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等五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3 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为选择题,50 分;第 II 卷为非选择 题,50 分;共 100 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 位置。
3.第 I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 11 卷必需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 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信息 (如图) 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的是 ( )
A.河姆渡人的猪纹陶钵 B.北京人周口店遗址
C. 黄帝陵 D.刻有文字的甲骨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这样描述道:“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材料中的第二个
“制”指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21 年 5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河南南阳张仲景祠时指出: “中医药
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关于张仲景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汉——《黄帝内经》——发明“麻沸散”
B.东汉——《伤寒杂病论》——“治未病”理论
C.东汉——《医学集成》——“望闻问切”四诊法
D.明朝——《本草纲目》——药物学巨典
4、历史图片、诗作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如图 (唐代骑马的妇女) 和诗作反映 的是 ( )
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A.唐代妇女社会地位较高 B.唐朝人对婚姻态度开放
C.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D.唐代少数民族地位较高
5、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性特征( )
清明上河图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岳飞塑像 忽必烈像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 ,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 符合史实的是 ( )
A.保留使用过的马鞍和马镫 B.率蒙古军队进攻、消灭金
C.成吉思汗于大都察看民情 D.成吉思汗亲自劝降文天祥
7.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 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选项能印证 该观点的是 ( )
A.改进造纸术 B.创立科举制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创立了道教
8、明朝的一部科技著作中,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 纸、冶铸、舟车制造等生产技术。它的作者是 (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徐光启 D.宋应星
9、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 。此后,以军 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 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材料中“新的气象”是指 ( )
A.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B.革除了缠足等社会陋习
C.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D.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10、19 世纪末《申报》连续发表: 《论议和有十难》 《乘机急战说》 《和倭统 策》等社论,这些社论所涉及的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胡适曾说: “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 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时务报》、 《新青年》所代表的时代分别追求 ( )
A. 自强求富、实业救国 B.变法图强、思想解放
C.师夷长技、民主共和 D.思想解放、抗日救亡
12、“经过 10 月 10 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 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 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 (该地) 清
政府已被打垮。 ”材料描述的是 ( )
A.廊坊阻击战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13、重大历史事件影响一个国家的局势,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下列历史事件震 惊了世界,也唤醒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 战争的是 (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4、 2022 年 6 月 5 日上午 10 时 44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
号 F 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 3 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 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开启。回顾历史,开启我 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在我国西部戈壁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
C.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升入了太空
D.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舱任务
15、习近平在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 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 正实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建设是 ( )
A.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
16、“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 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 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
的是 ( )
A.公私合营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2022 年 2 月,为纪念中美双方签署的一份重要历史文件发表 50 周年,一位 篆 刻 家 雕 刻 了 一 枚 红 印 , 这 枚 红 印 上 的 历 史 文 件 的 发 表 ( )
A.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B.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D.标志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弗罗兹是公元前 1500 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 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可能实现的愿望是 ( )
A.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B.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C.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D.娶一个貌美公主做妻子
19、“他对一无所有的欧洲没有丝毫的兴趣,那里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 严,没有利益。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 样还有威胁,统统来自东方。 ”材料主要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的 ( )
A.原因 B.过程 C.影响 D.实质
20、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表格,他复习的主题
是 ( )
事件 重要人物
文艺复兴 但丁、莎士比亚、达 ·芬奇
新航路开辟 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早期殖民掠夺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殖民者
A.资本主义统治的初步确立 B.步入近代
C.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21、《华盛顿的起床号》一书中说,1860 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 20 次使用了“联 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 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 22 次提到“联 邦” ,3 次提到“国”;1863 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 却 5 次说到了“国”。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直接原 因是 ( )
A.独立战争的爆发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C.南北战争的深入 D.“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
22、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 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这里“未来”是指 ( )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权利 B.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 D.俄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3、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 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 国家也就完了。 ”他批评的是 ( )
A.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保障制度 D.选举制度
24、2022 年是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利比亚独立 71 周年,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 国家是 ( ) A.埃及 B.阿尔及利亚 C.纳米比亚 D.埃塞俄比亚
25、如图的邮票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多极化趋势发展
C.网络改变人类生活 D.妇女地位明显提高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1 分,第 29 题 15 分,共 50 分.
26、 (12 分)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 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 关问题。
【思想争鸣】
材料一: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 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如图所示:
(1) 请将材料一图中A 处政治上的治国主张及 B 处的历史人物补充完整。 (2 分)
【守正致远】
材料二:我国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历经 2000 余年而不衰。它们 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这些制度创设了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规 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运行,维护了国家统一。
——习近平《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
(2) 2200 多年前,哪一国家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 式? (2 分) 有一种制度从用人上“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社会秩序”,打破血 缘世袭垄断,使中下层有能力者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 (2 分)
【他山之玉】
材料三: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 中国前途和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求是》2020 年第一期
(3) 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尝试实行总统制的事件是什么? (2 分) 其在法
治建设方面的成果是什么? (2 分)
【国之大道】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 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 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习近平: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4) 我国政府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而制定的关于 1953 年开始施行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的标志是什么? (2 分)
27、 (12 分)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 带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克服挑战,坚定向宏伟目标奋进,并在世界舞台上贡 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负责任 大国的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诞生新政党】
材料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 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 年七八月间,上海的 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 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 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 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2 分)
【探索新道路】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 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1
9
78
年以来广东及全国经济增长变化图
)(2) 写出材料中武装暴动的意义 (2 分) 毛泽东“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 山大王”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 分)
【遭受新危机】
材料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遇大革命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 并没有被吓倒,很快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正当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形成燎原之势时,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就 在这时,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
--《人民日报刊文:中共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
(3) 材料三中“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力挽狂 澜的? (2 分)
【迈入新时期】
材料四:
……经过 20 多年的探索和建设, 以十一届三 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 变。 ——摘编自《 (复兴之路) 解说词》
(4) 根据材料四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 性巨变”指的是什么? (2 分)
【开创新时代】
材料五: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 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
的认识? (2 分)
28、 (11 分)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应当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 果,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青史华章】
(1) 请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上历史人物,并选出两位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 科技名人。 (只写图片序号) (2 分)
【功过谁评】
对西方来说,哥伦布毫无疑问是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路先锋。在美国,设有专门 的纪念日,纪念他“发现”美洲新大陆,让地球开始连为整体,开辟了历史新纪 元。在美国不少城市,都竖有他的雕像……
2020 年 5 月 25 日,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压致死,引发了黑人的愤怒。 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种族歧视,把哥伦布的雕像或泼漆或斩首或沉 湖……
(2) 上面是来自新浪网的报道,美国人对哥伦布有纪念、谴责两种截然不同的 评价,分别说明原因? (4 分)
【时代声音】
创作于 1938 年的中国歌曲《黄河大合 唱》节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 哮……万山从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 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保卫家 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创作于 1941 年的苏联歌曲《神圣的战 争》节选: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 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不让邪 恶的翅膀飞进我们的国境,不让敌人蹂 躏……贡献出一切力量和全部精神,保 卫亲爱的祖国。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两首歌曲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是什么。 (2 分)
【使命共担】
后冷战时代以美国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 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 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模式在人类生产中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 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共同治理全球化,终结这种自由放任 的全球化。 ——焦世新《冷战后的时代变迁和美国战略》
(4) 根据材料概括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1 分) 结合所学知识,为应对上述 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2 分)
29、习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发表演讲时说,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 之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15 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明。古埃及 人、古巴比伦人、印度人以及中国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等,都曾举起过照亮世界 文明的火把……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 都是相通的。
(1) 请举出古巴比伦人给世界留下的光耀千古的历史遗存?西汉末年,哪一宗 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 (4 分)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
材料二: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 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 是更为重要的。
(2) “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开通得益于什么 历史事件? (2 分)
材料三:“……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①把骑士阶层炸得 粉碎……②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③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 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
-----卡尔 马克思
三 大 发 明
(3)依据材料三,将三大发明图片相对应的文字部分的序号填写在表格中。(3 分)
【文明因互鉴而发展】
材料四:近代西方科技影响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近现代文明的进程。如表为 《两次工业 (科技) 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兴起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主要标志 A 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等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B
(4)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中英文字母 A、B 的内容。 (4 分)
(5) 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 我们应持的态度。 (2 分)模拟测试题答案
1-5 BCBCC 6-10 ACDDC 11-15 BBACB 16-20 DABAB 21-25 CBCCC
26、(1)无为而治;韩非(子)
(2)郡县制;科举制;
(3)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
27、(1)上海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挥重要作用。(答出两条即可)
(2)秋收起义揭开了从农村转向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民族危机: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4)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8、(1)排序:①②④③。科技名人:①④。
(2)纪念原因:纪念哥伦布是因为他发现美洲后,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谴责原因:谴责哥伦布是因为他发现美洲以后,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给印第安人和黑人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种族歧视的祸根。
(3)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共同挑战: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建议: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共同挑战。(言之成理即可)
29、((1)《汉谟拉比法典》;佛教。
(2)新航路的开辟。
(3)③;①;②。
(4)改良蒸汽机;电气时代。
(5)具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积极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