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中考历史原创模拟预测卷(二)(答案)
试卷类型:C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原创模拟预测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下图人物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下列属于他的成就是 ( )
A.编写《本草纲目》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发明“麻沸散” D.创制《大明历》
2.《梦梁录》记载:“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该材料反映了 ( )
A.唐都长安的商业繁盛B.宋代大都市的商业繁荣
C.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D.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下列属于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 ( )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②实行行省制度,设立东厂
③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④大兴文字狱,设立军机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图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5.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中国战场( )
A.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B.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军民伤亡惨重
6.如图是印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标语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邮票。能从这张邮票中探寻的历史信息应该有 ( )
①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②这是属于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
③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李宗仁 ④当时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是孙中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7.我国下列科技成就中,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8.导致下表中1980年中美贸易急剧增长的有接原因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9.尼克松在1971年的对外政策报告中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极外交的新时代,同年夏天,他在堪萨城的演说中,明确提出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是决定未来世界命运的五大权力中心。为此,美国 ( )
A.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B.改善与中国关系
C.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极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出售的奴隶,卖主须保证其在一个月内不患癫痫病。这些规定体现了该法典 ( )
A.宣扬君权神授 B.等级色彩浓厚
C.维护奴隶主利益 D.对后世影响深
11.1862年9月,联邦在惨烈的安蒂特姆战役中取得首次胜利。随后,林肯起草了其最为著名、名垂青史的行政命令,让战争与国家方向发生永久性改变。1863年1月1日,该命令以法律手段,在联盟国一定区域(至少在文件记录上)解放了约350万非裔美国奴隶,尤其是那些仍处于叛军控制之下的州。“该命令”的直接影响是 ( )
调动了农民参军积极性 B.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C.扩大了联邦军队的兵源 D.清除了资本主义障碍
12.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是 ( )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图B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二:
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
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
距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图A中的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 ”;(1分)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① (城市)(1分)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 (机构)(1分)加以管理; (地区)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适合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公元前8世纪,这里出现了“小国寡民”的城邦。(1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管理“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的机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认识。(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英日两国结为同盟,同盟的建立,使日本得到了来自英国的援助,加速了日俄战争的爆发。一战期间,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日本的扩张严重触犯了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美日矛盾激化。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英日和美法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四国条约》,英日同盟宣告终结。
——摘编自米庆余《日本近代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日结盟的影响。(2分)分析英日同盟终结的原因。(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①材料二图A所示事件有什么世界性影响?(1分)哪一国际组织的成立与图C、图D所示事件有关?(1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史实,选取任一角度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材料三:
②从材料三图中可以得到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什么信息?(1分)根据文字材料,概括阿登纳积极推动欧洲联合的目的。(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得以联合的原因。(2分)
(3)指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历史上的“合作与对抗”中获得的启示。(2分)
15.(15分)某校九年级(4)班同学围绕“中国道路”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辟新道路】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我们党在八七会议以前,一直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在秋收起义部队一再失利并面临全军覆灭的危急情况下,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毅然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的广大农村转移,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革命摇篮的星火》
(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1分)并分析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的依据。(2分)
【翻开新篇章】
材料二: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了,长征的性质是红军主动的暂时的战略退却,这些结论都是对的。从事物发展的性质来看,长征是一次为了暂时保存实力的战略转移。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中国革命逐渐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摘编自戚义明《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评价及其现实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的主要依据。(2分)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
【奠定新基础】
材料三:毛泽东提出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摘编自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农业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分)
【走向新时代】
材料四: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1分)邓小平在哪次会议上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选择上的认识。(2分)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原创模拟预测卷(二)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A C A C D C B C A C
13.(1)海上丝绸之路;(1分)泉州;(1分)市舶司;(1分)希腊。(1分)
(2)机构:广州十三行。(2分)影响:使中国失去了发展海外贸易的机会;使中国人失去了与世界的交流机会,眼光受到局限;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认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经营以官方为主;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
持;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是伴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而兴起;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活动主要分布
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会催生一些新的商业城市出现。(符合题意,观点
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4.(1)影响:打击了俄国在远东的势力;维护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助推了日本的崛起与扩张;激化了美日矛盾。(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原因:一战前后,日本势力迅速扩张;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威胁,英国实力的相对下降;美日矛盾加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①世界性影响: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分)国际组织:联合国。(1分)
说明:角度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角度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战争初期,各个国家各自为战被动防御,使法西斯国家人侵占领了大部分土地;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之后同盟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各个战场相互支援,实施诺曼底登陆,召开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等,使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最终取得了胜利。(任选一个角度,论述符合题意即可得2分)
②信息: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英国经济发展落后于欧洲其他主要国家;欧洲联合大大促进了二战后欧洲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目的:促进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德国的统一,恢复德国的国际地位;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原因:西欧各国战后都面临发展经济和对抗苏联的问题;法德两国政府的推动;法德和解;欧洲各国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启示:合作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合作符合全人类其同的利益;对抗阻碍世界发展,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坚决地制止破坏世界人民交流合作、破坏人类和平发展的行为。(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5.(1)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分)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分)
依据: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失败(秋收起义受挫);立足中国的国情;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2分)
(2)依据: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中国革命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分)
会议:遵义会议。(1分)
(3)解决:运用大机器生产,扩大农业规模;促进生产力发展,为工业化奠定物质基础;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原始积累。(2分)
作用: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历史性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分)
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分)
认识:中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不懈努力的探索中形成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结果;这是中国近现代以来道路探索的必然结果;中国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