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南省东方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海南省东方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东方市2023年中考备考第一轮模拟检测
历史科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开卷考试,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阿拉伯文字
2.文物古迹是古代文明的见证。《汉谟拉比法典》见证了下列哪一地区的文明成就?(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3.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
A.五百人会议成员 B.妇女、外邦人 C.城邦上层贵族 D.成年男性公民
4.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5.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6.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D.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7.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背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诗反映的生活态度是( )
A.宣扬苦行禁欲 B.提倡“神权至上” C.鼓励开拓进取 D.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8.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道,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9.“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柔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 )
A.联邦制 B.共和制 C.中央集权制 D.君主立宪制
10.“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完全断绝。”这段话源于哪次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献?(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内战 D.俄国十月革命
11.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他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材料中的“他”是( )
A.路易十六 B.罗伯斯庇尔 C.亚历山大二世 D.拿破仑
12.1848年,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欧洲出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声音”来自于(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3.托尔斯泰对甘地说:您所研究的“消极反抗”问题,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这说明托尔斯泰和甘地都反对( )
A.暴力革命 B.农业集体化 C.启蒙运动 D.养老金制度
14.她沿着桃树街往前走,后面跟着蹒跚的嬷嬷。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Gone with the wind))选文所反映的史实是( )
A.独立战争获得胜利 B.英军将领率兵在约克镇投降
C.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D.单独颁布《宅地法令》文献
15.“进化论在科学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牢固地建立了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的观点。”要进一步了解“进化论”,可阅读达尔文的( )
A.《神曲》 B.《人间喜剧》 C.《物种起源》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的镜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图片中,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诺曼底登陆
A.“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B.“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C.“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D.“诺曼底登陆”
17.某班同学开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学习,下面史实属于战争爆发的( )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外扩张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加紧扩张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18.“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从此,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一“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9.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公司的总部设在瑞士,总部只有工作人员100多人,而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附属机构和企业,并雇用了20多万人,生产销售遍及全世界。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区域化 B.全球化 C.多极化 D.制度化
20.从温室效应到能源短缺,从人口膨胀到环境污染,从热带雨林被破坏到珍稀物种濒临灭绝。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对此,世界各国应该( )
A.行强权政治,用强制手段来解决 B.努力发展经济,建立新的政治格局
C.加强环保投资和国际合作 D.加入北约,加强军事实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150多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材料三 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单独承担复兴西欧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摘自《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1)材料一中的“岛国”是指哪一国家?该国“弃旧图新”指的是哪次重大改革?(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复苏的外因是什么?在“西欧的联合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哪一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有何影响?(4分)
(4)综上所述,面对危机各国做出的不同抉择,对国家发展有何启示?(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巴黎和会的决策者经过几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拟定了对德合约,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德国无条件接受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治非常苛刻。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还法国开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剥夺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日本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二战后,苏联经济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近1140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成员国除西方七国以外,包括中、俄、印、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
200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已大体与美国相当,成为在经济领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体。
2003年,美图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传统盟友法、德等国的坚决反对。
2008年,美元已无法再占据二战后唯一世界货币的地位。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的实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秩序名称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冷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的军事手段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后果是它造就了产业工人阶级,工人运动由此兴起。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社会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社会主义的思潮空前活跃起来,此外,工业革命造成的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促使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也大大超过以往的年代,开始征服世界。在这些活动的刺激下,民族运动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3分)
(2)围绕表中的论点,从材料二中找出相关论据,将下表补充完整。(3分)
论点 论据
工业革命后世界上出现了三股进步潮流 论据一:
论据二:
论据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2分)
东方市2023年中考备考第一轮模拟检测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B C D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C C B A D B C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 (1)日本;明治维新;(2分)
(2)国家调控经济(或国家干预经济)(2分)。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分)
(3)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或美国的援助)(1分)。欧盟(或欧洲联盟)(1分);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国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分)
22.(1)实质: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新秩序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
(2)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军事力量强大。(一点一分,4分)军事手段:建立北约。(2分)
(3)主要趋势:多极化趋势(2分)。影响: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2分)
(4)关键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力量对比变化。 (2分)
23.(1)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使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一点一分,3分)
(2)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潮活跃;民族独立运动大规模发展。(3分)
(3)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大幅上升。(2分)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一点2分,4分)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