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届湖南省永州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且是湖南境内出土的文物是( )
A四羊方尊 B司(后)母戊鼎 C兵马俑 D三彩骆驼载乐俑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故选A项;1938年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盛唐时期三彩釉陶器,195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排除D项。
2.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独创悬臂回腕执笔法,人称“猿臂翁”的是( )
A.怀素 B.何绍基 C.欧阳询 D.王船山
【答案】B
【解析】何绍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尤为擅长草书。他主张写字从篆隶入手,强调中锋行笔,独创悬臂回腕执笔。代表作《邓琰墓志铭》,世人称之为“独臂翁”。故选B项;怀素,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排除A项;欧阳询,唐朝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排除C项;明末清初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公”主持修建的工程是( )
A.郑国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四川”“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联中的“此公”是李冰,最主要贡献是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造福于人民。故选C项;郑国渠,战国末期关中地区大型水利工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灵渠是秦始皇时期修筑,它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4.“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答案】B
【解析】“尊儒术以约束官吏”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儒家思想;“效法家而严惩贪官”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法家思想。“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故选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重用外戚在材料中不涉及,排除C项;“以德化民”就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
5.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C项;协议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但不是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排除A项;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但不是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不是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排除D项。
6.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120年多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选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不是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戊戌变法并未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D项。
7.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C
【解析】②处的时间为1871年,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巴黎公社。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政权。从5月21日到5月28日,公社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役英勇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敌人面前表现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南北分裂 B.殖民统治 C.奴隶制 D.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奴隶制。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水火不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了胜利,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故选C项;南北分裂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危机,涉及美国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新政,排除D项。
9.“17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
A.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制定宪法,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保留国王,确立议会至上原则,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体的史实。因此“旧瓶装新酒”指的是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故选D项;英国保留了君主制,排除A项;美国制定宪法,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B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共和国,排除C项。
10.“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他们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 )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多元化 D.信息网络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政治多极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逐渐崛起,西欧走向联合自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逐渐登上世界政治舞台,这些力量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格局,不涉及文化多元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格局,不涉及信息网络化,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9年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4年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战争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事件?哪一事件使德国开始受到东西夹击,加速了德国的灭亡(6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答案】
(1)九一八事变;斯大林格勒战役;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6分)
示例:(10分)
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2年,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二】
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其他战场上,法西斯国家疯狂进攻。因未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被侵略国家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942年,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进行局部反抗。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2)根据表格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声明”“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可以得出的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作答即可。
例如: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2年,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材料表格“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结合二战中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局势作答即可。
例如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其他战场上,法西斯国家疯狂进攻。因未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被侵略国家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942年,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一拉美国家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所述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4分)
(3)你赞同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世界格局将出现多极化趋势。(4分)
(2)信息网络化和市场化的变革。(4分)
(3)不赞同;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防控风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有理即可)(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和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作者的观点是世界格局将出现多极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可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网络化和市场化的变革。
(3)不赞同。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防控风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12023届湖南省永州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且是湖南境内出土的文物是( )
A四羊方尊 B司(后)母戊鼎 C兵马俑 D三彩骆驼载乐俑
2.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独创悬臂回腕执笔法,人称“猿臂翁”的是( )
A.怀素 B.何绍基 C.欧阳询 D.王船山
3.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公”主持修建的工程是( )
A.郑国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4.“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5.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6.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120年多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7.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8.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南北分裂 B.殖民统治 C.奴隶制 D.经济危机
9.“17世纪,英国人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材料中“旧瓶装新酒”是指( )
A.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制定宪法,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10.“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他们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 )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多元化 D.信息网络化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年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1939年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 德军大举进攻并占领北欧和西欧诸国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1944年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据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战争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事件?哪一事件使德国开始受到东西夹击,加速了德国的灭亡(6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分别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一拉美国家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所述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4分)
(3)你赞同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2023届湖南省永州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C B C C D A
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1938年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是商朝青铜器的精品。故选A项;1938年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盛唐时期三彩釉陶器,195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何绍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尤为擅长草书。他主张写字从篆隶入手,强调中锋行笔,独创悬臂回腕执笔。代表作《邓琰墓志铭》,世人称之为“独臂翁”。故选B项;怀素,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排除A项;欧阳询,唐朝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排除C项;明末清初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四川”“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联中的“此公”是李冰,最主要贡献是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造福于人民。故选C项;郑国渠,战国末期关中地区大型水利工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灵渠是秦始皇时期修筑,它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尊儒术以约束官吏”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儒家思想;“效法家而严惩贪官”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法家思想。“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故选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重用外戚在材料中不涉及,排除C项;“以德化民”就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C项;协议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但不是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排除A项;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但不是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不是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选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不是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戊戌变法并未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②处的时间为1871年,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巴黎公社。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政权。从5月21日到5月28日,公社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役英勇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个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敌人面前表现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答案】C【解析】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奴隶制。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水火不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了胜利,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故选C项;南北分裂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危机,涉及美国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新政,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既体现了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也解释了英国变革得以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能让人领悟英国王室今天依然能够存在的历史渊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保留国王,确立议会至上原则,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政体的史实。因此“旧瓶装新酒”指的是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故选D项;英国保留了君主制,排除A项;美国制定宪法,实践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B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共和国,排除C项。
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政治多极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逐渐崛起,西欧走向联合自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逐渐登上世界政治舞台,这些力量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格局,不涉及文化多元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格局,不涉及信息网络化,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
(1)九一八事变;斯大林格勒战役;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6分)
示例:(10分)
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2年,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二】
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其他战场上,法西斯国家疯狂进攻。因未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被侵略国家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942年,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进行局部反抗。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2)根据表格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声明”“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可以得出的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作答即可。
例如:观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述: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中国军民在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战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2年,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材料表格“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结合二战中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局势作答即可。
例如观点: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团结协作反对战争,才能赢得和平。
论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其他战场上,法西斯国家疯狂进攻。因未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被侵略国家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942年,美、苏、英、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面对共同的敌人或困难,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合作共克时艰,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答案】
(1)世界格局将出现多极化趋势。(4分)
(2)信息网络化和市场化的变革。(4分)
(3)不赞同;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防控风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有理即可)(6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和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因此作者的观点是世界格局将出现多极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可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网络化和市场化的变革。
(3)不赞同。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潮流,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防控风险,尽快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1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