对贤能的人的重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就是“自然而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A.材料不能看出东西方物品交流速度“加快”,排除;
B.材料涉及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B项仅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C.根据“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引进的作物大多以‘胡’冠名”、“唐宋时期从海上丝绸之路引进的作物大多以‘海’冠名”等分析可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使大量物种引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C正确;
D.材料无法看出中国与美洲存在直接的交往,排除。
14.【答案】D
【解析】族群混合不是非洲移民占比较高的原因,而是结果,D符合题意;
欧洲对美洲的探险与征服、原住民的大量死亡以及“三角贸易”导致大量非洲人口流入都是美洲移民数量上升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殖民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列强殖民活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活动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进入南线后,到葱岭再向正南折,就到了天竺,即印度,故B正确;
阿富汗、大食、波斯从地理位置看,在葱岭西部或西南,不符合题目中“正南”的要求,故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生可结合材料“丝绸之路的南线自葱岭向正南通向”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可知,医院在固定时间开展赠医活动,兼顾了社会效益,D项正确;
材料只是赠医活动的安排,无法得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
材料未提及政府的责任,排除B项;
材料无法说明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或体现社会力量的地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
【小题1】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三则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一是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材料二是魏源提倡学习西方,材料三是陈独秀提倡青年关注国民革命。分析归纳时需要学生能结合三位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归纳。顾炎武针对当时科举制度走向极端、行文严重脱离现实的问题,提出写文章要经世致用,察考民情,益于国计民生;魏源针对当时的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陈独秀针对当时国民意识淡薄、民众不关心国事的状况,提出应促进国民意识的觉醒。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以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三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制度衰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人民的觉醒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有识之士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如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文化自觉、吐故纳新等。
故答案为:
(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应把握顾炎武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2)本题考查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应把握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3)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的思想。应把握陈独秀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4)本题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分析理解以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得出答案。
18.【答案】【小题1】状况:交通闭塞;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以长江水路为主的峡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地位: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积极作用:积极改善了四川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四川的有效治理;保障了物资的漕运畅通;保障了军事的供应。消极作用:转输成本高,加重了百姓负担;事故多发。
【小题2】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
【小题3】意义:实现了西南人民对铁路发展的多年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有力地支持了建国初期巩固争取恢复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证明;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交通。第一问,状况:依据材料一,从交通、地形、路线等角度分析指出;地位:依据材料“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分析;作用: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外部因素以及地形等角度分析;第三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对西南地区、对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四川的交通、晚清时期的铁路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建设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答案】【小题1】新发展:农政思想贯穿全书,凸显社会治理功能;增加备荒减灾篇幅,强调社会救济;农业的系统观和生态观;水利建设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反映当时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面貌。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农耕经济持续繁荣;传统农业历史经验积累;西学东渐的影响;劳动人民与科技工作者的勤劳智慧;徐光启自身的努力。
【小题2】不同点:魁奈主张推行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徐光启旨在维护小农经济模式;
魁奈思想是近代科学指导下的启蒙思想,徐光启思想是传统农业科学的集大成的经验总结;
魁奈思想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徐光启注重实用的农业治理生态观。
相同点:都受文化交流的影响;都强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都关注农民,均忽视商业,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小题3】因素:本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等;国际形势和环境;个人因素等。
【解析】1.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农政全书》与传统农业著作相比的新发展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第二问结合魁奈重农思想与徐光启农本思想的异同点分析。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第三问结合影响农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
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文化、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依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些文化思想同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得出论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论述的过程中,从儒家思想的内容,道家思想内容展开论述,列举儒家的民本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他们对民族精神的塑造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即可。
故答案为: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民本思想;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学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传统文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