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随堂练(答案)--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 工人运动兴起 B.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C. 巴黎公社的诞生 D. 马克思主义诞生
2.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从侧面表明
A. 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正逐步完善
C.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 和平斗争得到各国工人一致赞同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包括()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
③马、恩长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④欧洲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1872—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俄文版、意大利文版等写了七篇序言。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做了补充和修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 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 B. 指导了各国革命 C. 成为世界思潮的主流 D.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不科学 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够严谨
C. 《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 D.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
6. 虽然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就把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理论阐述明白,但他仍把后来的时间全部用在了证明自己思想分析的准确性上,花费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出了浩繁卷帙的《资本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  )
A. 建立在持续不断的理性思考之上 B. 强调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
C. 继承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D. 主张用暴力打碎国家机器
7.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这一主题应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B. 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C. 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D.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8. 1813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品德的形成》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工人阶级”一词。到1817-1818年间,“工人阶级”一词被欧文不断阐释,并作为同“上等阶级”“中等阶级’相对立的概念。以后,工人的刊物广泛地接受和使用了“工人阶级”一词,这一现象表明
A. 工人阶级接受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 欧文的理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C. 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理论 D. 社会各阶级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消弥
9.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却指出:“旧式的起义……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 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 马克思主义适应了社会进步的趋势
C.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10. 下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
时间 工人组织 概况
1851 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 英国“工会委员会” 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3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864 各国“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据此可知( )
A. 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B. 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
C. 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 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11.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这一问题()
A. 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 B.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 表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 被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12. 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10年就爆发一次,并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的危机。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将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制度,竟显得如此狰狞,这使人们深感震惊。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说明
A.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逐渐暴露 B. 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 马克思主义诞生具有偶然性 D. 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理论
13. 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A. 它预见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 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14. 1842 年,英国全国宪章派协会的请愿书指出:“议会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 做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这一请愿 运动(  )
A. 说明工人阶级成为光荣革命的主力军 B.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C. 解决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贫富差距 D. 反映出国际工人运动已经蓬勃开展起来
15. 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A. 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 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 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16.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巴黎公社运动的指导思想 B. 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共产主义
C. 是马克思个人理论探索的结果 D. 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17.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该书撰写了几种文字的序言,分别是1872、1883、1890年的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2年波兰文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这些序言的撰写说明了
A. 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 B. 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
C. 资本主义已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D. 社会主义更适用于欧洲
18.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勃朗曾调查了法国 19世纪40年代的犯罪率,从区域来看,工业区犯罪人数比农业区犯罪人数多。他认为这是竞争不断制造社会对立的结果,因此主张成立公有制的公社体系。这反映出空想社会主义者
A. 赞同工人投身无产阶级革命 B. 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弊端
C. 忽视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分析 D. 确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19.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述观点
A.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 诞生于对两次工业革命后社会变化的探讨
C. 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 D. 对解释农业促发人类迈向文明提供科学指导
20. 下表是1866年—1868年第一国际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对应的决议。这体现了()
会议 代表观点(部分) 大会最终决议(部分)
日内瓦代表大会 合作社是解放无产阶级的唯一途径 合作社并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要得到解放,首先必须夺取政权
洛桑代表大会 反对政治斗争、认为正式斗争与无产阶级无关 工人的社会解放同他们的政治解放是不可分割的;号召工人学习《资本论》
布鲁塞尔代表大会 小私有制是“幸福的主要前提” 必须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土地收归国有
A. 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 B. 工人运动思想的日益僵化
C. 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过程 D. 工人与资本家矛盾的缓和
二、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末,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领域,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主义等影响较大,各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出现深深地影响着工人阶级的斗争,工人运动开始由盲目自发的阶段过渡到理论指导之下的自觉斗争阶段。同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资产阶级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工人阶级利用合法权利,成立组织、参加选举、举行集会、罢工、游行等。他们在斗争中更加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长远的政治斗争目标则缺乏关心,针对政府的政治暴动十分少见。工人阶级的斗争还要求加强国际间的联合协作,出现第二国际。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每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春生《试述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材料二 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承担起了工人运动领导者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了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和要求。1921 年 8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党成立后不到半年时间,领导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1927 年,在大革命失败后,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我国工人阶级积极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洪流,不断掀起工人运动高潮,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并建立了卓越历史功勋。
——摘编自《党史上的工运记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欧洲工人运动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不同。
2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一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859 年出版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材料二 马克思流亡英国,接触了各种工人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吸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研究成果……恩格斯对英国工人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与马克思相似的结论。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建构基于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义理论。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学习主题
甲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乙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丙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丁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2)以上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请你帮助丁组同学拟定研究提纲。(要求:标题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角度不少于四个。)
2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一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材料二 马克思流亡英国,接触了各种工人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他吸收了英国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史学研究成果……恩格斯对英国工人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出了与马克思相似的结论。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建构基于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义理论。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内容,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学习主题
甲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乙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丙 《其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丁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界意义
(2) 以上是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请你帮助丁组同学拟定研究提纲。
(要求:标题应密切联系主题,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角度不少于四个。)
三、开放性试题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籍华裔历史学者黄仁宇先生因“大历史观”及其系列著作在国内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谓“大历史观”,即强调视野之大,在研究历史、思考问题、观察事件时,放宽视界、前后关联。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大历史”是小细节组成的,更应强调以小见大、由大化小,“大历史一定要架构在小历史之上。”如《万历十五年》,全书的时间跨度就在1587年这一年,在这一年中,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等人的琐碎的小事却预演着明朝的宏大叙事。
——摘编自王春敏《历史与现实:黄仁宇史学研究》
以“大历史观”为指导,对某一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进行阐释,揭示其重要性或价值。(要求:明确提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或某一段历史,阐释须充分体现“大历史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年: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1-1848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35-1918年: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年: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53年7月8日;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年: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
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
1877-1900年: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年: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摘编自[美]非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上述材料是19世纪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归纳不少于两个阶段特征。示例:“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考生归纳的阶段特征不能与示例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D; 2、B; 3、B; 4、A; 5、D; 6、A; 7、D; 8、B; 9、B; 10、B; 11、B;
12、A; 13、D; 14、B; 15、D; 16、D; 17、B; 18、B; 19、D; 20、A
21、(1)特点:有思想理论的指导;进入自觉斗争阶段;以合法斗争为主;重视经济利益;国际联合加深;取得不同程度的胜利。
(2)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反帝反封为斗争目标;国难与挫折较多;具有相对独立性。
22、(1)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实践基础。在工人斗争的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的很多设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领导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等。
23、【小题1】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在工人斗争的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的很多设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领导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小题2】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等。
示例:
主题:水上交通建设和维护是漕运的重要保障。
阐释:漕运主要借助水路运输,因此水上交通的建设和畅通是漕运的重要条件,充分利用自然河道、开凿运河以及治理河道是保障漕运的重要措施。
秦汉时期一方面利用天然水道,另一方面开凿了灵渠、漕渠等水利工程来进行漕运;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四大水系,极大地便利了漕运的开展;唐朝疏浚河道,保障了漕运的畅通,宋朝引黄河水和洛水入汴河,大大提高汴河的漕运能力;元朝开挖新运河,沟通了原有的大运河,缩短了航程,同时开辟海运线路提高了漕运效率,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仍然是重要的漕运运道,并在治理黄河的同时清理运道,保障漕运的畅通。示例
主题:漕运对政权的兴衰有一定的影响。
阐释:漕运对古代政治有很大的影响,与政权的兴衰以及首都的稳定有很大关系。
漕运在政权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楚汉之争时,漕运为刘邦提供战略物资,元末起义军在推翻元朝统治时也充分利用了漕运运输物资。漕运在政权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朝借助灵渠为征服越族地区提供了后勤保障,巩固了国家统一;汉武帝时期,漕运为汉朝加强中央集权和进行军事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漕运的畅通有利于首都的稳定,一旦漕运不畅,政权也岌岌可危,唐宋末年运道受阻,加剧了政治危机。
24、【示例一】
历史:中国五四运动史。
阐释:五四运动“外争主权”的斗争,延续了自古以来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仁人志士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但都失败,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的斗争是近代以来探索的结果,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李大钊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只有从大历史观出发,才能深刻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史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程中的巨大意义。
【示例二】
历史事件: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阐释:工业革命以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日趋激化,工人阶级斗争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透彻地阐述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促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科学理论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后中国等国家相继完成民族独立,建立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格局。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
25、示例1:殖民统治的世纪。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寻找市场,西方列强加紧海外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英国已将印度变成殖民地,美国夺取了菲律宾,非洲也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19世纪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是殖民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
示例2:工业化的世纪。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推动工业化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示例3: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兴起一系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圣西门、欧文等人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19世纪是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随堂练(答案)--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