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第一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顺昌一中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份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答案
(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非选择题(共 50分,每小题 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D D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A C B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A A C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6.(8 分,每空 1分)
(1) 脊髓 大脑皮层
(2) 突触小泡 抑制 受体 Cl- 外正内负
(3) S
27.(5分,每空 1分)
(1) 下丘脑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 醛固酮 尿量和尿的成分
27.(3分,每空 1分)
(3) 产热与散热 骨骼肌
(4)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8.(11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1) 天敌、食物、疾病、寄生等 标记重捕 震旦鸦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2) 48 (2分) 偏高 不能
(3) ①S形 2000 ② 增长型 20
29.(9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 自身免疫病
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不能有效识别MHC-I分子;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正常细胞表面缺乏MHC-I分子;
MHC-I分子结构改变,影响其与抑制性受体的结合
(2) 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 PD-L1 与 NK细胞的 PD-1结合(2分)
(3)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2分)
(4) B细胞、巨噬细胞 DC细胞可以促进 NK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2分)
30.(14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 A、B 黑暗
(2) 重力作用使 IAA在近地侧浓度较高,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
(3) 2 根比茎对生长素更加敏感
(4) TMK蛋白 C端 使蛋白 X磷酸化,抑制生长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基因的转录(2分)
(5) 沾蘸法 预实验 ACD(2分)
(6) 在 2,4-D浓度为 10-11-10-9mol/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2分)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顺昌一中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 12 月份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选必1全册及选必2第1章 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非选择题
1.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树突可以将信息从神经元的胞体传递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C.神经胶质细胞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D.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答案】B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元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位于灰质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详解】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有31对,且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正确;
B、轴突的末梢可把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错误;
C、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C正确;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合理的有( )
①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约占体液的1/3;
②内环境是细胞生活和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
③内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离子是K+和Cl-;
④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⑤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保持恒定不变;
⑥内环境的稳态只需要呼吸、消化、泌尿、循环四个系统参与维持;
⑦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A.①④⑦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⑦
【答案】A
【分析】细胞外液构成了内环境;内环境中包含水、激素、神经递质、缓冲物质、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盐等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呼吸酶和血红蛋白等,不能进入细胞的大分子不属于内环境,如纤维素等,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细胞膜上的载体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①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2/3,①合理;
②细胞进行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②不合理;
③内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离子是 Na+和Cl-,③不合理;
④细胞进行多种代谢反应,消耗多种物质,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④合理;
⑤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内环境稳态的表现之一,⑤不合理;
⑥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合作,⑥不合理;
⑦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⑦合理。
故选A。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乙烯合成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两种激素为抗衡关系
C.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是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在施用时可因气候条件等影响施用效果
D.刮干热风会影响小麦在开花期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能避免减产
【答案】C
【分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是一种信号分子,并没有直接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常见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详解】A、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产生的,所以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是植物激素,A错误;
B、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胚芽鞘中乙烯的合成,B错误;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在施用时可因气候条件等影响施用效果,C正确;
D、小麦收获的是种子,而适宜浓度的萘乙酸能够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但由于小麦未授粉,不能发育形成种子,故喷洒适宜浓度的萘乙酸不能避免减产,D错误。
故选C。
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O2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b处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状态
C.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
D.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
【详解】A、若②为脑细胞,脑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O2,则a处的O2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血液流经肌细胞会将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掉或合成肌糖原,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温度、渗透压及pH)的稳定,也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人体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C正确;
D、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①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④血浆,D错误。
故选C。
5.在胸外科患者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水手”,称为手汗症患者。为根治手掌多汗病,借助于胸腔镜,医生可切断某交感神经。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手掌多汗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B.与手汗相比,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C.手汗症患者可能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
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答案】D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一般交感神经表现为使机体兴奋。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相反,都能支配汗腺,A正确;
B、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是躯体运动行为,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B正确;
C、交感神经对器官的控制多数表现为兴奋效应,手汗症患者可能是表现为增强的交感神经活动,副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的,C正确;
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属于外周神经系统,D错误。
故选D。
6.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形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甲呈指数增长,为J型增长;乙是S型增长曲线,E点时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A、曲线甲为“J”型增长,增长倍数不变,但由于每年的基数不同,故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不同,A错误;
B、曲线乙为“S”型增长,G 点时增长速率为0,B错误;
C、E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E点之前进行,C错误;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即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可以尽快恢复,D正确。
故选D。
7.癫痫俗称“羊癫风”,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药物A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受体,进一步加强γ-氨基丁酸的作用,用于癫痫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癫痫病人脑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可能较正常健康人低
B.γ-氨基丁酸可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不需要消耗能量
C.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可能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D.药物A通过阻断γ-氨基丁酸与受体的结合而增强抑制作用
【答案】A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癫痫病人脑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较正常健康人低,使大脑过度兴奋导致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A正确;
B、除气体外,神经递质都是从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静息电位的产生与阴离子内流有关,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后,可引起静息电位增大,使突触后膜抑制,C错误;
D、从题干信息分析,药物A激活γ-氨基丁酸的受体,进一步加强γ-氨基丁酸的作用,所以药物A增强γ-氨基丁酸与受体的结合,D错误。
故选A。
8.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Ⅰ为适宜刺激,Ⅱ为生理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Ⅰ是焦虑,则Ⅱ可以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若Ⅰ是炎热,则Ⅱ可以是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增加
C.若Ⅰ是脚被钉子扎到,则Ⅱ是感觉到疼痛
D.若Ⅰ是所吃食物过咸,则Ⅱ是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A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焦虑会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进而使肾上腺素含量增加,A正确;
B、炎热会使立毛肌舒张、汗腺分泌增加,B错误;
C、若I是脚被钉子扎到,则Ⅱ是腿部缩回,但不会感觉到疼痛,因为疼痛在大脑皮层产生,C错误;
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若I是所吃食物过咸,则Ⅱ是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D错误。
故选A。
9.无论是运动还是安静状态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如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过程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③过程可补充血糖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可以促进④⑤⑥并抑制②③过程,使血糖浓度正常
C.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浓度
D.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②③并抑制④⑤⑥过程,使血糖浓度正常
【答案】D
【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A、①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该过程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过程是肝糖原的分解,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③过程可补充血糖,A正确;
B、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可以促进④有机物的氧化分解、⑤转化为糖原和⑥转化为甘油三酯,并抑制②肝糖原分解和③脂肪转化为非糖物质等过程,使血糖浓度正常,B正确;
D、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也可提高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浓度,C正确;
D、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可以主要通过促进②③过程,使血糖浓度回升至正常水平,D错误。
故选D。
10.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如图中①~⑥表示激素,甲~丁代表器官或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据分析可知,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④为甲状腺激素
B.运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等,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C.据图可知,⑤为胰岛素,⑥为胰高血糖素,且胰高血糖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D.甲→乙、甲→丙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与甲→丁的调节方式不同
【答案】C
【分析】据图可知,甲应为下丘脑,丁为垂体,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④为甲状腺激素,丙分泌的⑤能使血糖浓度下降,丙为胰岛B细胞,⑤为胰岛素,乙分泌的⑥能使血糖浓度上升,乙为胰高A细胞,⑥为胰高血糖素。
【详解】A、甲应为下丘脑,丁为垂体,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④为甲状腺激素,A正确;
B、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运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等,从而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
C、胰岛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多种,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C错误;
D、由题图可知,乙为胰岛A细胞,丙为胰岛B细胞,甲(下丘脑)对乙、丙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甲为下丘脑,丁为垂体,甲通过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对丁进行调节,该过程为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C。
11.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
【答案】D
【分析】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详解】A、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受到冷刺激时,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就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使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这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中有躯体感觉中枢,冷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B正确;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同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
D、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时散热量增加,为了达到体温的平衡,机体需要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而使体温维持稳定,必须产热=散热,即a1=b1,a2=b2,故b1>b2,D错误。
故选D。
12.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B.图中的信息分子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D.④是细胞因子,都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
【答案】D
【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详解】A、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A正确;
B、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①包括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正确;
D、细胞因子不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④不是细胞因子,D错误。
故选D。
13.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在③处施加刺激,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活动
D.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答案】C
【分析】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③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根据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方向可知,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A正确;
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可调控其他中枢,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
C、③是传入神经,刺激传入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此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④是感受器,②是传出神经,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但不能发生相关效应,D正确。
故选C。
14.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下列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B.过敏反应中发生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C.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主要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
【答案】A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详解】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A正确;
B、过敏反应中有抗体产生,过敏反应中发生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B错误;
C、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主要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从而间接影响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A。
15.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制备过程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mRNA疫苗发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被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mRNA可防止mRNA被水解并利于其进入靶细胞
B.mRNA疫苗可激活体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C.甲、丙分别表示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D.乙细胞被激活后通过裂解靶细胞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图中抗原经过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在细胞表面,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即图中的甲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即图中的丙细胞,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乙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A、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通过脂质体递送可防止mRNA被水解,有利于mRNA进入靶细胞,故mRNA疫苗通常利用脂质体进行递送,A正确;
B、由图可知,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mR-NA翻译出的抗原肽(相当于抗原)最终会引起抗体的产生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宿主细胞,故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既能激发体液免疫,也能激发细胞免疫,B正确;
C、甲、丙分别表示辅助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图中丙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C错误;
D、乙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后通过裂解靶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16.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RNA病毒,其入侵人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瘫痪,患者常死于各种感染或肿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B.HIV的遗传物质侵入人体后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C.AIDS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降低,肿瘤细胞不能及时被消除
D.AIDS属于传染病,但握手、拥抱不会传染HIV
【答案】B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破坏辅助性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受影响,导致免疫功能降低,A正确;
B、HIV属于逆转录病毒,HIV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B错误 ;
C、AIDS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降低,肿瘤细胞往往不能及时被消除,所以患者最终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正确;
D、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HIV,属于血液传染病,但握手,拥抱通常不会传染HIV,D正确。
故选B。
17.某同学完成了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图1为利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实验第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的统计结果。图2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的中格内酵母菌的数量约计为20个
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图2中de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
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答案】B
【分析】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注意事项:1、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2、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25×16格式)或4个中格(16×25格式)中的菌体进行计数。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左边线上的。
3、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笼头上用水柱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
【详解】A、计数过程中,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左边线上的(即压线个体计一半),所以图1的中格内酵母菌的数量约计为20个,A正确;
B、取样时为了计数准确,培养液要摇匀,计数过程中死菌、活菌全部进行计数,B错误;
C、图2中de段种群在有限的空间中竞争剧烈,空间资源有限,营养物质消耗殆净,而且代谢产物积累导致培养瓶中pH改变,导致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
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这样可以使细胞单层分布不堆积,D正确。
故选B。
18.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C.光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能量,也能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D.在黄瓜开花过程中茎端的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答案】D
【详解】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较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植物的生长,A正确;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及赤霉素含量较高,而在植物果实的成熟阶段,乙烯以及脱落酸的含量较高,B正确;
C、植物能对光作出反应,光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能量,也能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与发育,C正确;
D、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D错误。
故选D。
19.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沃泰默认为③出现的原因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C.该实验的现象不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是否有胰液的分泌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HCl+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小肠肠腔”的方案
【答案】D
【分析】分析实验: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
【详解】A、实验中,稀盐酸被注入静脉血液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处,而此时胰腺并不能分泌胰液,这与①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并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A正确;
B、沃泰默认为③出现的原因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B正确;
C、该实验的现象是胰腺是否能分泌胰液,胰液是消化液,分泌后进入消化道而非血液,所以不能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C正确;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血液而非小肠肠腔中,D错误。
故选D。
20.如图甲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是否与单侧光有关,最好选用图甲中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B.若将图甲中装置④的花盆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
C.若图④装置不动,植物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背光侧的浓度范围在m和m'之间
D.若图甲中装置①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m'和i之间
【答案】C
【分析】1、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两侧有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的生理作用相同。
2、分析图甲可知,①和②、③和④的单一变量是单侧光。
3、分析图乙,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于g点或低于g点时,促进作用都降低,所以g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最适宜浓度;d点与横轴相交,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当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详解】A、要了解植物的弯曲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有单侧光照射,植物的放置方向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因此应选择图1中③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A错误;
B、若将图甲中装置④的花盆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花盆中的植物接受的是全光照,则植物直立生长,B错误;
C、若图④装置不动,植物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比向光一侧高,则生长素的的浓度范围在m和m'之间,C正确;
D、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若若图甲中装置①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i,D错误。
故选C。
21.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乙烯和脱落酸对野生型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拟南芥黄化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
B.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乙烯的信号传递出现阻碍
C.脱落酸能促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但不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
D.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大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乙烯和脱落酸对野生型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拟南芥黄化速度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处理类型,因变量是黄化速度,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为防止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进行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用乙烯处理时,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黄化速度和自然状态下的相同,说明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乙烯的信号传递出现障碍,B正确;
C、对照自然状态下与脱落酸处理下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说明脱落酸能促进两种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C错误;
D、据图分析,乙烯处理野生型拟南芥,黄化速度较快,而用脱落酸处理野生型拟南芥,黄化速度较慢,故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大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D正确。
故选C。
22.某地由于引入了一种植物,对该地区其他植物造成了一定影响。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答案】C
【分析】引入新物种后,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形成生物入侵,新物种数量会增加,与原有物种形成种间竞争关系;在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在达到K值以前,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乙处于竞争优势,为入侵植物,甲曲线在t3以后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种群数量开始减少,A正确;
B、甲种群在t1~t3时间内,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B正确;
C、t2、t4时,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分别最大,t3、t5时,甲、乙的种群数量分别达到最大,C错误;
D、由于生存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乙种群数量在t4后增长速率下降,直至达到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C。
23.人的情绪变化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造成影响,例如当处于危险环境,人会产生紧张、恐慌、焦虑等情绪,在对应情绪影响下,人的反应速度会加快以应对危险环境,但如果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焦虑状态,人的免疫力会下降,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解释危险环境中人的反应速度加快、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B.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解释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焦虑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C.②过程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起作用,但又不完全自主
D.通过③、④过程可以放大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效应
【答案】A
【分析】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详解】A、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解释危险环境中人的反应速度加快,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A错误;
B、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据图可知,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B正确;
C、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所以②过程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起作用,但受大脑皮层控制又不完全自主,C正确;
D、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债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通过③、④过程可以放大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效应,D正确。
故选A。
24.光敏色素的感光区域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为 Pr(失活型)相 Pfr(激活型),如图1所示,其中 Pfr会抑制PIFI蛋白的合成。PIFI 蛋白会参与赤霉素信号调节,有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转录、促进赤霉素代谢基因转录的作用,相关过程如图2所示,已知这两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研究发现,较强的自然光中远红光的比例较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较强的自然光照射植物种子,能促进其萌发
B.PIFI 蛋白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核中起作用
C.光敏色素接受远红光刺激后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D.在红光照射条件下,细胞分裂加快,幼苗株高较高
【答案】A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较强的自然光中远红光的比例较高;题图可知,当远红光的比例较高时,更多的光敏色素处于失活状态,有利于PIFI蛋白的合成,导致GA4含量减少,GA34含量增加,从而不利于种子萌发,A错误;
B、与赤霉素合成或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PIFI蛋白能调节这两种基因的转录,因此PIFI蛋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正确;
C、依据题干信息,光敏色素的感光区域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为Pr(失活型)和Pfr(激活型),光敏色素接受远红光刺激后,激活型转变成失活型,该过程光敏色素接受远红光刺激后其空间结构会改变,C正确;
D、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光敏色素由失活型转变为激活型Pfr,会抑制PIFI蛋白的合成,导致GA4含量增加,GA34含量减少,从而有利于幼苗长高,D正确。
故选A。
25.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低于正常人,5-HT降低与抑郁症发生相关。5-HT的合成、释放及与受体结合传递信号的过程如图(是自身受体,受体同时具有离子通道功能)。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5-HT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会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B.激活位于轴突末梢的受体会缓解抑郁症的发生
C.提高5-HT转运体对5-HT的回收率会促进抑郁症发生
D.5-HT通过受体上的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答案】C
【分析】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5—HT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5—HT含量下降导致抑郁症的发生,A错误;
B、激活位于轴突末梢的受体会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到突触小泡,导致5—HT释放更少,从而加剧抑郁症的发生,B错误;
C、提高5—HT转运体对5—HT的回收率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更低,促进抑郁症的发生,C正确;
D、5—HT与受体结合,导致通道开放,进入突触后神经元,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每空1分)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 的控制。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 (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它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 特异性结合引起 (填Na+或Cl-)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 。
(3)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 区参与。
【答案】(1) 脊髓 大脑皮层
(2) 突触小泡 抑制 ③受体 Cl- 外正内负
(3) S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能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是形成感觉的部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只能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1)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说明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人脑中的高级中枢对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因此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这说明膝跳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传递;肌肉痉挛是兴奋持续传递而不分解导致的肌肉抽搐,这是由甘氨酸被阻止释放造成的,所以甘氨酸的作用是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面上的③特异性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引起Cl-内流,使静息电位值增大,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3)该同学说话,是由言语区的S区控制。
27.(8分)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息息相关,这需要人体调节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某人摄食过咸,会导致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 ,导致尿量减少。同时会产生渴觉,并通过主动饮水来补充水分。
(2)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促进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总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通过调节 实现。
(3)体温的恒定与体内的 平衡有关。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4)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息息相关,这表明稳态的意义是 。
【答案】 (1) 下丘脑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 醛固酮 尿量和尿的成分 (3) 产热与散热 骨骼肌
(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1)某人摄食过咸,会导致人体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同时人体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均在大脑皮层),并通过主动饮水来补充水分。
(3)体温的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运动和安静状态分别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4)稳态意义在于: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8.(11分)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外源性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时常采用 法,原因是 。
(2)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密度(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在10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震旦鸦雀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 。为进一步提高震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 (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上世纪初时,为保护某濒危物种x,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 增长。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 只。
②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 ,第5年至第20年间,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 年。
【答案】(1) 天敌、食物、疾病、寄生等 标记重捕 震旦鸦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48 (2分) 偏高 不能
(3) ①S形 2000 ② 增长型 20
【分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
【详解】(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外源性因素有天敌、食物、疾病、寄生等。由于震旦鸦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在10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根据公式,种群数量=标记数×重捕数/重捕标记数=72×60÷9÷10=48只/hm2。由于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导致重捕标记数减少,因此震旦鸦雀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偏高。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并未改变环境条件,故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①由图中数据可知,在该调查期间,物种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先增加后维持相对稳定,大致呈“S”形;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上下波动的,据图可知,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2000只。
②图乙可知,该种群在5年前λ值>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调查的第5年时年龄结构是增长型;10-20年间λ值<1,种群数量减少,故该动物的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
29.(9分)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NK细胞表面有PD-1,可用于识别癌细胞,但某些癌细胞表面有PD-L1,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此现象被称为免疫逃逸,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细胞表面会表达MHC-I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分子能够与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传递抑制信号,防止NK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攻击。某患者出现NK细胞攻击正常细胞的情况,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出现该免疫失调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1点)。
(2)为解决免疫逃逸的问题,研究人员研发了相关药物,结合图1、2分析该药物的功能为 。
(3)DC细胞(树突状细胞)不直接杀伤癌细胞,但在抗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DC细胞和NK细胞在杀伤癌细胞方面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癌细胞裂解率/%
甲 NK细胞+癌细胞 25.3
乙 NK细胞+DC细胞+癌细胞 52.7
①DC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其功能是 ,再列举两种抗原呈递细胞: 。
②表中结果说明了 。
【答案】(1) 自身免疫病 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不能有效识别MHC-I分子;正常细胞表面缺乏MHC-I分子;MHC-I分子结构改变,影响其与抑制性受体的结合
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2分)
(3)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2分) B细胞、巨噬细胞 DC细胞可以促进NK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2分)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1)正常细胞表面会表达MHC-Ⅰ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Ⅰ分子能够与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传递抑制信号,防止NK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攻击。某患者出现NK细胞攻击正常细胞的情况,导致正常细胞功能异常而患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出现该免疫失调的原因可能是正常细胞表面表达的MHC-Ⅰ分子异常,进而无法被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结合,因而导致NK细胞对该正常细胞发起攻击,也可能是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发生异常,无法识别正常细胞表面的MHC-Ⅰ,进而患病。
(2)题意显示,某些癌细胞表面有PD-L1,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表现为免疫逃逸为解决免疫逃逸的问题,研究人员研发了相关药物,则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NK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进而避免免疫逃逸,药物的具体作用为PD-1抑制剂类药物或PD-L1抑制剂类药物。
(3)①DC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其功能是识别抗原、处理和呈递抗原,此外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也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②表中结果显示在NK细胞+DC细胞共同作用下能提高癌细胞裂解率,说明通过DC细胞的呈递功能,能提高NK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效率,提高癌细胞裂解率。
30.(14分)大豆根的弯曲生长与多种因素有关,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图1和图2两组实验。图1实验中将大豆幼根分为A、B、C三组,其中A、C组根冠完整,B组切除一半根冠; C组将根一侧运输部分阻断,箭头所示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图2甲为一株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根和茎的生长情况,乙和丙为1~4处相对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时的1AA 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通过 (选填“A、B”、“A、C”或“B、C”)的对照说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是否完整有关,此实验必须在 (选填“单侧光照”或“黑暗”) 的环境下进行。
(2)图2甲中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根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
(3)图2乙中A1 曲线对应图甲 (选填1、2、3、4)处的IAA相对浓度。测量发现,乙中C对应的IAA浓度比丙中D对应的IAA浓度低,原因 。
(4)科研人员推测不同浓度的IAA 可能通过一种TMK 蛋白调控细胞生长(机理见图3)。当IAA浓度较高时, 被剪切,然后该物质进入细胞核, ,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
(5)为了探究2,4-D促进夹竹桃生根的最适浓度,使用较高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短的是 法。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 ,目的是 。
A.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B.减少实验误差
C.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D.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6)下图是该小组同学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液中添加2,4-D的最适浓度,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 。
【答案】(1) A、B 黑暗
重力作用使IAA在近地侧浓度较高,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
(3) 2 根比茎对生长素更加敏感
(4) TMK蛋白C端 使蛋白X磷酸化,抑制生长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基因的转录(2分)
(5) 沾蘸法 预实验 ACD(2分)
(6) 在 2,4-D浓度为10-11-10-9mol/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2分)
【分析】1、图1中A组没有做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B组的实验变量为有无根冠,C组的实验变量为根尖伸长区部位两侧生长素的含量,A组与B组的对照表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有关;C组与A组进行对照分析,C组幼根一侧的生长素运输被阻断,导致根尖伸长区部位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尖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左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右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向左侧弯曲。
2、图2中生长素的浓度2>1,4>3,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茎,故根的部位2生长素浓度高表现为抑制生长,对应A1,1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对应A2,茎的部位,生长素浓度4>3,促进作用4>3,表现为背地生长,故4对应B1,3对应B2。
【详解】(1) A组没有做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B组的实验变量为有无根冠,A组与B组的对照表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是否完整有关。由于光照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故此实验必须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2) 图2甲中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出现弯曲生长,原因是受到重力作用使IAA在近地侧浓度较高,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
(3)图乙中A1曲线对应图甲2处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即浓度升高,抑制根的生长,对应甲图中的2处。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故乙中C对应的IAA浓度比丙中D对应的IAA浓度低。
(4) 由图3可知,在IAA浓度较高时,TMK蛋白C端被剪切,进入细胞核,导致蛋白X发生磷酸化,抑制促生长基因的转录,最终使促生长因子不能合成,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
(5) 为了探究2,4-D促进夹竹桃生根的最适浓度,使用较高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短的是沾蘸法。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
综上所述,B不符合题意,ACD符合题意。
故选ACD。
(6)由图可知,当2,4-D浓度为10-10时生根数是几个浓度中最大的,说明最适浓度在10-10左右,应该在2,4-D浓度为10-11-10-9mol/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最适浓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和实验设计。顺昌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2月份考试
高二生物答题卡
28.(11分)
准考证号
(1)
姓名:
班级:
000000]0
准考证:
工口 口山
(2)
222222
2
回
(3)①
4
444口
44
4
③
注意事项
55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
E
考证号填写清楚。
6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
6
@
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⑦
7
7I7
3.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9.(9分)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⑧I
88
8
8
8
&
正确填图缺考标记
999回
999
9
(1)
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
AB可D6.AB可D11.AB可D16.AB可D21.IB可D
2.
ABD7.ABaD12.A B可D17.ABaD22.AB可D
(3)
3.AB可D8.AB可D13.AB可D18.AB可D23.ABD
4.AB可D9.AB可D14.AB可D19.A B可D24.AB可D
5.AB D10.ABaD15.A B@D20.ABD25.AB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
30.(14分)
(1)
(1)
(2)
0
(3)
(3)
(4)
27.(5分)
(5)
(1)
(6)
(2)
27.(3分)
(3)
(4)
■顺昌一中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 12月份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 选必 1 全册选必 2 第 1 章)
(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树突可以将信息从神经元的胞体传递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C.神经胶质细胞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D.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合理的有( )
①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约占体液的 1/3;
②内环境是细胞生活和进行代谢的主要场所;
③内环境中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离子是 K+和 Cl-;
④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⑤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保持恒定不变;
⑥内环境的稳态只需要呼吸、消化、泌尿、循环四个系统参与维持;
⑦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A.①④⑦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⑦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乙烯合成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两种激素为抗衡关系
C.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是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在施用时可因气候条件等影响施用效果
D.刮干热风会影响小麦在开花期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能避免减产
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脑细胞,则 a处的 O2浓度高于 b处;若②为肌细胞,则 a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 b
高二生物 第 1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处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 pH的相对稳定状态
C.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
D.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则会引起组
织水肿
5.在胸外科患者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水手”,称为手汗症患者。为根治手掌多汗病,借助于胸
腔镜,医生可切断某交感神经。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手掌多汗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B.与手汗相比,人体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C.手汗症患者可能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
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6.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形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E点左右
7.癫痫俗称“羊癫风”,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
性疾病。药物 A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受体,进一步加强γ-氨基
丁酸的作用,用于癫痫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癫痫病人脑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可能较正常健康人低
B.γ-氨基丁酸可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不需要消耗能量
C.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可能提高突触后膜对 Na+的通透性
D.药物 A通过阻断γ-氨基丁酸与受体的结合而增强抑制作用
8.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Ⅰ为适宜刺激,Ⅱ为生理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Ⅰ是焦虑,则Ⅱ可以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B.若Ⅰ是炎热,则Ⅱ可以是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增加
高二生物 第 2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C.若Ⅰ是脚被钉子扎到,则Ⅱ是感觉到疼痛
D.若Ⅰ是所吃食物过咸,则Ⅱ是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
9.无论是运动还是安静状态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如图为血糖的来源和
去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是血糖的主要来源,②过程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③过程可补充血糖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可以促进④⑤⑥并抑制②③过程,使血糖浓度正常
C.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浓度
D.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②③并抑制④⑤⑥过程,使血糖浓度正常
10.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如图中
①~⑥表示激素,甲~丁代表器官或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据分析可知,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④为
甲状腺激素
B.运动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
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等,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C.据图可知,⑤为胰岛素,⑥为胰高血糖素,且胰高血糖素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升高血糖
的激素
D.甲→乙、甲→丙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与甲→丁的调节方式不同
11.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
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的环境中,产热为 a1,散热为 b1;处于 30℃的环境中,产
热为 a2,散热为 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 30℃的环境中进入 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C.从 30℃的环境中进入 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
高二生物 第 3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同 30℃环境相比,人处于 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
a1>a2,b1<b2
12.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B.图中的信息分子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D.④是细胞因子,都是由辅助性 T细胞分泌的
13.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在③处施加刺激,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射活动
D.当图中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14.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下列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B.过敏反应中发生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C.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主要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
15.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新型冠状病毒 mRNA疫苗的制备过程做出突出贡献的
两位科学家,mRNA疫苗发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 第 4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A.被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 mRNA可防止 mRNA被水解并利于其进入靶细胞
B.mRNA疫苗可激活体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C.甲、丙分别表示 B淋巴细胞和辅助性 T细胞
D.乙细胞被激活后通过裂解靶细胞发挥作用
16.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 RNA 病毒,其入侵人体引起
机体免疫系统瘫痪,患者常死于各种感染或肿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 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B.HIV的遗传物质侵入人体后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DNA上
C.AIDS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降低,肿瘤细胞不能及时被消除
D.AIDS属于传染病,但握手、拥抱不会传染 HIV
17.某同学完成了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图 1为利用血球计数板
(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实验第 6天对酵母菌培养液稀释 100倍后的统计结
果。图 2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1的中格内酵母菌的数量约计为 20个
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图 2中 de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
D.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18.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 第 5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A.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C.光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能量,也能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D.在黄瓜开花过程中茎端的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19.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沃泰默认为③出现的原因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C.该实验的现象不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是否有胰液的分泌
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 HCl+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
小肠肠腔”的方案
20.如图甲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影
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要探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是否与单侧光有关,最好选用图甲中①②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B.若将图甲中装置④的花盆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
C.若图④装置不动,植物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m,则茎背光侧的浓度范围在 m和 m'
之间
D.若图甲中装置①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 m'和 i之间
21.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乙烯和脱落酸对野生型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拟南芥黄化速度的影响,实
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时,需保证乙烯和脱落酸的浓度、用量及处理时间相同
B.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乙烯的信号传递出现阻碍
高二生物 第 6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C.脱落酸能促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但不能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速度
D.乙烯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大于脱落酸对野生型拟南芥叶片黄化的效果
22.某地由于引入了一种植物,对该地区其他植物造成了一定影响。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
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
曲线(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 t3开始减少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D.影响乙种群在 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23.人的情绪变化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造成影响,例如当处于危险环境,
人会产生紧张、恐慌、焦虑等情绪,在对应情绪影响下,人的反应速度会加快以应对危险环境,
但如果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焦虑状态,人的免疫力会下降,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解释危险环境中人的反应速度加快、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
运动的分级调节
B.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解释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焦虑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C.②过程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起作用,但又不完全自主
D.通过③、④过程可以放大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效应
24.光敏色素的感光区域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为 Pr(失活型)相 Pfr(激活型),如图 1所
高二生物 第 7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示,其中 Pfr会抑制 PIFI蛋白的合成。PIFI 蛋白会参与赤霉素信号调节,有抑制赤霉素合成基
因转录、促进赤霉素代谢基因转录的作用,相关过程如图 2所示,已知这两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较强的自然光中远红光的比例较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较强的自然光照射植物种子,能促进其萌发
B.PIFI 蛋白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核中起作用
C.光敏色素接受远红光刺激后其空间结构会改变
D.在红光照射条件下,细胞分裂加快,幼苗株高较高
25.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体内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含量低于正常人,5-HT降低与抑郁
症发生相关。5-HT的合成、释放及与受体结合传递信号的过程如图(5 HT1A 是自身受体,5 HT3
受体同时具有离子通道功能)。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5-HT 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会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B.激活位于轴突末梢的5 HT1A 受体会缓解抑郁症的发生
C.提高 5-HT转运体对 5-HT的回收率会促进抑郁症发生
D.5-HT 通过5 HT3受体上的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8分)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缩手反射中,手被钉刺后立即缩回,并不是在感觉到痛后才缩回,这个事实说明调节缩
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
高二生物 第 8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受 的控制。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
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 (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它经扩
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 特异性结合引起 (填 Na+或 Cl-)内流,
导致膜电位表现为 。
(3)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
的 区参与。
27.(8分)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息息相关,这需要人体调节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请分析
回答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某人摄食过咸,会导致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释放的
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 ,导致尿量减少。同时会产生渴觉,并通过主动饮水来补充水分。
(2)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 ,促
进对 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总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的共同作用通过调节 实现。
(3)体温的恒定与体内的 平衡有关。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4)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息息相关,这表明稳态的意义是 。
28.(11 分)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长时间停栖,甚至发现“鸟中大熊猫”——震
旦鸦雀。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震旦鸦雀种群数量变化的外源性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数
量时常采用 法,原因是 。
(2)调查震旦鸦雀的种群密度(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在 10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 72只,标记
并放归;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了 60只,其中有 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
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震旦鸦雀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 。为进一步提高震
旦鸦雀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震旦鸦雀再放生到野外湿地的措施,该措施
(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震旦鸦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上世纪初时,为保护某濒危物种 x,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高二生物 第 9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①在该调查期间,物种 X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大致呈 增长。1980年后,该物种的数量小幅
度波动,该物种在该湿地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 只。
②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调查的第 5年时年龄结构是 ,第 5年至第 20年间,该动物的数量
最少的年份是第 年。
29.(9分)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NK细胞表面有 PD-1,可用于识别癌细胞,但某些癌细胞表面有 PD-L1,可与 NK细胞表面的
PD-1结合,导致 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此现象被称为免疫逃逸,如图 1所示:
(1)正常细胞表面会表达MHC-I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分子能够与 NK细胞表面
的抑制性受体结合,传递抑制信号,防止 NK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攻击。某患者出现 NK细胞攻击
正常细胞的情况,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根据上述信息推测,出现该免疫失调的原因可能
是 (答出 1点)。
(2)为解决免疫逃逸的问题,研究人员研发了相关药物,结合图 1、2分析该药物的功能为 。
(3)DC细胞(树突状细胞)不直接杀伤癌细胞,但在抗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 DC细胞和
NK细胞在杀伤癌细胞方面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癌细胞裂解率/%
甲 NK细胞+癌细胞 25.3
乙 NK细胞+DC细胞+癌细胞 52.7
①DC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一种,其功能是 ,再列举两种抗原呈递细胞: 。
②表中结果说明了 。
30.(14分)大豆根的弯曲生长与多种因素有关,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图 1和图 2两组实验。
图 1实验中将大豆幼根分为 A、B、C三组,其中 A、C组根冠完整,B组切除一半根冠; C组
将根一侧运输部分阻断,箭头所示为生长素( IAA)的运输方向。图 2甲为一株水平放置的大
豆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根和茎的生长情况,乙和丙为 1~4处1AA相对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
表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时的 1AA 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 第 10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1)图 1实验中通过 (选填“A、B”、“A、C”或“B、C”)的对照说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是
否完整有关,此实验必须在 (选填“单侧光照”或“黑暗”) 的环境下进行。
(2)图 2甲中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根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
(3)图 2乙中 A1 曲线对应图甲 (选填 1、2、3、4)处的 IAA相对浓度。测量发现,乙中 C
对应的 IAA浓度比丙中 D对应的 IAA浓度低,原因 。
(4)科研人员推测不同浓度的 IAA 可能通过一种 TMK 蛋白调控细胞生长(机理见图 3)。当 IAA
浓度较高时, 被剪切,然后该物质进入细胞核, ,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
(5)为了探究 2,4-D促进夹竹桃生根的最适浓度,使用较高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短的是 法。
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 ,目的是 。
A.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B.减少实验误差
C.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D.检验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6)下图是该小组同学探究 2,4-D溶液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液中添加 2,4-D的最适浓度,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 。
高二生物 第 11 页 共 11 页
{#{QQABIQSQggCgQBAAARhCQwkSCAKQkgEAAagOhBAEMAAAyQFABAA=}#}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