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2022-2023 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高温
1.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SiCl = Si+4HCl,该反应
4 2 4
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铜绿产生红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
C.吹灭蜡烛的瞬间,产生一缕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D.烧杯中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4.根据下列装置操作图中的现象,不能确定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
A. B. C.
D.
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B. 除去水中的高锰酸钾
C. 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2019年 5月 17日,我国首台80吨液氧甲烷(CH )发动机“天鹊”(TQ-12)20秒试车成功。该发动机具有性能高、
4
安全性好、易操作、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其中甲烷为推进剂,有可燃性,液氧为助燃剂。下列有关甲烷(CH )说法
4
正确的是( )
A.甲烷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如果甲烷不纯,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C.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1∶4 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克
7.菠菜、红萝卜富含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8.烧烤已成为徐州的饮食文化,烧烤为什么用木炭而不用木柴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光,通过热辐射使食品均匀受热
②木柴燃烧产生火焰,有时还冒黑烟,容易将食品烤糊、熏黑
③木炭、木柴都是可燃物,但木炭的热值大于木柴的热值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②
9.已知:Cu O+H SO =Cu+CuSO +H O.将 28.8gCu O Cu2 2 4 4 2 2 、 混合物溶于 2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稀 H SO2 4
中,搅拌使之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 20.8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8g固体是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
B.原混合物中 Cu O与 Cu的质量之比为 1∶12
C.反应后溶液呈蓝色,溶质只有一种
D.反应后溶液中 CuSO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8.0%4
10.下列各组物质中,构成微粒相同的一组是( )
A.铁、液氧 B.汞、干冰 C.硫酸铜、氯化钠 D.水、金刚石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过滤悬浊液 D. 称取 25.4 g某固体药品
1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
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点燃
13.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H OH+xO 2CO +3H O x2 5 2 2 2 ,试推算 的数值为()
A.1 B.2 C.3 D.4
14.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复方蒿甲醚(C H O )16 26 5 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品。下列关于复方蒿甲醚的说法错误的
是
A.复方蒿甲醚属于化合物
B.每个复方蒿甲醚分子由 47个原子构成
C.复方蒿甲醚由 C、H、O三种元素组成
D.复方蒿甲醚中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6:26:5
15.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B.化学与生活
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人体缺乏维生素 A﹣﹣引起夜盲症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假盐中毒﹣﹣由 NaNO2引起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D.化学中常见的“三”
用 10 mL量筒量取 7.25 mL水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用 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 pH为 3.2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用托盘天平称取 5.6 g铁粉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6分)
1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O _____ _____2,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用装置 B与 D的组合来制取 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用装置 E可以收集 Cl 、NH 、H 、CH 等气体中的_____2 3 2 4 。
(5)检查装置 C的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先_____,再加水至仪器①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
说明气密性良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5 分)
17.(8分)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化学式是 NH HCO4 3,计算:
(1)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2)200g NH HCO4 3中氮元素的质量 (精确到 0.1g)。
18.(8分)将 20.0g铜锌合金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当加入 148.4g稀盐酸时,
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测得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为 168.0g.
(1)反应完后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9.0 分)
19.(8分)已知:CO 和 SO2 2既有相似也有差异性。请回答相关问题:
气体 CO SO
2 2
制剂 石灰石与盐酸 Na SO 70%2 3与 硫酸
溶解性 能溶于水 易溶于水
相似性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者都产生白色浑浊
差异性 与 KMnO4溶液 不反应 气体被吸收,溶液逐渐褪色
(1)化石燃料燃烧气体产物中有 CO 和 SO 等物质,其中 SO 是形成_______2 2 2 (填一污染名称)的主要物质。
(2)实验室制取 CO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 ,可用于收集 CO2的装置是_______(选填下图序号)。
(3)将收集满 SO 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
(4)结合已知信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有 CO(写出操作、试剂、现象、结论)。________
2
(5)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变成燃料甲醇(CH OH)的化学式
3
催化剂
CO +3H CH OH+H O。若生产 64t甲醇,则可回收二氧化碳多少吨?_____
2 2 Δ 3 2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C
【解析】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可知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反
4
应为置换反应,故答案选择 C
2、C
【详解】A、加热铜绿产生黑色固体(氧化铜)。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错误。
C、吹灭蜡烛的瞬间,产生一缕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汽,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故选 C。
3、A
【详解】A、现象①③,即铜片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
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现象①②,即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
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片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现象②③不能
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还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4、A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试管内打
气时试管内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正确。
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
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C、该选项用的是压气法,原理为:用针筒向广口瓶内打气时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长颈漏斗的管中被压入一段水
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D、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
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
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
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5、B
【详解】A、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能
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不能通过过滤将其分离,故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塑料瓶变瘪,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是瓶内气压减小导致的,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没有气体生成,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每个甲烷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 4个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C、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4=3:1,不符合题意;
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6,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
相对分子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7、C
【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菠菜、红萝卜富含铁,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物质
中。
故选 C。
8、A
【详解】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光,通过热辐射使食品均匀受热;故说法正确;
②木柴(含有杂质)燃烧产生火焰,有时还冒黑烟,容易将食品烤糊、熏黑;故说法正确;
③木炭、木柴都是可燃物,但木炭疏松多孔,燃烧更充分,的热值大于木柴的热值;说法正确;
故选:A。
9、B
【分析】该题较难,适合用差值法来解。过程如下: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y ,生成铜的质量为 Z ,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m。
Cu O + H SO = Cu + CuSO + H O 固体质量减少量
2 2 4 4 2
144 98 64 160 144 64 80
x y z m 28.8g 20.8g 8g
144 x 98 y 64 z 160 m
80 8g 80 8g 80 8g 80 8g
x 14.4g y 9.8g z 6.4g m 16g
由计算可知:
1.反应过程中消耗硫酸质量为 9.8g,而实际加入硫酸质量为 9.8% 200g=19.6g,因此反应过程中硫酸有剩余,所以氧
化亚铜完全反应了。
2.因为氧化亚铜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全部为铜,原固体混合物中有氧化亚铜 14.4g,有铜 28.8g-14.4g=14.4g,即原
有 14.4g铜和反应生成的 6.4g铜,共 20.8g铜。
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硫酸铜和剩余的硫酸。
【详解】A、由分析可知,剩余固体全部为铜,故 A选项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 Cu2O与 Cu的质量都是 14.4g,所以二者质量比为 1:1,故 B选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铜和硫酸两种;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00g+28.8g-20.8g=208g,硫酸铜的质量为 16g,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硫酸的的质量分数为:
16g
100% 7.7%
200g 28.8g 20.8g
【点睛】
求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基本思路:反应后溶液质量等于反应前所有物质质量-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原有不溶性杂
质质量,当然也要灵活运用,如反应前不溶性杂质不计算在内,反应后也就不用再减掉。
10、C
【详解】A、铁由铁原子构成,液氧由氧气分子构成,构成微粒不同,不符合题意;
B、汞由汞原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构成微粒不同,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构成微粒相同,符合题意;
D、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构成微粒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C
【解析】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管口向上倾斜,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选项错误;
B. 检查 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将气体发生装置的导气管口关闭,向漏斗中加水,加水至没过漏斗导管口,使导管
内外形成一段液面差,且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选项错误;
C. 过滤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面不能高于滤纸
边缘,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正确;
D. 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项错误。
故选 C。
12、B
【详解】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3、C
点燃
【详解】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H OH+xO 2CO +3H O,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
2 5 2 2 2
由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相等,则 1+2x=2×2+1×3,x=3。
故选:C。
14、D
【解析】A、蒿甲醚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 A正确;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一个蒿甲醚分子由 16+26+5=47个原子构成;
故 B正确;
C、根据蒿甲醚的化学式 C H O C H O C16 26 5可知蒿甲醚由 , , 三种元素组成;故 正确;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蒿甲醚的中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为:12×16:26:16×5=96:13:40;故 D错误;或蒿甲醚的中 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16:26:5,故 D
错误;
故选 D。
15、C
【解析】A、假酒中常常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假盐中毒是因为假
盐中的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正确;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正确;C、量筒只能精确到 0.1ml,不能量出 7.25ml,pH试纸的测试精确度低,
只能精确到整数,用托盘天平称取只能精确到 0.1g,错误;D、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合成材料
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正确。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6分)
MnO MnO
2 2
16、长颈漏斗 集气瓶 AF 2KClO 2KCl+3O ↑ 2H O 2H O+O ↑ )NH 、H CH3 2 2 2 2 2 3 2、 4
Δ
用止水夹夹住导管 水柱高度不变
【详解】(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选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装置F收集较为
纯净,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F;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O
2KClO 2 2KCl+3O ↑
3 2 。
Δ
(3)装置 B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与 D组合制取 O2,选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M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 O 2 2H O+O ↑2 2 2 2 。
(4)装置 E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NH 、H3 2、CH 等, Cl4 2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检查装置 C的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先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再加水至仪器①(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
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水柱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点睛】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根据生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和水反应考虑能否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不
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还可以根据气体和空气密度的比较以及是否和空气中的各成分反应,
判断能否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非常接近则不适宜采用排空气法,在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密
度比空气大的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5 分)
17、14:5:12:48;35.4g
【详解】(1)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14:(1×5):12:(16×3)=14:5:12:48;
14
(2)200g NH HCO 中氮元素的质量= 200g 100% 35.4g4 3 。14 1 5 12 16 3
18、 (1)0.4
(2)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x。
Zn + 2HCl = ZnCl + H
2 2
65 2
x 0.4g
65 2
x=13g
x 0.4g
合金中铜的质量=20g-13g=7g。
【详解】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质量=20.0g+148.4g-168.0g=0.4g;
(2)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x。
Zn + 2HCl = ZnCl + H
2 2
65 2
x 0.4g
65 2
x=13g
x 0.4g
合金中铜的质量=20g-13g=7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9.0 分)
19、酸雨 CaCO +2HCl=CaCl +CO +H O ②或③ 试管中的气体逐渐减小,水最终充满整支试管
3 2 2 2
将燃烧后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把剩余的气体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化石燃料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言之有理即可) 88t
【详解】(1)化石燃料燃烧气体产物中有 CO 和 SO 等物质,其中 S0 溶于水产生亚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 2 2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 +2HCl=CaCl +CO +H O,
3 2 2 2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用装置②“长管进、短管出”可以收集,或用装置③“短管进、长管出”收集;
(3)将收集满SO 的试管倒扣在水中,二氧化硫易溶于水,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气体逐渐减小,水最终充满整
2
支试管。
(4)结合已知信息,证明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实验步骤:将燃烧后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
2
酸钾溶液褪色,将二氧化硫全部反应,再把剩余的气体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化石燃料燃烧
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5)解:设可回收二氧化碳 x。
催化剂
CO + 3H CH OH + H O
2 2 Δ 3 2
44 32
x 64t
44 x
=
32 64t
x=88t
答:可回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t。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