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元简历(王士元案)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朱三太子的最初出现是在顺治八年(1651年),有人告发前明崇祯皇帝的三皇子藏匿于民间,被官府擒拿,严加审问。该皇子自已写了供状,自称是崇祯第三子,名慈焕(按:崇祯的三皇子名慈炯,封为定王,此处不知为何错作慈焕?慈焕其实是五皇子),年二十岁,兄慈烺,即东宫,同为周后所生;弟慈灿(按:其弟四皇子名慈炤,不知何故错作慈灿),田妃生。焕居景仁宫,乳母邓、蒋,八岁就学,讲读官傅、张。
>王士元简历(王士元案)
““贼”犯都时,先帝托予于张近侍及指挥黄贵,送周皇亲家,不纳,潜藏民间,为闯搜出,随营到山海关。闯败,携至潼关,随营至荆襄,遇左良玉,闯败散,即随左营,改姓黄。左兵为黄得功所败,部将黄蜚掳左兵船,张近侍告以实情,黄蜚代为保密。以后流落太湖、孝丰、于潜。顺治五年五月,予削发为僧,法号云庵,或称一鉴,或称起云,浪迹于江北各寺庵。八年三月与太平府人夏名卿之女完婚,四月得芜湖借银二十两,买细茶同徽商汪礼仙往苏州贩卖。贩茶毕,随常州人杨秀甫、吴中到常州,不料吴中向抚院衙门出首,抚院差官将予带往太平、江宁。
此事疑窦甚多,把三皇子、四皇子的名字搞错,已属大漏洞;既入左良玉军中,左良玉正借口“奉太子密诏”发兵东下以清君侧,三皇子一到何不打出三皇子旗号,名正言顺地声讨马士英,反而讳莫如深?黄蜚俘获三皇子,张近侍又告以实情,为何秘而不宣,又去拥戴义阳王?凡此种种,岂非咄咄怪事!无怪乎此案未曾引起什么反响,实在是太过于离谱了。
朱三太子的再次出现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北京有个名叫杨起隆又叫朱慈璊的人,自称是朱三太子,建立政权,年号广德,封了大学士、军师、总督等官、联系郑成功部下降清将领,准备起义。由于事机泄漏,朱三太子逃亡。此后陕西也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被抚远大将军图海逮捕,康熙十九年(1690年)押往北京处死。福建人蔡寅也自称朱三太子,带兵数万与台湾郑经联合,攻打漳州,被海澄公黄芳世击败。
真正引起清廷重视的朱三太子案,发生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十分巧合的是,他们也尊奉朱慈焕(而不是朱慈炯)为朱三太子。据说此人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化名王士元,流寓各处,被一些反清人士当作复辟明朝的旗号。康熙皇帝的耳目亲信、苏州织造李煦获悉后,迅速以密折的形式奏报皇上。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七日李煦《闻太仓有人起事折》说:
几天后,李煦《太仓一念和尚聚众起事折》说:
康熙四十七年初,李煦接到康熙的御批“闻浙江四明山又有贼,尔秘密访问明白奏来”,立即派人调查,于二月间写了《浙江四明山张廿一等拒敌官兵各情折》上报:
康熙立即用朱笔批复:“贼已靖否?再访再奏。众人议论如何?”
李煦于同年闰三月二十四日奏报:
以后李煦陆续奏报,朱三太子在山东捕获押解赴浙审理;一念和尚在吴江县梅堰二官堂捕获,押解赴浙审理。
七月二十四日,一念和尚被凌迟处死;十月五日,朱三太子(王士元)被凌迟处死,时年七十五岁,其子五人同时处斩。
显然,这个朱三太子案中的朱三太子,究竟是什么人确实是难以破译之谜。孟森《明烈皇殉国后纪》考证朱三太子(王士元)是崇祯帝的第四子(即慈炤)。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微乎其微,因为四皇子崇祯十七年时十岁,到康熙四十六年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垂垂老翁,如何能与一念和尚四处奔波?
看来所谓朱三太子极可能是民间假托的一个偶像,因为这个朱三太子明正典刑后,又冒出了一个朱三太子,这就是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台湾起兵造反的朱一贵之子,他自称为朱三太子,原在交趾小西天,已出发到广西,有部众几十万云云。雍正帝对此作了一个比较冷静的分析:
可见朱三太子不过是一个假托的偶像而已。朱三太子的政治能量如此之大,恐怕是崇祯帝本人生前无论如何也不曾料到的吧!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