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单元 明清时期 单元检测(答案)

第3单元 明清时期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
①金中都水关遗址 ②明城墙遗址 ③元大都城墙遗址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边疆 B.禁锢思想 C.发展经济 D.强化皇权
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小民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与世情小说勃兴密切相关的现象是( )。
A.皇权高度膨胀 B.民族矛盾尖锐 C.近代科学传入 D.商品经济繁荣
4.“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航海的黄金时代来临了,海上贸易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材料中的“奇迹”指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5.明代汪道昆在其撰写的《孟诸戚公墓志铭》中写道:“会倭掠吴入浙,辛酉寇台州。少保将所部兵九捷而平。”其中“少保”指的是( )。
A.寇准 B.文天祥 C.戚继光 D.李自成
6.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7.“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两。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两,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 )
A.明朝后期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后期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后期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8.《资治通鉴》中记载曹操统治中国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中却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9.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设伊犁将军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驻藏大臣
10.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 )
A.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 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这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这一制度”指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厂卫制度
C.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12.17至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13.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当时清政府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鼓励贸易
14.下图是晚清沈蓉圃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参照《京腔十三绝》绘制的一幅工笔写生戏画像。此图反映的艺术形式是( )
A.杂技 B.元曲 C.昆曲 D.京剧
15.某学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作了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司南
④强化皇权 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16题16分,17题19分,18题20分,共55分)
16.某中学初一历史社团开展“走进北京”研学活动。
材料一 元大都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为防雨水坏墙,墙体用芦苇席遮盖,但城墙时有损坏,要经常维修。明朝将元大都北城墙向南移,并修建了外城(见右图)。明北京城城墙顶部和内外两面都加砖包砌,砖缝以灰浆抹平,防止雨水渗透。新建的部分南城墙,为防止城墙坍塌,在流沙层中横竖排列15层原木,构成方木台作为城垣基础。
——摘编自于德源《北京历代城坊、宫殿、苑囿》
(1)依据材料一,说出从元到明北京城墙的变化。(5分)
材料二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北方的军粮、官俸及宫廷耗费,绝大部分都仰赖于江南。京杭大运河疏通后,明朝就停止海运而专任漕运(通过运河或天然河道运输,漕运和海运对比见右图)。
明朝为应对北方蒙古的威胁,大规模修筑长城,沿线屯驻重兵,其中以拱卫北京为重点。明朝中后期双方关系缓和,在长城一线开展互市贸易,北部边疆各民族友好相处,“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摘编自刘炜《中华文明传真》
(2)依据材料二,说出京杭大运河疏通后,明朝改用漕运的原因。分别说出大运河和明长城在明朝发展中的作用。(7分)
材料三 由于辽、金、元建都北京,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不断涌入北京地区。为了方便交流,北京话开始迅速发展。通过元朝杂剧《西厢记》里“冷清清客店儿,风淅淅雨丝丝,雨儿零,风儿细,梦回时,多少伤心事”等语句,可以感受到北京话的生动与简洁。明代后,北京话再度开始了与中原和长江以南的各地汉语方言的大融合。清朝建立后,又掀起了北京话与满语的融合。
——摘编自刘勇等《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
(3)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京话的特点。(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末明初,一些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海防松懈,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抗倭。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662年,占据台湾的荷兰侵略军宣布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改台湾城为安平镇,改赤崁城为承天府,又设置天兴、万年二县,委派官吏,发展生产。还从大陆沿海招来农民,“使教驾牛犁耙之法,播种五谷割获之方”,使高山族人民落后的耕作方法有所改进。
——摘编自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康熙帝下令组织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倭寇”主要由什么人构成,以及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取得的战绩。(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成功对台湾的回归与开发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至少举出三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克萨之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有什么共同的历史功绩。(5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末明初,一些日本武士和不法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武装抢劫,时人称之为“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海防松懈,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被调往浙东地区抗倭。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材料二 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我国东北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舒乙《毛泽东谈康熙的三大贡献》
材料三
地区 史实
新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 唐朝:与吐蕃赞普结亲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清朝:册封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皇帝巩固“大块版图”的做法。(8分)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个地区,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对该地区实施的政策及其作用。(6分)
(4)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边疆管理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C 5.C 6.C 7.B 8.A 9.C
10.A 11.C 12.C 13.B 14.D 15.D
二、16.(1)与元朝相比,明朝的北京新修建了外城;明朝北京的城墙比元朝更坚固;明朝时修建城墙的技术进一步提高。
(2)原因:漕运运量大,成本低。
作用:大运河保障了明朝政府的物资供应,维护了王朝统治,等等;明长城保卫京师,促进了长城沿线各民族贸易和友好往来,等等。
(3)特点:简洁,生动、儿话音、叠字,融合了多民族语言。
17.(1)“倭寇”构成:日本武士和奸商。战绩: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2)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增设管理机构,强化对台湾的管理;招来大陆农民,引入大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帮助高山族人民改进耕作方法,促进台湾生产发展。
(3)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4)抗击外来侵略者;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8.(1)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①打败噶尔丹,稳定西北部边疆地区;②清军入藏,重视达赖,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③台湾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④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巩固东北边疆。
(3)新疆地区:汉、唐时期,设置机构;清朝时,武力平定叛乱与设专职官员。加强了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西藏地区:唐朝时,实行和亲政策;元朝时,设宣政院;清朝时,册封宗教首领与设专职官员。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任选一个地区作答即可)
(4)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证明,自古以来新疆、西藏和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维护国家统一。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单元 明清时期 单元检测(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