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考点28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考点28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 考点28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B卷
1.17世纪中叶,茶叶、巧克力、牛奶和咖啡早已成了英国富裕阶层的一般饮品,不久就在全社会普及开来。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已经完成了从做给别人看向自己实实在在享受、从偶尔为之向常年不断的转变。这种变化( )
A.阻碍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步伐 B.加速了英国社会的奢靡之风
C.促使英国向自由市场经济发展 D.推动英国加紧对外殖民扩张
2.1685年法国政府宣布新教非法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他们中包括许多技术工匠,这些工匠带去的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很快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实现了本土化并被广泛推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匠精神决定经济发展的面貌 B.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C.多种因素共同为经济转型奠基 D.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3.17世纪,英国民众每年对时尚服饰都有一定需求,有时甚至超出其购买力。据统计,富人大致花费其收入的15%,中间人士约为28%,穷人约为18%。据此推断,英国( )
A.贫富差距悬殊 B.产业变革内驱力强
C.棉纺织业发达 D.技术革命时机成熟
4.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开始推行收费公路委托修建制度。经过议会授权后,受委托者履行建筑、维护公路的义务以及享有在特定路段收取通行税的权利。收费公路的受托者一般都是当地的地主、贵族、富农和企业主。收费公路委托制的推行( )
A.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英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C.有利于工业化时期的商品流通 D.为统一市场形成奠定了基础
5.从1798年开始,伊莱·惠特尼采用“先大量生产可替换零件,然后由少量工人完成组装”的方式,为美国政府专门生产轻型武器装备。此后,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迅速传遍美国,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规模生产之父”。由此可以推知,标准化生产模式( )
A.使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B.改变分散的手工生产状态
C.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D.提高工业生产机器化程度
6.1822年荷兰联省国王威廉一世创立了“荷兰全国工业促进总会”,他不但捐赠国家土地,还认购了40%的股票,而且向其他认购者担保5%的红利;普鲁士政府继续经营该国大部分的矿场;1833年法国议会决定兴建法国铁路网;1842年奥地利政府也决定兴建铁路网。由此可知,19世纪( )
A.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扩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家治理模式
C.铁路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D.部分欧洲政府扶持工业的发展
7.1828年,美国开始修筑首条铁路;1829年,美国自主设计的火车头“查尔斯好友号”获得成功;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修筑铁路的高潮;1860年,美国铁路长度达到30626英里,已超过英国而居世界首位。这一时期美国的铁路交通建设( )
A.引领人类开始进入铁路时代 B.实现了国内生产方式的统一
C.适应了机器大工业发展要求 D.巩固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8.19世纪40年代起,法国工业界的权威期刊《国家工业促进协会公报》开始热衷于介绍和讨论英国人研发的各种燃料和除烟器。卫生理事会也试图调和经济效益与城市卫生之间的矛盾,致力于向工业界推广减污技术。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政府大力整治工业污染 B.环境问题引发关注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9.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毛纺织品进口原料比例变化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当时的英国( )
1865~1869年 1875~1879年 1880~1884年 1885~1889年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比例 49% 55% 65% 74% 74% 80%
A.工业经济实力逐渐衰落 B.产业革命进程不断加快
C.产业结构失衡现象严重 D.世界工厂地位得以确立
10.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1.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出达纳炸药,1885年用于装填炮弹;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塑料)制造技术,1872年建厂生产台球;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1891年开始批量生产纺织品。这反映了( )
A.科技成果源于工人和技师 B.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D.西方国家引领工业化潮流
12.有学者指出,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在1900—1940年迅速提高。如图是美国家庭中汽车与家用电器普及率变化图。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美国在二战过程中大量获利
C.国家干预经济范围扩大 D.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影响较小
13.【妇女地位与权利】
材料一 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无论何种出身的妇女一旦进入婚姻状态,也便意味着法律上的“死亡”。也就是说,进入婚姻关系,这个女人在法律上的存在立即被终止。传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培养女性成为理想的妻子和母亲,在家中或私立学校里接受教育是其教育的形式。在婚姻自由程度上,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婚姻大多由家中男性亲属为其决定。为了把妇女禁锢在家庭中,英国社会动用了一切力量,企图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
材料二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能源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
2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17世纪中叶先前像牛奶等富裕阶层的消费品逐步向全社会普及;18世纪英国的奢侈消费的限制逐渐减少,综合起来看,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英国经济领域的自由风气越来越浓厚,C项正确;题干信息与资本原始积累不相关,因此无法得出阻碍或者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步伐的认识,排除A项;奢侈消费知识题干信息的一部分,而且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奢侈消费而是强调英国经济领域的自由风气,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英国加紧对外殖民扩张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5年(法国、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新教徒为避难移居英国,为英国带去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在英国本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反映了多种因素共同为英国经济转型奠基,C项正确;工匠精神影响经济发展,“决定”一说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多种因素共同为英国经济转型奠基,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宗教改革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多种因素共同为英国经济转型奠基,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据材料可知17世纪,英国民众消费能力较强,甚至超过其购买力,这有利于推动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反映了英国产业变革的内驱力强,B项正确;材料涉及富人、中间人士、穷人对时尚服饰的消费,但没有体现贫富之间的差距,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英国民众对时尚服饰的需求,不能得知英国棉纺织业是否发达,排除C项;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材料时间为17世纪,此时技术革命时机尚未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初(英国)。据材料“经过议会授权后,受委托者履行建筑、维护公路的义务以及享有在特定路段收取通行税的权利”及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英国即将开始工业革命,为便于商品流通,英国政府推行公路委托制度吸纳资金来改善交通条件,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收费公路委托制与议会主权确立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统一市场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8年开始。根据“‘先大量生产可替换零件,然后由少量工人完成组装’的方式”可知,这种生产方式更多的使用机器生产而减少了人工的使用,这说明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了工业生产机器化程度,D项正确;此时的“世界工厂”是英国,而非美国,排除A项;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提供了工业生产的机器化程度,工厂的出现改变而来分散的手工生产状态,排除B项;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的荷兰、普鲁士、法国、奥地利等国政府通过向工业投资、经营矿场、兴建铁路网等措施扶持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普鲁士、法国、奥地利等国此时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断扩展”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世纪时材料中这些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中荷兰和普鲁士的措施没有提到铁路,C选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的美国。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美国工业革命兴起,铁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国内交通状况,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英国人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此后英国引领人类进入铁路时代,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前,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南方盛行种植园经济,南北生产方式并未统一,排除B项;19世纪中前期,英国凭借工业革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法国)。根据材料“开始热衷于介绍和讨论英国人研发的各种燃料和除烟器……致力于向工业界推广减污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引发关注,因此有相关人士推广减污技术,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污染的整治,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期刊和理事会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未体现整个社会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足,无法得出全面恶化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英国毛纺织品进口原料比例变化”,结合图示可以看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毛纺织品进口原料比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对于原料的需求较大,产业革命进程不断加快,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工业生产能力的逐渐增强,排除A项;通过进口原料的增长,来突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无法得出产业结构的相关状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同其他主要国家对比,无法得出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科学理论与生产经验哪个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下半叶(世界)。根据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研究出达纳炸药,1885年用于装填炮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成果应用的时间短,反映了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项正确;科技成果源于工人和技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涉及西方国家引领工业化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1940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汽车、电动洗衣机等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突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与家用电器普及率提高,A项正确;美国虽然在二战过程中大量获利,但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但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经济危机破坏性大,对美国影响较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变化:从依附男性到妇女人格政治权利的独立意识;从未离开家庭到广泛参与社会劳动;从妇女地位低下到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从闭塞到能力和视野得以拓展。(2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自由主义政策的传播;女权运动的推动。(2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意义:有利于妇女更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维护女性尊严,实现男女平等;有利于调动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3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第一小问,关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可得出,妇女身份独立,不再依附男性而存在;根据材料“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可得出,妇女能直接广泛的参与社会劳动;根据材料“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可得出,妇女逐步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根据材料“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可得出,妇女的能力和视野得以拓展。
第二小问,关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由材料二“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可知,工业革命影响到妇女逐步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妇女身份独立,不再依附男性而存在;据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妇女更是在自由、平等等思想影响下掀起女权运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关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意义,根据材料“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使工业革命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妇女更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可得出,妇女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维护女性尊严,实现男女平等;根据材料“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可得出,有利于调动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据所学可知,妇女地位的提高本身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妇女社会地位提高以后,她们各方面的社会参与感增强,在工业革命时代尤其是劳动的积极性得到调动。
14.答案:(1)特点:起步和完成时间早;转型过程用时长,循序渐进;政府与工业革命双重驱动;从生活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领域。
(2)变化:从以木料为主导到以煤炭为主导,再到以石油为主导,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如核能的地位逐渐上升。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使煤炭取代木材成为主导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制内燃机,使石油成为主导能源;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原子能技术等得到发展,推动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加上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例得以提高。
解析:(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并结合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的相关史实可知,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能源转型的特点有起步和完成时间早。根据材料一“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可知自16世纪前期至18世纪上半叶,其转型过程用时长,循序渐进。根据材料一“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可知政府与工业革命双重驱动。根据材料一“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可知从生活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领域。
(2)变化: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可知1867年至1900年左右煤炭消费呈上升趋势,而木质燃料呈下降趋势,说明从以木料为主导到以煤炭为主导。1900年至1970年间石油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逐渐取代煤炭,成为最主要的消费能源。1956年至2012年间,天然气能源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说明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如核能的地位逐渐上升。
分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可知1867年至1900年左右煤炭消费呈上升趋势,而木质燃料呈下降趋势,并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使煤炭取代木材成为主导能源。1900年至1970年间石油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逐渐取代煤炭,成为最主要的消费能源,并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创制内燃机,使石油成为主导能源。1956年至2012年间,天然气能源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原子能技术等得到发展,推动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结合环保意识增强、石油危机、核能利用的相关史实可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加上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例得以提高。
2
22024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 考点28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A卷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C.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农村面貌
D.欧洲以外的地区尚不具工业革命条件
2.珍妮纺纱机问世之后,新兴棉纺织业不断冲击传统毛纺业的优势地位,并开创了棉花贸易的新纪元。18世纪最后20年英国原棉进口增长10倍,1760—1860年原棉进口增长306倍。1835年英国消耗的棉花数量占全世界的63%。据此可见,当时英国( )
A.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B.推行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
C.发明创造助推新兴行业快速发展 D.产业结构具有畸形性特征
3.18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一个法国人曾经感慨:英国在闹粮荒时,从印度运来60万公担大米,每公担运费仅为12法郎,而在法国的布列塔尼某城镇,当时竟然找不到人肯以低于40或50法郎的运费,将粮食运送到150法里外的洛林某城镇。造成上述状况主要由于( )
A.工业革命革新了交通工具 B.印度大米产量大幅提高
C.英国掌控发达的交通网络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
4.英国国内市场中心伦敦人口增长迅速,1600年有居民20万人,1650年40万人,1750年67.5万人,1800年90万人,1840年224万人,伦敦居民占全国人口比例持续增加。这一现象( )
A.主要受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推动 B.推动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
C.表明伦敦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D.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国内贸易体系
5.英国议会分别于1802年、1819年和1833年颁布《工厂法》,其内容主要与雇用童工有关。1844年和1847年,在“将纺织厂工作日缩短为10小时”运动领袖沙夫茨伯爵主持下,早期工厂法作了修订。这反映出( )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确立 B.工人运动促进工厂变革
C.工业革命弊端受到重视 D.经济危机推动政治改革
6.下图所示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地方(位于伦敦以外地区的)私人银行数量统计情况(部分)。图中所示现象的出现( )
A.标志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B.助推了英国大工厂制的推广
C.说明英国金融资本高度集中 D.得益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7.19世纪中期,英国制造业城市(如曼彻斯特)是“英格兰最为贵族化的城市……在这里社会阶级相互分离,社会上层漠视其他阶层境遇的程度比任何一个旧式欧洲国家都要严重,相比我国(英国)乡村地区同样如此”。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社会动荡 B.激化了民众与政府的矛盾
C.促进了经济发展 D.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8.自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一代代议员推动改革工厂制度的相关立法,到1874年,议会出台法案规定纺织类工厂工作的女工、童工一周的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6.5小时;1878年,相关法案对工厂和作坊的卫生状况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英国工厂改革运动缘于当时英国( )
A.议会权力的扩大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妇女的地位提升 D.工业革命的深化
9.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统计,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 )
A.美国已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 B.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
C.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D.国家干预渗透科技领域
10.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简单的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也取得了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的是( )
A.电力技术的开发应用 B.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C.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D.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1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有( )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③建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④范围广、规模大、进展迅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下图反映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家庭和社群与国家和市场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父权社会的解体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启蒙思想的传播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邴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吉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灭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徒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能够迅速发展做出合理化的解释。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岛国,一个人口不过数千万,国土面积和资源甚为有限的绅士之邦,却在种种机缘汇聚之下率先迈入现代文明的大门,执工业经济之牛耳,成为现代世界的开路人。
——摘编自张磊《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年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摘编自【英】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析英国能够“率先迈入现代文明的大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说出(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2
2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农业的彻底革命促使雇佣劳动者与日俱增,为日后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项正确;题干主旨并不是阐述工业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度之间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农村自由劳动力数量增加,并未涉及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农村的变化,未论及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根据材料“18世纪最后20年英国原棉进口增长10倍,1760—1860年原棉进口增长306倍。1835年英国消耗的棉花数量占全世界的63%。”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棉纺织业发展迅猛,这体现出发明创造助推新兴行业快速发展,C项正确;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但材料内容不足以支撑A项说法,排除A项;自由主义的贸易政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思想,但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英国的产业结构具有畸形性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最后几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掌控了世界海上霸权,海上交通网络的发达使英国从印度运输到英国的大米的运费要低于法国国内大米运输的运费,C项正确;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交通工具的革新,排除A项;运费低不能说明印度大米产量大幅提高,排除B项;18世纪的最后几年,还没有出现频发的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作为国内市场中心的伦敦人口迅速增加,表明伦敦国内市场中心地位不断强化,这有利于完善国内贸易体系的发展,D项正确;英国的工业化和社会转型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能体现伦敦人口增加与海外殖民活动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伦敦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根据材料“英国议会分别于1802年、1819年和1833年颁布《工厂法》,其内容主要与雇用童工有关。1844年和1847年,在‘将纺织厂工作日缩短为10小时’,运动领袖沙夫茨伯爵主持下,早期工厂法作了修订。”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颁布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业革命期间工人的利益,从侧面表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部分弊端受到政府的重视,开始着手进行解决,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工人利益的保障,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英国议会通过颁布法律的形式,没有体现工人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经济危机以及政治改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地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60年以后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地方私人银行数量大幅增加,这就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从而助推大工厂制的推广,B项正确;此时英国已经不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排除A项;地方私人银行数量增多并不代表金融资本高度集中,排除C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阶级出现进一步分化的趋势,社会上层更加漠视其他阶层,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的社会阶层分化,没有涉及社会动荡,且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并未出现社会的大动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阶层分化,并非政府与民众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情况,不能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英国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工人权益的法案,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因此为工业革命的深化,D项正确;议会权力扩大属于重要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出现垄断组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英国工厂改革,妇女地位提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欧美国家)。据本题材料“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公司所获专利数大幅增长,反映出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国家干预的新变化是在二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本题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结合所学可知,机器制造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表现,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表现,排除。故选B项。
11.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①正确,据材料“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且规模大、发展迅速,④正确,①④正确,C项正确;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非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建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非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过去两个世纪以来。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主要体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影响。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仅仅两个世纪,我们就成了互相疏离的个人。个人的生存不再依赖家庭,市场介入婚恋,国家介入家庭关系,社群的情感作用由“想象的社群”替代,B项正确;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排除A项;民主政治发展与市场力量强弱没有关系,排除C项;启蒙思想传播,虽然有利于现代国家诞生,但思想方面的变化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1)独特之处: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重要条件;主要依靠自身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2)解释: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德国)。据材料一“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可知,独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重要条件;据材料一“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可知,主要依靠自身内部进行资本积累;据材料一“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解释:据材料二“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邴的战争赔款”可知,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据材料二“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可知,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二“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电气、化工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体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1971年通过了《德意志德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
14.答案:(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对外方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海外市场。
科技方面: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2)特点: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技成为真正的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结合所学,从政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圈地运动)、对外(殖民扩张、海外市场)、科技(手工工场、工人的技术)等方面来总结英国可以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2)本题是特点类与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世界。特点:根据材料“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知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不同点:可从工业领域、与科技的关系、主要发生国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技成为真正的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
2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