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C D D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C A A B B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化学式全对给1分,化学方程式计算没有单位扣1分)
21.(11分)(1)原子 (2)A (3) ③④⑤ (4)110.96 B 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C
(5) 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22.(14分)(1)沸点 (2)大于 BC (3)下降 ABC (4)不能 (5)保持干燥
(6)能消耗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7)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
(8)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氧气完全消耗,使结果更准确
(9) 8 偏小 (10)缓冲气压
23.(15分)(1)漏斗 (2) 引流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
(3) 肥皂水 陶土网 (4) 一般 不能 吸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 不能
(5) 3Fe+4H2O 4H2+Fe3O4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负 氢元素和氧元素 B
24.(9分)(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快速充分
(2) 吸收 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受热可能发生爆炸
(3)化合 物理 (4)
(5) (6)温度为,金属钠的投加量为
25.(11分)(1)C (2)0.039% CO2 + H2O = H2CO3
(3)①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②稀盐酸被压入长颈漏斗中,液面降至多孔隔板以下
(4)①2:1 ②50% (5)2.2t(2分)邗江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化学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和非选择题(第21题~第 25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波义耳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B.徐寿参与翻译《化学鉴原》
C.闵恩泽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
A.金刚石 B.铜 C.一氧化碳 D.氯化钠
3.酒精在工业和实验室都应用广泛,在存放酒精的地方应张贴的图标是 ( )
A B C D
4.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
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和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
A.木炭—黄色火焰—化合反应 B.红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C.蜡烛—黄色火焰—分解反应 D.细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6.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
A.钙离子: B.2个氧原子:O2
C.五氧化二磷: D.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7.核桃中所含的脂肪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C21H38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亚油酸甘油酯中含有63个原子
B.亚油酸甘油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38
C.亚油酸甘油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亚油酸甘油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滴加液体药品 B.倾倒液体 C.给液体加热 D.检查气密性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是空气中各成分的自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氮气:液态温度低,医疗上可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治疗
B.稀有气体:比较稳定,可以用来做助燃剂
C.氧气:具有可燃性,常用于医疗急救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属于空气污染物
10.对下列实验现象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红磷不足
B.实验室制氧气时,始终不能收集满——装置漏气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内水变红——试管口未放棉花
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液体量超过试管容积的
11.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模型 B.四个氧原子模型
C.镁离子模型 D.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12.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
A.“釜底抽薪”——灭火的方法之一是消除可燃物
B.“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13.关于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不正确的是 ( )
A.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B.碱式碳酸铜受热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C.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可能是加热时未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酒精灯使用完毕应注意及时盖上灯帽
14.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过氧化氢,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变少了
B.和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17小题:
“天宫课堂”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进行太空授课,课堂上演示了球形火焰和水光球实验。水光球学实验使用了“人造空气”,“人造空气”中O2、N2、CO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78%、0.7%,吸入浓度过高的氧气容易引起氧中毒。
15.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可作航天燃料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能供给呼吸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16.在航天员演示的实验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蜡烛燃烧产生球形火焰
B.乒乓球拍击打“水球”
C.大小钢球发生碰撞
D.陀螺旋转带动宇航员旋转
17.下列关于“人造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丝不能在“人造空气”中剧烈燃烧
B.21%和78%指的是气体物质的质量分数
C.若“人造空气”只含有氧气,将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D.“人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空气
1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镁条和铁丝 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B 除去K2MnO4中的KMnO4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C 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D 分离碳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用磁铁吸引
在一定条件下,氨与氧气发生反应:aNH3+bO24X+dH2O(其中a、b、d为化学计量数)。反应过程中NH3、H2O的质量(g)随消耗O2的质量(g)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最终生成60gX物质
X物质为NO2
a、d之比为2∶3
b、d之比为5∶6
下图是碳呼吸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已知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气体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Al2(C2O4)3中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C.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11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填序号)
①元素的化合价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原子的数目 ⑥物质的种类
(4)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2是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Se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②图2中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填字母)。
③氧、硫、硒三种元素种类不同的原因是 ▲ 。
④硒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用是 ▲ (填序号)。
A.预防贫血 B.预防骨质疏松 C.防癌、抗癌
(5)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 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C的微观模型图 ▲ 。
②该反应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 ▲ (填微粒名称) 并重新组合。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2.(14分)氧气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工业、家庭制取氧气
(1)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 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
(2)①如图为某分子筛制氧机,其利用分子筛分离空气获得氧气。分子筛是种内部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分子筛把空气中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氮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气 ▲ (选填“大于”或“小于”)氧气。
②该制氧机上配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图1。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填序号)。
A.b导管连接制氧机
B.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
(3)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 P 处,装置如图2所示。
①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将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应保证装置不漏气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三)渔业制氧气
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小明提出下列猜想并用如图3装置进行实验:
【猜想】CaO2与H2O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向试管中加入CaO2与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结论】
(4)CaO2与H2O反应 ▲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
(5)小明觉得储存CaO2,注意的问题有 ▲ 。
(四)潜水员供O2
(6)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Na2O2)和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和O2.选择过氧化钠作供氧剂的优点是:
①节约能源;
② ▲ 。
(7)过氧化钠还可以与水反应。该小组组装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 ▲ 。
(五)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
通过“红磷燃烧”的实验我们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加热
铜粉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5是铜粉与氧气
加热生成氧化铜实验装置:
(8)实验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装置, ▲ ;
②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铜粉,铜粉要足量的原因是 ▲ ;
③点燃酒精灯,不停地抽拉注射器的活塞,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9)实验开始时,若注射器活塞前沿停在35mL的刻度线上,实验结束并等到具支试管冷却后观察,活塞前沿约停在 ▲ mL的刻度线上。若实验过程中没有不断推拉注射器,则可能导致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 (填“偏大”“偏小”“不变”)。
(10)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
23.(15分)水是生命之源,某实践小组进行了如下有关水的实验。
Ⅰ.水的净化探究
(1)仪器a的名称是 ▲ 。
(2)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若液体M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 (写一条)。
(3)用实验1中净化后的水通过实验2制取蒸馏水,实验结束,可加入 ▲ 比较水蒸馏前后硬度的变化。装置中烧瓶下方垫上 ▲ 。
(4)实践小组开展“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实践活动。
①水质检测:值与水质纯度的关系如图1。某水样的值如图2,其水质纯度为 ▲ 。(填“高”、“较高”、“一般”、“会结水垢”)
②小组同学设计了图3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小卵石和细沙在自制净水器中的位置 ▲ (填填“能”或“不能”)颠倒,活性炭的作用是 ▲ ,该装置 ▲ (填“能”或“不能”)将海水淡化。
Ⅱ.水的组成探究
(5)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的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反应,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②加热铁粉前,应先通入水蒸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 。
③图5是同学们设计的创新实验。由图5可知V(a):V(b)=2:1,导线a端连接的是电源 ▲ 极(填“正”或“负”),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 组成的。要确定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还需要的数据有 ▲ (填字母)。
A.水分子的质量 B氢气、氧气的密度 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
(9分)氨基钠()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气,再利用金属钠和液氨生产氨基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 ▲ 。
(2)已知“发生炉”中的主要反应为:①,②
①以上两个反应必须要进行调控,才能保持炉内所需达到的温度。据此判断,反应② ▲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若“发生炉”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氧气残留过多,则必须除去,原因是 ▲ 。
(3)“合成塔”中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反应。在“液氨储槽”中氨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该变化属于 ▲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加热条件下“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整个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
(6)为研究温度、金属钠的投加量对产物中氨基钠含量的影响,
每次取120mL液氨做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可知,
用120mL液氨制备氨基钠的最佳条件是 ▲ 。
25.(11分)CO2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生活中的CO2】
“碳”,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O2释放CO2
B.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购买的海鲜产品,常用干冰作制冷剂储运
(2)当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 ▲ ,正常雨水略显酸性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实验室中的CO2】
(3)实验室中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图1所示为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实验中,若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
▲ (填实验现象),反应停止。
【工业中的CO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CO2的捕捉、利用和封存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碳利用】
(4)“液态阳光”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液体燃料——甲醇(CH3OH)中,实现CO2的再利用,其原理如图2所示。在反应过程中,CH3OH的产率与催化剂含CuO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3所示。
①理论上,反应消耗的水和反应生成的甲醇的分子个数比为 ▲ 。
②依据图3可知,催化剂中CuO的质量分数为 ▲ 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碳封存】
(5)矿物质碳化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例如可利用矿物中的MgO将CO2转化为稳
定的固体碳酸盐(原理:MgO+CO2 = MgCO3)。若用此原理,计算2.0tMgO可封存CO2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2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