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班 级
姓 名
考场
考号
座位号
兆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试题
考试用时:75 分钟 总 分:10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分别填写和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选择题必须按要求规范涂卡,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图所示为某部著作的封面。这最可用于说明( )
A.建筑的多样化 B.信仰的神秘化 C.文明的多元化 D.经济的复杂性
2.“政厅公餐”是古代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城邦授予公民或外邦人的最高荣誉之一。雅典法令中曾规定授予刺杀僭主(非法获得权力的独裁者)者以终身公餐的资格,且这个资格可以由长子世袭下去。此项规定体现了( )
A.城邦至上的原则 B.削弱领袖人物的权威
C.民众的尚武精神 D.维护民主政治的决心
3.公元前6世纪之后,波斯帝国国王宣称自己之所以能够登上王位,是因为受到了神的旨意。所有的臣民,都应无条件地服从国王的旨意。这一现象表明波斯帝国( )
A.以君权神授来强化君主权力 B.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C.国王的统治获得了民众支持 D.官僚体系较为完善
4.下图所示为中亚地区出土的希腊铸币,该铸币曾流通于印度地区,铸币上的人物是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37—前283年)。该铸币反映了( )
A.马其顿王国浓厚的尚武风气 B.马其顿王国经济的发展
C.古代印度征服了马其顿地区 D.古代亚欧间的经济联系
5.中世纪的欧洲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用于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学习内容有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拉丁语、希腊语。教学方法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宫廷教育( )
A.带有一定的实用色彩 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
C.摆脱了宗教思想束缚 D.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先河
6.《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 )
A.遵循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客观上起到保护奴隶的作用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7.奥斯曼帝国的一些非穆斯林地区享有自治或半自治的地位,政府通过任命这些地区既有集团的领袖,赋予其重任,希望以此来保障帝国的稳定。这反映了奥斯曼帝国( )
A.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 B.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
C.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 D.伊斯兰教地位的衰落
8.下表所示为古代非洲各地区发展的基础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东非 西非 南非
人口因素 班图人最早在此发展,人口众多、开发早 人口较少,开发较晚 人口较少,开发较晚
地理环境 多处大河流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以高原为主,印度洋西岸(海上丝绸之路附近) 赞比西河流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受外来文明影响 较容易 较容易 较难
发展结果 大帝国 沿海城市国家 较原始的君主专制国家
A.班图人的迁徙导致非洲发展迥异 B.地理环境对非洲文明发展产生影响
C.外来文明导致西非出现了大帝国 D.东非地区经济领先于非洲其他地区
9.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而现今很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通过去掉远航成本和船员船只的损失、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研究的变化表明( )
A.旧有历史研究成果没有任何价值 B.大众的认知水平总是错误的
C.达·伽马贪图名誉谎报利润可耻 D.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10.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按照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实际收入因为货币贬值而急剧减少,甚至陷入贫困而破产。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和新贵族获利很大,他们既能够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反映了欧洲( )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股票市场的出现
C.商业革命的萌发 D.手工工场的发展
11.下图所示为近代世界某一时期的贸易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B.西欧的殖民活动影响了国际分工
C.自由贸易使欧洲工业品大量实现外销 D.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2.下表为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B.全球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人口变化
C.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人口的稳步增长 D.贸易重心转移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13.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 )
A.突出人的力量直视现世生活 B.追求经济利益否定宗教神学
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要求
14.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所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天然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从自然的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由被赋予了道德性之后,自由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 )
A.自然权利说无法保障自由 B.个人自由是可以被忽略的
C.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 D.订立契约以限制绝对权力
15.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须按议会意志行事。但直到1832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宪政形同虚设 B.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
C.封建君主专制色彩浓厚 D.政治实践与现代化脱节
16.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是“19 世纪,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下列项中完全符合这一主题的史实是 ( )
选项 史实
A “光荣革命”、攻占巴士底狱、莱克星顿枪声、普鲁士击败丹麦和奥地利
B 《权利法案》、《美国联邦宪法》、《人权宣言》、《德意志帝国宪法》
C 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帝国建立、日本明治维新
D 克伦威尔、拿破仑、林肯、俾斯麦
17.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各邦国的君主大多担心修建铁路将分散客流,威胁其邦国、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即便是当时德意志经济领头羊的普鲁士君王,也不想民众与自己享受同等速度的出行待遇。这说明当时的德意志( )
A.君主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B.政治形势不利于工业化进程
C.各商业中心竞争异常激烈 D.国家分裂影响近代交通发展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这一现象表明( )
A. 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B.生产集中改变轻重工业比例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主义的大工厂制度形成
19.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身积极深入实践、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推断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是在根本上克服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基础上产生的。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 )
A.继承性 B.妥协性 C.科学性 D.局限性
20.马克思曾指出: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公社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结果银行资产被搬运到了凡尔赛武装凡尔赛的军队。这表明马克思( )
A.否定巴黎公社运动的功绩 B.强调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
C.说明公社委员会措施不力 D.看到巴黎公社运动的不足
21.以下漫画由美国人托马斯·纳斯特创作于1881年。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这一切。该漫画( )
A.反映了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
B.讽刺美国干涉非洲国家事务
C.表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谴责英法在埃及的殖民争夺
22.在抢夺殖民地的过程中,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如下框内容所示。这一条款的制定( )
A.解决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冲突 B.结束了列强在非洲的贸易争端
C.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进程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潮,从斗争诉求角度讲,非洲人民斗争的特征是( )
A.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独立权 B.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和政治民主
C.争取环境保护权 D.争取独立和政治民主权
24.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向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B.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5题18分,26题12分,27题22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40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共和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古希腊的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思考和探索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问题。一些古希腊先哲提出了正义就是善,认为国家治理者应该是正义的善者,城邦的治理必须具有至善理念,城邦的治理必须是法治的治理。古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和文化能够得到不断繁荣发展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改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民主治理的发展。
——摘编自许耀桐《国家治理:古希腊城邦的启示》
材料二 罗马帝国前期,屋大维对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将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元首省的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由元首直接任命并对元首负责,新征服的地区自动成为元首省并有军队驻扎。元首经常派监察官员到各行省巡查,包括元老院省在内。屋大维开拓了公用驿道和建立了邮驿制,使首都与各行省的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元首能够及时收到地方官员的报告。屋大维还设立税务都察使一职,主要职责为前往各行省收取税款。他规定行省禁止举行各种集会、结社活动,但却有意识地宣传对元首的崇拜,几乎所有的行省都建立了罗马女神庙和奥古斯都(屋大维)圣庙,人们每年都从行省内各地聚集到省府举行隆重的祈祷仪式。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城邦治理呈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前期行省制度改革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治理措施的因素。(6分)
26.(1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27.(22分)某学习小组在研究“从曼彻斯特看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了如下几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彻斯特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摘编自詹姆士·利奇《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
材料二 1842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人们抬头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的黑烟,低头可以看到厚厚的煤灰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黑灰色的建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材料三
曼彻斯特人口由1750年的18000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材料一这种史料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10分)
(2)分析材料二、三从哪些视角拓展我们对该主题的研究?(8分)
(3)我们在选用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什么原则?(4分)
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5 CDADA 6——10 CBBDA 11——15 DBACB
16——20 CBCCD 21——24 DCAC
25.(1)特点:出现了诸多不同的政体形式;注重对政体的不断探索;重视法律的作用;城邦不断进行政治改革,推动了民主治理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强化了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强化了元首的权威;便利了各地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经济文化交流。(6分,答出三点即可)
(3)因素: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经济发展的形态;领土疆域的大小;历史文化的特质。(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2分)
评分标准:人物——2分; 主题——2分; 评述——8分。
示例一 人物:罗伯特·沃波尔、华盛顿
主题: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评述: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独立,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对推动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示例二 人物:甘地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主题:亚非拉民主运动的高涨
评述: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领导埃及民族独立运动);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建立君主立宪制,埃及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民族独立。
卡德纳斯领导墨西哥民主改革;使墨西哥走上现代化道路。
示例三 人物:马克思 列宁 斯大林
主题: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评述: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列宁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一国胜利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成为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
列宁领导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形成“苏联模式”;(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示例四 人物:瓦特 史蒂芬孙 爱迪生 贝尔
主题: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评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实现了机械化)
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带来交通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电影放映机;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带来通讯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
贝尔发明电话;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带来通讯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
(示例仅作参考答案)
27.(22分)
(1)是必须的。(2分)材料一出自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属于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4分)可以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阶级关系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从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4分)材料三从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曼彻斯特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通过议会改革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可以反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4分)
(3)原则:类型多样;一手优先;多元互证;去伪存真。(4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