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联盟校2024-2025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联盟校2024-2025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化学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 秘密 ★ 因涉及考试内容,请老师妥善保管,避免泄漏
贵阳市 2026 届高二年级下学期七校联合考试(一)双向细目表
化 学
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题号 难度 考查内容
1 容易 电子跃迁相关概念。
2 容易 化学用语(电子式、VSEPR 模型、键的电子云轮廓图、分子内氢键)的正确表示。
3 容易 分子结构的现代仪器和方法
4 适中 物质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的匹配关系,如硬度、晶体自范性、磷脂分子排列、沸点等。
5 适中 微粒间作用力相关知识,包括晶体中的键和力、离子键影响因素、分子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 关系、晶体中的阴阳离子关系。
6 适中 物质不同结构下的分子极性、空间结构、原子杂化类型和晶体类型等知识。
7 适中 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计算,原子价电子数、气体中化学键数目、分子中孤电子对数目等。
8 适中 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σ键与π键数目比、原子杂化方式、键能大小比较。
9 适中 配合物的配位体、配位数、沉淀反应、中心离子与配离子、化学键类型等知识。
10 容易 不同物质熔点高低排序,涉及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11 适中 实验事实与理论解释的匹配关系,如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2 适中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负性、离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简单氢化物键长等知识。
13 较难 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离子交换膜类型、阳极区溶液浓度变化、电解产物物质的量关系。
14 较难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包括酸的酸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水解常数比较等。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题号 分值 难度 考察内容
15 分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分区, 价层电子排布式, 电子轨道表示式,电离能,键角大 15 适中 小比较及原因,原子轨道形状等
16 14 分 较难 盖斯定律与反应自发性,化学平衡,电化学
17 14 分 适中 有机物结构,化学实验仪器,蒸馏实验操作,物质的溶解性与分子极性、氢键的关系
15 分 原子结构与能量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晶体类型判断,离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 18 较难 晶胞相关计算
预计平均分:58 分。化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
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C一12N一140一16F一19K一39Zn一65
Br-80I-127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中,与电子跃迁无关的是
A.霓虹灯发光
B.日光灯发光
C.焰色反应
D.彩虹的形成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基态N原子2P,电子云轮廓图:
B.HCl中σ键的电子云轮廓图:
高二化学·第1页(共8页)
C.BF,的VSEPR模型:o
H
D.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
3.如今,科学家应用了许多测定分子结构的现代仪器和方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红外光谱仪可测定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和官能团
B.质谱仪可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C.X射线衍射仪可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和键能
D.X射线衍射仪可用于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4.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缺角的明矾晶体在其饱和溶液中会慢慢
A
晶体具有自范性
变为完整的规则晶体
石墨中的碳碳键键能小于金刚
B
石墨与金刚石硬度差别大
石中碳碳键键能
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层,双分子膜以头
磷脂分子尾部亲水,头部疏水
向外尾向内的方式排列
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酸
对羟基苯甲酸相对分子质量大
D
的沸点
于邻羟基苯甲酸
5.下列关于微粒间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晶体既存在共价键又存在范德华力,属于混合型晶体
②离子键的强弱和离子半径及所带电荷量有关
③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④在晶体中有阳离子一定有阴离子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高二化学·第2页(共8页)
6.物质结构具有多样性。三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三
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b),另外一种是螺旋链状结构(如图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S0,
b.三聚体(S0):
c.链状(S0,)。
图1
A.S03为极性分子
B.图a中气态S03分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C.图b中三聚体(S03)3中硫原子是sp3杂化
D.图c中链状(S03)n是共价晶体
7.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原子中含有价电子数为3NA
B.12g金刚石含C一C键数目为2Wa
C.11.2LC02含T键数目为2NA
D.18gH,0中含孤电子对数目为NA
8.法匹拉韦是治疗新冠肺炎的一种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该分子中只含极性键
B.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4:4
C.该分子中C、N均采取sp杂化
D.该分子中C=N键的键能大于C一N键的键能
9.下列关于化学式为[TiCl2(H20)4]C1·2H20的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配合物中配位体中含有2个C1和6个H20,配位数是8
B.1L1mol/L该配合物溶液中加人足量AgNO3溶液,可生成3 mol AgC1沉淀
C.该配合物中中心离子是Ti艹,配离子是[TCl2(H20)6]2+
D.该配合物中含有18molσ键
高二化学·第3页(共8页)贵阳市 2026 届高二年级下学期七校联合考试(一)
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B C A D C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D A C B D D
【解析】
1.彩虹是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与电子跃迁无关。其他选项均涉及原子或分子中电子能级变
化。
2.图中表示的是 2pz 电子云轮廓图,A 错误。 中氢原子的 轨道提供的 1 个未成对电子
与氯原子的 轨道提供的 1 个未成对电子形成 键,则电子云轮廓图为 ,B
正确。BF3 中 B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孤电子对数为 0,则 VSEPR 模型
为平面三角形,C 错误。邻羟基苯甲醛分子内氢键应该为 ,D 错误。
3.X 射线衍射仪不能测定键能。
4.晶体本身具有自范性,能自发生成规则的几何外形,A 正确。石墨和金刚石硬度差别大主
要是因为它们的晶体结构各碳原子之间的键合方式不同,而键能大小不是主要因素,B 错
误。磷脂双分子层中头部是极性基团尾部是非极性基团,而水为极性分子,所以头部亲水,
尾部疏水,C 错误。对羟基苯甲酸含分子间键氢键,邻羟基苯甲酸含分子内氢键,分子间
氢键沸点高于分子内氢键,D 错误。
5.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范德华力,属于混合型晶体,①正确。离子半径越小,所
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则离子键的强弱和离子半径及所带电荷有关,②正确。分子晶
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物质越稳定,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③错误。晶体中如果含有
阳离子,可能不含阴离子,如: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④错误。故
本题选 D。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第 1页(共 6页)
6.SO3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 错误。图 a 中气态 SO3 分子中心原子 S 为 sp2
杂化,为平面三角形结构,B 错误。 图 b 中三聚体(SO3)3 中硫原子是 sp3 杂化,C 正确。
图 c 中链状(SO3)n 是分子晶体,D 错误。
7.A 项,N 原子价层电子数为 5,1mol N 对应为 5NA;B 项,金刚石中一个 C 原子拥有 2
根 C—C 键,12g 为 1mol C 原子,故含 C—C 键 2NA;C 项,没有标况,不能判断 CO2 的
物质的量;D 项,1 个水分子有 2 个孤电子对,18g 为 1mol,应该有孤电子对数目为 2NA。
8.A 项,分子中 C 与 C 原子之间还有非极性共价键;B 项,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15∶
4;C 项,C 原子为 sp2 杂化,N 为 sp2 和 sp3 杂化;D 项,相同原子之间,双键键能大于
单键键能。
9.该配合物中配位体是 和 ,配位数是 2+4=6,A 错误。加入足量 溶液,外界
离子 与 反应,配合物内配位离子 不与 反应,B 错误。中心离子是 ,配
离子是 ,C 错误。配合物中配位键为σ键,配位体水分子的氢氧键为σ键,
则 该配合物中含有 键,D 正确。
10.熔点为原子晶体(SiO2)>离子晶体(NaCl)>分子晶体(CF4、CBr4),分子晶体中,相
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CF4、CBr4 为分子晶体,且后者相对分子
质量更大,范德华力更强,则熔点 CBr4> CF4。
11.稳定性:H2O>H2S 是因为 O—H 键键能大于 S—H 键能。
12.由“X 与 Y 形成的某一化合物易生成二聚体”知该化合物为 NO2,X 为 N 元素,Y 为 O
元素,“W 的周期数与族序数相等”且 W 为短周期元素,则 W 为第三周期ⅢA 族,是
Al 元素,Y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4,最低能级电子数为 2,则 Z 的最高高能级电子
数为 1,且 Z 的原子序数比 Y 大,所以 Z 有三个电子层,Z 为 Na,元素电负性相当于得
电子能力,O 元素电负性最强,即 Y 最大,A 不符合题意。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
减,则 Na >Al,B 符合题意。第一电离能相当于失电子能力,总体来说第一电离能同周
期从左到右依次增大,ⅡA、ⅤA 比相邻主族元素大,所以有 N>O,即 X>Y,C 不符合
题意。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金属单质还原性递减,应该 Na>Al,即 Z>W,D
不符合题意。
13.从装置来看,左边石墨棒为阳极吸引水中 OH 放电,生成氧气和氢离子,H+经过最左侧
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中 NaH2PO2 溶液中 H2PO 2 经中间阴离子交换膜进入
产品室与 H+结合生成 H3PO2;右边石墨棒为阴极吸引水中 H+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
子,吸引原料室中 NaH2PO2 溶液中 Na+经最右侧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生成浓的 NaOH
溶液。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A、B 选项正确。由于硫酸本身未参与反应但阳极区水被消耗,
所以浓度变大,C 正确。产生 1mol H3PO2 需转移 1mol H+即阳极生成 0.25mol O2,阴极生
成 0.5mol H2,气体总量在标况下应为 16.8L,D 错误。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第 2页(共 6页)
14.F 的电负性强于 Cl,CF3COOH 中 O—H 键的极性更强,酸性更强,故酸性为 CH3COOH
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N 点为酸性溶液,c(H+)>c(OH )则 c(X )>c(Na+),B 正确。酸性越
弱的,其对应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C 正确。利用 CH2ClCOOH 的 Ka=10 2.86 计算,可
知 c(X )=10c(HX),D 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8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8 分)
1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F >Na+>Mg2+
(2)
(3)ds(1 分) 3d104s1
(4)17(1 分) 哑铃(1 分)
(5)Mn2+的 3d 轨道电子排布为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不易失去第三个电子,I3 偏大
(6)NH3 NH3 和 H2S 的中心原子都采取 sp3 杂化方式,但是 NH3 只有 1 个孤电子对,
H2S 有两个,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大,键角越小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 到 i 分别是 N、F、Na、Mg、S、Cl、Mn、Fe、
Cu 元素;据此解答。
(1)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F >Na+>Mg2+。
( 2) N 元 素 在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为 第 二 周 期 第 VA 族 , 其 原 子 的 轨 道 表 示 式 为

( 3) i 为 Cu 元 素 , 位 于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ds 区 , 其 原 子 基 态 电 子 排 布 式 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
(4)f 元素是 Cl 元素,原子核外共有 17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
电子所占据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5)g 为 Mn 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2,Mn2+的基态电子排
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其 3d 轨道为半充满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其失去第 3 个电子
时比较困难,而 Fe2+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其 3d 轨道再失去一个电子
即为半充满结构,故其失去第 3 个电子比较容易。
(6)NH3 和 H2S 的中心原子都采取 sp3 杂化方式,但是 NH3 只有 1 个孤电子对,H2S 有两
个,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大,键角越小。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第 3页(共 6页)
16.(每空 2 分,共 14 分)
(1)+53.1 高温
(2)①< ②33.3 (3)NO+5e +5H+=
NH3+H2O 16.25g
【解析】(1)已知:ⅰ.2N2O5(g)=
2N2O4(g)+O2(g) = 4.4kJ/mol
ⅱ.2NO2(g)=
N2O4(g) = 55.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ⅰ÷2 ⅱ即得到 N2O5(g)=
2NO2(g)+ O2(g) =+53.1kJ/mol;
因为该反应 >0, >0,故反应为高温自发。
(2)①根据反应 N2(g)+3H2(g) 2NH3(g) = 92kJ·mol 1,平衡常数只受到温度
的影响,a 点温度比 b 点高,平衡左移,则平衡常数减小,所以得到 Ka②500℃,压强为 时,将 n(N2)∶n(H2)=1∶3 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分
数为 20%,设 n(N2)=1mol、n(H2)=3mol、消耗的 N2 为 x mol,列三段式:
N2(g) + 3H2(g) 2NH3(g)
起始量(mol) 1 3 0
转化量(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1 x 3 3x 2x
由 计 算 出 , 则 的 转 化 率 为
; 平 衡 后 气 体 的 总 物 质 的 量 为
, 则 此 时 反 应 的 压 强 平 衡 常 数

(3)根据原电池原理将 NO 尾气转化为 NH3,属于 N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在正极
反应,所以 MoS2 电极为正极,则 Zn/ZnO 电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Zn 2e +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第 4页(共 6页)
2OH = ZnO+H2O,正极:NO+5e +5H+=
NH3+H2O;当产生标准状况下 2.24L NH3
时,NH3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根据正极反应得到转移了 0.5mol e ,再根据电子转移守
恒,由负极反应式得到消耗 Zn 的质量为 。
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
(1)7
(2)分液漏斗、玻璃棒、烧杯(3 分)
(3)b(1 分)
(4)①水是极性分子,青蒿素极性较弱,较难溶于水
②乙醇分子间有氢键,乙醚无氢键,所以乙醇沸点更高
③由于乙醚沸点比较低,蒸馏提取所需温度较低,可避免青蒿素高温被破坏
(5)双氢青蒿素分子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水溶性增强
【解析】(1)青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环状结构及取代基。手性碳原子需满足连接四个
不同基团的条件。根据已知结构,青蒿素分子中共有 7 个手性碳原子,分布于环状骨架
及过氧桥附近的特定位置。
(2)萃取中用到的玻璃仪器
萃取操作的步骤包括振荡、静置分层、分液。涉及的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用于混合溶
剂与溶质并分离液体层);烧杯(盛放分离后的液体);玻璃棒(引流或搅拌)。
(3)冷凝管的进水处
蒸馏装置中,冷凝水需逆流冷却(下进上出),以确保充分冷凝蒸气。图中标注的进水口
应为冷凝管下端(标记为 b),出水口为上方(标记为 a)。
(4)①水作溶剂提取无效的原因
青蒿素为弱极性分子,而水是强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青蒿素在水中的溶
解度极低,导致提取效率几乎为 0。
②乙醇沸点高于乙醚的原因
乙醇分子中含羟基(—OH),能形成分子间氢键,而乙醚分子中只有醚键(—O—),无
法形成氢键。氢键显著提高物质的沸点,因此乙醇沸点(78℃)高于乙醚(35℃)。
③乙醚提取效率高于乙醇的原因
青蒿素对热敏感,高温易分解。乙醚沸点低(35℃),蒸馏时温度较低,避免破坏青蒿素
结构;而乙醇沸点高(78℃),高温可能导致青蒿素分解,降低提取效率。
(5)双氢青蒿素水溶性增强的原因
青蒿素经还原反应生成双氢青蒿素时,结构中引入羟基(—OH)。羟基为亲水基团,可与
水分子形成氢键,显著提高水溶性,从而增强疗效。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第 5页(共 6页)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D(1 分) C(1 分)
(2)N(1 分) K 原子半径较大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
(3)分子晶体(1 分)
(4)V 形 sp3(1 分)
(5)KIO3 12
【解析】(2)基态 K 的最高能层及熔沸点差异原因,K 的电子排布为[Ar]4s ,最高能层为
第四层(符号 N)。Cr 与 K 同周期,但 Cr 的原子半径更小,价电子数更多(Cr 有 6 个价
电子,K 仅 1 个),导致金属键更强,因此 Cr 的熔沸点更高。
(3)SnCl4 的晶体类型,常温下 SnCl4 为液体,说明其晶体为分子晶体(分子间以范德华
力结合,熔沸点低)。离子晶体或原子晶体通常为固态。
(4) 的空间构型与杂化形式, 为三原子离子,中心 I 原子采用 sp 杂化,孤电子对数
为 2,形成 V 形结构(类似 O3)。
(5)晶胞化学式、密度及配位数
化学式:钙钛矿型结构通式为 ABX3。根据图示,A 位点为 K(顶角,1 个),B 位点为 I
(体心,1 个),X 位点为 O(面心,共 3 个),化学式为 KIO3。
密度计算:晶胞体积为(a×10 7cm) ,摩尔质量为 KIO3 的摩尔质量(214g/mol),每个晶胞
含 1 个 KIO3 单元,密度公式为密度= g/cm3,密度= g/cm3;
配位数:K 位于立方体顶角,周围 O 位于面心位置,每个顶角 K 被 12 个相邻面心的 O
包围。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第 6页(共 6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