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第五次联考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五次综合性作业设计
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的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卷”’对应的题号下)
1.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人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2.1264年,君土坦丁堡猝不及防地被东征的十字军攻陷了,这是君士坦丁堡成为帝国首都以
来的首次沦陷;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这里的两个“帝国”是指( )
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B.都为拜占庭帝国
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D.都为奥斯曼帝国
3.“中世纪晚期,西欧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垦殖运动和手工作坊的出现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C.庄园经济和家庭手工业出现 D.庄园经济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4.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但这场反封建运动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B.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态度不够坚决 D.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减小斗争阻力
5.美国加州大学彭慕兰教授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挖煤)”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 )
A.颁布《航海条例》 B.发动鸦片战争
C.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6.漫画是通往历史的另一扇窗户。右图呈现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法国大革命开始
B.《人权宣言》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拿破仑帝国建立
7.某文献提到:“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据此推断“某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宜言》
8.下侧史料说明甘地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A.背景不同 B.目的不同 C.方式不同 D.性质不同
9.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些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知,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
A.资金问题 B.劳动力问题 C.技术问题 D.市场问题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1917年,德国进行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同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这说明(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际秩序建立在经济往来的基础上
C.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D.战争期间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11.观察下图,由此判断1937年的苏联
A.成为了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化强国
C.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D.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12.罗斯福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下列能体现践行这一主张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体系 C.增加社会救济 D.调整农业政策
13.观察右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二战规模不断扩大
B.二战进程出现转折
C.德国陷入了两面夹击
D.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4.1991年,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宣称,要“争取五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企图未能实现;2004年,日本又改变了“入常”策略,最后也归于失败。这些“入常”行为说明日本( )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反省历史融入世界
C.致力维护世界和平 D.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15.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萨拉尝试不去购买中国商品,最后发现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这一现象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B.世界逐渐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 D.中国制造不受美国市场欢迎
二、辨析改错(8分)
16.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影响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统一指挥起义军最终战胜了葡萄牙殖民者。
【 】
(2)卡斯特罗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
(3)从日内瓦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 】
(4)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600年 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年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1757-176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磅的财富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随着世界强国地位的最后确立,出于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美国开始推出其独立的对华政策。1900年7月,美国又照会列强,重申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实质上,该政策完全是美国政府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损害中国人民利益为目的的侵华政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扩张的合理性。(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广泛应用的影响,并指出驱使图2的动力以及图3的发明者。(4分)
材料二 腐烂的动植物产生了空气中的杂质,劳动阶级的住房潮湿而狭窄,并弥漫着污浊,而且每况愈下。每年由于污秽和通风条件恶劣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比我国在近代进行过的任何战争伤亡还多。同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居民相比,教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
——埃德温·查德威克《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国家社会面貌发生的积极变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下表为关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评论
评论人 身份 评语
福煕 法国元帅 《凡尔赛和约》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
列宁 苏俄领袖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则评论概括“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特点,运用史实加以证明。(4分)
材料二 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常见观点
历史观点 主要内容
战略利益论 美苏争锋属于典型的“零和博弈”。作为“天然对手”,两国都要寻求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美苏之间不可能保持友善关系,对抗不可避免
格局论 虽然美苏主导了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但是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已经因为相互威胁的“安全困境”而失去控制,美苏不得不为各自阵营的战略安全而对抗
社会制度论 美国和苏联代表的不同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与对方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而对抗斗争才是主旋律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等
(2)材料二归纳了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常见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证。(8分。
要求:①可以就其中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②观点明确,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A D A D C B A B A C D C
二、辨析改错(8分)
16.(1)【×】;将“葡萄牙”改为“西班牙”。
(2)【×】;将“卡斯特罗”改为“卡德纳斯”。
(3)【×】;将“日内瓦会议”改为“万隆会议”。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方式: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掠夺殖民地;进行劫掠式贸易;成立特许贸易公司;殖民争霸战争等。(任答两点,4分)
(2)背景:美国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等。(任答两点,4分)
(3)合理性:殖民扩张具有侵略性,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贫困落后;殖民扩张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激化了殖民国家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威胁世界和平。(任答一点,2分)
18.(1)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使煤炭成为主要的生产、生活能源之一;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推动交通运输革命,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分)动力:内燃机。(1分)发明者:爱迪生。(1分)
(2)影响: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教育的影响非常有限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变化: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妇女地位的提高;城市化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言之有理亦可,2分)
(3)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改变社会面貌;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言之有理,任答两点即可,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特点:体系具有不牢固性(或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或“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和矛盾不可调和性”)。(2分)
史实:巴黎和会对德国的制裁,成为德国法西斯于1939年9月1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借口;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九国公约》,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日本的扩张受到美国等国的干涉,为打破华盛顿体系,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使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任答一点,2分)
(2)观点:美苏“冷战”源于其社会制度与战略利益不同。(2分)
论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双方都想在国际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此后,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展开全面的对峙。
因此,美苏“冷战”源于其社会制度和战略利益的不同。(言之有理即可,6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