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短周期元素X、Y、Z,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位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Z> Y > X 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Z > Y
C.原子半径:Z < Y < X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 < Y < X
2.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能为Li
B.原子半径:
C.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3.如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Y>Z>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B.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只有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的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是纯净物
5.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硼(B)的两种同位素在地球内部 结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示踪意义。与B互为同位素的是
A.Be B.C C.B D.Na
6.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B与氢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H,C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E-和F+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A<D<E B.金属性:F>B>C
C.单质的熔点:B<F D.离子半径:E->F+
7.将碲化镉涂在玻璃上可制得“发电玻璃”。碲(Te)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 VIA 族,正确的是
A.最高正价:Te > S B.单质的氧化性:Te > S
C.原子半径:Te > S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Te > H2S
8.工业上获得下列物质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是
①Fe ②Mg ③Na ④NaOH ⑤I2 ⑥Cu ⑦Si
A.①⑥⑦ B.①②⑦ C.⑤⑥⑦ D.①④⑥
9.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8
Y Y与X同周期,且它的一种氧化物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Z Z的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
W W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电子层数的4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X>Y,离子半径:W>Z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 Y>X
C.Y的最高正价含氧酸,可由它的氢化物为原料来制取
D.W的单质与X的一种氧化物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10.海带提碘是工业碘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NO2可将I-氧化为I2
B.“洗脱”时发生3I2+6OH-=IO+5I-+3H2O
C.活性炭不仅能够吸附I2还可以循环使用
D.浓缩碘溶液中的碘可以用酒精萃取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Na2O、Na2O2与CO2反应产物相同
D.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12.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常见稳定结构、相关信息、性质如表:
A+ B2- C D的简单氢化物 E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电子数为0 离子半径140pm 常见化合价-2、+4、+6 正四面体 强酸溶液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简单阴离子还原性:E>C
B.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低于B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C.B和E形成的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
D.C的简单离子半径小于140pm
13.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在常温下A元素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元素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元素的单质是黄绿色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般是液态的
B.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反应
C.由元素B、C、D组成的化合物可用作漂白剂
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14.同位素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对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6O与 18O的核电荷数相等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质量与1H+的质量相同
15.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水反应后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X、W为同一主族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甲、乙、丙分别为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
B.原子半径:r(Z) r(W)>r(Y)>r(X)
C.丁为CO,反应③为工业制粗硅的原理
D.X、W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X < W
二、填空题
16.NaOH被大量用于制皂、造纸和纺织品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H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第IA族。
(2)Na元素位于第IA族H元素下方,Na的原子半径比H的_______(填“大”或“小”)。
(3)NaOH所含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H”或“O”)。
(4)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17.分类法在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I.由以下一些微粒:、、、、。其中: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
(2)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___________
II.现有下列物质:①Cl2、②稀硫酸、③熔化的KNO3、④无水酒精、⑤Cu(OH)2、⑥CO2、⑦镁铝合金,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3)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
(4)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
(5)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
18.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_____________。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大于________(填化学式)。
19.从Fe、C、H、O、N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①2个铁离子__;②3个氨分子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最轻的气体__;②能作为燃料的无机化合物___;③溶于水使温度显著降低的盐__。④一种强酸__;⑤一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__。
20.亚硫酰氯在医药、农药合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含有的元素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2)的非金属性比S强,请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用以下实验方案验证、S的非金属性强弱,可行的是_______
A.比较相同浓度的盐酸和氢硫酸的酸性强弱;
B.将通入溶液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沉淀。
C.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次氯酸和稀硫酸的酸性强弱
(4)遇水蒸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请写出少量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1.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1)SiO2是玻璃的成分之一,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工艺师常用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2)用Na2SiO3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体现Na2SiO3的用途可作______的原料。
(3)工业上常用2C+SiO2Si+2CO↑制备硅单质,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______。
2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自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___,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
(2)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___________,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
23.填写下表: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 结构示意图
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3 14 _______ 13 _______
24.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____。
(2)在3mL溴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为下图中___,有机层的颜色为___。
25.根据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钠同周期且单质熔点最高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其氧化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晶体。
(2)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2Na+H22NaH)。生成物氢化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键(填“离子”、“共价”或“金属”)。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存在递变规律,下列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离子半径:Na+>Mg2+>S2->Cl- b.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
c.氢化物稳定性:PH3<H2S<HCl d.与NaOH溶液反应的剧烈程度:Na>Mg>Al
(4)第三周期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设为E)如图所示:
① 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变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试推断E氟_______E氧(填“>”“<”或“=”)。
参考答案:
1.D
【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的3倍,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因此X是第二周期元素,则X的原子序数是2+2×3=8,即X是O元素。X、Y位于同一主族,则Y是S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所以Z是P元素。
【详解】A、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非金属性:X>Y>Z,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Y>Z,B错误;
C、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X<Y<Z,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X,D正确;
答案选D。
2.C
【详解】X的最高正价为+1,属于ⅠA族元素;Y的最高正价为+5,属于ⅤA族元素;Z的最高正价为+4,属于ⅣA族元素;M的最低负价为-3,属于ⅤA族元素;W的最低负价为-2价,属于ⅥA族元素;
A. 由题图知原子序数;,则M为P,Y为N,Z为Si,W为S,X为Li或H,则X可能为Li,故A正确;
B. M为P,W为S,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故B正确;
C. X为H或Li,中X原子最外层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 Y为N,M为P,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故D正确;
故选C。
3.D
【分析】根据原子序数以及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出,X为O,Y为Na,Z为Al,W为S,R为Cl。
【详解】A、X为O,Y为Na,Z为Al,它们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为X>Y>Z,A错误;
B、W为S,R为Cl,非金属性:Cl>S,故HCl的稳定性比H2S强,B错误;
C、WX3为SO3,其与H2O化合生成H2SO4,H2SO4是共价化合物,C错误;
D、Y为Na,Z为A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与Al(OH)3,它们可以发生反应,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同素异形体只有一种元素,但却是混合物,因此不一定是纯净物,A正确;
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的物质中,若只有一种构成微粒,则属于化合物;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构成微粒,则属于混合物,因此不一定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以是纯净物,如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其构成微粒是原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5.C
【分析】B的质子数为5,中子数为11-5=6。
【详解】A.Be的质子数为4,中子数为9-4=5,与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不相同,两者不是同位素,A错误;
B.C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12-6=6,与B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两者不是同位素,B错误;
C.B的质子数为5,中子数为10-5=5,与B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者互为同位素,C正确;
D.Na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23-11=12,与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不相同,两者不是同位素,D错误;
答案选C。
6.C
【分析】C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且C之前还有A、B两主族元素,则C为第三周期,为Al;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A为H或C;B与氢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H,则B为Na;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D为第三周期,即D为S;E-和F+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E为Cl、F为K。
【详解】A.分析可知,A为H或C,D、E分别为S、Cl,非金属性:A<D<E,A说法正确;
B.B、C、F分别为Na、Al、K,Na、Al为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弱,Na、K同主族,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则金属性:K>Na>Al,B说法正确;
C.B、F分别为Na、K,碱金属元素,原子序数越大,熔点越低,则单质的熔点:Na>K,C说法错误;
D.E-和F+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Cl->K+,D说法正确;
答案为C。
7.C
【详解】A. Te 、S同主族,最高正价都是+6,故A错误;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所以氧化性Te< S,故B错误;
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增大,原子半径:Te > S,故C正确;
D.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Te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明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
8.A
【详解】①Fe是用CO还原铁矿石制得;
②Mg是先从海水中分离出MgCl2,然后熔融电解获得;
③Na是先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然后熔融电解获得;
④NaOH是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
⑤I2是从海藻类植物中提取的;
⑥Cu是采用高温氧化铜矿石的方法获得;
⑦Si是在高温条件下,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获得;
综合以上分析,①⑥⑦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获得,故选A。
9.C
【分析】由X的信息,质量数为14,中子数为8,可知质子数为6,为C;根据Y的信息,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氧化物当为NO,Y为N;Z信息对应的是Cl;W信息可设周期数为2时,对应的核外电子总数为8,即是O,周期数为3时,对应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2,即是Mg,所以W可为O或Mg
【详解】A.原子半径:C>N>O,离子半径Z>W,错误;
B.应当表述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的酸性,错误;
C.Y的最高正价含氧酸为HNO3,可以用氨氧化的方法来制取,正确;
D.2Mg+CO22MgO+2C,错误。
10.D
【分析】由流程可知,提碘废水加入硫酸酸化的亚硝酸钠发生6I-+2NO+8H+═3I2+N2↑+4H2O,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填充柱吸附分离出碘单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脱得到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硫酸酸化,碘化钠和碘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经萃取、分液、蒸馏等一系列操作得到粗碘,再经过升华得到碘单质。
【详解】A. 提碘废水加入硫酸酸化的亚硝酸钠发生6I-+2NO+8H+═3I2+N2↑+4H2O,NaNO2作氧化剂,可将I-氧化为I2,故A正确;
B.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脱得到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洗脱”时发生3I2+6OH-=IO+5I-+3H2O,故B正确;
C. 加热吸附碘的活性炭,碘升华,活性炭不仅能够吸附I2还可以循环使用,故C正确;
D. 酒精与水互溶,浓缩碘溶液中的碘不可以用酒精萃取,应用四氯化碳等试剂萃取,故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A不符合题意;
B.水玻璃主要成分为硅酸钠,有黏性和耐火性,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者产物不同,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2.C
【详解】A+ 电子数为0,故A为H元素,B和 C 两种元素都有 2 价,这两种元素均位于第ⅥA 族,C 元素除 2 价,还有 +4 和 +6 价,故 C 元素是硫元素,B 是氧元素,D 的简单氢化物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故 D是碳元素,E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一种强酸,故 E 是氯元素,盐酸是强酸。
A.E 是氯元素,C 元素是硫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金属性氯大于硫,所以简单阴离子还原性:C>E,故A错误;
B.D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碳氢化合物,B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水或者双氧水,碳氢化合物种类繁多,常温常压下,有呈气态的,有液态的,也有呈固态的,所以不能断定氧的氢化物比碳的氢化物的沸点高,故B错误;
C.B 是氧元素,E 是氯元素,形成的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如ClO2,故C正确;
D.C 元素是硫元素,B 是氧元素,硫原子的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故硫离子的半径大于氧离子,所以C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140pm,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A
【分析】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在常温下A元素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是H元素;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所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且有两个电子层,B为O元素;C元素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且原子序数大于O,所以C是Na元素;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为Al元素;E元素的单质是黄绿色的气体,则E是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是H元素,B为O元素,C是Na元素,D为Al元素,E是Cl元素。
A.由元素H、O组成的化合物可有H2O,H2O2,常温下是液态的,故A正确;
B.Na、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Al(OH)3,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二者能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B错误;
C.由元素O、Na、Al组成的化合物是NaAlO2,没有漂白性,故C错误;
D.HCl中含共价键,NaCl中含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故A错误;
B.16O与18O的质子数相等,核电荷数相等,故B正确;
C.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7-6=1,故C错误;
D.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分别为2、1,质量数不等,则核素的原子质量也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B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O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水反应后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则Z与水反应的产物应是弱碱,则Z为Mg,乙为MgO,甲可以和Mg反应得到MgO和X的单质,则X应为C,甲为CO2,符合“X的单质在O2点燃生成甲”,X、W为同一主族元素,且W也为短周期元素,所以W为Si元素,丙为SiO2,C与SiO2高温反应生成Si和CO,即丁是C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W为Si元素,原子序数为14,位于第三周期ⅣA族,A正确;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从大到小顺序为:Mg>Si>C>O,即r(Z)>r(W)>r(X)>r(Y),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丁为CO,反应③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生成硅和CO,为工业制粗硅的原理,C正确;
D.X与W分别为C元素和Si元素,其简单氢化物均为分子构成,因为CH4的相对分子质量较SiH4的小,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SiH4的小,所以其沸点相对较低,即X < W,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6.(1)一
(2)大
(3)O
(4)NaOH
【详解】(1)H为1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周期第IA族。答案为:一;
(2)Na元素位于第IA族H元素下方,Na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而H的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所以Na的原子半径比H的大。答案为:大;
(3)NaOH所含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为O、H,O、H可组成化合物H2O,在H2O中,O吸收电子对的能力比H强,O显负价,所以非金属性较强的是O。答案为:O;
(4)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答案为:NaOH。
【点睛】当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难以确定时,可借助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判断。
17.(1)、
(2)、
(3)②⑦
(4)②③⑦
(5)③⑤
【解析】(1)
有以下一些微粒:、、、、, 其中: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则互为同位素的是、;
(2)
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6、7,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19、20,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6、6,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7、7,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18、22,则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3)
①Cl2是单质,不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稀硫酸是混合物,可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熔化的KNO3能电离出离子,可导电,是电解质;
④无水酒精不电离,不导电,是非电解质;
⑤Cu(OH)2能电离,固体不导电,是电解质;
⑥CO2不电离,不导电,是非电解质;
⑦镁铝合金是混合物,可导电,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则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⑦;
(4)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能导电的物质有②③⑦;
(5)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属于电解质的有③⑤。
18. 7 K2O KO2、K2O2 He、Ne、Ar C H NH3 SiH4
【详解】(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Li、Be、Na、Mg、Al、K、Ca,共有7种,其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钾,钾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K2O、K2O2、KO2等;
(2)属于稀有气体的有He、Ne、Ar;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C、H;
(4)非金属性:N>P>Si,故NH3的稳定性大于SiH4的稳定性。
19. 2Fe3+ 3NH3 H2 CO NH4HCO3 HNO3 CO2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详解】(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氨分子可表示为:3NH3;
(2)①最轻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能作为燃料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O;
③溶于水使温度显著降低的盐是硝酸铵,化学式中表示原子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硝酸铵由硝酸铵分子构成,1个硝酸铵分子由1个铵根离子和1个硝酸根离子构成,1个铵根离子含有1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1个硝酸根离子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因此溶于水使温度显著降低的盐表示为NH4NO3;
④由以上元素构成的一种强酸为硝酸,化学式中表示原子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硝酸由硝酸分子构成,一个硝酸分子由1个氢原子、一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形成的强酸表示为HNO3;
⑤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中表示原子或原子团的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因此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表示为CO2。
20.(1) S 第三周期第ⅥA族
(2)氯和硫电子层数相同,但是氯原子半径较小,得到电子能力更强
(3)B
(4)
【详解】(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含有的元素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S,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2)氯和硫电子层数相同,但是氯原子半径较小,得到电子能力更强,故的非金属性比S强;
(3)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盐酸和氢硫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A不可行;
B.将通入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为硫单质,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B科可行;
C.次氯酸和稀硫酸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C不可行;
故选B;
(4)遇水蒸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为二氧化硫,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另一种为HCl;则和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氯化钠,。
21. SiO2+2NaOH=Na2SiO3+H2O 氢氟酸 防火剂 C SiO2
【详解】 (1)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Na2SiO3+H2O。由于SiO2能溶于氢氟酸,因此工艺师常用氢氟酸来雕刻玻璃。
(2)Na2SiO3的水溶液又称“水玻璃”,它具有阻燃的功能,因此可作防火剂。
(3)反应中C被氧化,SiO2中的+4价的硅被还原,因此SiO2作氧化剂。
22.(1) 增大 增强 减弱
(2) 减小 增强 减弱
【解析】略
23. 8 8 16 8 Al 27
【详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O的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6,中子数是16-8=8;核外电子数是8;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铝元素的质子数为13,中子数为14的铝原子质量数是27,符号为Al;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4. 溴的富集 D 橙红色
【详解】(1)步骤Ⅰ中已获得Br2,但由于海水中Br-的浓度很小,故此时所得到溴水是低浓度的,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SO2+Br2+2H2O=H2SO4+2HBr,将溴单质转化为易溶于水的HBr,故其目的为进行溴的富集,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故答案为:溴的富集;
(2)在3mL溴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溴水的大,且与水不互溶,故在下层,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呈现橙红色,水层则几乎无色,故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为下图中D,有机层的颜色为橙红色,故答案为:D;橙红色。
25. 三 IVA 原子 Na+[:H]- 离子键 c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的总趋势是增大 >
【详解】(1)钠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与钠同周期且单质熔点最高的元素是硅,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其氧化物为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故答案为:三;IVA;原子;
(2)NaH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由钠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
(3)a.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S2->Cl->Na+>Mg2+,a错误;
b. 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4SiO4<H3PO4<H2SO4<HClO4,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稳定性PH3<H2S<HCl,c正确;
d.金属性Na>Al,与水反应越剧烈,Al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如Na反应剧烈,Mg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的剧烈程度:Na>Al>Mg,d错误,故答案为:c;
(4)①由图中数据可知,同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变化的总趋势是增大,故答案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的总趋势是增大;
②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E值增大,则E氟>E氧,故答案为:>。
【点睛】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性增强。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