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
1.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此制度(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2.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致使“私学勃兴”。此社会现象
A.表明古代教育实现公平公正 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标志着儒学体系的基本确立 D.表明古代文官体制的初步形成
3.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朝时期,大运河成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的统一稳定
4.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5.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 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6.许倬云认为:朱熹讲理讲得透彻,为了解释“宇宙的理、人生的理、内心的理”,他把理变得“井井有条”。这些“井井有条”的理体现在生活中就是( )
A.伦理道德 B.科学知识 C.良知本心 D.万物本源
7.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朝
8.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 )
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 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 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
9.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B.传统朝贡体系受到冲击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 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10.1864年,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完全采用官督商办 B.完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11.一战期间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国报界予以高度关注。1917-1918年,《华工杂志》《大战事报》《银行周报》《欧战实报》等报刊大量报道了德奥罢工风潮、法国罢工运动、英国罢工运动等。中国报刊对劳工问题的关注( )
A.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提升 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来临
C.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掀起了中国反帝爱国的新浪潮
12.右边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3.20世纪30年代,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塑造,岳飞的形象从古代的抗金名将、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民国前期爱国忠孝的国家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形象塑造旨在( )
A.最大限度追求历史的真实 B.激发国人的民族抗争意识
C.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 D.迎合民众的价值文化追求
14.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道:“该战斗……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与该记载对应的这场战争( )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15.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16.据统计,1953- -1957年,我国的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这一状况的出现( )
A.表明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B.突出了农业的主导地位
C.说明农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 D.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17.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 (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18.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活动,约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母邦和子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但保留宗教、文化和种族上的传承关系。这种殖民活动
A.产生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B.促成了克里特文明的辉煌
C.根源于商业和海外贸易需要 D.导致了直接民主制的确立
19.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波斯神话中至高之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表明波斯帝国( )
A.在地方实行行省制 B.法老是国家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C.任用波斯人担任要职 D.实行君主专制和相信君权神授
20.“(西欧)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 )
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 B.是相对独立政治集团,具有割据性质
C.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 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
21.百年战争前,法王的实际控制范围仅限于法兰西岛,1337 年至 1453 年百年战争中,法国各大贵族的势力被削弱。随后,法王路易十一和查理八世陆续消灭了勃艮第公国、普罗旺斯伯国、鲁西永伯国等封建割据势力,法国很快就成为西欧强国。可见,该时期法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思想的传播 B.国家版图的奠定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王权力的强化
22.1231年,罗马教皇授予巴黎大学罢教、罢课权和迁校权,学校在与教会或城市当局发生冲突时,在教学和学术工作中受到干扰时,都可行使这一权利。这表明巴黎大学( )
A.受教皇的直接控制 B.取得一些独立自治权 C.反对王权干预教育 D.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23.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主要强调( )
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阿拉伯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24.“‘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远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描述的是( )
A.大化改新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幕府统治 D.建立“大越”政权
25.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各自“发明”了农业;考古证据也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非洲湖区孕育了最初文明 B.世界文明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独立性 D.早期技术传播存在地理障碍
26.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27.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
A.东西方商路阻断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商业革命的开展 D.货币制度的变革
28.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其船队有17艘船,装载了三百名水手和上千移民,包括工匠、士兵、商人、律师、传教士等职业,并随船运入马、牛、羊、猪、鸡等家养畜禽,谷物和果树的种子以及各类建筑材料和工具。此次航行
A.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推动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
C.有利于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D.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
29.在近代,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大炮打开了新的空间—殖民地之后,“宗主国负责生产销售,并获取大量的利润。而殖民地国家只能负责出售生产资料和购买制成品,流失资源和资本”。材料体现了( )
A.西方大国崛起具有相同的路径 B.殖民扩张阻碍了殖民国家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下的不公正现象 D.早期殖民扩张造就了西方强国
30.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粮食供应日渐缩小,保证粮食供应成为城市头疼的问题。热那亚成立了“粮食办公室”,威尼斯的小麦进口及销售由政府严格控制,那不勒斯由于缺粮甚至在1591年解散了城里的大学。据此推知,当时( )
A.英国威肋意大利的粮食安全 B.殖民扩张导致城市人口增长
C.欧洲商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D.工业发展导致城市粮食短缺
31.对右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32.中世纪后期,在英格兰、意大利等地,一般认为工商业者是令人尊敬的,当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富时甚至是高贵的。这反映了欧洲( )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基督教神权不断被否定
C.人文主义精神逐渐复兴 D.社会贫富悬殊非常严重
33.1545年开始,天主教会召开了持续数年的天特会议,明确:每项教会法令的制定,都需要有相关改革的法令;并于1567年废除赎罪券。但决议在教义、版本、仪式上仍保持原制度不变。这表明( )
A.天主教会解除对人的束缚 B.天主教会重视保护虔诚的信仰
C.天主教会与新教达成和解 D.天主教会抗衡宗教改革的冲击
34.17世纪,牛顿将“天上的力学”与“地上的力学”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大飞跃,也是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他的理论不仅在科学领域影响巨大,而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极其深远,由此可知,牛顿力学理论( )
A.标志着微观物理时代的到来 B.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C.促进了信息工业的兴起 D.奠定了电磁理论的基础
3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强调社会公平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二、材料分析题(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
36.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特区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摘编自杨洲、张栋《城市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开封商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有利条件,并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历史意义。(8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已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构造。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建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6分)2
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DBDAD;6-10:ADDBD;11-15:ACBDC;16-20:CACDB;21-25:DBCAC;26-30:DBCCC;
31-35:DCDBC;
材料分析题
36.(1)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市场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出现娱乐场所。(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条件:沿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便于招商引资;国家给予对内、对外的特殊优惠政策。(每点2分,共4分)
意义: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提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
37.(1)特点:理性或独立思考;现代性;政治和道德相结合。(每点2分,共6分)
(2)内涵: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每点2分,共4分)
(3)共同作用:冲击了封建思想;推动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参考答案解析
1.D 【详解】由题干“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钱穆认为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和文化上的认同,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建立,D项正确;夏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私学的兴起,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私学的兴起,未体现教育公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儒学体系,排除C项;私学的兴起与古代文官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时期,大运河成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朝的生命线。”可知,在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文化的联系,促进了国家统一和稳定。D项正确;材料没有与世界比较修建运河的技术,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的是大运河,无法得出水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信息,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结合所学可知该赋税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A项正确;以财产为主要标准的征税措施与农产品商品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唐朝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中的“庸”等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作时间,而材料中没有相关的措施,排除C项;新经济因素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且材料措施也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山川形便”相比,在地方上实行“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有利于避免地方凭借山川河流阻隔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版图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朱熹讲理讲得透彻,为了解释‘宇宙的理、人生的理、内心的理’,他把理变得‘井井有条’。”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以穷其理,其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里的“天理”指向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而人伦、圣言与事故则是天理的阐发应用。他主张知先行重和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以入圣地,故可知程朱理学的理体现在生活中是儒家伦理道德,以三纲五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A项正确;程朱理学的理不是“科学知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是为了明道德之善,并非求科学之真,排除B项;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程朱理学的理不是“良知本心”,排除C项;题干问的是生活中,而不是哲学层面,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镇,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手工业获得发展,商品经济繁荣,D项正确;A项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两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元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可如,内阁阁臣“敢于规动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放采纳和任用”,说明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D项正确;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掌控政治实权,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不能监督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与清政府建立近代条约关系,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B项正确;材料体现清政府外交体系的变化,没有强调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引起英国机器,建立机器生产的工厂。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入西方机器创办近代工业,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尝试,D项正确;官督商办是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而材料只体现洋务企业采用机器生产,排除A项;“完全抵制”说法绝对,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战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维护清朝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报刊大量报道国际工人运动,这有利于国内工人阶级思想觉悟的提升,A项正确;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反帝爱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可知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C项正确;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即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和社会各界合力将岳飞塑造成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旨在激发国人民族抗争意识,B项正确;岳飞形象的改变并非学术研究和追求历史真实的结果,排除A项;仅有岳飞个人形象的变化不足以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排除C项;国家和社会强调民族英雄并非为了迎合民众的价值文化追求,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华北方面军”、“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等内容可知该记载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这场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军,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以战略防御为主,在最后阶段出现了战略反攻,没有进行战略进攻,排除A项;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指的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排除B项;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广州陷落以后,百团大战发生在相持阶段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C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清初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A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与清初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外交的核心本质是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与清初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依据材料“1953- -1957年”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依据材料“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时期农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C项正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而且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农业并不居于主导地位,主要是为工业化提供原料,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和“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的数据看到的是国家在就业问题上的政策,即国家分配到自主择业就业创业,其体现的是经济体制的深化,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活动,约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母邦和子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但保留宗教、文化和种族上的传承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希腊人在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在希腊城邦之外广泛进行的建立殖民点的运动,这使得希腊的商品经济获得发展,思想文化得到繁荣,但殖民活动的根源是古希腊的奴隶制工商业经济(海洋文明),也即要满足手工业、商业发展和海外贸易的需要,殖民活动后建立的众多子城邦及母、子城邦关系在本质上也印证了这一点,C项正确;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就产生了小国寡民的体制,排除A项;在古埃及末期,埃及文明散播到了爱琴海流域,促成了克里特文明的崛起,进而塑造了古希腊灿烂的文化,排除B项;在殖民活动之前,希腊城邦就已经确立了直接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国王认为其权力来源于神,而且是波斯帝国的现实统治者,说明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和相信君权神授,D项正确;材料强调波斯帝国君主的权力,并未涉及地方制度,得不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排除A项;法老属于埃及的统治者,排除B项;波斯帝国任用波斯人担任要职,但材料并非是突出波斯人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题干西欧庄园内部庄园主拥有经济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庄园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据此可知其是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具有割据性质,B项正确;庄园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庄园内部的需要,并非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排除A项;中世纪的欧洲在社会性质上属于封建社会,排除C项;庄园主拥有司法权力,但不能得出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排除D项。故选B项。
21.D 【详解】根据材料“法王路易十一和查理八世陆续消灭了勃艮第公国、普罗旺斯伯国、鲁西永伯国等封建割据势力,法国很快就成为西欧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国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国王权力不断强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王权的加强,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黎大学在反对教会和王权的斗争中,通过罢教、罢课和迁校等方式,取得了一些独立自治权利,B项正确;材料体现教皇授予巴黎大学部分权利,并未体现巴黎大学受教皇直接控制,排除A项;题干更多的是反映大学反对教会或城市当局对教育的干预,而不是反对王权,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巴黎大学的做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3.C 【详解】根据材料“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将其保存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没有提及东方文明,排除A项;阿拉伯人将文化传播到了欧洲,而非本国范围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关系,没有提及东方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根据材料“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指的是646年,日本统治者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日本大化改新仿照的是中国的唐朝制度,A项正确;从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开始形成武士集团,材料描述的是日本“学习中国文明”,与武士集团无关,排除B项;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设立了将军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深慕中华文明”“学习中国文明”无关,排除C项;“大越”政权是越南历史上的政权,材料描述的是日本,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有学者认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立创造各具特色的文明,非洲地区也独立创造了非洲人特点的文明,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人类文明具有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非洲湖区孕育最初文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独立创造文明的事实,不是“多元一体”,排除B项;材料为涉及文明之间的交流障碍,排除D项。故选C项。
2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D项正确;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排除A项;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排除B项;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排除C项。故选D项。
27.B 【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缺乏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对于黄金和香料等商品的需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东西方商路阻断,排除A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没有发生货币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
2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将旧大陆的各种职业的移民、家养畜禽、谷物和果树的种子以及各类建筑材料和工具运往美洲,有利于改变世界人文地理格局,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这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推动了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同样不是主旨,排除AB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的说法夸大了,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根据材料“宗主国负责生产销售,并获取大量的利润。而殖民地国家只能负责出售生产资料和购买制成品,流失资源和资本”可知,殖民体系下,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不平等,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殖民体系的不公正,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0.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到了大西洋沿岸的英国与荷兰等地,因此粮食运输被英荷所控制,导致意大利粮食紧缺,地中海的优势逐渐丧失,表明欧洲商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贸易中心的转移影响意大利的粮食供应,与粮食安全无关,排除A项;殖民扩张主要是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与意大利粮食供应无关,排除B项;16世纪意大利还没有扩展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31.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等等,因此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上涨是由于价格革命,D项正确;此时还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资本主义农场无关,排除B项;此时近代工业还未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32.C 【详解】依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在英格兰、意大利等地,一般认为工商业者是令人尊敬的,当他们拥有足够的财富时甚至是高贵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手工工场主和工商业者形成新兴资产阶级,追求享乐主义,表明人文主义精神逐渐复兴,C项正确;此时工业资产阶级还未产生,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基督教神权,排除B项;社会贫富悬殊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C项。
33.D 【详解】根据材料“每项教会法令的制定,都需要有相关改革的法令;并于1567年废除赎罪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更好的发展教会势力,教会通过一些法令,缓和矛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解除对人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重视保护虔诚的信仰,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4.B 【详解】根据材料“他的理论不仅在科学领域影响巨大,而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可知,牛顿的理论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力学理论属于宏观物理学范畴,排除A项;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和信息工业发展不相关,排除C项;牛顿的物理学理论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它与电磁理论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封建斗争的基础上,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表现为把统治者关进“笼子”即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C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批判了教会的腐败,促进思想解放,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题意要求,排除AD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民主制度构想,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故选C项。
36.(1)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市场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出现娱乐场所。
(2)条件:沿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便于招商引资;国家给予对内、对外的特殊优惠政策。意义: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提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可得出城市经济功能明显;根据材料中的“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可得出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根据材料中的“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可得出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根据材料中的“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可得出商品种类丰富;根据材料中的“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可得出城市出现娱乐场所。
(2)条件:根据材料中的“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得出沿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便于招商引资;根据材料中的“深圳特区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可得出国家给予对内、对外的特殊优惠政策。
意义:根据材料中的“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可得出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突破口、排头兵,国家设立经济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经济特区的创办与成功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
37.(1)特点:理性或独立思考;现代性;政治和道德相结合。
(2)内涵: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3)共同作用:冲击了封建思想;推动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已理性的自由权利”得出理性或独立思考;根据材料“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得出现代性;根据材料“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得出政治和道德相结合。
(2)根据材料“在民主方面”“在科学方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内涵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3)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都是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得出冲击了封建思想;推动思想解放;结合两场运动的内容及影响得出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在于建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得出推动了现代化发展。
答案第6页,共6页
0 条评论