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练习题(答案)--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练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1.美国成为“两洋国家”过程中,损失最大的是
A.白人移民 B.黑人移民 C.墨西哥人 D.印第安人
2.“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侗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
A.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前西班牙人 B.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前英国人
C.日本人黑船事件”以前美国人 D.埃及人拿破仑入侵以前法国人
3.《欧洲文明十五讲》中提到,中世纪日耳曼人南迁、西迁的同时,阿拉伯人、匈奴人也流入西欧,西班牙一度成为阿拉伯的西方重镇。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 B.已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
C.自给自足经济体制解体 D.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
4.1865年,清政府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允许移民对无主田山、房屋“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受其影响,安徽宁国县十余年后移民与土著人口比例达3:1。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B.人地矛盾有效缓解
C.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D.边疆开发成效显著
5.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与美国相关的人口迁徙信息表,据此可知( )
时间 迁徙事件名称 出发地 目的地 涉及人口 涉及人群
15—19世纪 奴隶贸易 非洲西部 美洲 约1亿 黑色人种
1630—1640年 清教徒移民 欧洲(以英国为主) 北美殖民地 约8万 白色人种
18—19世纪 西进运动 美国东部 美国西部 约700万 世界各地移民
A.美国是当今族群融合度最高的地区
B.不同地区的移民自发到达美洲大陆
C.人口的不断增长推动美国领土扩张
D.美国文化多元与人口迁徙密不可分
6.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
B.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7.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美国向欧洲输出资本等做为重要论据,该论文主题最有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工业文明的崛起
8.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 D.社会分工扩大
9.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 原因迁徙。古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民族特性 D.政治环境
10.美式英语中,有大量和自然特征有关的词汇来自于印第安语,如moose(驼鹿)raccoon(浣熊),wigwam(棚屋),sachem(酋长),tomahawk(石斧)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些单词体现了
A.美利坚民族正式形成 B.美式英语脱离了美洲本土语言
C.美国文化多元的特征 D.美式英语脱离了英国传统语言
11.1850年,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萨克拉门托三角洲),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提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结合所学,下列关于这段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华工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 ②华工为加州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③该铁路由林肯总统批准修建 ④华工在美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2.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下列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劳动力流动主要方向的是( )
A.大量非洲劳动力流向中东产油国 B.日本等新兴工业国吸引许多亚非移民
C.东欧国家成为欧洲劳动力来源地 D.企业对劳动力的专业素养有更高要求
13.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居民,其直接原因是( )
A.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被屠杀 B.欧洲人的殖民式移民导致
C.工业革命开展产生的影响 D.澳大利亚采矿产业的发展
14.下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统计见表,据此可知( )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 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增长车为2.59%
A.移民的数量和范围逐步扩大 B.劳工迁移变为知识精英迁移
C.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D.被迫移民在欧洲主导下进行
1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力出现大规模全球流动。这一现象始于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世贸组织的建立
16.公元前4000年后,东欧平原游牧民族古印欧人开始了跨越3500年大迁徙。古印欧人征服并毁灭了许多古老的文明,许多新的文明是也就诞生了。据此推知,印欧人的迁徙对亚欧大陆的影响是( )
A.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B.影响文化发展 C.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民族交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乔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乔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最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2019年12月第1版)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2)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你又是如何看待一些国家出现的所谓“逆全球化”现象的?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D
6.D
7.A
8.C
9.D
10.C
11.B
12.A
13.B
14.A
15.C
16.B
17.(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18.(1)为什么:因为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马可·波罗行记》引发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东西方商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日益“边缘化”。看待:“逆全球化”的目的是为维护本国利益;“逆全球化”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时代潮流;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要力求合作共赢;应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练习题(答案)--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