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4月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二)(答案)

2025年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4月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二)(答案)

2025年中考模拟示范卷·化学(二)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As-7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空矿泉水塑料瓶应投入带有特定标志的垃圾箱,该标志为
A. B. C. D.
2. 藜麦是山西晋北地区的一种特色杂粮,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元素等。人体缺乏铁元素可能导致的疾病是
A. 坏血病 B. 佝偻病 C. 贫血 D. 龋齿
3. “南水北调”已成为我国许多北方地区自来水供水新的生命线,“南水”净化过程中能除去色素和异味的操作是
A. 吸附 B. 沉淀 C. 消毒 D. 过滤
4. 碳酸锂是锂电池电极的主要原料,可以从盐湖中提取。碳酸锂的化学式为Li2CO3,其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 B. 0 C. +2 D. +4
5. 我国掌握了硼-10同位素分离技术,有力提升了我国硼同位素规模化生产水平,为我国核电事业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下图为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 5 B. 硼原子带正电
C. 硼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硼原子的中子数是 2
6. 高氯酸铵、铝粉等是固体运载火箭的主要推进剂。火箭发射时,高氯酸铵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4ClO4N2↑+2O2↑+X↑+4H2O↑,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A. HCl B. Cl2 C. ClO2 D. HClO
7.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的以秸秆等生物质催化转化制乙二醇技术取得成功。乙二醇的化学式为 C2H6O2,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由四个元素组成 B. 含有 1 个氧分子
C. 相对分子质量为62 g D.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 “燃烧科学实验柜”是梦天实验舱搭载的八个科学实验柜之一,能够支持在轨开展微重力燃烧基础科学研究。“燃烧科学实验柜”点火后,其燃料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化学式是CH4 B. b可作高能燃料
C. 反应中原子的质量改变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9.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了关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选择不同大小的木块和煤块 B. 可用坩埚钳代替实验中的镊子
C. 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D. 将煤块换成石块也能得出相同结论
10. 山西运城盐湖“冬天出硝、夏天产盐”。“冬天出硝”是指运城盐湖在冬天主要析出硫酸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模拟“冬天出硝”,实验过程如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硫酸钠的溶解度/g 4.9 9.1 19.5 40.8 48.8
A. 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NaSO4 B. 甲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 乙中操作增大了硫酸钠的溶解度 D. 丙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5g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As-75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
【化学与工程】
交通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一代代中国人见证了交通运输领域的翻天覆地之变。如今,交通基建连片成网,群众出行便捷舒适,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我国正在从交通大国昂首迈向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中。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的相关问题。
11. 图1:深中通道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极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深中大桥的猫道面网由两层镀锌钢丝网组成,在钢丝网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钢丝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钢的主要成分是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2. 图2: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该车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约 11%,利用了碳纤维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碳纤维是将原料经高温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保持石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
13. 图3: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款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首飞成功。在飞机上相应部位设置换气通道,利用飞行过程中的气流,实现储氢舱内空气循环流动,其目的是___________。氢气可通过水蒸气和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4. 我国正在建设智能化设施网络加快交通运输装备数字化应用。“芯片”是智能化设备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组成氮化镓的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它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不同。
【化学与技术】
15. 纳米级Mg(OH)2有独特阻燃性能,应用广泛。以MgO为原料制备纳米级 Mg(OH)2的主要流程如图:
(1)稀释塔的作用是稀释浓硫酸,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酸浸槽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3)反应池中加入的碱为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6.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纯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其建造所用的木材在使用前经过了特殊的防虫防腐处理。古代木材防虫防腐的一种工艺是将生石灰与水混合,形成石灰浆,然后涂抹在木材上,不利于虫卵孵化和真菌生长,且石灰浆干燥过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形成坚硬涂层,阻挡了害虫的侵蚀。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的毒性能驱赶害虫,在古代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它们为保护木材发挥了独特作用。
应县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刹全为铁件制成,由仰莲、覆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宝珠等组成,装饰了塔顶,与塔身极为协调。塔刹中心有一根铁刹插入梁架之内,周围设8根铁链系紧,这种结构类似于一个伞形避雷器,在防止雷击火灾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保护木塔千年不受雷击。
应县木塔不仅结构奇妙,造型独特,而且在塔内保存了一批罕见的奇珍,壁画、彩塑和匾额。壁画使用的红色颜料中含有铁红(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铅丹(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和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等。
(1)生石灰形成石灰浆的过程中,会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雄黄和雌黄能驱赶害虫,利用了它们的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它们中硫元素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___。
(3)制作塔刹的材料属于___________材料。
(4)壁画使用的红色颜料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一种)。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7. 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氯化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构成: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
(2)性质:氯化钠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用途:氯化钠能用作___________。
(4)制取:生成氯化钠的反应有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反应: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自然界中;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制得氯化钠;“海水晒盐”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结晶。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8. 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湿法炼铜的技术。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湿法炼铜的原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向50 g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金属铜3.2 g。
(1)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若用该硫酸铜溶液配制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9.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少量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
(1)制取氧气的原理: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
(2)制取气体
①按照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
③旋紧双孔橡胶塞,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④收集气体。
(3)验证气体的性质
验证所制气体的一个性质,可进行的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问题与交流】
(4)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___________。
(5)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个)。
20. “碳中和”,我们一直在行动!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带着极大的兴趣对碳减排、碳吸收、碳捕捉与碳封存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了解“碳减排”含义
【查阅资料】“碳减排”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交流讨论】
(1)“碳减排”中“碳”是指___________,“碳减排”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2)为实现“碳减排”,我们可以做到___________(写一条)。
任务二:模拟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咨询专家】自然界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水吸收等。
【进行实验】
(3)设计实验方案,模拟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___________
②拧开步骤①的瓶盖,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
【反思评价】
(4)步骤②中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
任务三:探索碳捕捉的效果
【进行实验】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按顺序分别是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装置中 a 端均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表达交流】
(5)丙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分析曲线图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025年中考模拟示范卷·化学(二)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7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As-7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As-75
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
【化学与工程】
【11~14题答案】
【答案】11. ①. 隔绝氧气和水 ②. 3CO+Fe2O32Fe+3CO2
12. ①. 密度小 ②. 碳原子
13. ①. 及时排出泄漏氢气,防止发生爆炸(合理即可) ②. 4H2O+3FeFe3O4+4H2↑
14. ①. 镓元素##Ga ②. 质子数##核电荷数
【化学与技术】
【15题答案】
【答案】(1)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
(2) ①. MgO+H2SO4=MgSO4+H2O ②. 搅拌(合理即可)
(3) ①. 氢氧化钠(或NaOH) ②. 复分解反应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放出 ②. CaO+H2O=Ca(OH)2
(2) ①. 化学 ②. 雌黄
(3)金属 (4)铁红(或铅丹)
四、物质性质及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7题答案】
【答案】(1)钠离子、氯离子##Na+、Cl-
(2)产生白色沉淀 (3)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农业选种等(合理即可)
(4) ①.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 + HCl =NaCl + H2O(合理即可) ②. 蒸发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18题答案】
【答案】(1)解:设50 g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6%
答: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2)15g
六、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9题答案】
【答案】(1)
(2)先将导管移开水面,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长颈漏斗口,缓缓倒入过氧化氢溶液(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无变化 (5)刚有气泡冒出便开始收集氧气(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温室效应加剧
(2)骑自行车上下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软塑料瓶变瘪 (4)碳酸##H2CO3
(5) ①. 30 ②. CO2+2NaOH=Na2CO3+H2O
(6)丙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