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六次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六次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六次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贵州省下发深化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方案,保护好赤水河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企业用水直接排放 B.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质
C.推进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 D.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测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橡皮塞 B. 滴加加液体
C. 振荡液体 D. 闻药品气味
二、多选题
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将青铜与铜互相刻画铜表面有划痕,这可证明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
B.浓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有刺激性气味,则可证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C.在铁器的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防止生锈需同时隔绝氧气和水
D.灼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则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三、单选题
4.抗坏血酸是一种食品保鲜剂,能发生如下图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所含元素相同,则其化学性质相似
B.抗坏血酸生成脱氢抗坏血酸是化合反应
C.抗坏血酸由6个C原子、8个H原子、6个O原子构成
D.脱氢抗坏血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1:16
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碳酸氢铵放在试管中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试管内壁有水雾形成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呈酸性
C 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6.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 所示的3 个实验(图中a 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 中的曲线1, 2,3 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 1, 2, 3 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对比曲线 1 和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 1 和 3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对比曲线 2 和 3 可知,40% 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四、填空题
8.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密切相关。现代环保的理念之一是“绿色”,其核心是“低碳、创新、环保”。
(1)“低碳”。低碳是指较低的 ____气体排放。国家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在制冰过程中,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过程____。
(2)“创新”。新型陶瓷材料Si3N4可用于发动机的制造。Si3N4中硅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给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该过程是将_____能转化为电能。
(3)“环保”。应用氢燃料,如图为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循环制氢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

①关于该工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选填序号);
A.反应1需要在ZnFe2O4的催化下进行
B.反应2要持续下去,需要在循环制氢体系中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反应3中通入氩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氩气很不活泼的化学性质
②反应3生成的储氢物质MgH2可通过两种方式制备氢气:
水解法:MgH2+2H2O=Mg(OH)2+2H2↑;
热解法:MgH2Mg+H2↑
要制备相同质量的氢气,则利用“水解法”和“热解法”分别消耗的MgH2质量比为______。
9.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下表为三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氮 氟 镁 钙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上表中x=___。氟原子在反应中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②镁、钙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导致的疾病是____。
③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这四种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
(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如图。
①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
②NH3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一种常见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HNO3通过反应可生成Ca(NO3)2,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
10.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物质。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实验室进行操作1后液体C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操作3后生成的蒸馏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2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图1为水的电解,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
(4)在60℃时,分别取Xg氯化钠固体和Xg硝酸钾固体加入水,进行图4的实验(图5是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____(选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____。

五、实验题
11.下图是实验室中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的药品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下图是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3
C.可以通过增加b框物质的量,改变生成物的种类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发生改变
(3)用图二装置制取某气体时,某同学提出应关闭K2,打开K1,该气体应满足的性质是______。
(4)用图二装置探究CO2与H2O反应的性质时,烧杯的水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六、填空题
12.铁、锌和铝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这些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作用,都会生锈,但锈蚀的程度不同。
(1)铁因在空气中生成疏松的铁锈而会严重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填化学式)。
(2)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更容易锈蚀,但由于在锌的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碱式碳酸锌,而不易进一步锈蚀,反应原理为2Zn+O2+CO2+H2O=Zn2(OH)2CO3,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在铁片表面镀一层锌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如图1是镀锌铁片截面示意图。将镀锌铁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i.oa段是碱式碳酸锌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为Zn2(OH)2CO3+4HCl=2X+3H2O+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若要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可用_____(填试剂的名称)。
ii.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iii.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这片镀锌铁片中含铁_____g。
(4)若设计实验比较3种金属的活泼性,则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
七、实验题
13.某Na2CO3样品中混有NaCl ,为测定其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相关实验。
Ⅰ.甲组方案: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稍过量稀硫酸,测定产生CO2的质量。(以下装置可供选择,不能重复使用)

(1)加入稀硫酸后,该样品中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按气流方向,所选装置接口的最佳连接顺序是______→(e) 。
(3)装置④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Ⅱ.乙组方案

(4)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5)判定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沉淀已洗涤干净
(6)乙组测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
八、计算题
14.实验室用51g双氧水制取氧气,产生H2O的质量为2.7g,则理论上产生O2的质量为多少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企业用水应处理后再排放,否则会污染水资源,该选项措施不正确;
B、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可减少污染,该选项措施正确;
C、推进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可减少污染,该选项措施正确;
D、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可减少污染,该选项措施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塞橡胶塞,以免试管破损,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态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碰到试管内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振荡试管时,不能上下振荡,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闻药品气味时,应采用扇闻法,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3.CD
【详解】A、将青铜与铜互相刻画铜表面有划痕,说明青铜的硬度比铜大,则证明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该选项推理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敞口放置时有刺激性气味,该选项推理正确;
C、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但防止铁生锈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物质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若该物质不是可燃物,即使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不可以燃烧,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D。
4.D
【详解】A、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所含元素相同,都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抗坏血酸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外,应还生成含氢物质,则该反应不可能为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抗坏血酸是由分子构成的,只能说1个分子由6个C原子、8个H原子、6个O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脱氢抗坏血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6):(1×6):(16×6)=12:1:16,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将碳酸氢铵放在试管中加热,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会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观察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试管内壁有水雾形成的现象,选项说法正确;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酸,碳酸与紫色石蕊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是酸,选项说法错误;
C.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说明该条件下,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选项说法正确;
D.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铁不存在了,发生了反应,应该是与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B
【详解】根据图2中压强的变化分析解答。
A. 由图2可知,开始时,压强都增大,故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正确;
B. 对比曲线1和2可知,曲线2比曲线1压强下降多,说明饱和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曲线1压强下降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故错误;
C. 由图2可知,曲线3比曲线1压强下降多,故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
D. 由图2可知,曲线3比曲线2压强下降多,故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正确。
点睛:化学反应与压强的关系。
7.C
【详解】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
C.若甲是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化钡,选项C错误;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正确。故选C。
8.(1) 二氧化碳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 3:2 化学
(3) C 1:2
【详解】(1)低碳是指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冰过程中,压缩机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Si3N4中硅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8×3):(14×4)=3:2;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给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该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①A、反应1中ZnFe2O4参与了化学反应,ZnFe2O4不是催化剂,故选项A错误;
B、反应2中的ZnO和Fe3O4可以循环使用,不用不断增加,故选项B错误;
C、氩气属于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起到保护作用,选项故C正确;
故选C;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收集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水解法与热解法需要MgH2的分子个数比=1:2,所以需要的质量比=(1×26):(2×26)=1:2。
9.(1) 5 F-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佝偻症/骨质疏松 氟/F
(2) N2O
氢氧化钙/碳酸钙
【详解】(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7-2=5;
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离子符号为F-。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钙、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人体缺钙会导致佝偻或骨质疏松。
③由于氮、氟电子层数少,且氟的核电核数比氮的多,则半径最小的是氟元素。
(2)①X为氧化物,且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X的化学式为N2O。
②NH3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一种常见氧化物,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为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硝酸能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则加入的试剂可以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钙。
10.(1) 吸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纯净物
(2)bc/cb
(3)O2
(4) KNO3 37.3<X≤55
【详解】(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
操作1为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即为过滤操作,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操作3得后生成的蒸馏水,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2)a、加压后海水中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因此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说法不正确;
b、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因此右侧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少,说法正确;
c、由ab的分析可知,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右侧海水中溶液质量减少,说法正确;
d、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因此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说法错误;
故选bc;
(3)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60℃时,NaCl溶解度37.3g,KNO3溶解度110g。在60℃时,分别取XgNaCl和XgKNO3固体于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甲中固体部分未溶,乙中全部溶解,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即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KNO3,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氯化钠,X应大于37.3g,乙中固体全部溶解,且再加入Xg同种固体仍全部溶解,此时乙烧杯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所以X应小于等于55g,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37.3<X≤55。
11.(1)水槽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D
(3)密度比空气小
(4) 紫色石蕊试液
关闭K1,打开K2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水槽;
(2)A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是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4:2=2:1.其中一个没有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 硫化氢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和水,增加氧气的量,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通过增加b框物质的量,可改变生成物的种类,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CD;
(3)制取某气体时,某同学提出应关闭K2,打开K1,“短进长出”,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4)用图二装置探究CO2与H2O反应的性质时,烧杯的水中应加入的试剂为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关闭K1,打开K2,将二氧化碳通入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1)Fe2O3
(2)化合反应
(3) ZnCl2 澄清石灰水
2.8
(4)铝、硫酸锌、铁(合理即可)
【详解】(1)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i、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Zn、6H、1C、4Cl和5O,等号右边除2X外,有6H、1C和5O,则2X中含有2Zn和4Cl,则X的化学式为ZnCl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ii、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Zn>Fe>H,则锌先与盐酸反应氯化锌和氢气,铁后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i、由图可知,铁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为0.2g-0.1g=0.1g,设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8g
(4)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锌>铁,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则若想比较3种金属的活泼性,可选铝、硫酸锌、铁或硫酸铝、锌、硫酸亚铁等。
13.(1)
(2)a→f→g→c→d
(3)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干扰
(4)
(5)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不变色
(6)
【详解】(1)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确保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则应选①装置,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应先将气体干燥,以免引起误差,又由于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则选③④,其中④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干扰,故连接顺序为a→f→g→c→d→e。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④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干扰。
(4)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想证明沉淀是否洗净,则需证明最后一次洗涤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6)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
则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4.解:设则理论上产生O2的质量为x
答:则理论上产生O2的质量为2.4克。
【详解】见答案。
【点睛】该题为文字计算题,解题关键是寻找已知的纯净物的质量,错误是把双氧水当成纯净物,把它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解未知数,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要规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